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罢馆职加官制 北宋 · 曾巩
夫为官择人,处其名者必任其事。
而儒馆之设,有位号而无分职,使学士大夫将何以效其实欤?
是用命尔进阶一等,而罢其虚称
其有异能,朕将明试以功,庶尔之材得施于用,以成朕招俊乂、康庶位之意焉。
其尚懋哉。
赏功制(一) 北宋 · 曾巩
王师西讨,尔能奋力行阵,斩献首馘。
稽诸赏典,宜进官荣。
尔尚勉哉,益图来效。
赏功制(二) 北宋 · 曾巩
擐甲执兵,人之重任。
赏信而速,所以劝功。
尔爰整我师,徂征西土。
大歼丑类,来献厥俘。
图尔之劳,进阶一等。
尚思奋励,以伫异恩。
团练使驸马都尉制 北宋 · 曾巩
大长公主,吾姑也。
位号礼服,褒崇光大,国有彝章。
盖其下嫁,必得勋阀之门,良能之士,然后可以成先帝爱育之仁,而称朕隆崇之谊。
某贵旧家子,内外行完,是用选见于庭,命之进尚。
团兵重任,倅马美名,兼而授之,盖稽故事。
夫恭俭靖慎,可以保令问而绥宠禄。
兹惟朕训,汝尚勉哉。
磨勘转官制(一) 北宋 · 曾巩
吏之在其位者,积岁月之勤,应有司之格,必有甄进,以明劝奖,此国家之典也。
今序尔之劳,迁位一等。
往思祗服,以称朕恩。
磨勘转官制(二) 北宋 · 曾巩
朕谨名分,正官守,以董齐百工。
至其有试用之劳,无践履之玷,则皆稽其岁月,法有甄进,所以使吾勤事之吏知所劝也。
今有司比尔之课,应于迁格,宜升阶品,以允新书。
其服朕恩,往思来效。
军功制(一) 北宋 · 曾巩
惟羌稔恶,世盗西疆,理将殄除。
内自生变,致天之伐,非朕敢私。
尔躬提偏师,摧陷丑类,震动河外,宣明国威,破竹之功,成在旦夕。
赏不逾月,朕尚迟之,用迁尔官,以励众士。
能歼大憝,当有异恩。
军功制(二) 北宋 · 曾巩
河外之地,我之旧服。
羌能靖绥,则以畀之。
今其将亡,自相戕害。
爰命讨伐,盖将天威。
某沉勇有谋,提兵以出,献俘斩馘,屡奏厥功。
擢进使名,以招信赏。
能歼首恶,尚有异恩。
军功制(三) 北宋 · 曾巩
朕惟羌之猖狂,内相贼杀,致天之伐,爰命六师,止除罪人,复吾故地而已。
尔握兵而出,屡以捷闻。
盖夫军赏之行速则众劝,是用进尔之秩,以激士心。
尚有不次之恩,以待凯还之喜。
新及第授官制 北宋 · 曾巩
朕立学以养天下之材,设科以进造秀之士。
其于教导推择,欲成美俗于四方,得群能于庶位者,可谓尽其意矣。
尔以经行文学,选自朕躬。
命以一官,将观汝效。
往祗厥叙,思称朕恩。
责将制 北宋 · 曾巩
汝始以微功进。
朕不次用汝,而属之守边。
乃冒吾法,出蛮夷之中,发人采金。
无出入之籍,有侵盗之形。
朕惟不欲数使远人,烦于追逮系狱也,宁失汝罪,不究穷之。
堂后官转官制 北宋 · 曾巩
吾调兵于外,而号令节制之由中出者。
汝以宰属,与于治文书,赴期会,能办吾事,进秩一等,以奖尔劳。
尚思恪勤,无坠厥守。
劝学诏 北宋 · 曾巩
朕惟先王兴庠序以风四方,所以使学士大夫明其心也。
夫心无蔽,故施之于己,则身治而家齐;
推之于人,则官修而政举。
其流及远,则化民成俗,常必由之。
古之所以长人材、厚人伦者,本是而已。
朕甚慕之,故设学校,重学官之选,而厚其禄。
凡欲以诱诲学者,庶几于古也。
而在位者无任职之心,承业者无慕善之志。
至于师生相冒,挟赂为奸,嚚讼嚣然,骇于众听,而况欲倡率训导,洽于礼义;
磨砻陶冶,积于人心。
使方闻修洁之士,充于朝廷;
孝悌忠笃之风,行于乡邑,其可得乎?
