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告熊孝子墓文(1179年5月1日) 南宋 · 朱熹
维淳熙六年岁次己亥五月戊午朔,具位熹谨遣某致祭于唐故孝子、宜春县丞熊府君之墓:熹叨被误恩,假守兹土,视事之始,考诸图经,以求此邦前贤潜德隐行之实,于建昌得陈太中大夫、从事中郎二司马君以及府君之事,盖皆以孝德闻。
而府君精诚之感,独致涌水成川之应,私心窃敬仰焉。
然按图以求其故迹,则二司马君之墓不可知,而府君之墓宅学基犹有遗处。
谨命有司依准赦令,禁禦樵牧。
其唐朝旌表旧门,亦已复请于朝,俟报修立。
而先遣僚吏,敬以酒肴之奠昭告此诚。
尚其英灵,来鉴来享!
祭屯田刘居士墓文(1179年5月) 南宋 · 朱熹
熹旧读欧阳子《庐山高》之诗,而仰公之名,恨生遐僻,不得一来,仰其山之高而拜公之墓也。
兹误上恩,畀以郡绂。
至止之日,望于四郊,则山屹立千仞者故在,而公之华屋山丘零落殆尽,几无迹之可寻矣。
乃访邦之耆老俊彦,得公之墓于城西荒苑废圃之间。
其不为耕耨之所及者,盖已无几。
因复作为门垣,而亭以表焉。
又得嘉名于寓士之贤者,书而揭之,以见公志。
庶几嗣而官于是者有以谨其樵牧之禁,东西行而过于是者有以兴起其刚毅廉退之心。
盖不惟有以少慰夙昔乡往之私,亦可以仰称圣天子所以使之承流宣化之意也。
工告讫役,一奠致诚。
公而有灵,庶其鉴飨!
谨告。
奉安五贤祠文(1179年4月) 南宋 · 朱熹
熹误膺朝命,来守是邦。
至止之初,得拜刘、李二公之像于学。
钦耸高风,考观正论,既有以慰夙心者。
既又咨访得陶公栗里故居于郡境,且知秘丞刘公盖尝禄于筦库,而忠肃陈公又尝辱为迁民也。
永惟数公大节清名,危言直道,遗烈所在,千载如生。
爰始爰谋,合享斯室。
季月之吉,神位告成。
敢合僚吏、率诸生,以礼告于祠下。
蘋藻在列,诚意感通。
群公有灵,尚克歆顾!
谒庙文 南宋 · 朱熹
熹抱病田间,不堪为吏久矣。
圣天子哀怜,不忍终弃,强畀符竹,使为此邦。
舆曳而来,亦既视事。
以衰眊罢软之资,当民贫财匮之际,大惧旷阙,无以克当明恩。
惟神受职明廷,以食兹土,其与命吏,忧责惟均。
其亦有以相之,使民安于下,官给于上,而熹也蚤得收其疾病之躯以归老故丘,则神之赐大矣。
款谒之初,敢以诚告,它不敢以有所祈。
谨告。
谒社稷文 南宋 · 朱熹
熹叨被恩除,假守兹土。
载惟社稷,民命所依。
祗率故常,按行封壝,用严国典,式对神休。
谨告。
广佑庙祈雨文 南宋 · 朱熹
大王有功德于此土之人,苟有雨旸之忧,无不祷于大王。
其祷之也,则无不昭答,如影响之随至。
斯民之心归之如父母、信之如蓍蔡者,有年于此矣。
间者上天降灾,阳愆阴伏,嘉生百物,不蒙滋润。
熹等乃大速乱于厥祷祠之事,罔克专于大王,懈堕弗虔,咎由熹等。
而使千里之民田畴涸枯,禾稼槁悴。
今其甚者,有若燔灼矣。
虽并走群望,恳祈备至,而云气将交,旋即解驳,焦然不能有肤寸之合,秋阳益骄,燥烈殊甚,物之蒙害,日以益深。
若自今以往三日不雨,则千里之民所恃以为生者荡析无馀而无以为食,其老弱将转乎沟壑而死,少壮者将散而为盗贼,以争其旦夕之命。
其祸乱之至,岂有所极哉!
