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论黄老 北宋 · 陈瓘
老子言:「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
又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夫烹鱼者,无所事于烦之也,制水火之齐以熟之而已。
舜无为而治,其不以此欤?
武帝黜黄老而用儒术,未尝不本于仁义,而观其实效,而不异于始皇者几希。
当此之时,天下不一日而无事,思慕文景,不可复得。
然则黄老亦何负于天下哉!
疏广谓受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宦成名立而不去,惧有后悔」。
于是父子相随,移病而归。
当时贤之,后世追诵。
然其知止之意发于老氏。
按:《老子翼》卷三引《了斋集》。
宗教记 北宋 · 陈瓘
《宗镜录》融会宗教之言曰:「不离筌蹄,而求解脱,不执文字,而迷本空,依教则《华严》即示一心广大之文,依宗则达么直显众生心性之旨」。
则知与禅体一而名二。
圭峰曰:「经是佛语,禅是佛意」。
诸佛心口,必不相违。
四明陈及之日诵金刚经于如如堂多年矣忽于诵经之所有芝草之祥作伽陀以赞之 北宋 · 陈瓘
念念燃灯佛,发此无根草。
堂上默观之,发白何曾老。
有宋八行先生徐公事略 北宋 · 陈瓘
瓘谪居台郡,尝往拜八行先生之门。
先生姓徐氏,名中行,世为临海人。
父都使公有远识,不事生产,每乐教子。
幼遣就学,乡校已有隽声。
闻安定胡公讲道苏、湖间,其徒各以经转相传授;
又使之远游,求师友渊源之学。
先生至京都,首谒范忠宣公,一见贤之。
继荐于司马文正公,公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他日不为国器,必为儒宗。
会福唐刘彝赴召,得安定所授经,馆于梵舍,熟读精思。
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踰年。
然后归葺一小室,终日危坐,几于解悟。
凡诵先圣书,必为之冠带。
开卷得意者用片纸记录,黏于壁间,以备观省。
杜门却扫,岁或一出。
识与不识者,皆知其为安定后学也。
禄未及养,而都使公以疾卒。
先生纯孝天通,垢面跣足,庐墓三年,甘露累降。
躬耕以事母,母老齿发不衰。
以其馀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而无后者十馀丧。
人嘉其行谊,与山阳徐仲车并称。
累举进士不第,以明经教授。
乡邦远近来学者肩摩袂属,至僦舍处之。
先生之所以教,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俾不失其性、不乱其伦而后已。
故高第弟子,仕者多循良,处者亦修洁。
台学之盛,获冠畴昔。
赤城罗适与先生为莫逆交,元祐间持节本路,率部使者以遗逸荐诸朝,且举代已官职。
其藁奏有「高蹈丘园,沈沦草泽,德行纯茂,孝悌彰闻」之语。
先生屡书力辞,罗竟莫能夺。
崇宁中,诏天下以八行举士,郡太守李谔保奏全备八行事状,躬偕寮吏造其庐,具安车礼遣。
先生终不就聘,去城之黄岩。
一日,会亲朋,列饮酒数行,取平生文藁悉付煨烬。
尔后服道衣,戴华阳巾,握青藜杖,风晨月夕,往来乎委羽洞天,诸子以篮舆侍其后,真有司马子微之风。
忽有客谓先生曰:「世方争奋以求举,公今获举而退避。
求举者固可罪也,避举者非要名乎」?
先生答曰:「人而无行,与禽兽奚若?
律身治己,直分内事。
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欤?
是启其乡原之贼也。
吾且不忍沽一己之爵命,以蛊天下之风俗,何要名为」?
客惭谢而退。
于戏,贤矣哉!
瓘元丰二年尘忝一第,经游宦涂,见贤士大夫称道先生不脱口。
被谪此来,犹幸亲炙,亦奚憾焉。
然先生高节,足继孺子,瓘之不肖,深有愧于仲举。
先生不以瓘卑鄙,辱追雅好于千载之下,果何幸耶!