朕甚悯焉。
故更制博士,而讲求所以训厉之方。
定著于令,以为学制
予乐育天下之材,而庶几先王之治者,可谓至矣。
自今有敦行谊、谨名节、肃政教,出入无悖,明于经术者,有司其以次升之,使闻于朕,将考择而用之,以劝于尔众士。
有偷懦怠惰,不循于教,学不通明者,博士吾所属也。
其申之以诱导,使其能有易于志,而卒归于善,固吾之所受也。
予既明立学之教,具为科条,其于学者,有奖进退黜之格,以昭劝戒。
至于学官,其能明于教率,而详于考察,有得人之称,则待以信赏。
若训授无方,而取舍失实,亦将论其罚焉。
明以告尔,朕言不欺。
尚其懋哉,无诒尔悔。
劝农诏 北宋 · 曾巩
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
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不幸水旱螟螣之灾,往往而有,可谓劳且艰矣。
从政者知其如此,故不违其时,不夺其力以使之,明时之因析以授之,差地之腴瘠以处之,春省耕、秋省歛以助之。
《诗》曰:「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言上所以劳之也。
又曰:「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言上所以劝之也。
其奖励成就之者如此。
朕自承天序,内重司农之官,外遣劭农之使,为之弛力役,均地征,修水利。
或一雨愆期,则忧见于色;
或一谷不成,则为加恻怛。
有复除之科,有赈恤之令。
夙夜孜孜,焦心劳思者,凡以为农也。
今耕者众矣,而尚有未勉;
垦田广矣,而尚有未辟。
岂拊循劝率有所未备与?
抑吏怠而忽,不能宣究与?
有司其于农桑之务,益思所以除害兴利。
诏令已具者,无或壅阏;
所未尽者,勿惮以闻。
要使缘南亩之民,举欣欣然乐职安业,洽于富足,称朕意焉。
正长各举属官诏 北宋 · 曾巩
盖闻尧之治曰「百姓昭明」,舜之治曰「四门穆穆」。
然则当是之时,在位皆君子,其是非不惑可知也。
故尧欲釐百工,舜欲熙帝载,求可任者,皆访诸四岳,因四岳以命禹,又因禹以命稷、契、皋陶,因群臣之佥曰以命垂、益、伯夷,因伯夷以命夔、龙。
其审官用贤,不自任其聪明,而稽之于众如此。
然存于《书》,二帝所命者,羲和、九官、十二牧,皆官之正长也。
至于属官,则未有二帝尝命之者。
其遗法之可考,则周穆王命伯囧为太仆正,戒之曰:「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
则自择其官之属者,官之正长之事,此先王之成法也。
汉魏以来,公府郡国亦皆自辟其属,而唐陆贽请使台省长官自择僚属。
盖上下之体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务,此古今之通理也。
今朕董正治官,始自三省,至于百工,皆正其名。
夫使在位皆君子,而是非不惑,此朕素所以厉士大夫也。
故凡官之长贰,朕既考择而任之。
尚书政本也,自郎已下用吏甚众,其令仆射、左右丞、尚书、侍郎,各于其所部员有未备,皆举二人以闻,朕将择而用之。
其未用者,亦识其名以待用。
朕稽于古以正百官,稽于众以求天下之士,其勤可谓至矣。
惟官之长贰之臣,皆朕所属以共成天下之治。
其尚体朕意。
所举惟公,以应朕之求;
所陈惟实,以严朕之诏。
其得材失士,有司其各以等差,具为赏罚之格,朕将举而行之。
赏吾不吝,罚亦无舍。
非独搜扬幽滞,庶几为官得人,亦将以观吾大臣之能,使朕得与众士大夫合志同心,以进天下之材,作则垂法,行之于今,以诒后世,追于先王之成宪,无令唐虞有周专美于古,不其美欤!
咨尔庶位,其谕朕意。
按:《元丰类稿》卷二六。又见《曾文定公集》卷三,《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七,《古文渊鉴》卷五二,《古今图书集成》交谊典卷三一、权衡典卷一九。
赐高丽诏 北宋 · 曾巩
盖闻昔在夏后,分天下为五服。
地有远近,故治有详略。
而声教之盛,东渐于海,朕甚慕之。
顾德不明,何以逮此。
而尔东国之君,款诚内附,数遣使者,乘不测之川,献其方贡
惟尔之义,朕实宠嘉。
宜有异恩,以称勤恪
而尔比缘养疴,以医为请。
眷然东顾,朕预忧之。
是用择遣方技之官,具舟以往。
尔惠彼一方,神明相祚。
药剂所补,以时康宁。
达于予闻,欣庆方属,而遽驰僚从,来致谢章。
览以慰怀,奖叹良厚。
尔自乃祖以来,保乂彼土,其尚颐精神,强饮食,格于眉寿,以均福于有众。
使尔有世济其美之功,而朕预声教及远之休。
其始自今,永孚于好。
拟代廷试进士策问三首 其一 策问一 北宋 · 曾巩
朕有志于卑汉唐之治,而欲比迹于唐虞三代之盛。
故于书无所不学,而通其意;
于天下之事无所不讲,而极其本末。
于人之材,长养成就之者甚厚,求而用之者甚至;
于民之务,忧勤思念者甚详,抚而绥之者甚力。
患风俗之敝也,正己以先百姓,而明于教示
患政理之陋也,稽古以定制度,而谨于持循。
欲斥大疆土也,劳于经武;
欲怀附夷狄也,广于推恩。
人之所欲者不敢违,人之所恶者不敢强;
赏不敢以喜而滥,刑不敢以怒而淫。
群臣之进对者,夕请而朝见之;
四方之奏事者,旦入而暮报之。
未尝有声色之娱,未尝有畋游之好。
不营宫室,不崇苑囿。
衣服饮食,取具而已。
兢兢业业,不敢暇逸,日慎一日,十有六年于兹矣。
惟先圣王之烈,虽自视欿然,察其用心,如朕者亦可以无憾矣。
然古之大有为之君,必有大效于天下,至于小能小善,亦各有小补焉。
奚独至于朕也,意弥笃而功未见于人,行弥励而德未见于世。
岂所谓是者非欤?
