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方逢辰宋末元初 1221 — 12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1291 【介绍】: 宋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方镕子。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时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元朝召之,坚辞不赴。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
全宋诗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原名梦魁,学者称蛟峰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第一,理宗为改今名,因字君锡,授平江军节度签判。
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召为秘书省正字。
二年,在校书郎任以言事罢。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为著作郎。
景定元年(一二六○),兼权尚左郎官,又以言事忤贾似道罢。
在婺州开讲授徒。
二年,起知瑞州。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为司封郎官兼直舍人院,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
三年,出为江东提刑,徙江西转运副使。
五年,权兵部侍郎。
七年,迁吏部侍郎。
丁母忧去国,从此绝意仕途。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
著作大多散失,五世从孙渊辑为《蛟峰先生文集》八卷,七世孙中续辑外集四卷。
事见本集末附黄溍《蛟峰先生阡表》、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方逢辰诗,以明天顺七年方中刻本《蛟峰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八一七○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初名梦魁,字君锡,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人,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理宗改赐今名。初补承事郎、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祐元年以秘书省正字召入,二年除校书郎,四年除知宁国府。后以著作郎召,复权尚书左郎官。贾似道入相,罢职。咸淳元年,度宗登极,除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直舍人院,寻除秘书监、再除起居舍人。三年,除秘阁修撰、江东提刑,四年除江西转运副使,七年除吏部侍郎。时权奸当道,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宋亡,元世祖诏起之,以疾坚辞不出。至元二十八年卒。著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传》、《中庸大学注释》、《蛟峰文集》等。见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蛟峰外集》卷三)。
主要活动
  • 1250年,状元
  • 125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郎
  • 1259年-126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郎
  • 1260年-126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郎中
  • 1261年,两浙西路嘉兴府(嘉兴),嘉兴府知府
  • 1262年-1263年,江南西路瑞州(高安),瑞州知州
  • 1263年-1264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 12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舍人
  • 12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封郎中
  • 12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 1266年-126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舍人
  • 1267年-1268年,江南东路饶州(波阳县),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缺载1268年4月除江西转运使
  • 1268年-1269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使
陈硕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嵊县(今浙江绍兴嵊州)人。
开庆元年(1259年,一作景定中)进士。
主要活动
  • 1259年,进士,(1259年,一作景定中)进士。
马廷鸾宋末元初 1222 — 12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2—1289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字翔仲,号碧梧。理宗淳祐七年进士。迁太学录。召试馆职,试策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等,忤董宋臣、丁大全,名重一时。景定中迁起居舍人,极言董宋臣不可再用。度宗咸淳元年,签书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武经要略》。进同知枢密院事。五年,进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被贾似道视为异己而罢政。晚年自号玩芳病叟。有《碧梧玩芳集》等。
全宋诗
马廷鸾(一二二二~一二八九)(生年据本集卷一八《老学道院记》“著雍困敦(戊子,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之岁,余年六十有七”推算),字翔仲,晚年号玩芳病叟,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
端临父。
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调池州教授。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为校书郎。
景定四年(一二六三)进中书舍人。
五年,迁礼部侍郎。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签书枢密院事。
五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八年,因与贾似道不合,九疏乞罢。
九年,为浙东安抚使、知绍兴府。
十年,辞免,奉祠(《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
至元二十六年卒。
著有《玩芳集》、《木心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今人续辑《碧梧玩芳诗馀》一卷。
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马廷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以及《永乐大典》、《诗渊》所收诗。
另辑得集外诗编为第四卷。
全宋文·卷八一七七
马廷鸾(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翔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淳祐七年进士,礼部试第一。官池州教授。历太学录、史馆校勘、翰林权直、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进端明殿学士、枢密使。咸淳八年与左相贾似道不合,九疏乞罢政。晚年家居,建碧梧精舍,自号玩芳病叟,著述自娱。入元,屡召不起,至元二十六年卒,年六十八。廷鸾工文辞,理宗末年,久居两制,朝廷诏诰多出其手。著有《碧梧玩芳集》(残存)、《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张氏祝氏皇极观物外篇》、《读史旬编》等。《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主要活动
  • 1247年,进士
  • 1253年,江南东路饶州池州(安徽池州),池州教授,赴池州教授任
  • 1254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户部架阁,廷鸾入京主管户部架阁,掌档案
  • 1255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太学录,为太学录,题家传四印五章
  • 1255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秘书省正字,召试馆职,试策极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讥及外戚、内侍,迁秘书省正字
  • 1256年-1258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史馆校勘,尤焴提举史事,辟为史馆校勘
  • 1259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校书郎,吴潜入相,召为校书郎
  • 1260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廷鸾兼沂靖惠王府教授
  • 1260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兼权枢密院编修官,廷鸾疏论董宋臣,贬之。兼权枢密院编修官
  • 1261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著作佐郎兼右司、将作少监,进著作佐郎,兼右司,迁将作少监
  • 1262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军器监兼左司、右谕德,廷鸾擢军器监兼左司,廷兼太子右谕德
  • 1262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左谕德、国子司业,升左谕德,行国子司业
