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氏书(四) 北宋 · 范仲淹
三郎秀才:前日专到宁陵,奉谒不遇,为某暂来南京,便欲与贤同送五娘子往广济杜宅。星夜候贤归,千万千万!诸事候却回勾当,且如今了却此事,兼要奉见商量向去次第,千万星夜速来,切切!今专差人去,不宣。某咨上三哥秀才。
与朱氏书(五) 北宋 · 范仲淹
三哥秀才:自别,倾渴倾渴!雅况何如?永城庄田暨宁陵家计作何擘画?八叔员外、五哥应相助也。大郎宅上安吉?王郎家应往陈州襄邑卜居,亦甚相近,还照管得否?足下本约来此修学,还遂志否?如果起得,但见本府进奏官即知在此公人。客旅便次八九程可达,更宜从长。吕秀才托伸意。或起离未得,即师问吕君,亦可日新。衰门如此,宁不忧惧!永城志文立碣,亦可向西屡见也。秋凉,希多爱多爱。四郎看恤伊早令读书。因人千万示信。不宣。某咨于朱侄秀才台座。
与朱氏书(六) 北宋 · 范仲淹
某启:自别,累得书,知动止清胜,又审向秋召试,前贺前贺!门户再起,独在吾仁。京师交游,慎于高议不同,当言责之地也。且温习文字,清心洁行,以自树立。平生之称,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希多爱多爱,不宣。某上直讲三哥之右。
与朱氏书(七) 北宋 · 范仲淹
宅眷贤弟各计安。京师少往还,凡见利处便须思患。老夫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孙先生、蔡十四,见希致恳。为他在官邸,不欲发书,悉之悉之!时请惠字以慰,倾企倾企。儿子亦渐安。某上。
与朱氏书(八) 北宋 · 范仲淹
大参到郡,必受知也,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慎无好书札,有文性,勿小其志也。如长者出麾,岂不能安一弟,使专于学耶?或来修学亦好,一如在陈州时,常有学徒三五人,日有功课。凝寒,多爱多爱。不宣。某上集贤学士。
王郎房下,倍加存恤,勿以妇人之言,渐生离隔,此人家之常患也。吴郎在此,已转殿省。
与朱氏书(九) 北宋 · 范仲淹
纯佑尚未安,纯仁得解犹未归。贤弟计安,请宽心将息。虽清贫,但身安为重。家间苦淡,士之常也,省去冗口可矣。足下或未能发得书,请贤弟写书相报相报。
请多着灸,看道书,见寿而康者,问其所以,则有所得矣。
与朱氏书(一○) 北宋 · 范仲淹
某启:近递中得书,备悉雅意。朝请外杜门著书,何大于此?此中亦如常,但有答书之苦。时或有相干作碑志,由某不受润笔,引惹故也。或是相知,不能违阻。今有故胡少卿家来求作碑,已勉强撰得,恐更被人写坏。三哥无事时,与写取并篆额可也。秋冷,多爱多爱,不宣。某白学士仁侄。
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凡言公处,请与只空最先一个,其后公字,莫不销空否?请相度。时希惠字,以慰倾企。
与朱氏书(一一) 北宋 · 范仲淹
承旨应时相见,弟兄俱与致意,无事不欲奉书也。吾知青春试期在近,少出入,勤笔砚,勿预议论,且继续衰构。力微不足以助国家之急,相勉。苟有心襟,待之非晚。
与朱氏书(一二) 北宋 · 范仲淹
某咨。久不致恳,得儿子书,知体理爽和。云曾诣问,即不见宾客。或闻神思惊悸,近日调摄,渐安否?屡曾咨闻,以足下起发衰门,宜爱重,以副先德之心,何致多疾?极奉忧得,万万自爱。不宣。某致于学士族家之右。
与朱氏书(一三) 北宋 · 范仲淹
某到忻、代病嗽,医药过凉,伤及下脏。淋痔并作,日夜苦楚,于今稍间而未止。远承诲问,为慰极多。所议南郊异姓之恩已发却多日,为妻舅聂升十口,日有沟壑之忧,且逐急处行也。吾仁青春,已在馆殿,三五年间,必有异恩,于一第不足为忧,此必然之说。相国下车,赖长者博文多识,可日奉谈燕。多爱多爱。不宣。某上颍倅学士三侄。
与朱氏书(一四) 北宋 · 范仲淹
贵眷郎娘各万福,切宽中自爱。人生忧多乐少,惟自适为好。此间疏懒成性,日在池塘或至欢醉,亦依旧行气不废,且遣疾耳。
与朱氏书(一五) 北宋 · 范仲淹
滕七有事,方得苏台好处,为伊增喜,遽闻哀讣,苦事苦事!同年中又失一相爱者,悲涕悲涕!已差人去照管。南京王倅同年希伸意。报著提刑司体量,不知如何?
