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祭刘子澄文(1189年2月26日) 南宋 · 朱熹
维年庚戌岁□月□□朔二十六日□□,具位朱熹谨致祭于亡友子澄刘兄袁州使君之灵:呜呼子澄!
以乐易之姿,躬纯笃之行。
立志高雅,信道深坚。
处家庭则孝弟达闻,交朋友则信义昭著。
居閒则其讲道著书,有以乐众人之所不乐;
从官则其养民善俗,独能忧众人之所不忧。
至于收恤宗党而接引后来,盖孜孜焉无不用其至。
若其乐人之善而矜人之恶,又汲汲焉唯恐不尽其诚。
故贤者与之游,则常幸其有思齐闻过之益;
不贤者与之处,则常病其有明污招过之羞。
然世之贤者少而不贤者多,是以子澄之得誉寡而蒙毁众。
道不得行于一州,而遂赍志以没地也。
是岂不可为之深悲而痛恨也耶?
予以无能,蚤结交好。
切磋之益,岁晚益亲。
然而解袂江矶,忽焉十载。
娄卜再会,卒焉无期。
病不得伸执手之悲,没不得展抚棺之恸。
闻讣累月,乃能使人。
而病衰不文,言又不足以尽其区区之意,引首西望,涕泗交流。
尚幸杨兄,昔同游好。
属其一酹,足寄此心。
呜呼子澄!
其尚能有以知予之悲也耶?
尚飨。
祭潘左司文(1190年7月28日) 南宋 · 朱熹
维绍熙元年岁次庚戌七月癸丑朔二十有八日庚辰,具位朱熹谨致奠于近故太平显谟左司使君契丈潘公之灵:尝谓论世之学士大夫,优于学行者,政事之才或未必达;
精于政事者,学行之趣或未必醇。
就使能兼二者之长,则于去就出处之大节,又或未必能无所愧也。
惟公文学之华、行义之实既有以成于身而信于友,及其典州郡、殿藩服,则其聪明仁爱、精审持重,所以惠柔良而詟奸暴者,又卓然非今之从政者所能及。
爰及晚岁,称疾卧家。
恳避诏除,引义慷慨。
是其见几之明,守道之固,应变从容,不可回挠,又足以关谗慝之口而夺之气。
呜呼!
是亦可谓志力之备、德业之全而无歉于为人矣。
谓当复起,及此圣朝,卒究所施,以慰士论。
何其奄忽,遽即夜台!
凡在闻知,莫不伤悼。
况熹不敏,辱知最深。
书疏相寻,问遗劝勉。
勤恳之至,久而不忘。
闻讣失声,涕霣心折。
顾以衰病,复窘王程。
逮此踰年,始克布奠。
乡风引首,悲恨来并。
惟公不亡,鉴此诚意。
呜呼哀哉!
尚飨。
祭刘子礼文(1198年) 南宋 · 朱熹
从表具位朱熹,谨以清酌时羞奠于近故刘君子礼六十七兄之灵曰:自我少日,托昏高门,得从兄游,于今五十年矣。
每窃见兄志气坚彊,色庄言厉,论议英发,滚滚不穷;
而临事应变,从容裁处,不动声气,目无全牛,未尝不叹其英迈闳达,老大多材,真有聘君先生之遗风。
意其必当出应时须,以世前烈。
岂谓中岁,事多不谐。
一日慨然,谢去场屋,少肆馀力,诛草淮乡。
数年之间,亦有成绪。
而兄好义周急,不间戚疏。
肥马轻裘,视犹涕唾。
遂散其积,翩然南归。
憩止玉山,爱其山川之秀,风俗之美,游从之盛,则遂求田问舍而定居焉。
曾未几时,遽以病卧。
易箦之旦,神宇泰然。
遍告亲朋,千万永诀。
不鄙谓我,幅纸丁宁。
笔势低昂,亡异平日。
赴车来止,我病亦衰。
把书长号,不能自已。
呜呼痛哉!
以兄之才,终以不遇,而止于此,岂非天乎!
昏惫支离,未能亟往。
拊棺大恸,以罄一哀。
又闻佳城,亦既得卜。
祖奠之日,近不踰旬。
走使缄词,远寄一酹。
忽焉精爽,如在目前。
呜呼哀哉!