政和癸巳,黄岩隐士左纬经臣裒诗访瓘于宝城方丈,语及大略,经臣勉瓘纪之。
越十载,先生之门人陈公辅遽以即世告瓘,发缄恸绝,亟起为之书,谨授介绍,俾藏之泮宫,以诏来者作传。
唐充之墓志铭(1111年4月) 北宋 · 陈瓘
充之姓唐氏,讳广仁,充之字也。
其先幽州人,自石晋割地,至五世祖始得从归沧州乐陵。
咸平中,曾祖克勤被诏试武艺,授三班借职,以天雄军管界巡检使卒于官,因家焉,遂为大名内黄人。
祖中立,大名司法参军。
父愈,喜儒士,自充之五六岁时训以诗书,浸长使从学于外。
充之能择交游,言行谨饬,读经史,讲义理,亦长于科举之习。
中元祐六年进士第,调乾宁军司法参军。
界河驿有杀略人者,守将械送狱,俾鞫之。
疑其诬服,以白守,守不信。
方趣决不已,而霸州获真盗,然后释无罪者凡四人。
后为常州录事参军。
部使者闻充之在乾宁有审克之誉,部有疑讼,多以属之。
充之所辨正合人情者非止一事。
改官制,授通仕郎。
以荐者及格,当改官,坐元符末上书,命格不下,调监寿州开顺口盐矾酒税。
未赴,丁母忧,服阕,监苏州酒税务。
郡守李尚书孝寿治尚峻猛,不任僚属,充之权幕官,敢与论曲直,苏人多赖之。
后守盛待制章于充之为姻家,初与充之善。
郡人朱氏有势焰,守所歆慕,众皆帖帖屈随,而充之一切自异,著憎慢之迹。
守不能堪,众或怒,置充之于狱。
吹毛无实,以酤酒点饶为罪。
充之既废,贫困不能北归,居楚之宝应,益以读书教子为事。
又七年,以疾卒于家,宣和己亥五月丙辰也。
以某年某月某日甲子,葬于扬州之某地。
充之娶张氏,中散大夫某之女。
子男四人,曰激、曰浚、曰渤、曰洪。
女四人,长适从事郎赵枋,馀未嫁。
初,充之客寓宝应,茍营屋室,而勉竭其力,以择葬地于维扬。
躬诣内黄,启祖考之殡,迎护以来,将卜日历。
盖奔走自效,服勤累岁,未克迁奉,而充之得疾卒矣。
今其子激等既葬充之,又能率先志,并襄大事,使三世窀穸之事讫无可憾,亦可以见充之身教之遗美矣。
激等遣人自宝应来南康,以吕本中所状充之之行求铭于瓘。
书辞惨切,且曰:「先人疾亟时,尝问曰:『居仁约访我,尚未到』?
又叹曰:『我欲一游庐山,今不能矣』。
诸孤不肖,摧割待尽,念欲毕闻馀训,永不可得。
维行状既获所属,而砻石穴土,以需于掩圹之后者,将孰请而可乎」?
居仁,本中字也,正献公之曾孙,言行有家法,其所叙次皆可考證。
其载充之教子之言曰:「涑水文正公尝谓平生无以过人,但事无大小皆可使人知尔。
汝曹不可一日忘此语也」。
濉阳刘公尝谓充之材用有馀,遽闻其死,嗟惜不已。
呜呼,可达可寿,而废斥夭短,岂非命欤!
其所厚善,率皆迟钝迂阔之士,于其殁也,能相与戚嗟而已,悲夫!
铭曰:
木摇难栖,波涌莫济。
穮蓘积劳,未穰而逝。
饥穰天也,人岂能违。
奄忽不俟,岂唯我悲。
陈之翰墓志(1103年) 北宋 · 陈瓘
之翰少有志操,治经求其大旨,为文不蹈袭陈语。
三上礼部不中第,归求其志。
事继母曰孝,兄曰悌,弟曰友,朋友曰信。
陈氏赀故厚,君平于处治,不为纤啬,赀日益耗。
乡人初贷黄金,后携以偿,君适在汴舟,其人绐曰金误坠水,君不疑也。
后数年,其人自悔。
疾且死,遣其子来谢,致所当偿。
君受而不拒,徐以所偿助其丧葬。
崇宁二年,诏举遗逸,鄞之贤士夫闻而相语曰:「此可以得宪之矣」。
州及部使者用众论荐君于朝,天子官之。
君气和言温,与人交,久而益恭。
口不道人之过,平居若无营于世者。
尚论古人自春秋以来千馀年事,是非得失,阔略细故,取其大者论之,郁而始通。
方流而遽涸,非命也欤!
卒时年六十,葬翔凤隐学山。
祭范丞相文 北宋 · 陈瓘
维年月日,叙复宣德郎陈某,谨遣人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故观文相公范公之灵。
昔文正公,在仁祖时,忠于谋国,众正所依。
心虚而明,照了不疑。
先事而虑,有如蓍龟。
两遭敕榜,益奋不移。
外禦元昊,数蹈祸机。
国势既安,奚惜我危。
考公行事,允也似之。
安不择地,难不敢辞。
至于言兵,则曰不知。
岂曰为异,各遵其时。
不述其迹,是乃无违。
三年遽改,生事者谁?
