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与韩魏公书(八)(1046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资政侍郎十兄:伏自违远门墙,以道涂之劳,久疏上记,伏想台候万福。
某已至穰下度日,无客,公事绝稀,甚闲适也,不谓劳生亦有此遇。
明公久于冲要,严召非晚,更望勉之。
因风无吝枉教。
夫人体候万福,诸郎君英秀并安。
邠人回,草草。
与韩魏公书(九) 北宋 · 范仲淹
某启:递中累辱荣问,承经武外,起居休宁云。
承有微恙,寻已平复。
人之生也,分天地之气,不调则其气不平,气不平则疾作,此理之必然矣。
今人于十二时中,寝食之外,皆徇外事,无一时调气治身,安得而不为疾耶?
请那十日之功,看《素问》一遍,则知人之生可贵也,气须甚平也。
和自此养,疾自此去矣。
爱重爱重!
《素问》奇书,其精妙处三五篇,恐非医者所能言也。
《书序》云,「三坟言大道也」,此必三坟之书。
宜少服药,专于惜气养和,此大概养生之说也。
道书云「积气成真」,是也。
惟节慎补气咽津之术可行之,馀皆迂怪。
贪慕神仙,心未灰而意必乱,宜无信矣。
儿子致疾,由此也,近却肯服药,有差望耳,亦未醒。
与韩魏公书(一○)(1042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稚圭观察:三日前递中奉书,仓卒不周。
前时宠示第三,文字极切当,颇为孤生之助,幸甚!
某第二削有壮岁雄才之说,乞矜恕
渭州已谢延第四削,而心已不固来相劝也。
某多病,独愿一贬。
量力实不可当,或有威罚。
死生惟命,幸无伤轸。
⑴ 盖无可说,劄子中云,缘别路已有不辞免者。
与韩魏公书(一一)(1042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稚圭太傅:近递中捧教,至荷勤重之旨,不任悚仄
邸报云,某有恩命,改职增秩。
贫儒至此,诚为光宠,柰何朝廷本欲吾辈来了边事,今泾原全师败殁,邻道无应援之效,而特进爵,天下岂无深议耶?
又今将佐不思报国,惟望侥恩,吾辈频时进改,岂能伏其心?
何言责他实效?
候文字到,须以此削章,乞朝廷裁酌。
今日闻阁下复旧职,改大谏职可复矣。
官莫须陈让,使诸将知吾辈无侥倖之意。
当此之际,如得朝廷责怒,则吾辈可以责将佐之功矣。
某昨赴邠州,设禦捍之势,实惧自己路分内放过寇马,入挠关中,其责如何。
诚以避罪,岂足为功,以邀渥泽也。
惶恐惶恐!
寇谋渐炽,皆由将帅无谋,入贼策中。
吾辈须日夜营营,以备将来。
时乞数字。
苦寒,爱重为祝。
与韩魏公书(一二) 北宋 · 范仲淹
某启:今月二十九日,受敕往泾州,当时上状。
次日邸报与明公并领此命。
又一日有旨不允前让,亦已拜受讫。
一削甚激切,以廉察之让,屡烦天听,不敢再渎,但愧将佐何以责率,悚仄悚仄!
今蚤离庆州,更三程至泾。
明公应不候文龙图到,亦知已过永兴。
某却遣人赍往河府接,必是未达。
师鲁近有书去,愿夙驾为会。
春事已迫,乞留意留意!
运判入奏,只且带常程边事。
别有一削,俟面闻,恐递中疏失。
某上。
西人将至,群议复作。
或不知将略,不顾民力,惟高论于朝,不管成败,须虑祸之速也。
或俯仰从众,茍安一时,不管稔祸长恶,则患之深也。
西事之责,在公与走。
或各上文字,则虑微有不同,便为人攻击,无以取信。
或随众上下,他日谁咎?
愿公思之。
或奏乞密议数日,又恐众疑。
或假元均往来三两次,议定后同上文字,先假以通和(兼未必能合。),一面画取横山策,举可用之将,仍速教新阵法,日夜为谋。
彼便通顺,必亦不久早来。
略陈事端,众必不晓不信,明公试为详酌。
⑴ 如杨国忠逼哥舒翰速战而陷长安,如卢携不许黄巢节制而乱天下。
与韩魏公书(一三)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
承宠示科场文字中瑕病,不胜降服,大是大是!
非公精识,取笑天下。
初两制定上已一二十度修写,犯他众怒,思虑太过,凝滞久之,及公指之,一一中病。
如广南等小处,须令转运司相度,有介洁之士,无明师不肯就群居者,有亲老家贫日营衣食者,故开此门也。
开封国学取行实,止可严其保,恐难察也,却未敢写敕,须更议之,幸甚幸甚!