伏惟尚飨。
祭张敬夫城南祠文(1194年5月) 南宋 · 朱熹
年月日,具位朱熹敬以一觞,酹于亡友敬夫侍讲左司张公尊兄城南之祠:昔从公游,登高望远。
指顾兹土,水竹之间。
谓予肯来,相与卒岁。
予以怀土,顾谢不能。
其后闻公,开凿亭沼。
带经倚杖,日游其间。
写景哦诗,辱以寄我。
寂寥短韵,几篇在吟。
于今几何,岁月奔逝。
我复来此,白发苍颜。
追怀旧游,顾步涕落。
未奠宿草,姑即遗祠。
玉色金声,恍如对接。
草木鱼鸟,莫知我哀。
祭张魏公墓文(1194年5月) 南宋 · 朱熹
惟公功存社稷,泽在生民。
上比列星,多历年所。
英灵陟降,千古如存。
曰有遗丘,乃寄兹土。
熹夙深宗慕,亦误知怜。
兹幸分符。
获参奉守。
瞻言螭首,馈奠莫亲。
寓此一觞,谅蒙昭鉴。
祭南轩墓文(1194年5月) 南宋 · 朱熹
惟公闳达之资,闻道最早。
发挥事业,达于家邦。
中岁閒居,益求其志。
鹤鸣子和,朋簪四来。
我时自闽,亦云戾止。
更互切磨,群疑乃亡。
厥今几何?俯仰一世。
公逝既久,我老益衰。
何意重来,独抚陈迹。
尘筵髣髴,拱木荒凉。
录牒散亡,音徽莫绍。
世道之感,平生之怀。
交切于中,有涕横落。
欲推公志,据旧图新。
众允未孚,唯以自愧。
一觞往酹,并寄此情。
公乎不忘,起听我语!
祭叔祖奉使直阁文 南宋 · 朱熹
维绍熙五年岁次甲寅十月戊子朔二十日丁未,从孙具位熹敢昭告于故五十六叔祖父奉使直阁府君、故五十六叔祖母恭人王氏之墓:惟昔鼻祖,德潜弗升。
施及后人,克济其美。
公仗汉节,立哭虏庭。
白首来归,无所污涅。
而熹先子,亦翔天朝。
适以此时,遭谗去国。
死生契阔,遂以终天。
今四十年,熹复来此。
无所肖似,宠秩横加。
能薄幸多,仰愧前烈。
恭惟明诏,全节是褒。
照弟茕然,亦沾禄仕。
瞻望封阙,来拜公祠。
惟公不亡,歆此诚意。
尚飨!
祭叔父崇仁府君文 南宋 · 朱熹
故三叔父崇仁府君、故三叔母安人丁氏之墓:昔拜叔父,于霅之川。
粤既南归,遂不复见。
及拜叔母,于帝之乡。
告违未几,即以讣告。
今复来此,双冢荛然。
微弟之贤,孰襄此事?
既被先泽,行矣官荣。
尚与后人,无怠嗣庆。
一觞所酹,林长草丰。
尊灵不亡,歆此诚意。
尚飨!
祭赵丞相文(1196年1月20日) 南宋 · 朱熹
呜呼!
惟公天赋中和,家传忠孝。
爱君忧国,恳恳不忘。
进秉枢机,适逢变故。
禀承慈训,援立圣明。
计定一时,功垂万世。
夫何不幸,乃困烦言?
适此退闲,忽闻远役。
冲风冒雪,千里于征。
行未及休,病遽不起。
赴车所暨,痛愤惟均。
白叟黄童,兴言出涕。
矧予衰鄙,素辱知怜。
推挽弥缝,期于国定。
何悟反覆,接踵言归。
我罪未论,公行先迈。
临风一恸,鸡絮是将。
精爽如存,尚识兹意。
呜呼哀哉!
尚飨。
祭程允夫文(1196年9月8日) 南宋 · 朱熹
维庆元二年十一月乙巳晦,外兄具位谨以香茶酒果,奠于内弟吉州录事程允夫之灵:此月之初,得吾弟九月六日书于便中,首言滥得美名,恐为师门之辱;
次言老不解事,愧贻老兄之忧。
予盖深有味乎其言,如接笑谈之适也。
既又视其字画谨好,词气安闲,且言受代有日,骨肉俱安,则又深以为喜,盖初不闻其有所疾痛也。
及二十有九日,曾君无疑使以书来,乃言吾弟比以此月八日不幸死矣。
呜呼痛哉!
以吾允夫之才之志,而止于此,且以何疾而遽然耶?
余生多艰,今复老病。
中外兄弟,盖亡几人。
有如允夫,尤号同志。
而学与时背,仕皆不逢。
犹冀莫年,卒其旧业。
更相勉厉,以毕馀生。
何意允夫,而遽止此!
缄词往酹,悲不能文。
君其有知,尚识此意。
呜呼哀哉!
