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回孟参政启 宋 · 沈与求
羽檄上闻,惊犬羊之入寇;
銮舆顺动,总貔虎以亲征。
宸谟悉出于万全,士气殆逾于百倍。
苻坚之扣淝水,聊与周旋;
佛狸之死卯年,必期奔溃。
迨其却走,举协初谋。
此盖某官识际天人,心存社稷。
参筹帷之秘,资经远之壮图;
总留钥之严,倚居中之夙望。
致敌锋之屡挫,知国步之永安。
某猥以微才,滥叨近列。
负櫜鞬而扈跸,奉引何功;
拥韨彗以造门,趋承甚迩。
馀寒在候,珍啬是祈。
谢席参政启 宋 · 沈与求
比者叨奉制纶,擢陪政路。
属四郊多垒之际,赞一日万几之烦。
薄技奚施,尝循墙而避命;
俞音既啬,终据蒺以拜恩。
绵力弗胜,腼颜安寄。
此盖某官宅心忠恕,迪德谦虚。
延誉当朝,每托吹嘘之末;
论交晚岁,更亲矩矱之馀。
遂致微踪,遽膺重任。
辱贺缄之弥渥,摅感臆以徒深。
铭镂之私,敷陈曷既。
谢前宰执启 宋 · 沈与求
比者叨奉制纶,擢陪政路。
属四郊多垒之际,赞一日万几之繁。
薄技奚施,尝循墙而沥恳;
俞音既啬,终据蒺以拜恩。
伏念某学昧通方,才疏适变。
偶以片言之合,骤蒙上圣之知。
念人物之眇然,谁不如己;
处廊庙则骇矣,人其谓何?
汗号莫回,腼颜安寄?
兹盖伏遇某官柱石王室,股肱帝躬。
宏济艰难,务兼收于群策;
旁招俊乂,图并辑于庶功。
藐是孤踪,越从下列。
即托埏镕之末,亲闻矩矱之馀。
讫致妄庸,误膺光宠。
中存丹赤,徒知当勉于夙宵;
外竭罢驽,诚恐莫裨于尘露。
感铭之切,敷叙曷周。
谢刘宣抚启 宋 · 沈与求
窃以羽檄四驰,遽音日至;
天戈一指,丑类宵奔。
成宗社莫大之勋,振朝廷久衰之气。
威行塞外,驩动区中。
伏惟某官躬受杰才,世资雄略。
吴汉若一敌国,屡挫犬羊之锋;
嫖姚比再冠军,益整貔貅之旅。
属兹逆寇,挟彼援师。
深入两淮之间,相持三月之久。
仰繄胜算,尽伐狡谋。
曾无亡矢遗镞之虞,每有折馘执俘之捷。
苻坚之扣淝水,聊与周旋;
佛狸之死卯年,果闻潜遁。
顾外敌之已却,谅中兴之所基。
草木类人,旌旗动色。
功存万世,方将固山河之盟;
位列上孤,岂特耸干戈之卫。
自惟晚岁,获与殊休,喜抃之私,敷陈罔既。
回汪相公启 宋 · 沈与求
窃以门墙夐阻,莫瞻华衮之尊;
使介俯临,荐辱珍函之宠。
退惟固陋,渠敢奉承。
伏惟某官社稷元勋,朝廷旧德。
属上圣龙飞之日,会中原云扰之辰。
首定大横之占,克扶汉祚;
将启中兴之运,复振周宗。
既摅经济之谋,聊遂燕閒之乐。
收四方之能事,每欲从赤松之游;
明一士之宿冤,独追恨伯仁之死。
虽《春秋》责备于贤者,然礼义何恤于人言。
过形引咎之词,弥见执谦之意。
载深䌷绎,倍切感铭。
春律寖暄,琳宫多暇,愿精调于鼎食,益加卫于生经。
回知福州张参政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祗膺休命,显答茂功。
升秘殿之隆名,增介藩之胜势。
伏惟庆慰。
恭以某官钜才周变,厚德镇浮。
入与政涂,活国之谋具在;
出分戎阃,干城之略益昭。
盖身自任于安危,故心每关于休戚。
属时逆党,挟彼彊邻。
遽涉地以深侵,拟投鞭而径渡。
天临万骑,至烦銮辂之亲征;
云集千艘,卒赖楼船之为助。
况委输之狎至,加筹策之上陈。
迨此班师,宜先懋赏。
韩滉济陕郊之饷绝,驩动六军;
常衮报闽峤之政成,宠归三事。
顾向风之逾切,辱流问之过勤。
感篆滋深,名言曷既。
回李观文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诞膺明命,茂对闳休。