  • 1262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兼翰林权直,轮对,主治身,养心。兼翰林权直
  • 1262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秘书少监、权直学士院,廷鸾擢秘书少监,权直学士院
  • 1263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正月元旦,廷鸾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63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史称廷鸾荐士二十人,进中书舍人。升兼直学士院
  • 1263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兼同编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廷鸾兼同编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 1264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礼部侍郎,迁礼部侍郎
  • 1264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礼部尚书,夏,廷鸾迁礼部尚书
  • 1264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侍读、直学士院,度宗初听政,廷鸾、留梦炎并兼侍读,既而廷鸾升直学士院
  • 1265年-1266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
  • 1267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知贡举,服阕,回朝,知贡举,王应麟权直
  • 1267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同知枢密院事,除同知枢密院事,兼提举编修《经武要略》
  • 1268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权参知政事,四月,权参知政事
  • 1269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 1269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三月戊辰,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江万里左丞相,与贾似道并相
  • 1270年-1272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右丞相,右丞相,与贾似道并
  • 1272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饶州,廷鸾扼于贾似道,力辞相位,乃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饶州
  • 1272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提举洞霄宫,己未,辞知饶州,乞祠禄,诏允所请,以观文殿大学士、鄱阳郡公提举洞霄宫
  • 1273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二月,除知绍兴府,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 1274年,两浙西路临安临安(浙江杭州),提举洞霄宫,廷鸾辞前任官,提举洞霄宫
陈淳祖南宋
全宋诗
陈淳祖,字道初,一字唯道,号卓山,瑞安(今属浙江)人。
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
历知钱塘县、提辖榷货务、通判徽州。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知南康军。
景定元年(一二六○)除秘书郎,迁著作佐郎兼权侍右郎官。
出提举两浙西路常平(《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兼知安吉州。
度宗咸淳中迁福建路提点刑狱(民国《福建通志》金石一一)。
召为吏部郎官,迁司农少卿兼左司,以忤贾似道罢。
久之,起为荆湖南路转运副使。
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一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七九八二
陈淳祖,字唯道,一字道初,号卓山,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登嘉熙二年进士。
历知钱塘县,开庆元年知南康军。
景定元年入为秘书郎,进著作佐郎,兼权右曹郎官。
次年除浙西提举常平,寻兼知安吉州,入为司农少卿。
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一,《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九及所撰《新置社仓记》。
主要活动
  • 1238年,进士
  • 1259年-1260年,江南东路南康军(星子),南康军知军
  • 1260年-126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郎
  • 126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郎中
  • 126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佐郎
  • 1261年-1262年,两浙西路苏州平江府(江苏省苏州市),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61年-1262年,江南东路池州(安徽省贵池区),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62年,两浙西路安吉州(吴兴),安吉州知州
  • 126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郎中
  • 1262年-126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仓部郎中
  • 1265年-1266年,福建路福州(福建省福州市),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65年-1266年,两浙东路台州(临海),台州知州
  • 1266年-126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左司郎中
  • 1266年-126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农少卿
  • 1270年-1272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市),荆湖南路转运副使
蒲寿宬南宋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
全宋诗
蒲寿宬,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平不详。从集中诗篇观察,知其曾入戎幕,行迹遍东南。卷一《梅阳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知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前后曾知梅州;《投后村先生刘尚书》,知与刘克庄同时,年辈相近。晚年著黄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称心泉处士。有《蒲心泉诗》(明《文渊阁书目》),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心泉学诗稿》六卷。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蒲寿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一六五
蒲寿宬,本西域人,与其弟寿庚以互市归于宋,家泉州。
尝为军吏,开庆、景定间以击海寇有功,迁擢将帅,入领环卫,辞官归隐。
尝于山间得泉一泓,爱之,结庵其旁,扁曰「心泉」,因以自号。
咸淳七年,起家知梅州。
移知吉州,辞疾不赴,卜隐泉州法石山。
景炎元年与寿庚降元,然不复出仕。
事迹参见日人桑原骘藏《蒲寿庚考》、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二三。
俞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新昌人,字季渊,号默翁。
俞瑞弟。
理宗开庆进士。
历监察御史,奏三疏,痛陈时病,皆未采纳。
改官大理少卿,不就。
宋亡,杜门讲学,私淑朱熹之学,学者称为致曲先生。
卒年八十。
有《六经审问》、《离骚审问》、《韩文举隅集》。
宋登科记考
一名公淅。
字季渊,号默翁、致曲先生。
绍兴府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
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259年,进士
  • 127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吴度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八七
吴度,咸淳间人。
按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吴度,于潜(今浙江临安西)人,开庆元年进士。
当即此人。
主要活动
  • 1259年,进士
卫宗武宋末元初 ? — 12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9 【介绍】: 宋嘉兴华亭人,字淇父,号九山。理宗淳祐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归,以诗文自娱。宋亡不仕。有《秋声集》。
全宋诗
卫宗武(?~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理宗淳祐间曾为朝官,出知常州。未几,“自毗陵投绂归垂三十载”(本集卷五《刘药庄诗集序》)。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年逾八十。有《秋声集》,都为退居后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至元甲午重九日张之翰序。 卫宗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馆臣漏辑诗三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一四八
卫宗武(?