与韩魏公书(一四) 北宋 · 范仲淹
某启:递中捧台诲,至荷勤切
河东今岁俱罢支移,边上粮草,中籴自办。
西北勒兵久之,于今未战,亦报和解。
次幸其不来,来则可忧处多。
宪州岢岚,城小而低,矢石可交,火山孤绝,城中无水。
今冬无事,来春须力修川原控扼处,所济来路极多。
旧闻麟州当移,兼曾上言,及往视之,知前言之失。
始谓无民,今问得当时西贼急攻府州,谓麟可自下,而不甚虏掠,百姓属户皆东渡,多免。
今存八分,在河内旅寄,惟俟修城寨,即来复业。
本州已抄到一千四百户,续陈奏次,乞留意再造此方。
自重自重。
宣抚河东日,见岢岚军米光浚,知军勾当干集。
杜公曾举,寻卒,妻子无归,今依亲戚居青州。
其子得殿侍左班,养母未得。
此中又无指使阙,曾申脚色状来,今上呈,如有指使安排处,乞留意。
与韩魏公书(一五)(1045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资政谏议:某至豳,两曾上状,递中一次领钧诲。
又兵子来,复枉真笔,不任慰喜。
窃承起居安宁,乐于偃息,甚善甚善!
某居此甚宜,但西戎今秋不闻大举,且运岁取之物。
早时同上章,近又录本奏陈,为向去之备,不报,过此无所为。
已乞罢使名,改蒲、同、襄、邓一郡,必有俞旨。
孤平蹇剥,所得已多,须求便安,以全衰晚。
未期再会,日加引领,惟自重加餐是望。
与韩魏公书(一六)(1049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资政谏议:近走介自浙中回,复枉钧翰,伏承起居万福。
府当冲会,久烦重德,天将授任,必拂乱之,增益所能尔。
蒙诘以念念其退之非,盖年向衰晚,风波屡涉,不自知止,祸亦未涯,此诚惧于中矣。
瞻望风采,伏惟倍加自重。
与韩魏公书(一七)(1046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启:自至南阳,两捧钧诲。
递中一次上记,必达聪览。
涉夏以来,起居何似?
每想松柏之情,金石之论,则心醉神骛,坐越千里,翘望翘望
某孤平有素,因备国家粗使,得预班列。
今庶事逾涯,复得善郡。
每自循揣,曷报上恩?
愧幸愧幸!
公与彦国,青春壮图,宜精意远略,行复大用,乞自重自重。
与韩魏公书(一八) 北宋 · 范仲淹
某启:近专人来,辱教周密,已遣走介上状拜谢。
孔官人至,又枉钧翰,不任感慰。
首冬以来,起居何似?
天平大镇,风物中和,钜公处之,诚养贤之所也。
未期会遇,至于翘想之极,谨奉此起居。
与韩魏公书(一九)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
中间伏承有真定之命,以甘陵未平,不敢邮中奉书,恐有遗坠
瞻渴之诚,斯须不去。
恭想镇临多暇,神志安和。
某近改荆南,寻乞留邓,俞音已下,尽室获安,实至幸也。
春物方盛,伏惟宴喜外,倍保崇重,祝望祝望!
与韩魏公书(二○)(1048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真定资政给事:近递中奉教,伏承镇安比道,初劳心虑,风化既孚,足为恬养。
河朔数郡被水,今春如何?
惟明公早正柄坐,可福斯人也。
暑中,乞加自重。
某河朔灾沴非常,大烦忧轸也。
麦苗不立,向去如何?
此中亦有北来流民,见行救济,多过随郢去。
某已陈乞再任,或移浙中一郡,虽于国无济,但一方州庶事由己,吏民可安,自且恬泰
吾道进退,无固必也,惟保得明公、彦国与此老无攀缘进取之阶,可不愧于天下。
又自省寒士,遭逢至此,得选善藩以自处,何以报国厚恩?
感切感切!
尹师鲁家,甚不失所。
近永叔寄到师鲁墓志,词意高妙,固可传于来代。
然后书事实处,亦恐不满人意,请明公更指出,少修之。
永叔书意,不许人改也。
然他人为之虽备,却恐其文不传于后。
或有未尽事,请明公于墓表中书之,亦不遗其美。
又不可太高,恐为人攻剥,则反有损师鲁之名也。
乞审之。
人事如此,台候与贵属并万福。
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
此中如常,夏田丰稔,所辖金、均、房相去各五七百里,山川险隔。
自冬至春,三州各有小小结构,幸而告败,岂刑杀不能胜其骄耶?
此一弊如何可救,使得久安?
忧思。
西寇天诛,此又与而不取之时也。
横山一带,正可行前策,衰老不敢言。
明公雄望,诚可建白,但虑不从耳,可惜可惜!