冠书殿之班联,正台司之体貌。
丕昭异数,允协具瞻。
伏惟驩慰。
恭以某官盛德格天,杰才经世。
凛凛公辅之望,身退而道愈尊;
堂堂社稷之勋,时危而节益著。
虽绿野遂晋公之乐,而苍生思谢傅之归。
曾谓众非,尚腾多口。
日月在上,风雨不渝。
塞翁之马自还,田者之牛安在。
坐复青毡之旧,于我何加;
行归黄阁之崇,斯言可必。
某猥参近列,远映馀辉。
阻修贺燕之仪,骤获烹鱼之素。
仰惭谦眷,俯剧悸悰。
感佩之私,敷宣罔既。
贺孟观文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抗章宸极,得请辅藩,伏惟驩慰。
恭以某官亮节端朝,纯诚翊世。
有开济之才以戡多难,有深厚之德以镇群浮。
参斡万几,备更六载。
顾勋劳之克著,宜风采之耸闻。
楚粤尘清,虽已扫潢池之习;
关河雾塞,犹未奠神州之居。
方倚老成,庶图恢复。
遽辞荣于右府,暂分命于左符。
书殿绝班,邈连霄汉;
蓬山杰观,近隔涛江。
想偃旆之未遑,恐赐环之已下。
退惟孤拙,夙荷庇庥。
怅会合之多乖,钦出处之全美。
依归徒切,敷叙曷周。
回路枢密谢复职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祗拜渥恩,宠还峻职。
󲦤绅胥穆,表著用光。
恭惟某官德懋仪形,志先康济。
历艰难之多变,恃直亮之一心。
越秉鸿枢,居存胜算。
辰犹克壮,将枕戈以立功名;
昼接方隆,忽解组而辞富贵。
虽绿野之居甚乐,然苍生之望弥深。
比下明纶,进联秘殿。
盖谓孔戣之去,理或未宜;
必知季子之归,时乎有待。
尚阻瞻承之幸,过蒙问劳之勤。
感佩兹多,名言曷既。
回折枢密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进仪帷幄,参斡枢机。
图国步之敉宁,孰堪大任;
契上心之简在,自属真贤。
邮音播传,舆论欣穆。
恭维某官才兼文武,学际天人。
亮节孤风,名素高于当世;
深谋至计,志每切于生民。
自顷来归,即期登用。
数奉凝旒之对,果膺虚席之求。
孔明之卧隆中,身尝不屈;
夷吾之在江左,人以无忧。
必将发挥平日欲行之言,用能经营方今未毕之事。
众口所必,斯言不诬。
退省衰踪,久叨末契。
甫投闲于乡社,实托庇于门阑。
依乡罙勤,输写难既。
转官许回授与兄谢宰执启(1136年12月) 宋 · 沈与求
庀职无功,叨被公朝之宠;
抗章有请,愿为私室之营。
仰承出綍之恩,俯慰陟冈之念。
兄弟感泣,父老叹咨。
伏念某起家寒微,涉世迂阔。
进踰涯分,自贻满溢之虞;
退省愆违,犹负颠隮之惧。
至若成书之奏御,固已乞身而去朝。
敢谓第名,例蒙朌赏。
念事为之靡称,控恳避而莫谐。
爰念急难,冒陈迫切。
雨露之泽既沾被于同根,云汉之章复表扬于异数。
夫何侥倖,有此遭逢。
兹盖伏遇某官直道事君,诚心好善。
性惇孝友,用风劝于多方;
身任安危,将日新于庶治。
过蒙矜恻,乃获褒俞。
方收迹于山樊,第归恩于陶冶。
铭镂之至,敷叙曷周。
贺张参政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进膺诏綍,参斡事枢。
恢张远图,将肃清于国步;
登用旧德,首厌服于人心。
邮音播传,舆论欣穆。
伏惟某官才本人杰,学为世师。
问望冠于三朝,风采倾于四海。
论关休戚,炳若蓍龟之明;
行蹈险夷,挺然金石之操。
虽绿野之居甚乐,而苍生之望益深。
果下赐环,趣觐行殿。
亟践庙堂之旧,倚平疆埸之虞。
江左之见夷吾,已期剋复;
鲁人之思季子,皆喜来归。
谅少展于谋猷,即尽戡于祸乱。