——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淳祐中历官尚书郎。
开庆元年以奉议郎、监尚书六部门出知常州。
终通议大夫。
罢归,閒居三十馀年,以诗文自娱。
入元不仕,至元二十六年卒。
著有《秋声集》。
见《秋声集》卷首张之翰序,《重修毗陵志》卷八,《东维子集》卷二六《尚絅先生墓铭》。
主要活动
  • 1258年-126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尚书六部门
  • 1259年,两浙西路常州(常州),常州知州,《毗陵志》:“卫宗武,开庆元年三月,承议郎、监尚书六部门暂权,七月正除。闰十一月别与州郡差遣。”
王应凤南宋 1230 — 12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仲仪,号默斋。
王应麟弟。
理宗宝祐四年进士。
开庆元年复中博学宏词科。
历淮西制置司参议官,以文天祥荐,除太常博士。
与兄相与讲学,至忘寝食,为文根柢左氏、班、马。
有《默斋稿》及《订正三辅黄图》等。
全宋诗
王应凤(一二三○~一二七五),字仲仪,号默斋,鄞(今浙江宁波)人。
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二十七。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中博学宏辞科,除军器监丞,改浙西制置司参议官。
召为太常博士,入都而卒,年四十六。
有《默斋稿》,已佚。
事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二、《万姓统谱》卷四四。
全宋文·卷八二○五
王应凤(一二二三——?),字仲仪,号默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应麟弟,与其兄同日生。兄弟二人讲学不少怠,至忘寝食,为文本于左氏、班、马。宝祐四年登进士第,监通州狼山税,改仪真文学掾。开庆四年中博学宏辞科,由架阁迁主管淮南机宜文字,迁浙西安抚制置司参议官。召为太常博士,入朝即卒。著有《默斋稿》及订正《三辅黄图》诸书。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宋史》卷四三八《王应麟传》,《宋史新编》卷一六七,《宋元学案》卷八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一二八,《宋史翼》卷一六,《宋元学案补遗》卷八五。
主要活动
  • 1256年,进士
  • 1259年,宏词科
  • 1264年-126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军器监丞
  • 1266年-126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博士
文天祥宋末元初 1236年5月2日 — 1283年12月9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1283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
开庆初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主迁都,天祥上书请斩宋臣,进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草制语讥贾似道,遭劾罢。
度宗咸淳九年起任湖南提刑,改知赣州。
恭帝德祐初元军东下,破家财为军费,率义兵万人入卫临安。
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至镇江,后脱逃回朝。
端宗即位,复拜右相兼枢密使,因与左相陈宜中议论不合,率兵在福建、广东坚持抗元,收复州县多处。
祥兴元年被俘于五坡岭,次年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心志。
后被囚于元大都三年,屡拒威逼利诱,视死如归。
临刑作《正气歌》。
谥忠烈。
有《文山集》。
全宋诗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为宁海军节度判官。
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
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
五年,迁江西提刑。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
五年,知宁国府。
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
九年,起为湖南提刑。
十年,改知赣州。
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
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
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
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
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
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
拘燕三年,终不屈。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
著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
明初重加编次为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
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为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
《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有《文山集》、《文山乐府》。
黄鹤楼志·人物篇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政治家、抗元名臣、文学家。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宝祐四年(1256)状元,授承事郎,升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时被拘,逃归后聚兵抗元。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俘,拒绝元朝诱惑,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元至元十九年(1283),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正气歌》等。所作《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一词,状写南楼景色,被视为佳作。
全宋文·卷八二九八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初名云孙,字天祥,以字贡于乡,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又号浮丘道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寻丁父忧。历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董宋臣,迁刑部郎中。历知瑞州、江西提刑、尚左郎官,权直学士院。忤贾似道,遂乞致仕。起为湖南提刑、知赣州。德祐初元兵入侵,募兵勤王,除知平江府、临安府。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元军请和,被拘,夜亡入真州,辗转至温州。闻益王未立,上表劝进,拜右丞相,同都督诸路军马,举兵抗元,兵败空坑。卫王立,加少保、信国公,进屯潮阳。元军掩至,被俘。囚燕三年,从容就义,时至元十九年腊月,年四十七,后谥忠烈。著有《文山集》、《文山诗史》。见《文山先生纪年录》(《文山全集》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主要活动
  • 1256年,状元
  • 1261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秘书省正字,入京授秘书省正字,有贺谢文多种
  • 126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秘书省正字;教授,正式任正字职,寻兼景献府教授
  • 126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佐郎,于京城升著作佐郎
  • 126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礼部员外郎,七月后除尚书礼部员外郎
  • 1263年-1264年,江南西路筠州(江西高安),知州,赴任瑞州。任上曾为诸学子讲说,以弘文教
  • 1264年,江南西路筠州(江西高安),礼部郎官,应诏赴京,除礼部郎官
  • 1264年-1266年,江南西路筠州(江西高安),提刑,除江西提刑,辞免不允
  • 1267年-1268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州(江西吉安),尚书左郎官,除尚书左郎官,辞免不允
  • 1268年-1269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州(江西吉安),提刑,冬至,除福建提刑
  • 1269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州(江西吉安),知府,差知宁国府,辞免不允
  • 1270年,江南东路宁国府(安徽宣城),军器监,本月初一,除军器监兼右司,辞免不允
  • 127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学士院权直,上朝论对,有札子
  • 1270年-127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秘书少监,入京除秘书少监、兼职依旧,遭台臣奏罢免,归里
