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与韩魏公书(二八)(1051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顿首再拜观文侍郎:恭惟台候万福。
中间人回,蒙赐教,备荷恩意。
《阅古堂诗》,仰副来命,不敢不勉。
过辱褒许,且愧且惧。
明公拜命,初以贤辅留滞,不敢修贺。
先赐荣问,复稽裁谢,为安抚提转相继而来,后又腹疾作,遂成懒慢。
亦恃公见爱之深,必未谴咎,皇恐皇恐!
今岁早寒,关塞应甚,伏冀倍加自重,以副具瞻之情。
谨此。
与韩魏公书(二九)(1052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皇恐再拜观文侍郎:某病中捧书,过赐忧轸勤厚之意,何以胜戴?
即今尚未痊差,扶病上道赴颍州。
益远风问,但深瞻恋之剧。
初暑,伏惟为国倍加自重,至祷至祷!
与韩魏公书(三○)(1048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资政谏议:伏想镇临大屏,颐养至和,与神道游,诚将物感,正人之望日重。
若某衰晚之期,休息甚称,田园未立,告老犹稽,此可愧于人也。
然念念其退,不作妄动事,为知己之羞。
拜会未期,万万自重。
与韩魏公书(三一)(1048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资政稚圭给事:向蒙递中垂教,以公移镇,必迂回川路,未便修报问。
忽有专人远致钧翰,伏读再四,若奉符采。
兼示先公太师并司封诸志,感叹辞义,足以风化󲦤绅,光大门阀,不任拳拳服膺之至。
披对未期,惟日引领。
伏冀倍加自重,以副天下之望。
与晏尚书书(一)(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伏自春初至项城,因使人回,草草上谢。
由颍淮而下,越兹重江,四月几望,至于桐庐。
回首大亳,忽数千里,日思奏记,夐于无阶。
恭惟蕃宣之居,钧体惟宁;
赫赫之瞻,日以增重。
某罪有馀责,尚叨一麾,敢不尽心,以求疾苦。
二浙之俗,躁而无刚。
豪者如虎,示之以文;
弱者如鼠,存之以仁。
吞夺之害,稍稍而息。
乃延见诸生,以博以约,非某所能,盖师门之礼训也。
又郡之山川,接于新定,谁谓幽遐,满目奇胜
衢、歙二水,合于城隅,一浊一清(衢江浊,歙江清。),如济如河。
百里而东,遂为浙江。
渔钓相望,凫鹜交下。
有严子陵之钓石,方干之隐茅。
又群峰四来,翠盈轩窗。
东北曰乌龙,崔嵬如岱。
西南曰马目,秀状如嵩。
白云徘徊,终日不去。
岩泉一支,潺湲斋中。
春之昼,秋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惟恐逢恩,一日移去。
且有章、阮二从事,俱富文能琴,夙宵为会,迭唱交和,忘其形体。
郑声之娱,斯实未暇。
往往林僧野客,惠然投诗。
其为郡之乐,有如此者。
于君亲之恩,知己之赐,宜何报焉?
今有郡斋歌诗一轴拜献,庶明前言之不诬尔。
干渎台严,伏增战惧。
尚远门下,伏惟尊崇,为国自重。
与晏尚书书(二) 北宋 · 范仲淹
某启:伏惟参政尚书台候起居万福。
某伏自睦改苏,首捧钧翰。
属董役海上,至还郡中,灾困之氓,其室十万。
疾苦纷沓,夙夜营救,智小谋大,厥心惶惶。
久而未济,上答斯晚,死罪死罪!
早以桐庐鄙述之作,仰黩台光,伏蒙尚书不以隆墀之高,而应诸远壑;
不以洪钟之大,而纳兹纤筳。
谓宣父圣师,尝称弟子之善,邴吉真相,或矜小吏之狂,缓其严诛,宠以钧什。
霈江海之宏润,被虹蜺之垂光。
夫何猥孱,当此褒赐!
某谓葛覃、芣苢,微物也,托于周召则不朽矣。
又蒙以新著《神御殿颂》、《游涡赋》、《青社州学记》示于謏闻,俾阅大范。
孰量童观之明,得预宗庙之美。
但当金口木舌,以驾说至道之万一尔。
如觇大礼,阅广乐,岂能形容于造次哉!
遥瞻台屏,伏惟尊崇,为国自重,卑情不任荣惧感戴激切之至。
与晏尚书书(三)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上覆参政尚书:恭惟台候起居万福。
某十七日至京,诸公并未敢请见。
蒙赐诲言,敢不佩戴。
瞻仰恩馆,伏惟为国自重,卑情祝颂之至。
谨奉手状起居。
按:《范文正公尺牍》卷下。又见《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傅增湘校本)卷六三。
与邵餗先生书(1034年10月) 北宋 · 范仲淹
十月日,右司谏、秘阁校理、知苏州范某,谨奉短书于先生邵公足下。
某今春与张侍御过丹阳,约诣先生,见维舟水边,闻先生归山。
所谓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惘然愧薄宦之不高矣。
暨抵桐庐郡,郡有严陵钓台,思其人,咏其风,毅然知肥遁之可尚矣。
能使贪夫廉,懦夫立,则是有大功于名教也。
搆堂而祠之,又为之记,聊以辨严子之心,决千古之疑。
又念非托之以奇人,则不足传之后世。
今先生篆高四海,或能枉神笔于片石,则严子之风复千百年未泯,其高尚之为教也,亦大矣哉!
