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元符祧庙议 北宋 · 陆佃
准元符三年五月四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据太常寺状;
本寺稽参典礼,窃以为哲宗皇帝升祔宜于太庙殿增一室。
本部看详,合降指挥,令侍从官并秘书省长贰集议。
三省同奉圣旨,依告报,逐官集于本部尚书厅,参议闻奏」。
按:右,臣谨按:《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记》所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恭惟国朝自僖祖而下,至仁宗始备七世,故英宗祔庙则迁顺祖,神宗祔庙则迁翼祖,三昭三穆,合于典礼。将来哲宗皇帝祔庙,于序为穆,则合迁宣祖为允。盖哲宗皇帝之于神宗,正如唐敬宗之于穆宗,当以庙世数之。今祔庙不入世数,则与宣祖为八世,是四昭四穆,古所无也。(《陶山集》卷六。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五二(第一册第六七七页)。)
庙祭议 北宋 · 陆佃
臣仿古度,今详定八庙之祭,庙各三献,同日而毕。
盖约其礼,务为可行,欲以施于春祀而已。
至于夏礿、秋尝、冬烝,当如古制,合食于祖。
盖古有宗庙之事,一日而毕,至于祫祭馀祀,庙各一日。
《少牢馈食礼》曰:「来日丁亥,用荐岁事于皇祖伯某,以某妃配」。
则是丁亥一日才祭祖妣而已。
贾公彦谓大夫三庙,少牢筮日,止于丁亥。
则明祭无尊卑,庙数多少,皆同日而毕,误矣。
盖祭祀卜日,卜其首日而已。
若大夫丁亥有事于祖庙,则其昭庙以戊子祭,穆庙以己丑祭,理宜然也。
且大夫室事不祼,又无朝践之事,其礼固略矣。
然而荐腥馈熟,品其笾豆,奉其尊彝,修其簠簋,迁其鼎俎,陈其巾幂,升降进退,侑尸献酬,宾主百拜,馂彻之序,品节众多。
假令逮闇而祭,继之以烛,奔走趋事,三庙一日而遍,则虽有强力之人,不能支矣,又况天子礼具乐备,品节之多乎?
然则先王之时,各祀其庙,无有一日而毕者也。
谨按《王制》曰:「天子犆礿、禘祫、祫烝。
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
郑氏谓天子言犆礿,诸侯言礿犆,互明其文。
则天子言祫尝、祫烝,诸侯言尝祫、烝祫,亦互明而已也。
然则古者天子七庙,四时之祭,春祠各于其庙,而夏禘、秋尝、冬烝则三昭三穆,皆升合食于祖。
故周旅酬六尸,而《仲尼燕居》曰:「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
若夫诸侯春亦犆礿,烝尝皆祫于祖,而禘则一年犆,一年祫,下天子也。
《明堂位》曰:「夏禘、秋尝、冬烝,天子之祭也」。
夫礿祠、烝尝,诸侯类有之。
今鲁更以为王礼,又不言春祠者,春祠特祭,天子诸侯同故也。
其夏禘、秋尝、冬烝,则天子与诸侯异。
故曰:「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
尝则不烝,烝则不礿」。
又曰:「禘一、犆一祫」。
由是观之,虽周春祠特祭,而三时亦祫,非特夏商之制。
虽然,天子时祫,才及未毁庙之主而已。
至于三年一祫,于是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故谓之大祫。
言大,以有小故也。
按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
《公羊》曰:大事者何?
大祫也。
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
《谷梁》亦谓大事者何?