与指使魏佑书 北宋 · 范仲淹
偃师七郎抛却母,必是大段不易。西京庄课并梨钱内,且速那钱十贯去。如得工夫,即暂到偃师看伊。要知次第,彼中如无存济,即开春教来此修学。如且要守坟持孝,即待支庄课,供赡一切,取伊稳便。庄上多觅下桑栽,开春便令人勾当栽植。尹家宅上计平善,到彼已支料钱两贯去。正月起请传语尹家兄弟,不及写书,将此呈他无妨。汝到阳翟了早回,寒冷不易。
与韩魏公书(一) 北宋 · 范仲淹
某顿首再拜。递中并黄通来,叠降真诲,以多故,修答后时,至悚至悚!近惟起居万福。师鲁去赴均州时,已觉疾作。至均,寝食或进或退,仅百馀日。得提刑司文字,舁疾来邓,以存没见托,至五日而启手足。苦痛苦痛!至终不乱,初相见时,却且著灸,不谈后事。疾势渐危,遂中夜诣驿看他,告伊云:「足下平生节行用心,待与韩公、欧阳公各做文字,垂于不朽」。他举手叩头。又告伊云:「待与诸公分俸赡家,不令失所」。他又举手云:「渭州有二儿子」。即就枕,更不他语。来日与赵学士看他,云:「夜来示谕,并记得,已相别矣」。顾家人则云:「我自了当,不复管汝」。略无忧戚。又两日,犹能扶行,忽索灌漱讫,凭案而化。众人无不悲泣,无不钦服其明也⑴。官员又问以家事,答云:「参以人事,则不乐也」。终更无言。庄老释氏齐死生之说,师鲁尽得之,奇异奇异!寻常见他于儿女多爱,不谓能了了如此。初九日夜四更有事,十日晚殡于西禅,送终之礼甚备,官员举人无不至者。家且寄此,候秋凉归洛。已去安州之翰处作行状,待送永叔作墓志⑵,明公可与他作墓表也。看他永诀时,实无不足意。今录众人祭文挽诗上呈。草草。
⑴ 别赵学士云「不怛化」;别韩倅云「少年树德」;别贾状元云「亦无鬼神,亦无烦恼」。
⑵ 某不敢作,恐知他当年事不备故也。却待作文集序,此中士人多收得他文字。
与韩魏公书(二)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伏蒙特赐手教,以之翰所撰师鲁行状未精,更须修改,然后送永叔作志。足见大君子金石其心,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益尽其意!然始以之翰知师鲁最深,又少与之游,尽见其行事,故众谓之翰宜书其善状。及观尹材所办,亦不可忽,故录之于后,庶几明公与永叔详之,自可增损。今明公欲之翰修定而后作志,已致书之翰,必更尽心。众谓之翰醇儒,本无他肠,但思之未精,笔力未至尔。明公以为如何?幸恕而宽之。
与韩魏公书(三)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资政侍郎:近递中发状,必已上呈,李学士应亦到府。昨日得邸报,知仲仪为人攻之不已,至于夺职,柰何柰何!虽本无害善之心,缘而及此,多愧多愧!然事非丑恶,法外行之,不久当须辩明,书去必多勉之。今有进士潘起,才笔俊健,言行温粹,长安有户籍,今去就乡荐,有投献,必赐垂览,得失即系他程试也。残暑,乞自重自重。
与韩魏公书(四)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资政侍郎仁兄:近辱回教,承起居万福。前日得长葛李宅书,六郎有事,何门衰之若此?苦事苦事!伊又受却恩泽,诸弟必不敢当。某罢参并边任,未曾奏人,今却欲奏七郎,不知允否?更乞裁之。元秘丞已得请,必便般家来也,鄙拙得他为助。盛暑,伏惟自重。
与韩魏公书(五) 北宋 · 范仲淹
某启:两捧真问,共承台候万福。旱天酷暑,加迎送不暇,想烦襟灵。邠郡数日来亦甚热,但夜深则凉,有休息也。李大相过,昨晚已发,坚留不住。保安申报,寇戎甚不律,已移文延安,只指定地界,牒与宥州,不可令人去,必起战斗也,不知听从否?亦已奏讫。河朔亦有侵疆之说,不知是否?自重自重。
与韩魏公书(六)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近复手启,言蒋偕事,必已通呈。今有环庆替回虎翼三人,蚤行被强贼劫夺衣物,斫伤甚困。重问之,言贼着褐衫,作陕西人语。此中少劫路贼,众疑同行神虎一指挥归营,恐其中有作过者。今差指使党武诣府,试与指挥缉逐。情甚凶恶,乞照之。
家属一两日必到府,勿令住也,在路久矣。元秘丞正旦可来否?四向文字亦渐多,州署中有凉厅一位,可以待他。
与韩魏公书(七) 北宋 · 范仲淹
某启:党武回,领钧诲,承台候万福。捕寇事,曲烦聪听。镇戎事宜已奉报,今却稍款,不知何谋也。又来秦亭打却蕃部(今日报到三千馀人骑入来。),此昭然无可倚信,今秋必又大作,如何如何!亦已具奏讫。昨日有旨体量安俊,亦已回奏如前(安可仪陇试之也。),并乞密之。元秘丞适已到郡,文字渐多,甚赖他也。知牙痛未已(请用硫黄好者为末揩之,疼即止。),或是风壅,即用搜风药宣过。乞自重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