蔡相南行,公独救之。
一胜一复,其兆在兹。
公可以默,又进忱辞。
人亦有言,公尔忘私。
孰能临义,舍安取危?
一斥四年,盲废始归。
天子哀怜,拜命涕洟。
其心不盲,意欲有施。
人愿公留,为帝龙夔。
病不能对,人所叹咨。
天子曰吁,疾尚可为。
锡以上剂,临遣国医。
丁宁训饬,速疗勿迟。
云何不淑,竟至于斯!
呜呼哀哉,公果已矣。
与世思公,公不来矣。
人之于公,有合有睽。
闻公之殁,睽者亦悲。
情隔生死,公论乃出。
悲公之人,始自今日。
临终不昧,忍死有述。
小其一身,大我王室。
置小恤大,自初讫终。
可使闻者,劝而作忠。
太宗征辽,乔死不忘。
心之所虑,奚独一方。
愿借生灵,愿合朋党。
愿为宣仁,一洗诬谤。
愿正其事,愿辨其人。
愿以中道,行帝之仁。
呜呼哀哉,言惟心声。
孰无此声,孰有此诚。
神器虽大,如人之形。
爱养胃气,可以保生。
阳明之经,遍于四体。
呼吸之间,无有不差。
左络连右,首脉应趾。
中经流行,宁有定位。
彼执一者,弃异取同。
异我曰偏,同我曰中。
语各有心,心各有物。
孰能审是,而不彼恤。
公独有言,继者谁乎。
公薨我悲,岂缘葭莩。
公昔南迁,我在北陲。
侧身以望,心往从之。
及公之还,我有言责。
陈留虽近,欲往不得。
平生想慕,独未识公。
见公之心,何必形容。
文正殁后,公又亡矣。
仲季方兴,公复有子。
其门益大,其道益光。
公可无憾,我亦奚伤。
呜呼哀哉,伏惟尚享!
祭侍郎邹公文 北宋 · 陈瓘
呜呼!
公之处世,五十二年。
以身殉国,老而弥坚。
公议所与,孰如公言。
叹公之殁,谁则不然。
公之孝友,乡党所师。
移以事君,无毫发欺。
国是所弃,天子所知。
胡不少挻,舍我圣时。
如公德业,可远可久。
夷险皆行,过涉无咎。
俯仰不怍,摧殒何疚?
死而不忘,孰曰非寿。
公切志道,如坎之流。
弗舍昼夜,至海而休。
生也有涯,数尽莫留。
寿夭不贰,亦又何求!
身如虚船,触碍而止。
动而随行,时则可矣。
载沉载浮,虚也足恃。
冀或维之,终不获试。
方其疾革,粥药并废。
十日不食,清坐饮水。
未报君亲,赍志长逝。
临绝之言,恨此而已。
神赉乏丹,不与之年。
穷达修短,孰能违天。
我病且老,自作苦缘。
公乃何为,弃我而先。
人亦有言,既明且哲。
我危其身,驷不及舌。
吾语在世,身何必留。
屏迹待尽,将与公游。
尚享!
祭奉议兄文 北宋 · 陈瓘
维宣和元年岁次己亥,七月壬申朔,初三日甲戌,宣教赐、绯鱼袋陈某,敬遣人以刚鬣柔毛、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兄奉议之灵。
呜呼!
束发以仕,七十而归。
既垂其车,心閒无为。
居有室庐,游有园池。
花疏水竹,取意设施。
阡陌台榭,乡党交随。
笑语缱绻,酒肴燕嬉。
耳听聪利,视分毫釐。
齿截大肉,足能安驰。
他人高年,或壮或羸。
耋悼独健,世罕有之。
去年九月,书来江湄。
字画遒劲,未减昔时。
语不谆复,百无可疑。
喜兹康宁,念不及医。
云何奄忽,不到期颐。
呜呼哀哉,死生隔矣!
欲往抚棺,迹系异里。
凡为旅者,岁久必归。
独未得也,云胡不悲。
昔窜合浦,还而复流。
江湖淮海,十有八秋。
罪大薄谪,恩隆命微。
升沉通塞,分定莫违。
雨荣霜悴,谁能易之。
首丘志愿,老益不移。
越鸟择巢,忍离南枝?