所谓能者否欤?
抑所行者为可止欤?
所舍者为可用欤?
将在位者奉承法令,茍为空文而不务究宣朕意欤?
意者今去古远,先王之政不可以复欤?
凡朕之所为由前者,其失安在?
宜于今者,先后施设,其要如何?
唐虞三代之所以成功德者,孰近于今,可推而行之?
汉唐之卑者,孰存于今,可革而去之?
其悉心以对,朕将自择。
其二 策问二
夫有《二南》之化,则有《羔羊》之大夫,《兔罝》之士,《汉广》之女。
其成人之材,则见于《思齐》;
其成物之性,则见于《行苇》。
盖王者之治,由近及远,其效如此,何其风俗美而流泽深也。
今朕躬礼义以先天下,恐其未喻也,崇庠序以导之,縻爵赏以劝之;
患其未从也,以政率之,以威董之,可谓尽心矣。
然朝廷之臣,未能有素丝之节,正直之行;
中林之士,未能有慎独之心;
女子之谊,未能有翘翘之绝。
况于有德有造,成人之材,牛羊勿践,遂物之性,可望其仿佛乎?
朕于士民,惫精刻意,以待其善,而天下靡靡,便文茍偷而已,何其习之难变也。
夫先王之教,其本岂易于身先之?
其具岂易于崇庠序、縻爵赏、修政刑以将之?
与今之所务者同也。
然以今方古,违从之效异,何也?
岂今之所知者不明,所尚者不审欤?
抑人散久矣,不可以复化欤?
子大夫待问于廷,其以经对。
其三 策问三
朕获承祖考,惧德不明,故小大之事,躬亲省决,以夜继日,不敢自暇,而政未加善;
侧身践行,兢兢业业,不敢自逸,为天下先,而俗未加厚;
崇庠序之化,信赏罚之法以开导,而士未加励;
悯农惠商,补其乏阙,除其疾苦以劝助,而民未加富。
砺器械,教士卒,所以经营之者甚具,而武事未立也;
定制度,正官号,所以弥纶之者至备,而文治未洽也。
至于百工未昭,彝伦未叙,四民未尽得其职,万物未尽遂其性。
中国之势,或诎于夷狄;
九州之地,未一于旧服。
是一皆戾古。
岂朕之不敏,所知者非其要,所由者失其统欤?
抑群臣之在事者不称其任,不能辅朕欤?
将乖缪之习久,更革损益之始,其功难见欤?
朕之待物者未尝不以诚,而下之应上者皆文具而已,是何故也?
意朕之所为,与古之所以致治者无异,而其效之不同,何也?
二帝、三王、秦汉以来,迄于唐及五代,虽功德有间,然其所以治且昌,与夫所以衰乱失之者,其迹可考,其原必有在。
方其治且昌也,所由之路,末本先后,其一致欤?
抑有殊也?
其衰乱失之也,浸渐积累,所以致之,一揆而已耶?
抑不然也?
知古今,明治乱,子大夫之职也。
其具著于篇,朕将亲览。
拟试制科王平甫策问一道(1054年) 北宋 · 曾巩
问:盖闻至治之世,教化明而风俗美,士之处者皆笃于自治,而仕者皆能称其官。
当是之时,百度修而万事理,故上下富足,百姓和乐而臻于仁寿,施及鸟兽草木,皆遂其性,至于蛮夷戎狄莫不欣欣附焉。
其所繇者何术而至于斯欤?
今士寡廉耻,而希合苟且之俗盛,至于举选甚弊而百职未修,上下之财不赡于用,元元匮急而轻于抵罪,鸟兽草木未尽遂其性,蛮夷戎狄至勤于禦备之策焉。
其不能方古者何谓欤?
夫事其末而欲及其本,与泥其迹而求合其变,皆不可也。
然则仿于古而不迂,近于今而不卑,必有其道可得而言焉。
昔孔子语为邦,曰「乘商之辂,服周之冕」,乐则曰《韶》舞。
今考其事尚可复于当世欤?
如不可复,则兴今之礼乐者将何说欤?
子大夫其悉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