  • 1273年-1274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州(江西吉安),提刑,本日行湘赴任提刑官。友人邹仲翔送行至庐陵香城
  • 1274年-1275年,江南西路赣州(江西赣州),知州,转任赣州,初二抵达
  • 1275年,江南西路赣州(江西吉安),安抚使等,除右文殿修撰、枢密副都承制、江西安抚副使、兼知赣州,寻兼江西提刑,进集英殿修撰、江西安抚使
  • 1275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州(江西吉安),权兵部侍郎,领兵下吉州,除权兵部侍郎,保留原职,命留屯隆兴府
  • 1275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州(江西吉安),太学博士,祖母刘夫人卒,解官丁忧
  • 1275年,两浙东路衢州(浙江衢州),权工部尚书,发兵吉州,至衢州,除权工部尚书,职任依旧
  • 127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知府,除浙西江东制置使、兼江西安抚大使、知平江府事。乞斩吕师孟,不报
  • 127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枢密院事,召为签书枢密院事
  • 1276年-1278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右丞相兼枢密使,于临安早上除枢密使,午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以资政殿学士行元军营
魏了翁南宋 1178 — 12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8—1237 【介绍】: 宋邛州蒲江人,字华父,号鹤山。宁宗庆元五年进士。累知嘉定府。史弥远入相,了翁力辞召命,居白鹤山授徒讲学。历知汉州、眉州,在蜀凡十七年。入为兵部郎中,至权工部侍郎。遭诬劾降三官,靖州居住。后复职,擢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筑城修武备,兴学校。曾上章论十弊,召还,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后除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卒谥文靖。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师友雅言》等。
全宋诗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
嘉泰二年(一二○二),召为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
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
次年出知嘉定府。
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
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
起知汉州、眉州。
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遂宁、泸州、潼川府。
十五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
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
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
嘉熙元年卒,年六十。
谥文靖。
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
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为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为传世诸本之祖)。
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魏了翁(1178-1237) 字华甫。蒲江(今属四川)人。曾筑室白鹤山下。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鹤山词》。
全宋文·卷七○五三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召为国子正,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改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外,乃知嘉定府。历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刑。八年,兼提举,迁转运判官。十年,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后知潼川府。十五年召对,进兵部郎中,俄改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迁太常少卿、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即位,迁起居郎。会论济王事忤时相,为言者所劾,诏降三官,靖州居住。绍定中复职奉祠,进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还朝,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六月之间,论奏二十馀上,皆当时急务。忌者合谋挤之,乃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未几兼江淮督府,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是年以疾卒于官,年六十。诏赠太师,谥文靖,累赠秦国公。了翁穷经博古,学术自成一家。著述甚丰,今存者有《周易要义》、《尚书要义》、《毛诗要义》、《古今考》、《经外杂抄》、《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等。事迹见《宋史》卷四三七本传。
主要活动
  • 1199年,进士
  • 1200年-1202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四川成都),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以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试西川幕府,到成都就任
  • 1203年-1204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四川成都),国子正,夏,召为国子正,未及行,女璧海生,妻杨氏产后感疾卒,遂解职,携女护杨氏之丧回蒲江
  • 1204年-120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武学博士,召为武学博士
  • 1205年-1206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秘书省正字,除秘书省正字
  • 1206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校书郎,迁校书郎
  • 1206年-121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知府,道逢友人周南,时周氏以浙东提干赴平江,作诗相送
  • 1211年-1215年,成都府路汉州汉州(四川广汉),知州,冬,知汉州
  • 1215年-1216年,成都府路眉州眉山(四川眉山),提刑,擢潼川府路提刑,李壁设宴为其饯行,赋词作别
  • 1216年-1217年,潼川府路遂宁府小溪(四川遂宁),知府,秋,徙治遂宁府。临行,筑堂于玉台旧址,取名极堂
  • 1218年-1219年,潼川府路泸州江阳(四川泸州),知州,春,除直秘阁,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
  • 1220年-1222年,潼川府路潼川府郪县(四川三台),知府,是年,免心丧,差知潼川府
  • 122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兵部郎官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以兵部郎官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2年-122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吏部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为吏部司封郎中,并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太常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迁太常少卿,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4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秘书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为秘书监,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4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除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4年-122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起居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为起居郎,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5年-123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权工部侍郎,李知孝劾魏了翁首唱异论,史弥远畏公论,改了翁权工部侍郎