书功不朽,指日以须。
顾惟衰迟,夙叨知眷。
念收迹江湖之上,获庇身陶冶之中。
抃跃私诚,倍万常品。
回贺正状 宋 · 沈与求
王正谨始,人统开端。
惟时耆英,宜享寿祉。
伏惟某官才周庶事,学富多文。
方茂对于春祺,谅亟还于天阙。
过蒙庆问,第切感铭。
回赵相公启(1137年) 宋 · 沈与求
比者滥膺诏綍,参执事枢。
未遑坐席之安,更躐朝班之峻。
宠私沓至,控微恳而弗俞;
忧责并加,抚衰踪而靡称。
惧形心骨,愧溢面颜。
伏念某出自寒家,本非远器。
干禄之学,曾不足以禔身;
负薪之言,夫岂堪于谋国。
顷缘虚奖,驯致彻官。
久贻尸素之讥,甫遂归田之幸。
圣恩未既,遽因簪履以见收;
愚虑已殚,无复丝毫之云补。
不图两月,而阅三迁。
属当郊垒之多,曷赞帷筹之秘。
深知忝冒,积负兢惭。
此盖伏遇某官道合天民,才优人杰。
功高社稷,久登翊于睿谟;
望重󲦤绅,专统盟于善类。
夙借吹嘘之力,曲为根柢之容。
遂使衰年,复叨殊用。
崇墉在望,尚稽感臆之陈;
宝翰流音,亟辱庆缄之贶。
铭藏之至,敷叙莫周。
与浙东安抚赵相公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某官上丞相之印,辞荣庙堂;
分刺史之符,作镇藩服。
俶开盛府,诞布宽条。
想风采之一新,知歌谣之四出。
伏惟某官忠存社稷,德冠天渊。
出扶邦运之危,上简帝心之眷。
沛然膏泽,既得百姓之心;
赫尔威名,方制四夷之命。
决策已定,脱屣如遗。
兹高谢于成功,以大振于颓俗。
平津之开东閤,翘材尽萃于一时;
裴度之守北门,殊礼伫观于它日。
公归未晚,人望如斯。
退省衰踪,久叨末契。
钦勇退之节,虽逖想于高牙;
赋遄归之诗,即首迎于华衮。
依乡之切,敷叙曷殚。
知枢密院回前执政启(1137年) 宋 · 沈与求
里巷投閒,方少休于疲曳;
岩廊图旧,俄复玷于宠休。
顾陈力之不能,当试可而乃已。
靡容控避,祇负兢惭。
某窾启寡闻,尪羸多病。
昨以耝耰之质,进与庙堂之游。
过计拳拳,虽有徙薪之虑;
空言落落,卒无横草之功。
恐孤奉于明恩,期退藏于晚岁。
不图远外,犹累简求。
□惟枢机之臣,职在甲兵之间。
未之学也,岂能忘尸素之忧;
方且图之,何以济艰危之会?
拊心惕若,承命赧然。
伏惟某官(云云)
致是迂愚,复兹忝冒。
时哉不可失,固欲勉于著鞭;
老矣无能为,诚恐贻于覆餗。
尚祈告教,少逭谴何。
犹稽柔牍之修,遽辱珍函之贶。
谦光所逮,朽质为荣。
愧感交深,控陈难尽。
代贺邓承旨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比自禁林,擢承帝旨。
诏语甚渥,士论交欣。
伏惟欢庆。
恭以某官以高明之资,养刚大之气。
服膺忠孝,率自家传;
被遇圣神,遂当世选。
贰天官于中省,掌帝制于北门。
毫端形容,海内传诵。
是用冠内相之列,于以极儒者之荣。
对越威颜,密承顾问。
提鳌仙岭,尚烦䌷绎于丝纶;
翔凤禁池,行见后先于伯仲(云云)
谢送生日诗状 宋 · 沈与求
伏蒙都骑见存,大篇为贶。
曲记劬劳之日,过形褒颂之词。
伏读嘉言,敢忘重拜。
占《斯干》之吉梦,愧此馀生;
诵《汝坟》之卒章,居然永叹。
感铭之至,敷叙曷周。
上赵相公状 宋 · 沈与求
盛德冠时,殊勋盖世。
身虽勇退,委万钟如脱屣之轻;
计或决行,措四海若覆杅之固。
素缘知眷,尝赞设施。
上韩宣抚刘宣抚状 宋 · 沈与求
忠贯神明,功存社稷。
将制四夷之命,共图九庙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