此心同也,将一语谁。
非我族类,难吐肝脾。
贻书虽远,尚慰旅思。
今绝笔矣,永无见期。
祭不躬奠,哭不近帷。
江流有穷,莫穷此悲。
呜呼哀哉,尚享!
祭朱时发亲家文 北宋 · 陈瓘
呜呼!
昔会静海,于今六年,君护丧归,我以窜迁。
迨隔三江,惧无还日,天子仁圣,复令我归。
离台之时,未得君讣,单舸北来,犹冀复晤。
白沙之传,初信且疑,今知果矣,孰知我悲。
君老苦学,趋一而专。
富而能贫,内无间言。
寂莫能仁,为方外师。
志者于仁,孰得而疵。
仁则宜寿,胡不期耄。
天所促延,人奚可考。
君于世味,澹乎其归,苦乐寿夭,存殁岂移。
淮江阻修,奠不以时,情发于词,君其鉴之。
呜呼,尚享!
祭姊夫李提举文 北宋 · 陈瓘
呜呼!
昔我先君,爱钟令女,择所宜从,以归于子。
子昔悼亡,我方居忧,痛在手足,涕不能收。
季妹继适,今能几时,子既殒矣,孰知我悲。
我非明哲,触祸固宜,子亦放废,一斥不归。
穷达死生,所遭各异,海波之水,东逝而已。
数极而化,亦又奚伤,君子之道,死也不亡。
呜呼,尚享!
祭李甥文 北宋 · 陈瓘
吾与乃翁,俱为窜人,我来万里,与鬼为邻。
瘴毒之乡,朝不保夕,谓必与汝,平生永隔。
吾衰既久,汝方妙年,孰谓汝也,而弃我先。
唯吾二家,世接姻眷,汝母及汝,吾妹吾倩。
我取熊堂,天实使之,乃翁南迁,亦岂人为。
仲取高第,既得而夺,汝性孝友,知汝惙惙。
左右就养,不营其私,随泊湖外,五年于兹。
不得汝书,今两岁矣,形阻心亲,不隔万里。
信自北来,吾心蛩然,云胡不淑,乃以讣传!
我初论事,既捐其生,杜门待尽,符到奉行。
家如风舸,任其浮沉,势不能保,岂无爱心。
死者归也,汝既归矣,吾虽未归,俟命而已。
汝生不幸,汝死不亡,千载之后,闻者叹伤。
呜呼哀哉,尚享!
祭邓鳊之文 北宋 · 陈瓘
呜呼鳊之,冥冥鸿也。
箪瓢自足,藐鼎钟也。
宜止则止,艮其穷也。
有物有常,家雍雍也。
彼臧彼否,默而容也。
孰喜孰怒,寂乎中也。
盥而不荐,志在颙也。
射己之鹄,审其固也。
弃彼所争,不与同也。
包摄无间,介而通也。
其积弥高,不自穹也。
其割弥利,饱磨砻也。
志道则士,耕则农也。
斋戒其年,愿普丰也。
洛口之别,再星终也。
我禦魑魅,不吾攻也。
众侮而逝,来益恭也。
孰不信彼,独由衷也。
火势炎烈,坚不容也。
派流分漫,趍必东也。
诗来了斋,手自封也。
馨积吾笥,气兰芬也。
读而味之,馁可充也。
岁寒不易,挺挺松也。
还里胥乐,愿未从也。
故不少延,弃我终也。
隐几坐逝,没不穷也。
不器其有,获岂登也。
傛瞷乃迹,悯不逢也。
卒以岁计,孰帡幪也。
人生流寓,犹波篷也。
谷无停响,随彼鬨也。
众耳聩聩,听独聪也。
问兮闻乎,示以聋也。
生死不贰,归其宫也。
儒耶佛耶,一视融也。
呜呼,尚享!
祭邹侍郎母郡太文 北宋 · 陈瓘
邹公有母,海内所知。
新昭之文,夫人安之。
何以安之,命之使为。
行必万里,再窜南陲。
白首相娱,鼓舞圣时。
此乐未餍,化为赍咨。
福不盈眦,伤如何其。
子则公也,其谁不悲。
亨困修短,司此者谁?
呜呼夫人,亦止于斯!
祭平望八尺土地河伯神驱蚊文 北宋 · 陈瓘
惟神杳冥,无声无形,而能以天地之命而为水土之主者,为其有灵。
故虽嗜不以口,听不以耳,而能纳吾之味、闻吾之音,独不可以鉴吾之诚?