  • 1233年-1234年,成都府路邛州蒲江(四川蒲江),知州兼安抚使,春,始赴知泸州任
  • 1234年-1235年,潼川府路泸州泸川(四川泸州),权礼部尚书,诏为权吏部尚书,入对奏事,上书辞免,未获允
  • 123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礼部尚书,抵京,除授礼部尚书,连上五疏论国事
  • 123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诏兼直学士院草拟内命,上书辞,未获允
  • 123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诏魏了翁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上书请辞
  • 123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同修《经武要略》,诏兼同修《经武要略》,恩数同执政;上书请辞
  • 1235年-1236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同修《经武要略》兼督视江淮军马,诏令魏了翁兼督视江淮军马
  • 1236年,江南西路江州德化(江西九江),知州,诏除资政殿学士知潭州;辞免
  • 1236年,江南东路太平州芜湖(安徽芜湖),知府兼安抚使,诏依旧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 1237年,知州兼安抚使,诏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蔡杭南宋 1193 — 12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3—1259 【介绍】: 名或误作抗,宋建州建阳人,字仲节,号久轩。蔡元定孙。理宗绍定二年进士。累迁秘书省正字,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疏奏权奸史嵩之不可复用,太子宜早立。同签署枢密院事,差兼同提举修《经武要略》。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全宋诗
蔡杭(一一九三~一二五九),字仲节,号久轩,建阳(今属福建)人。
沈次子。
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进士。
累官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
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召试馆职,累迁枢密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出提点江东刑狱,移浙东。
召为国子司业,复出知隆兴府。
召为试国子祭酒。
宝祐四年(一二五六),除同知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以劾丁大全,不待报离京,落职奉祠(《续宋宰辅编年绿》卷一七)。
遂致仕。
开庆元年卒,年六十七。
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辑集其诗文为《久轩公集》一卷。
事见《久轩公集》附录宋叶采《文肃公墓志》。
宋史》卷四二○、《宋元学案》卷六七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七一一
蔡杭(一一九三——一二五九),字仲节,号久轩,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元定孙,沈子。绍定二年进士,历主管尚书刑、工部架阁文字。召试馆职,迁秘书省正字。升校书郎、兼枢密院编修官,迁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历官江东提刑,移浙东,召为国子司业兼资善堂赞读,出知隆兴府。迁工部侍郎。宝祐三年加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又同知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落职予祠,旋复官,致仕卒,谥文简(一作文肃)。见《宋史》卷四二○本传(误作蔡抗)及叶采《文肃公墓志》(《久轩公集》附)。后人辑有《久轩公集》一卷,收入《蔡氏九儒书》中,有文四十四篇。另辑得遗文八十篇,编为八卷。
主要活动
  • 1229年,进士
史岩之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子尹。史弥忠子。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历朝奉郎,以将作丞兼知真州,权淮南转运判官。曾率众捍敌于仪真。后擢大理丞兼知扬州。卒年七十八。
全宋文·卷七六六一
史岩之,字子尹,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弥忠子,嵩之之弟。
嘉定十年进士。
端平间以将作监丞、大理丞知真州、扬州。
嘉熙中历军器监、秘书少监、太府卿、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均兼知临安府。
以敷文阁学士知隆兴府。
淳祐间,以龙图阁学士知绍兴府。
迁端明殿学士、知福州。
开庆元年为沿江制置副使。
终资政殿大学士。
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会稽续志》卷二,《咸淳临安志》卷四九,《延祐四明志》卷五,《万姓统谱》卷七四,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
主要活动
  • 1217年,进士
  • 1226年-1227年,淮南东路真州(仪征市),真州知州
  • 1227年-122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将作监丞
  • 1227年-1229年,淮南东路待考(待考),淮南东路转运判官
  • 1231年-12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寺丞
  • 1232年-1233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
  • 123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卿
  • 123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军器监
  • 1237年-12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 1237年-1239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杭州),临安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左司郎中
  • 12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侍郎
  • 1238年-12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238年-12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尚书
  • 12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尚书
  • 1240年,江南西路隆兴府(南昌),隆兴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42年-1244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绍兴府知府
  • 1244年-1258年,福建路福州(福州),福州知州兼安抚使
吴潜南宋 1196 — 12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6—1262 【介绍】: 宋宣州宁国人,字毅夫,号履斋。
宁宗嘉定十年进士第一。
历官江东安抚留守、淮东总领、兵部尚书、浙东安抚使。
理宗淳祐中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又于淳祐十一年、开庆元年两度入相。
元兵渡江攻鄂州、广西及湖南等地,以论丁大全等误国,被劾贬建昌军,屡徙循州,病卒。
善诗词,多感怀之作。
有《履斋遗集》
全宋诗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
渊弟。
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
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
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
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
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
历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
以言官论列,请致仕。
起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
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
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
二年,责循州安置。
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
有《许国公奏议》四卷。
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为《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
事见《宋历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为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为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为第四卷。
全宋文·卷七七六五