失今不救,三日之后,大王虽顾而哀之,不可拯已。
故熹等私窃计议,以为莫若奔走归诚,请命于大王之祠下。
大王若哀其迫切,赦其前愆,有以惠绥之,则三日之内熹等斋宿以俟休命。
三日而不应,则是大王终弃绝之。
熹等退而恐惧,以待诛殛,不敢复进而祷矣。
恭惟大王阖辟造化,一雨之恩,盖其馀事。
诚有意哀此千里之民,则愿无爱而亟为之,熹等之愿也。
拜伏于庭,不胜哀扣恳切之至!
谨告。
广佑庙谢雨文 南宋 · 朱熹
天久不雨,苗之秀而将实者,秋阳暴之,日以憔悴,田将无以为收,人将无以为食。
大命近止,罔或不忧。
我父子兄弟是用夙夜不遑启居,更相告语,奔走罗拜于祠之庭而请命焉。
君王顾哀,昭答如响。
祷之明日,甘泽沛然,昼雨宵零,越五六日而未艾。
岗陵渐润,草木蕃滋,孰是嘉生,而不丰好?
德宏施普,恩大泽深,夫岂可以言报?
顾无以自致其拳拳,率修故常,祗荐蘋藻。
惟君王降佑歆享,则斯人之愿也。
丰利侯祈雨文 南宋 · 朱熹
熹多病不才,滥尸郡寄,修政不德,以干阴阳之和。
自秋以来,天久不雨。
早稻虽已收成,而晚田不免告病。
吁嗟之祷,遍于群望,而嘉泽未应,风日益高,气日益寒,云既合而复离,禾既秀而不能有以实也。
朝兢夕惕,不遑启居。
惟侯聪明,久食兹土,雨旸之柄,惟厥攸司。
日者虽已致祠,惧或不能蠲洁,以达诚意,欲躬走谒,又恨符印之守,不克以前。
谨遣某官奔告祠下,而熹祗率僚吏拜送于门,西望叩头,再拜以请。
惟侯哀矜,赐之一雨,以卒终岁之惠,则岂惟吏之不良获免于戾,而邦人父子实蒙其休。
于所以报事侯者,其敢有懈也!
祈雨文 南宋 · 朱熹
间以旱灾,奉诏致祷。
阅月踰时,雨不可得。
稻之早熟者什失八九,而吏之所以为礼乐与辞者亦既竭矣。
欲取水湫渊,诣祠祀而专力乎人事之备,则又念夫稻有晚出而未就者,不能无冀幸于万一。
于是感叹愤激,不能自已,躬诣灵液而冀于有神,请复与神为三日之期,以听休命。
惟神受职帝庭,降食兹土,以福其人为事。
今人之急如此,神若弗闻,亦何神哉!
若三日不雨,雨而不周,且浃于四封,惟天聪明,吾恐神之不得安其室。
神尚听之毋忽!
秋报祝文 南宋 · 朱熹
春祷秋报,各有令典。
岁虽不登,而有司不敢废,亦不敢以怠。
比者遍祷于神,神非不加贶于民也,直后时而蒙休者浅尔。
爰陈嘉荐,敬脩常事。
神其顾歆,益惠我民(《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六。)
各:宋浙本作「国」,底本原注别本同。
祈晴文 南宋 · 朱熹
东土之民,荐罹水旱。
其幸免于沟壑者,指二麦以救朝夕之急,而又相与戮力事农,以冀有秋。
其得失之算,死生系之,非常岁比也。
乃今天雨不休,湖水汎滥,小麦之未收者亦既折腐,不得以食,而新苗未立,水没其颠,又将无复西成之望。
吏民忧惧,术无所施。
惟神威灵,作镇兹土,其必以顾而哀之,汎扫浮阴,锡以晴霁,则神之惠也,民之幸也。
熹等滥将使指,实分顾忧,敢不齐祓再拜以请,惟神鉴之!