自嘉禾而东,其地曰平望,苏台而西,其地曰八尺,水草秽腐,蓄潴不泄。
蚊之所舍,三十馀里,不待日出而高飞,其势如烟,其声如雷。
岂无居民之所聚,舟车之所通,而俾夫秽腐之所化,而得肆害于人者,水土之神宁无愧邪?
吾闻二气既分,形质既备,载则不帱,帱则不载。
两形之间,圣人之所治。
于是分水土、命百官,以使之司而职焉。
由古而下,未或不然。
犹以为未也,其上则求之天地,其下则求之水土之神。
民有所不治,则天子公卿之所忧;
求其所不应,则社稷神灵之所羞。
蚊之为蚊,生乎秽丛,藏乎积草。
秽者决焉,积者疏焉,彼则灭矣。
奈何不然,徒使乎来者往者,过此而未尝无言。
则郡守县令已可以知其为不贤,而水土之神又安可以忽吾之所宣?
天生斯民,独为万物之灵,载之以形,劳之以生。
谓之劳矣,则岂特求免夫噆肤之蚊?
然旦昼而伏,夜而出,则人尚何怨?
而所可怪者,以其无辨于朝夕。
是则既暮而出,为蚊之常;
今至于凌日而飞矣,岂阴也而可以先阳?
吾愿一言之出,契乎杳冥,剪绝此类,使无更生。
则四海之内,天地之间,孰不知神之有灵?
请昕律师疏 北宋 · 陈瓘
窃以教示别圆,随机各异;
乘分大小,摄心岂殊?
庆喜远游,舍轨范而遭魔网;
波离奉律,渐通达而證圆门。
束心必始于束身,了性常资于了相。
请遵羯磨,而讲毗尼。
昕公律师信奉迦提,转持布萨。
说南山严净之戒,以灵芝高洁为师。
宜因随喜之众情,广谈放逸之多咎。
庶起木叉之利,用生那埵之缘。
请彭老开堂疏 北宋 · 陈瓘
窃以独一无似者古佛之心,真俗不二者禅宗之旨。
唯信能入,非情可传。
悟当击竹之时,谁能赞助;
笑在拈花以后,自合流通。
必先游寂默之场,乃可任住持之事。
彭公长老法承浮渡,派出澄灵。
多年庐阜之游,一滴曹源之味。
逢兹胜刹,宜顺众缘。
所开苟可以利它,后学亦资于善道。
云门一曲,妙音不属于宫商;
临济三关,平地岂分于彼此。
宜演融通之句,用调乖净之风。
庶令佛日之光辉,永同睿算之长久。
请天宁深老开堂疏 北宋 · 陈瓘
窃以不说而说,未为究意之谈;
无门之门,尤在离微之境。
若非真寔一句,何以开示群迷?
宜得当仁,善扬兹土。
深公长老烛传少室,派出灵岩。
嗣本觉之前音,住天宁之胜刹。
以一大事,酬含生莫报之恩;
于万斯年,祝圣主无疆之寿。
尧天广大,佛日光明。
合内外之胜缘,赞延长之亨运。
四众之所咸赖,一音可以普宣。
今正是时,宜升此座。
请照堂夏讲经疏 北宋 · 陈瓘
禅者调御之心,教是能仁之语。
觉王心口,动寂总具于全身;
海印凝流,毕竟同归于秘藏。
曹源一滴,终无别水之波;
佛陇九旬,但指本轮之月。
言言皆药,法法无疮。
要知手藏之文,不离面壁之处。
毫釐若契,说默皆如。
茍违双照之机,讵明俱泯之相?
余设高坐,以邀上人。
照公长老善续祖灯,严持教网。
住上均慧,久散圭峰之旧徒;
为物入廛,尝讲弥迦之轮字。
金刚圆觉,已侈倾听之人;
资福宝城,同是精蓝之地。
宜顺可从之请,勿违无作之缘。
修延恩院经藏疏 北宋 · 陈瓘
造车而欲行,要须合辙;
求兔而未得,安敢忘蹄?
解脱在文字之中,音闻乃真教之体。
金台所写,萨崙推骨而愿求;
海藏虽深,龙树没顶而能入。
流通不断,结集如新。
铺舒今散于千函,眷摄宜归于一藏。
总斯慧利,普劝转持。
华构非一水而成,妙轮依多辐而转。
规模既定,成办可期。
愿因和合之缘,广作津梁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