吴潜(一一九六——一二六二),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嘉定十年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镇东军节度判官。绍定中,累官至太府卿兼权沿江制置、知建康府、江东安抚。端平初,上章言时政九事,以直论忤时相,罢职奉祠。后历知隆兴、庆元、平江、镇江、临安、绍兴诸府,在朝历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淳祐十一年,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后数年,授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府,又判宁国府,拜特进、左丞相,封许国公。以立太子事忤理宗意,复为人所劾,落职谪建昌军,徙循州安置。景定三年卒,年六十七。著有《履斋遗稿》、《许国公奏议》。见《宋史》卷四一八本传。
主要活动
  • 1217年,状元
  • 1217年-122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判官,五月,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镇东军节度判官
  • 1224年-1225年,江南东路广德军广德军(安徽广德),通判,为广德军通判
  • 1226年-1227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秘书省正字,十一月,服除,授秘书省正字
  • 1228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校书郎,十二月,迁校书郎
  • 1229年,两浙西路嘉兴府嘉兴府(浙江嘉兴),通判,五月,添差通判嘉兴府,权发遣府事
  • 123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员外郎,转朝散郎、尚书金部员外郎
  • 1231年-123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郎官,迁尚右郎官
  • 123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太府少卿;总领,七月,迁太府少卿,总领淮西财赋
  • 1233年,江南东路建康府(江苏南京),总领,奏请将总领任内趱剩、事例并诸司问遗例册钱代纳江东一路折帛
  • 1233年,江南东路建康府(江苏南京),太府卿;总领;知府,十二月甲申,迁太府卿,仍淮西总领财赋,暂兼沿江制置知建康府
  • 1234年,江南西路隆兴府隆兴府滕王阁(江西南昌),转运副使;知府,九月,以秘阁修撰权江西转运副使兼知隆兴府主管江西安抚司
  • 1235年,江南西路隆兴府隆兴府(江西南昌),太常少卿,奏造斛斗输诸郡租,宽恤人户,培植根本凡十五事
  • 1235年,江南西路隆兴府隆兴府(江西南昌),参谋官;知州,进右文殿修撰、集英殿修撰、枢密都承旨、督府参谋官兼知太平州,五辞不允
  • 1236年,江南西路江州江州(江西九江),参谋官,二月间赴九江,留督府参谋军事。上疏言和战成败大计,宜急救襄阳
  • 1236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工部侍郎,权工部侍郎,知江州,辞不赴。请养宗子以系国本
  • 1237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兵部侍郎,改权兵部侍郎,兼检正
  • 1237年-1238年,两浙西路平江府(江苏苏州),知府,试工部侍郎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改知平江府
  • 1238年-1239年,两浙西路镇江府(江苏镇江),侍郎;总领;知府,试户部侍郎,淮东总领财赋兼知镇江府,言边储防御等十五事
  • 1239年,两浙西路镇江府(江苏镇江),兵部尚书,改宝谟阁学士,兼浙西大提点坑冶,权兵部尚书,浙西制置使,申论防拓江海团结措置等事
  • 1240年-1241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吏部尚书;知府,进工部尚书,改吏部尚书兼知临安府
  • 1242年-1245年,福建路建宁府建宁府(福建建瓯),知府,五月,以台臣言夺职罢建宁府新任
  • 1246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兵部尚书,转中大夫,试兵部尚书,兼侍读;转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
  • 1246年-1247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翰林学士;侍读,奏论君子小人之进退
  • 1247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权参知政事,五月,兼权参知政事
  • 1247年-1249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知州;安抚使,七月,罢参知政事,依旧端明殿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 1249年,两浙东路绍兴府(浙江绍兴),知府;安抚使,冬到绍兴,十一月十八日吴文英出迓舟中
  • 125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元宵节后,入政府供职
  • 1251年-125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参知政事,三月,自太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
  • 1256年-1259年,两浙东路庆元府(浙江宁波),制置使,季秋到任,条奏有关国防、民政措施
  • 1259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侍读,九月十九日,召为醴泉观使兼侍读
  • 1259年-126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左丞相;枢密使,十月二日,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监修国史,进封相国公
程元凤南宋 1200 — 12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0—1269 【介绍】: 宋徽州歙县人,字申甫,一字瑞甫,号讷斋。
理宗绍定二年进士。
为江陵教授。
宝祐中累官参知政事,寻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对国本、人才、吏治、财计、备边、爱民等国事大政,多所论列,指陈得失。
丁大全谋夺相位,元凤力辞去,提举宫观。
开庆间蒙古攻宋,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
度宗咸淳三年,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旋被劾罢。
卒谥文清。
有《讷斋文集》。
全宋诗
程元凤(一二○○~一二六九),字申甫,号讷斋,歙县(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进士。宝祐四年(一二五六),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六年,提举洞霄宫(《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开庆兵兴,起判平江府。度宗即位,进少保。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四年致仕,五年卒,年七十。有《讷斋集》,已佚。《宋史》卷四一八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七九一五
程元凤(一二○○——一二六九),字申甫,徽州(今安徽歙县)人。绍定元年进士,调江陵府教授,历太学、宗学博士,进秘书丞,兼刑部、右司郎官,迁著作郎。上疏指陈时病激切,出知饶州。召拜监察御史,升殿中侍御史,兼侍讲。宝祐初进尚书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迁工部尚书。三年,特授同签书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寻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六年罢,提举洞霄宫。开庆兵兴,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度宗即位,仍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咸淳四年致仕,次年卒,年七十。著有《讷斋文集》。见程述祖《程公家传》(《新安文献志》卷七五),《宋史》卷四一八《程元凤传》。
主要活动
  • 1229年,进士
  • 1246年-124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郎中
  • 1246年-124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丞
  • 1247年-1250年,江南东路饶州(鄱阳县),饶州知州,1249年3月知饶州
  • 1247年-125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右司郎中
  • 1247年-1251年,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饶州/虔州(江西波阳县/赣州),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 125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郎中
  • 1250年-1251年,广南东路韶州(广东省韶关市),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50年-125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 125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正言