大是事也,著祫尝。
盖著犹别也。
三年一祫,大于祫尝。
祫尝,秋祭也。
今鲁合祠太庙,亦以秋祫,故言大以别之也。
且天子七庙,日祭月祀,各就其庙,三时皆合食于祖。
其毁庙之主,则三年然后大祫,亦礼之杀也。
由是观之,先王之祭,有祫,又有大祫明矣。
此自汉以来,论者未之知也。
陛下圣学高妙,德蹈尧禹,以操为验,以稽为决,复千岁之坠典,实在圣时。
今欲八庙既立春祠,各就其庙,而夏礿、秋尝、冬烝皆升合食于祖。
既应典礼,又与旧仪四时八室并飨少近,独为合古之制,宜若可行。
亦其七庙之主会于祖庙,委蛇从祀,优而不迫,盛礼大乐,得以备举。
如允臣所议,乞下有司参定仪注施行。
祀天地议(一 元丰三年五月) 北宋 · 陆佃
看详:天地合祭,非古也。
然古者因郊上帝,别祀地祇,则祀地又不可废,顾无合祭之礼尔。
盖缘地祀天,以故特祠,则虽祠地祇,亦事天而已。
故《中庸》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三正记》曰:郊后必有三望。
《春秋》亦书「不郊犹三望」。
其传曰:「望,郊之细也」。
以臣考之,望祭或在郊之明日,或以其日,虽不可知,然要之,郊后必有望祭明矣。
《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
望,地祭也。
不言祭地,祭地可知也。
今或冬日至,亲祠昊天上帝,因即圜丘之北,别祠地祇,不崇朝而天地之祠毕举。
考先王之意,度当世之宜,似或可行。
议者若谓祭地当在北郊,则此因郊特祠,本非正祭。
且春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则与夏至北郊祀地无异。
然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皆兆于南郊,则皇地祇因天特祭,自与夏至正祠不同。
祠之南郊,礼宜然也。
祀天地议(二 元丰三年五月) 北宋 · 陆佃
谨按《春秋》:文公三十有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左氏》曰:「犹三望,非礼也。
望,郊之细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据此,不郊乃无方望,则有遇祀天及地神,而有方望之事明矣。
故《礼三正记》曰「郊后必有三望」。
先儒以为助天布功,是以祭天及之,皆于郊之明日。
且地之神以缘天遍祭,则虽祭地祇,实亦事帝而已。
故《中庸》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窃观张璪所请,陛下亲郊,夏日至祀地,自如璪议。
其冬至祀天之明日,准古方望之事,因令祀地北郊,而以海岳、四渎、山林、川泽之神,凡在圜丘壝陛旧从祭者,皆得与享;
亦遣冢宰摄事,并如夏至祀仪。
是则亲行大礼,合祭虽革,而天地之神自得同类以礼从祀,以昭陛下尊天亲地之义。
然而郊后必有方望之事,经證明白,固当考复。
至于祠地虽未有显据,而臣以伦类求之,方望且祠,则地祇助天布功,又其大者,安得而遗也!
谨按《舜典》,类有上帝而无日月星辰,禋有六宗而无太祖,望有山川而无大祇,《周官·大宗伯》祀有上帝而无五帝,有司中、司命而无司禄,祭有社稷、五祀而无大祇,有岳而无四渎,有山林川泽而无丘陵坟衍,享有先王而无先公,则祀所秩,上下比义,皆从可知故也。
恐臣末学,所论尚不至,乞以圣意裁之。
先灌议 北宋 · 陆佃
臣看详:阳祀自烟始,阴祀自血始。
宗庙之飨自灌鬯始,灌鬯所以求之,然后作乐以致其神。
今仪注先作乐,后灌鬯,非礼之正。
说者或谓祭祀宜先作乐以降其神,然后灌鬯,盖所以祭之也。
臣窃以为不然。
宗庙之祭,灌鬯以求诸阴,焫萧以求诸阳。
犹以为未也,故又诏祝于室,坐尸于堂。
诏祝于室,求之内也;
坐尸于堂,求之外也。
犹以为未也,故又纳牲于庭,升首于室。
纳牲于庭,求之下也;
升首于室,求之上也。
犹以为未也,故又直祭祝于主,索祭祝于祊。
直祭祝于主,求之近也;
索祭祝于祊,求之远也。
犹以为未也,明日于是又有绎祭焉。
盖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是以求之如此其至也。
《礼器》曰:「纳牲诏于庭,血毛诏于室,羹定诏于堂」。
三诏皆不同位,盖道求之而未之得也。
由是观之,祭者,孝子之所以自致其诚也。
故斋必见其所祭者,而求神不于一处,或以祼,或以乐,或在朝践,或在馈食,或在明日之绎,无所不至,岂所谓奏乐独能致之?