与韩魏公书(二一)(1048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顿首再拜资政稚圭给事:至节,远蒙回问,研诵未已。
新正先辱荣诲,不任愧荷。
明公天禀忠义,进退以吾道,所以伏膺也。
今镇静北面,练兵养民,是亦为政矣。
君子之道如阳春白日,于照临生育之意,岂择其小大之限哉?
但天下中外望在明公耳,惟自重,以副瞻祝。
与韩魏公书(二二)(1049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大资给事:近奉钧问,伏承起居万福。
兼审宠拜,益增喜抃。
某自春入夏,久在道途。
馀杭酷热,多在江楼。
因病月馀,以故久不奏记,日负愧仄。
及领教笔,但感金石之意未相遗也。
铭著铭著!
某亦叨恩命,何功可称?
矧兹衰晚,未知所报,惶恐惶恐!
惟祝正人早归柄任,以副天下之心,吾道之望。
乞自重自重。
与韩魏公书(二三)(1050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拜。
来示谕在镇三期,必朝夕有命,惟安仁乐道,无所陈请,此为高也。
如今便乞闲郡,必不以为诚。
或言避权,亦不见信。
但委顺静处为妙,天下自有公议。
未大用间,亦处处有仁义可行,言拙亦不出度内也。
贵爱并计万福。
颁惠磁器多品,不胜珍荷,留到致仕时使用,必传上《九老图》也。
近老者多罢去也,已森森不遑也,呵呵。
与韩魏公书(二四)(1049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顿首再拜大资侍郎:专人来,蒙赐教,极荷恩意之厚。
自顾衰晚,何足当大君子之高义,至幸至愧!
恭审起成安胜,此社稷生灵之望,会有施设也。
河朔久困,今春少雨,后来闻已霶霈,应有稔意。
此中蚕麦大获,秋稼亦盛,甚释忧惧,可偃息以从事矣。
兼时有馀暇,可以温习笔砚。
曾示《阅古堂记》,将呈与孙之翰,不曾取得。
命作诗,敢再乞记一本并诸公诗,俟即赋之。
颁示《北岳碑》,真雄文健笔,高古相称,为不朽矣,钦服钦服!
门仞尚远,日增企望。
伏冀倍加自重,以膺大拜,真祷真祷!
与韩魏公书(二五)(1050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大资侍郎:专人复至,蒙赐教并示中山新作,有以见大君子存诚风教,未尝空言,惟感服钦慕,老而不知其止。
谨观《阅古堂诗》并记,仰叹无已。
又窥诸公所赋,何以措手!
然旨命丁宁,亦勉率成篇,并自写上呈。
所谓将勤补拙,更乞斤斧,免贻众诮,幸望幸望!
谕及师鲁序,且得无大过。
□□□□「风雅」字唐贤多用。
梁肃作《李翰集序》云:「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张燕公以宏茂广波澜」。
又李贻孙序《欧阳詹集》:「公宜其掌代文柄,以变风雅为古道」。
亦更明白。
又「相见无一言」处,改作「无一言及后事」,亦似晓白
此外必更有未当处,但先喻及,未曾敢写出别处
北望雄府,惟祝自重,以福四海。
《阅古》之作,盖出古人也,岂胜仰服!
俟息肩,则勉力赋诗。
今且和得近赐高什,不避见笑。
盖仰答厚意,惭荷惭荷!
⑴ 的是不言后事,直至某先言二三事,他心安而不忧。其后他方叩头云:「公言已尽矣。」明日舁疾而来,却无一言。是相知之深,不暇言也。
⑵ 不同永叔,宁作数千字,纭纷不肯辄改也。呵呵!
⑶ 其间言永叔从而振之,又莫见写否?实是纭纷不肯。
与韩魏公书(二六)(1051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大资侍郎:在馀杭捧闰首赐教,过垂周厚。
私念去人必至麾下,以改郡迈行,未遑修谢。
及山阳遇回介,并受钧翰,及示奇章,感叹荣抃,为生平美事,甚幸甚幸!
退省虚陋,曷称重奖,惟思砥砺名节,以副知己,惶恐惶恐!
某上巳日方至青社,继富公之后,庶事有伦,守之弗坠。
但岁饥物贵,河朔流民尚在村落,因须救济。
数日间入城者六七千人,无非饥穷。
其来未已,二麦须稔,方可复苏。
四向亦有寇盗,齐博间稍炽。
三两日来,时有雨泽,但未沾足,亦有望也。
忧责非轻,岂衰老可当?
受国重恩,不忍辞避。
拜遇未卜,日深瞻望,仰祝大拜,为天下福,吾道之至愿。
谨奉此上谢。
与韩魏公书(二七)(1050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顿首再拜大资侍郎:伏惟纯德至诚,天下倚望,神灵所护,起居其宁。
某居此憧憧之地,固已少暇。
复岁时以来,家多忧苦,以故阙于奏记,徒念念于知己,惶悚惶悚!
惟天意在公,早正钧轴,天下之幸,吾道为光也,不任区区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