  • 1252年-125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殿中侍御史
  • 1253年-125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侍御史
  • 1254年-125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舍人
  • 1254年-125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侍郎
  • 125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尚书
  • 1255年-125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副使,8月除签书枢密院事1256年4月除参知政事
  • 125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7月授右丞相
  • 1256年-126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宰相,1258年4月辞,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1267年3月罢右丞相
  • 1256年-126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使,1267年3月为陈宜中所劾,罢右丞相兼枢密使
  • 1258年,福建路福州(福州),福州知州兼安抚使
  • 1260年-1261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
  • 1260年-1261年,两浙西路平江府(苏州),平江府知府
方岳南宋 1199 — 12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9—1262 【介绍】: 宋徽州祁门人,字巨山,号秋崖。理宗绍定五年进士。淳祐中为赵葵参议官,差知南康军,以杖责湖广总领所纲梢而忤贾似道。后历知邵武军、袁州,又忤丁大全,罢归。诗文不用古律而以意为之。有《秋崖集》。
全宋诗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
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历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
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
范钟为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
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
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
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
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
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
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
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为《秋崖集》四十卷。
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馀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馀首为《秋崖集》所无。
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
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为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十六卷。
词学图录
方岳(1199-1262) 字巨山,自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有《秋崖先生小稿》。
全宋文·卷七八七九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绍定五年进士,调南康军教授。淳祐六年迁宗学博士,七年除秘书郎。适赵葵以元枢出督,辟充参议官。丐祠,移知南康军,以杖舟卒忤荆帅贾似道,两易知邵武军。后知袁州,又忤丁大全罢归。官终朝散大夫。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岳才锋凌厉,诗文四六不用古律,以意为之,语或天出,尤工骈体。著《重修南北史》一百七十卷、《宗维训录》十卷及《秋崖集》(一本题《秋崖小稿》)。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一七。
主要活动
  • 1232年,进士
  • 1232年-1233年,南康军教授,方岳登进士第,任南康军教授。
  • 1234年,狼牙山(安徽滁州),滁州教授,方岳丁母忧,服阙,调滁州教授,结识赵葵。按:岳于秋冬间到任,作《通权教蔡佥判》。是年,理宗启用真德秀、魏了翁等道学家,号称“小元祐”。自此理学兴盛。岳为赵葵作《代贺魏(工部)侍郎》。方岳伯兄荐为第五,岳为作《代汪表侄谢启》、《代大兄谢启》。
  • 1235年-1237年,安徽,淮东安抚司干官,方岳任滁州教授,寻除淮东安抚司干官
  • 1238年-1241年,江苏扬州,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在扬州,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是年,国事家事,多有封岳仕途和思想影响颇大者:其一,开始与赵葵不和。其二,因力反议和而忤参知政事史嵩之。其三,父钦祖病笃,兄病殁,岳欲携父返故里
  • 1242年-1244年,浙江临安,刑工部架阁,起为刑工部架阁,居官五十六日,罢职闲居
  • 1245年,浙江临安,礼兵部架阁,寻除太学正兼景县府教授,在临安。任礼兵部架阁,寻除太学正兼景县府教授
  • 1246年,浙江临安,宗学博士,在临安,由太学正迁宗学博士
  • 1247年-1257年,浙江临安,秘书郎,在临安,除秘书郎,后赴建康,充赵葵幕参议官。寻差知南康军
  • 1258年,江西宜春,尚书左郎官,在袁州,后除尚书左郎官。程元凤罢想,出判福州,丁大全挟嫌报复。李曾伯原与方岳有交,今任广南制置大使兼知静江府,故有“辟充参谋”之举。方岳未就,改除尚书左郎官
徐清叟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宁府浦城人,字直翁,号德壹。徐应龙子。宁宗嘉定七年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奏疏欲裁抑史弥远恤典,召用真德秀、魏了翁。复历权兵部尚书兼侍读等职。理宗淳祐九年,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迁礼部尚书。拜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十二年进参知政事。后被劾提举宫观。景定三年致仕。卒谥忠简。
全宋诗
徐清叟,字真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本传作直翁),浦城(今属福建)人。
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
累官工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南宋馆阁续录》卷九)。
历知泉州、静江、广州。
淳祐九年(一二四九)擢签书枢密院事。
十二年,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以言者论罢。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知泉州。
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致仕。
有《四朝国史志传》四十卷(清光绪《浦城县志》卷三二),已佚。
宋史》卷四二○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七四七六
徐清叟(?——一二六三),字直翁,号德壹,建宁府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应龙子。嘉定七年进士,历籍田令,累迁太常博士,拜殿中侍御史,迁太常少卿,权工部侍郎。出知泉州、静江府,召为户部侍郎。出知温、福、婺、袁、绍兴、潭、广等州府,召权兵部尚书。淳祐中迁礼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十二年拜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奉祠。起知泉州。景定三年致仕。次年卒,谥忠简。见《宋史》卷四二○本传、卷四五《理宗纪》五。
主要活动
  • 1214年,进士
  • 1224年-1225年,两浙东路温州(温州),温州知州
  • 1233年-123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博士
  • 123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郎
  • 1234年-123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封郎中
  • 123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佐郎
  • 1235年-123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军器少监
  • 1235年-12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殿中侍御史
  • 1236年-123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少卿