宜先于灌,而自灌而后皆祭之而已也。
谨按《大宗伯》曰:「以六玉礼天地四方。
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郑氏云:「礼谓告神时,奠于神坐。
《书》曰周公『植璧秉圭』是也」。
盖凡乐,圜钟为宫,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
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凡乐,函钟为宫,夏日至,于地中之方丘奏之。
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
凡乐,黄钟为宫,于宗庙之中奏之。
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礼谓告神时,以六玉与牲币礼之。
则礼神固在灌鬯之后,奏乐不得在其先矣。
《经》曰:「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
乐三阕,然后出迎牲。
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
周人尚臭,灌用鬯臭。
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
殷人先求诸阳,周人先求诸阴」。
今宗庙祀事,文物大备,放周之盛,而说者或欲更用商人尚声之说,先乐而后灌,臣亦以为不然。
盖商人先求诸阳,故焫萧在前,灌鬯在后;
周人先求诸阴,故灌鬯在前,焫萧在后。
《经》曰:「二端既立,报以二礼。
建设朝事,燔燎膻芗,覸以萧光,以报气也。
荐黍稷,羞肝肺,首心,覸以夹甒,加以郁鬯,以报魄也」。
凡此,灌鬯在焫萧后,盖商礼也。
又曰:「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
萧合黍稷,阳达于𡓜屋」。
凡此,焫萧在灌鬯后,盖周礼也。
说者如欲更用商人祭地尚声之说,则焫萧当在前,灌鬯当在后矣。
宗庙仪注缘习故常,所宜讲正当矣,何独先乐后灌不可改也?
且既灌,于是奏九变之乐以至其神,非特应礼易行,又其旧无朝践之献,今既增置此礼,而未有乐焉,以灌献旧乐移之朝事,盖两得之。
如允臣所议,乞更仪注,庶协典礼。
太庙不当复牙盘食议 北宋 · 陆佃
太庙,用先王之礼,于用俎豆为称;
景灵宫、原庙,用时王之礼,于用牙盘为称,不可易也。
谢资善堂修定说文书成赐银绢表 北宋 · 陆佃
臣某言:近以臣修定《说文》书成,伏蒙圣恩,特赐银绢。
寻具状奏闻,不敢祗受,伏奉圣旨不许辞免者。
铅黄初具,曾微只字之奇;
银币曲加,更误十行之重。
赏踰所艺,愧溢于颜。
伏念臣本以下愚,亲逢上圣,早玷龙飞之榜,旋居鹭集之班。
稍逮陛升,寝蒙器使。
一觐清光之邃,屡叨殊宠之荣。
恭惟皇帝陛下独智泛观,同仁博施,宪天为大,济世用光。
夬决明庭,绳难施于农政;
汴通温洛,龟将兆于禹书。
式究人文,使新世教。
偶逡巡而代匮,姑黾勉以奏成。
训发罔功,匪颁非次。
增咸阳之字,几同扬子之载金;
上建光之书,窃陋许冲之赐布。
誓坚丹恳,图称鸿私。
谢中书舍人表 北宋 · 陆佃
① 元丰五年四月。时官制初行,佃与曾巩同命,方具奏辞免,閤门告报,奉圣旨,并不许辞。佃与巩皆就职。
伏蒙制命,除授臣依前通直郎、试中书舍人兼侍讲,仍改赐章服者。
叨膺殊宠,弥切震惊。
伏念臣遭值盛明,获亲文艺。
秖知自守,实无他长。
每以信书之太专,更成与世而多迕。
比缘孤进,独被圣知。
察臣于隐约之中,擢臣于疏贱之外。
方陛下以圣文乐育秀异,而臣滥游文馆;
陛下以神武揽御雄俊,而臣滥处武庠。
考正书名,多忘阙之陋;
诠录史事,微善叙之能。
荏苒岁时,费糜廪禄。
叨尘踰量,憎嫉寖多,屡招繁言,几致颠殒。
陛下曲加辨察,每赐保全。
久辜天地之恩,莫效涓埃之补。
敢图眷瞩,更致超踰,拔从经幄之严,进直纶闱之重。
受恩弥大,图报益艰。
况当陛下董正官名,布新治具。
维时在位,思日奏功。
体尧舜之其难,迪夏商之用乂。
臣敢不持循素学,追跋前修。
承问尽论思之忠,代言希润色之美。
徐收薄效,少副洪私。
辞免给事中表(元丰五年五月) 北宋 · 陆佃
今月初二日,准閤门告报,伏蒙圣恩,授臣依前通直郎、试给事中兼侍讲者。
承命震惊,不遑宁息。
窃念臣刍微近识,芜陋浅闻。
出于休明,好是朴直。
初攀缘于仕路,耻依傍于人门。
敢图遭逢,独被简拔。
眷怜异甚,称效缺然。
试言之墨未乾,裁诏之席不暖,亟从纶掖,旋易琐闱。