祭黄子厚文(1199年4月28日) 南宋 · 朱熹
维庆元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己丑,云谷老人朱熹谨遣男某奉酒茗之奠,告于亡友谷城隐君子厚黄廿八兄之灵曰:呜呼哀哉!
与君相逢,俱十五六。
夜讽同声,朝嬉竞逐。
寻各壮长,居又卜邻。
讲艺论文,笑语日亲。
兄才甚高,俯睨一世。
顾独谓余,许以并辔。
迨其中间,合散不常。
倏然两翁,颜衰鬓苍。
我行既艰,归以病废。
兄老一丘,亦困群吠。
念昔兄言,凡兹并游,唯我与君,庶其后凋。
亦既有徵,谓可长保。
此外悠悠,置勿复道。
孰谓兹今,兄去而先?
遗是一老,顾影孑然。
欲往哭兄,炙鸡絮酒。
足曳弗前,目断门柳。
兄虽已矣,其存则长。
流传满世,伟画名章。
兄学有徒,颇勤收拾。
庶几成编,追配骚什。
唯其清苦,绝去膻荤。
谁其知之?
后世子云。
我论有疑,亦俟兄决。
今则已夫,琴破弦绝。
呜呼哀哉!
尚飨。
祭蔡季通文(1198年10月29日) 南宋 · 朱熹
维庆元四年岁次戊午十月二十有九日癸巳,新安朱熹窃闻亡友西山先生蔡君季通羁旅之榇远自舂陵,言归故里,谨以家馔只鸡斗酒酹于柩前。
呜呼哀哉!
尚飨。
又祭蔡季通文(1198年12月6日) 南宋 · 朱熹
庆元四年十有二月六日,新安朱熹窃闻亡友西山先生蔡兄季通輀车祖载,将就窀穸,已饬素车,往助执绋,而连日大病,遂不能前。
谨遣男野奉香烛茶酒往奠柩前。
于其行也,哭而送之曰:呜呼季通!
而至此耶!
精诣之识,卓绝之才,不可屈之志,不可穷之辩,不复可得而见矣。
天之生是人也,果何为耶?
西山之颠,君择而居。
西山之足,又卜而藏。
而我于君之生,既未得造其庐,以遂半山之约;
至于今日,又不能扶曳病躯,以视君之反此真宅而永诀以终天也。
并游之好,同志之乐,已矣已矣,哀哉哀哉!
祭方伯谟文(1199年5月30日) 南宋 · 朱熹
呜呼痛哉!
久此卧病,闻君之讣,不能往哭,东望涕零。
又以悲悼之深,未暇为文,以侑此奠。
惟君之行,未能甚远。
英灵炳然,当识此意。
呜呼痛哉!
祭芸谷文(先生之曾孙沂藏录稿)(1169年3月14日) 南宋 · 朱熹
维乾道五年岁次己丑三月丁巳朔十有四日庚午,迪功郎、差充枢密院编修官朱某敢以香茶酒果之奠,托友人林用中致祭于亡友林君师鲁之灵:惟昔先君与芸斋先生游,而吾师鲁又不鄙某愚,尝不远数百里,过我潭溪之上,盖将从容讲学,以共进于斯道也。
顾以姻丧,欲留不可,自是一别,遂诀终天。
呜呼痛哉!
志长命短,如师鲁之才之敏,乃不克究其业而止于斯,吾徒二三子失良友之助,能不陨涕相吊?
而况高堂垂白,又何以堪此愁苦耶?
某形疲道远,不能往哭,香茗之奠,以累同志。
遵承先志,收拾遗文,并以嘱之,庶可无憾。
嗟嗟师鲁,尚克鉴此而享之耶?
呜呼哀哉!
祭□□文(先生之孙浚家藏) 南宋 · 朱熹
维淳熙三年岁次丙申九月癸卯朔十六日戊午,宣教郎朱某敢以酒肴之奠,告于□太夫人□氏灵筵曰:我昔贫病,掩关自休。
有来自东,而辱与游。
既往既来,十年顿久。
义笃情亲,谓我昆友。
我相其流,以必其源。
曰是世德,抑母之贤。
惟母之贤,聘□名族。
媲德清门,慈祥雍睦。
成其二子,学古行脩。
左右致孝,色思其柔。
顾我者谁?
曰寔其季。
适骞以翔,遽以忧踬。
我闻其忧,惊叹失声。
孰勤斯诲,弗俾其荣?
往吊不能,且悲且愧。
千里缄辞,相此一酹。
呜呼哀哉!