  • 1236年-12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237年-12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 1238年-12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将作监
  • 1238年-1262年,福建路泉州(泉州),泉州知州
  • 1239年-1240年,广南西路静江府(广西省桂林市),静江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侍郎
  • 1245年-1247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市),潭州知州兼安抚使
  • 1247年-1248年,广南东路广州(广州),广州知州兼安抚使
  • 1247年-1248年,广南东路连州(广东省连州市),连州知州
  • 1248年-124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尚书
  • 1249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绍兴府知府
  • 124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尚书
  • 124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尚书
  • 1249年-125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副使,1251年3月除同知枢密院事1252年10月除参知政事
  • 1249年-125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
  • 1254年-125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使,1255年8月提举隆兴府万寿宫
  • 1260年,福建路建宁府(建瓯),建宁府知府
杜瑛元初 1204 — 12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4—1273 【介绍】: 元霸州信安人,字文玉。杜时升子。金末,避地读书河南缑氏山中。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世祖南下,召见问计,称旨,命从行,以疾辞。中统初,诏征,不就。左丞张文谦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杜门著书,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将卒,遗命其子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卒谥文献。有《春秋地理原委》、《语孟旁通》等。
元诗选
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
辟地河南缑氏山中,读书讲学,博览古今。
金亡,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
中书粘合圭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
与良田千亩,辞不受。
岁己未,元世祖南伐至相,召对,见瑛身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条奏从容,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
江南平,诏徵之,辞不就。
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
于是杜门著书。
至元十年,卒于家,年七十。
遗命其子曰:我死,棺中第置《杜甫诗集》一编,题其志石云「处士杜缑山墓」。
天历间,赠资德大夫、翰林学士、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献。
所著有《缑山文集》十卷。
金之将亡也,遗老儒硕皆来居相。
缑山而外,如蒙城田芝、北燕刘骥、永平王磐、古郑周子维、武安胡德桂、浑源刘祁、太原高鸣、刘汉臣、燕山尚子明、林虑张允中、洛水徐世英、李仲泽、汴魏献臣、田仲德、郭谦甫,各以经术教授,互相提唱,盖彬彬乎多文学之士,亦一时之盛事也。
余晦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府昌国人。余天锡从子。理宗宝祐元年累官权刑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代余玠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财赋。尝置义庄,以赡宗族。素与利西路安抚王惟忠有隙,适惟忠兵败失阆州,即诬奏其潜通元兵,有丧师、庇叛等罪,至下狱并处斩于市,为士论所非。
全宋诗
余晦,字养明,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理宗绍定间知高邮军(清道光《高邮州志》卷八)。
淳祐十年(一二五○),知镇江府。
十一年,知平江府(《至顺镇江志》卷一五)。
十二年,知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四九)。
宝祐元年(一二五三),为四川安抚制置使、知重庆府(《宋史》卷四三《理宗本纪》三)。
五年,为淮西总领。
六年,知平江府兼发运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景定元年(一二六○),除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宝庆四明志》卷一)。
全宋文·卷七九三七
余晦,庆元府昌国(今浙江定海)人。天锡从子。淳祐中以右司郎官兼知临安府,调大理少卿。宝祐元年以四川安抚制置使代余玠知重庆府,次年五月召赴阙。又以大中大夫、户部侍郎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景定初以知庆元府除户部侍郎知临安府,官至尚书,出帅全蜀。尝置义庄,以赡宗族。然在蜀以违言论知阆州王惟忠死,士论少之。见《咸淳临安志》卷四九,《宋史》卷四一九《余天锡传》附,《景定建康志》卷二三。
主要活动
  • 1247年-1248年,淮南东路高邮军(高邮市),高邮军知军
  • 1250年-1251年,淮南东路楚州(江苏省淮安市),淮东总领军马钱粮,1251年本年改知平江府。
  • 1250年-1251年,两浙西路镇江府(镇江),镇江府知府,十月到任
  • 1251年-1252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副使
  • 1251年-1258年,两浙西路平江府(苏州),平江府知府,六月到任
  • 125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右司郎中
  • 125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将作监
  • 1252年-125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少卿
  • 1252年-1254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鄂州知州,1253年知鄂州兼湖北运判
  • 1252年-126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杭州),临安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5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农卿
  • 125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侍郎
  • 1253年-1254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 1253年-1259年,四川利州(四川省广元市),四川总领财赋军马钱粮
  • 1257年-1258年,淮南西路建康府(江苏省南京市),淮西江东总领军马钱粮
  • 1257年-1258年,江南东路昪州(待考),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 1257年-126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258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
  • 1259年-1260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市),两浙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59年-1260年,两浙东路庆元府(鄞县),庆元府知府,十二月到任
  • 126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尚书
赵昀南宋 1205 — 12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5—1264 【介绍】: 即宋理宗,初名贵诚。太祖十世孙。嘉定十七年,宁宗死,丞相史弥远矫诏立为帝。绍定六年,弥远死,始亲政。端平元年,会蒙古兵破蔡州,灭金。继谋收复三京,遂与蒙古交兵,自此三边扰攘,殆无宁日。后丁大全、贾似道相继擅权,朝政日坏,国势垂危。在位四十年。
全宋文·卷七九六六
宋理宗赵昀(一二○五——一二六四),太祖十世孙,荣王希瓐子,母全氏。
初名贵诚,嘉定十五年为邵州防禦使。
十七年赐今名。
是年宁宗崩,丞相史弥远与杨后贬皇子赵竑为济王,出居湖州,而矫诏立昀为帝。
绍定六年弥远卒,始亲政,史称「端平更化」。
端平元年,与蒙古连兵灭金,以图收复三京。
金亡,蒙古军入洛,事衅随起,兵连祸结,境土日蹙。
开庆元年,蒙古兵围鄂州,宰相贾似道讳言其纳币称臣请和,伪称获捷。
自后似道擅权,朝纲日坏,国势益危。
其在位也,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相继窃弄威福,与相始终。
而同时崇奖理学,黜王安石从祀孔庙,升濂、洛九儒,表彰《四书》,确立理学之统治地位。
在位四十年,年号八: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
见《宋史·理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