谨告。
禹庙云:「王威神在天,降食兹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六。又见《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九九。
谢晴文 南宋 · 朱熹
乃者以水潦之灾,有祷于神。
蒙神之休,开廓氛翳,使麦收稻植,人得逭其沟壑之忧既有日矣。
熹等敢不躬拜祠下,跪荐牲酒,以答灵贶。
惟神歆顾,终此大恩,赉以丰年,驱其厉鬼,俾我民复得以遂其有生之乐,则神之赐于兹土为无穷,其食于兹土为无愧!
祈雨文 南宋 · 朱熹
吏既不德,无以媚于上下,以召和气而福斯人。
其所以布主恩、救民命者,罔不惟神之依。
故熹往者尝辄有请于神,而亦既受其赐矣。
然方是时,霖潦之灾独环越百里之间为然;
若今之旱,则自浙河以东,为州者七,无不告病。
捐瘠之民,凛然日有狼顾之忧。
乃不齐祓奔走以告于神,其将安所归命?
敢叩祠庭,顿颡屏息,以俟嘉应。
惟神幸哀怜之!
谨告。
漳州谒先圣文(1190年) 南宋 · 朱熹
维绍熙元年岁次庚戌四月甲申朔二十七日庚戌,具位朱熹谨以清酌之奠,敢昭告于先圣至圣文宣王:熹总发闻道,白首无成,兹荷误恩,复叨郡寄。
涖事之始,载见祠廷。
永念平生,怛焉内疚。
尚蕲启佑,俾度其心。
毋悖所闻,以速大戾。
谨告。
刊四经成告先圣文(1190年10月11日) 南宋 · 朱熹
敢昭告于先圣至圣文宣王、先师兖国公、先师邹国公:熹恭惟六经大训,炳若日星,垂世作程,靡有终极。
不幸前遭秦火煨烬之厄,后罹汉儒穿凿之缪,不惟微词奥旨莫得其传,至于篇帙之次,亦复殽乱。
遥遥千载,莫觉莫悟。
惟《易》一经,或尝正定。
而熹不敏,又尝考之《书》、《诗》,而得其小序之失。
参稽本末,皆有明验。
私窃以为不当引之以冠本经圣言之上,是以不量鄙浅,辄加绪正,刊刻布流,以晓当世。
工以具告,熹适病卧,不能拜起,谨遣从事敬奉其书,以告于先圣先师之廷。
神灵如在,尚鉴此心。
式相其行,万世幸甚!
谨告。
谒高东溪祠文(1190年) 南宋 · 朱熹
惟先生刚方之操,鲠切之言,一视险夷,之死不变。
盖所谓一世之伟人,非独一乡之善士也。
熹敬仰高风,为日既久,又幸尝得执笔,编列祠事。
而今日之来,获拜堂下,则于隐忍回互之讥若有愧焉。
炷香酌酒,歛衽陈词。
伏惟先生之灵有以鉴之!
谨告。
又谒高东溪祠文 南宋 · 朱熹
谨以释奠之明日,致祭于东溪先生高公。
惟公志节坚高,议论英发,不容何病,之死弗渝。
顾我颛蒙,旧劳向往,肇兹明荐,庶激懦贪。
谨告。
谒李龙学祠文 南宋 · 朱熹
绍兴之初,公在迩列。
力辟和议,见忌权臣。
出守此邦,治行亦著。
竟以谗口,去郡卧家。
人怀其忠,建此遗烈。
熹愚不肖,获奉馀规。
永惟先人,实同声气。
载瞻剑履,感慨增深。
敢荐馨香,尚祈昭鉴!
谨告。
谒三贤祠文 南宋 · 朱熹
谨以释奠之明日,致祭于唐相国常公、四门助教欧阳公、高州刺史周公:闽自唐世,始有华风。
惟尔三贤,实为首倡。
称思未泯,延及于兹。
报事之虔,吏不敢废。
谨告。
谒端明侍郎蔡忠惠公祠文(1190年) 南宋 · 朱熹
惟公忠言惠政,著自中朝。
筮仕之初,尝屈兹郡。
岁时虽久,称思未忘。
厥有遗祠,英灵如在。
熹虽不敏,实仰高风。
涖事之初,敬修礼谒。
谨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