况当陛下好恶遵王,陟降在帝。
宅尧临之四表,宝禹惜之寸阴。
改新官仪,协用彝训。
盛德在夏,爰乘运以对天;
爵名从唐,姑俯身而询世。
法贻千载,选极一时。
顾惟量踰,诚已颜厚,敢怀叨窃,复冒宠荣。
所有告命,不敢祗受。
谢给事中表 北宋 · 陆佃
伏蒙圣恩,授臣依前通直郎、试给事中兼侍讲者。
宠荣甚渥,尘窃至深。
伏念臣为学寡能,莅官孤进。
自愧超踰之速,众惊遭遇之隆。
陛下政无阙失,而臣以论駮为官;
学有光明,而臣以劝讲为职。
虽抱蠢愚之极,固知称惬之难。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德务兼容,道惟善贷,故无弃物,而有成功。
咫尺便近天光,毫发无非帝力。
臣敢不竭诚以处,推理而前。
叱雀官仓,弥极向公之意;
服羔私室,更坚退食之忠。
少著微劳,仰裨洪造。
庶几蛇雀之报,不胜犬马之情。
谢赐对衣金带表 北宋 · 陆佃
伏蒙圣恩,授臣给事中,特赐衣一对,金带一条者。
犀未离角,带莫贵于黄金;
鹈不下梁,服难叨于赤芾。
内循尸窃,仰愧匪颁。
伏念臣抱瓮迂愚,挈瓶细智。
曾乏削缝之益,更尘衣被之荣。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刚健日新,聪明时宪。
惟衣在笥,常欲劝贤。
束带立朝,务令图报。
臣敢不禔身众正,宅志一中。
永怀改造之宜,奉兹更化;
近取忘腰之适,移以捐躯。
谢入伏早出表 北宋 · 陆佃
金气伏潜,方属初庚之后;
玉音温润,甫传夙退之期。
怜眷有加,感惭罔极。
伏念臣等获逢昌运,代匮近司。
共惟夙夜之致勤,少副旰宵之求治。
伏遇皇帝陛下深仁恤物,厚礼使臣。
虽夏后之惜阴,是轻惟璧;
而周王之扇暍,所宝在慈。
俾当蕴隆,早就休燕。
舜琴静御,民咸阜于薰风;
羲辔徐行,天迥长于化日。
誓收薄效,仰称洪私。
谢加天章阁待制表 北宋 · 陆佃
伏蒙圣恩,授前件职者。
祗奉制函,宠升延阁。
仰怀眷瞩,内窃兢惭。
窃念臣起自寒生,会逢神考。
执经轩幄,倏更再闰之馀;
论駮琐闱,乃涉四秋之暮。
虽众嗤其朴钝,每自愧于叨尘。
属上圣之嗣兴,厕群英而孤进。
猥当剧选,累玷华资。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学有光明,体纯仁孝。
将缮完于官制,姑修讲于职名。
遂令荒芜,亦被甄奖。
誓益殚于鼠技,用少答于龙光。
谢太皇太后加天章阁待制表 北宋 · 陆佃
丁吉逢辰,方预中台之列;
累劳积日,更跻内阁之华。
祗荷眷怜,伏增悚惧。
窃念臣器惟凡陋,学匪该明。
偶遭遇于先朝,遂叨尘于近侍。
逮圣神有作,首庶物以惟新;
顾愚陋无堪,尾百僚而乃分。
敢图冒昧,亦与甄收。
兹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德寓兼包,仁天广覆。
思补六官之典,俾益三阁之名。
誓更竭于驽骀,期少酬于覆帱。
谢转左朝请郎表 北宋 · 陆佃
伏奉告命,蒙恩授臣左朝请郎,依前充龙图阁待制,差遣、勋、封、赐如故者。
奏课上闻,幸叨于岁比;
叙官增峻,误被于阶升。
闻命若惊,抚躬罔措。
伏念臣早缘雕篆,获际盛明。
以闾巷鲰薄之孤生,蒙朝廷采擢之不次。
入持荷橐,久贰星闱。
日月虽勤,事功蔑著。
比丐居于藩辅,方勉奉于诏条。
尚未报成,复蒙进秩。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容光必照,广覆无遗。
不弃薄材,曲矜旧物。
岂独举陟明之故典,盖将劝宿业之庶官。
遂致孱微,亦膺宠渥。
敢不铭肌沦髓,誓坚顶踵之酬;
续短增长,仰答云天之赐。
颍州谢上表 北宋 · 陆佃
伏奉告命,授臣龙图阁待制、知颍州,已于八月二十四日到任讫。
涓选日时,祗见民吏。
道扬圣泽,欢动群情。
伏念臣自奋单门,敢求伸宦。
学古有信书之累,逢时无应用之长。
偶遭睿明特达之知,遂备高华侍从之列。
叨尘甚矣,报称蔑然。
属二圣之当天,拔群贤而授职。
更以先朝缉熙之典,付之晚学琐末之材。
岁月屡淹,简编仅次。
深惟愚闇,久负圣明。
因剡奏以上陈,得分符而共理。
而况汝阴山水之郡,最为京西鱼稻之乡。
地本赡腴,民无捐瘠。
追胥不扰,赋敛以时。
第遵奉于教条,自妥安于里俗。
物旨有庭闱之养,俸赢无婚嫁之虞。
岂期公朝,并获私愿。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尧仁天覆,汤敬日跻。
德合并而为公,躬明哲以作则,乃眷󲦤绅之末,未忘簪履之遗。
委以名邦,辍从清禁。
恩荣及此,职分谓何?