祭开善谦禅师文(绍兴二十年)(1152年9月) 南宋 · 朱熹
我昔从学,读《易》、《语》、《孟》。
究观古人,之所以圣。
既不自揆,欲造其风。
道绝径塞,卒莫能通。
下从长者,问所当务。
皆告之言,要须契悟。
开悟之说,不出于禅。
我于是时,则愿学焉。
师出仙洲,我寓潭上。
一岭间之,但有瞻仰。
丙寅之秋,师来拱辰。
乃获从容,笑语日亲。
一日焚香,请问此事。
师则有言,决定不是。
始知平生,浪自苦辛。
去道日远,无所问津。
未及一年,师以谤去。
我以行役,不得安住。
往还之间,见师者三。
见必款留,朝夕咨参。
师亦喜我,为说禅病。
我亦感师,恨不速證。
别其三月,中秋一书,已非手笔,知疾可虞。
前日僧来,为欲往见。
我喜作书,曰此良便。
书已遣矣,仆夫遄言,同舟之人,告以讣传。
我惊使呼,问以何故。
于乎痛哉,何夺之遽!
恭惟我师,具正遍知。
惟我未悟,一莫能窥。
挥金办供,泣于灵位。
稽首如空,超诸一切!
按:《佛法金汤编》卷一五,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二一套第五册。
祭南山沈公文(绍熙二年)(1191年) 南宋 · 朱熹
呜呼叔晦!
今果死与?
气象严伟,凛若泰山之不可逾;
而情性端静,劬然蠹鱼之生死于书。
家徒长卿之四壁,而清恐人知。
嗟吁叔晦!
学问辨博,识度精微。
官止龙舒之别乘,而才实执政之有馀。
人皆戚戚,君独愉愉。
人皆汲汲,君独徐徐。
而惟以道德为覆载,以仁义为居诸;
以太和为扃牖,以至诚为郭郛。
至于大篇短章,铿金戛玉,钩玄阐幽,海搜山抉者,又特其功用之绪馀也。
按:《定川遗书》附录卷二,四明丛书本。
祭李三溪文 南宋 · 朱熹
我观大造,赋予万形,其所甚靳,惟气之清。
独于三溪,清异其禀。
涧澄岳静,玉营霜凛。
平生有手,不揖俗人。
亦有空瓢,不恼比邻。
孤标伟论,四海齰舌。
严讥显诲,后辈赪颊。
句中丘壑,吟里乾坤。
三松之子,诚斋之孙。
青萍一试,地轴撼折。
铁笛二弄,月树碎屑。
枚数清事,有独无对。
我评翁清,乃在此外。
道远俗薄,表洁中污。
岂不能言,行弗与俱。
志随气迁,心逐境渝。
不觅妍好,化为籧篨。
谁能如公,冰蘖自守?
收科纪三,历仕考九。
名虽金树,身只村叟。
问其田园,荒畦断亩。
问其家具,老盆尘缶。
病臂无药,枯肠不酒。
酸寒萧疏,不改其旧。
改其旧者,惟白其首。
从来诗声,摩戛宇宙。
末技区区,纵求非寿。
独持一贫,照耀前后。
清哉卓乎!
山岳不朽。
惜我定交,折溪之梅。
朝游暮返,夜语晨催。
我岂能诗?
公教之裁。
我岂能字?
公教之开。
翁虽我友,我敢翁侪?
云胡比年,天不怜才?
能几何人,雪折风催。
鬼覆三豪,人归我哀。
夺至此公,星黯以回。
大招小招,公来不来?
祭胡古潭文 南宋 · 朱熹
呜呼!
可惊可游,而规贤矩哲。
能饴能醴,而觞露亘雪。
孰愢愢其厉予,羌古雅以自洁。
心幽诣而深研,志高引而横绝。
诗轧唐而典邃,词挟《骚》而激越。
方纡徐兮葳夷,犹崷崒兮巀嵲。
忽入理兮泓然,寒冰壸兮凉月。
呜呼悲夫!
国小地狭,人患无资;
光埋彩铲,又患无时。
孰如君兮,出处具宜?
处也有试,出也有施。
内直外方,敬义夹持。
以之使民,冉雍之规。
酌以下泉,疗腹中饥。
以之洗贪,隐之之题。
伐木求交,停云伫思。
以庇天下,少陵之诗。
奈苍苍之无情,乃缓予而夺亟!
草正芳而鴂鸣,日未斜而鵩入。
叫台城兮云悲,抚钟阜兮烟湿。
嗟先生兮何为,异几何兮门及?
书不多兮情亲,面非数兮神挹。
怅辈流兮略尽,耿彷徨兮独立。
虽横槁梧,忍废残什?
临风寄酹,桂兔为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