谨遣郡校奉此,恭俟雅命。
与谏院郭舍人书(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舍人:递中得兄金玉之问,情致雅远,如见古人。
恭惟迁谏司,奉衮职,忘雷霆之恐以报主,蹈汤火之急以救时,端人之言,固有中矣。
某谓志于道者,皆欲杀身成君。
及其少屏,则信起独善之□。
又嘉江山满前,风月有旧,真赏之际,使人愉然,曾不知通塞之如何耶?
惟兄自重,勿至相念。
与王状元书(1034年4月)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状元正言学士:邮中得来教,喜可知也。
某四月半到郡,重江乱山,目不可际,怀想朋戚,宁莫依依。
而水石琴书,日有雅味;
时得佳客,相与咏歌。
古人谓道可乐者,今始信然!
惟阁下居丧食贫,聚数百指,前望高远,宜无动怀?
善爱善爱!
与石曼卿书(1033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
去冬以携家之计,驻骡东郊,朋来相欢,积饮伤肺,赖此闲处,可以偃息。
书问盈几,修答盖稀。
足下亦复懒发,绝无惠问,非求存慰,欲知起居之好尔。
近诗一轴,寄于足下与滕正言。
达于诸公,必笑我也。
与曹都官书(1034年9月)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
伏念天涯之远,声应自接,使介一至,手笔烂然,金石其辞,雪霜见志,斯足以使吾道拳拳矣。
其后进之狂者,无明哲以保身,交游之恩,尚不为轻,况君父之知,死而当报。
暨守桐庐郡,大为拙者之福,朝廷念其无他,移守姑苏。
以祖祢之邦,别乞一郡,乃得四明。
以计司言,苏有水灾,俄命仍旧。
鄙陋之才,未饱世务,惟日夜谨事,与众协力,庶几万一可济耳。
愿兄归阙,道出此郡,按旧□,又所得将多,至望!
惟以道自爱,慰此善颂(《范文正公尺牍》卷下。)
其:疑当作「某」。
与孙元规书(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待制吾兄:某伏自东南之役,不复奏记于诸公,诚以久劳之人,且欲晏息尔。
吾兄由简在之知,登于清近,荐绅毕贺,吾道相荣。
首枉华音,足慰素望,何青云之上,亦莫我遗,感抃感抃!
肺疾未愈,赖此幽栖
江山照人,本无他望,以此为多。
未拜睹间,伏觊为国自爱。
与孙明复书(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启:正初奉邀东门之别,翌日大寒未起,舟人辄移,足下之来,固不可见。
至桐庐,闻足下失意,愕乎其且忧矣。
足下直方而孤,非求荣之人,尝言二代未葬,勉身以进也。
天与其时,一何吝欤!
此交友之情,大郁郁然。
及得足下河朔二书,且依天章公,犹免屈于不知己者,甚善甚善!
某至新定,江山清绝,落魄以歌,自谓得计。
及来姑苏,却修人事,斯亦劳矣。
今在海上部役开决积水,俟寒而罢。
足下未尝游浙中,或能枉驾,与吴中讲贯经籍,教育人材,是亦先生之为政,买山之图,其在中矣。
以来者众,未易他谋也。
之武、公绰二君子皆持服在此。
冬景向严,万万自爱。
与滕子京书(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
递中捧来记云,出省后两赐荣问,一未尝至,请究之。
执事入侍清光,退奉慈圣,可谓美矣。
某肺疾尚留,酒量大减,水边林下,略能清吟。
聊书一轴上寄,并简呈谏院门馆诸公,善知我之素尔。
与李泰伯书(一) 北宋 · 范仲淹
某白秀才李君:在鄱阳劳惠访,寻以改郡,不敢奉邀。
今润州初建郡学,可能屈节教授。
又虑远来,难为将家。
苏州掌学胡瑗秘校见《明堂图》,亦甚奉仰
或能挈家,必有经画,请先示音为幸。
保爱保爱!
不宣。
仲淹上李君奇士足下,八月十九日。
与李泰伯书(二)(1050年11月28日) 北宋 · 范仲淹
某顿首秀才仁弟:别来倾渴无已,想至仙乡,拜庆外无恙。
此中佳山水,府学中有三十馀人,阙讲贯,与监郡诸官议,无如请先生之来,必不奉误,诚于礼中大有请益处。
至愿!
至愿!
不宣。
仲淹上秀才仁弟,十月十九日。
此地比丹阳又似闲暇,可以卜居,请一来讲说,因以图之。
诚众望也!
诚众望也!
儿子在苏州,足下可能早来?
今冬欲行乡饮,俟先生讲求也。
仲淹上。
与李泰伯书(三)(1039年10月19日) 北宋 · 范仲淹
某白:中间辱教,承已拜恩命。
虽德业雅远,未称人望,而朝廷奖善,鸿渐于时,惟聪明精至晓之深矣。
未相会间,千万自爱自爱!
不宣。
仲淹上太学先生。
闰十一月二十八日。
某已受敕改青州,见理舟行次,希善侍加爱。
与张文定书(一) 北宋 · 范仲淹
某再拜端明安道谏议:专使至,特辱缄问,以示恩意,喜慰无量。
兼承居易以道,处顺而乐,真贤者养浩之宜矣。
某此中差烦,亦且勉力。
未披睹间,万万自重。
与张文定书(二) 北宋 · 范仲淹
颁惠醇酝,感刻感刻!
公人云,到湖州陆行归府,别无以致,庆州酥五斤,封记全,乞检至。
韦老昨日邓州同来,宛丘因且在彼勾当,深惧入川。
今得晏公辟,在许田知录,甚得所也,极清健可爱。
运使钱刑部已起。
韩学士应未到。
见提宪望致意。
或要此中物,希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