不敢怠遑,体上圣好生之德;
庶几夙夜,为微臣报国之忠。
谢赐元祐六年历日表(颍州) 北宋 · 陆佃
绍尧之后,茂跻五帝之隆;
行夏之时,丕举三王之政。
诞颁玉历,申饬训词。
恭惟皇帝陛下德契离明,道符乾健。
奉三无而劳天下,总四大以居域中。
爰覃太史之书,以谨诸侯之度。
臣敢不寅遵诏令,祗奉教条。
敬授民时,既协齐于五纪;
钦成岁事,庶昭格于三登。
邓州谢上表 北宋 · 陆佃
伏奉敕命,授臣依前朝奉大夫、充龙图阁待制,就差知邓州军州事、充京西南路安抚使,臣已于今月某日到任讫。
一麾出守,方临东颍之优;
十国为连,俄徙南阳之重。
已涓时日,初见吏民。
祗荷宠灵,惟深感涕。
窃念臣斗筲近器,樗栎散材。
早玷儒科,寖阶仕路。
三年太学,官冷如冰;
十载长安,粟贵于玉。
偶被先皇之识擢,实为希世之遭逢。
一侍书帷,久陪法从。
粤圣人之继统,与英俊而并升。
恩重丘山,效微毫发。
辄缘私义,得请便州。
事为不烦,俸入良厚。
敢冀严宸之异眷,更加巨屏之优除。
而况卧龙凤雏,多异人之间出;
召父杜母,有循吏之相望。
年谷屡登,闾里无事。
鼠偷之出没,任燕户之往来。
夫何浅迂,而此倖冒。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聪明渊懿,刚健粹精。
缵禹俭勤,体尧仁孝。
雨旸略无违拒,神民长有依归。
遂令孤生,亦预共理。
臣敢不旁求民瘼,上报国恩。
慕史氏之循良,迹诗人之岂弟。
玉堂金马,时梦到于华胥;
花渚菊潭,日心游于魏阙。
誓收薄效,用赎空餐。
谢赐元祐七年历日表(邓州) 北宋 · 陆佃
凤鸟名官,饩羊视朔。
钦崇天道,敬授人时。
恭惟皇帝陛下昭明三辰,协正百度。
广轮所抵,声教是加。
视南向四星之中,正西流再闰之失。
臣猥临侯屏,欣载国恩。
虽莫陪观台书云物之仪,而幸预明堂颁政教之赐。
矞三庆五,徒望日于尧天;
箱万仓千,姑祈年于穰社。
用遵圣训,以协民彝。
谢郊祀加恩表(元祐七年十一月) 北宋 · 陆佃
伏念早以诸生,出逢丕旦。
和铅怀笔,曾无横草之功;
持橐乘轩,徒有受薪之诮。
簪履未终于弃置,涓埃尚冒于采收。
而奠玉泰坛,莫预骏奔之多士;
称觞华阙,阻趋法从之清尘。
遽被恩私,惟增战慄。
此盖遇皇帝陛下拱三灵之密祐,席六圣之宏图。
乃眷初郊,丕釐钜典。
畴勋进秩,第惭犬马之微劳;
陈力捐躯,誓答乾坤之大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