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新令远迎状 宋 · 沈与求
伏审某官比膺芝綍,屈领铜章。
调宓令之琴,行观美政;
整王乔之舄,共仰仙风。
退念飘蓬之馀,空怀扬秕之惧。
承颜之幸,翘足以须。
贺毛给事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温纶亟下,大旆遄归。
腾闻四方,耸动群听。
窃以殿中献纳之地,是为门下论駮之司。
非风节梗槩,则不足以典枢机;
非论议该通,则不足以承顾问。
故扬雄于汉,擢先待诏之联;
而李藩在唐,望隆批敕之手。
得人如此,视古庶几。
恭惟某官学为儒宗,才配人杰。
持心耿介,压嵩岱而不移;
蕴量恢闳,包沧溟而无际。
炳文章之光焰,极师友之渊源。
名盖一时,用先诸老。
徐坚真舍人样,蚤擅中朝;
望之实宰相才,聊从外补。
席方及煖,政已报成。
紫泥俄见于赐环,青琐复参于持橐。
想金瓯之久覆,指玉铉以旋登。
公论所期,斯言可必。
某缪从末路,景仰英风。
兹闻明命之颁,弥激懦衷之喜。
榆枌斥鴳,敢知鹏运之高;
庭户飞蝇,但欲骥程之远。
依归抃跃,倍百等伦。
贺贾舍人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茂膺诏检,宠进词垣。
联侍从之荣班,极文章之盛选。
音腾疾置,光动故乡。
恭以某官学配古人,才高当世。
早驰妙誉,擅沧海之遗珠;
独冠贤科,应昆山之片玉。
用先诸老,擢自一人。
校雠兼六籍之微,刊正尽群言之失。
践扬滋久,问望益隆。
进直螭坳,记载之功唯允;
首陪鸡戟,调护之德攸全。
爰从礼乐之司,入掌丝纶之地。
舍人样有如此,大手笔无甚难。
红药裁诗,畅中和之远韵;
紫薇草诏,追颢噩之醇风。
绍苏、贾之才名,超伊、管之相业。
乃符舆论,亦出家声。
某踪迹陆沈,音尘斗旷。
侧闻成命之出,弥增末契之荣。
目想俊游,辄起弹冠之兴;
心怀美荫,尤倾贺厦之诚。
谢改差常州学官启(1115年) 宋 · 沈与求
问涂湘水,方怀陟屺之思;
易地兰陵,复预采芹之乐。
幸既安于子职,喜遂发于亲颜。
揣分云优,循涯以愧。
伏念某天资梼昧,人品羁单。
妄刻意于诗书,旋蹑踪于衿佩。
一随计牒,九换年华。
菘韭春秋,屡动故园之兴;
齑盐朝暮,贪观上国之光。
偶脱白丁,遽联黄甲。
洎亲荣三釜之禄,饰身叨五两之纶,谓寸进之可期,宜分阴之亦竞。
而乃赴铨十月,补吏一涯。
取道重江,念毛生之檄徒捧;
待期荐岁,顾墨子之突未黔。
敢图小物之私,曲缀大贤之念。
达吁天之危悃,遂择地之初心。
讫使便安,尽从愿欲。
兹盖某官恩深教载,德懋燮调。
推大钧之无垠,众由平进;
谓小人之有母,独轸深慈。
便菽水之奉于近乡,脱风波之危于远役。
矜怜若此,报称云何。
某敢不激昂其衷,砥砺所学。
庭闱爱日,已宽迟暮之怀;
庠序承风,益广朋游之乐。
贺冯承旨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锋车入觐,斧扆对扬。
超玉笋之新班,冠金銮之旧直。
除音四出,欢颂一词。
窃以举三代之遗英,而当号令文章之事;
取四海之隽望,而总言语侍从之官。
此上所以笃于近臣,而世亦将期以大用。
况夫亲承密旨,独望清光。
地接六符之中阶,秩高两禁之上列。
帝选于众,公惟其人。
恭惟某官炳岳渎之灵,尽东南之美。
德量盖存夫远大,道术已造于纯全。
气詟九州,繇真养而无害;
才周万事,殆曲成而不遗。
忠既格于天渊,信亦行于蛮貊。
昼膺三接,岁阅九迁。
词掖代言,思若涌泉之决;
儒官正席,化如时雨之施。
腾闻东序之弦歌,归听北扉之铃索。
方将摅尊主庇民之术,岂特焕经天纬地之文。
遽衔恤于倚庐,致兴思于仄席。
聿颁召节,仍趣赐环。
天子虚怀,安问鬼神之所以;
都人拭目,复观风采之凛然。
迨出亲除,式昭异数。
定见金瓯之覆,即期玉铉之登。
德裕之文,用虽长于大手;
吉甫既相,礼自绝于同僚。
斯言不诬,惟日以俟。
某离奇弱质,么么微生。
顷蒙特达之知,曾乏先容之助。
侧闻显渥,倍激驩悰。
久托范模,行费大钧之坱圠;
仅同燕雀,更欣夏屋之帡幪。
贺新守盛学士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细札疏恩,左符分命。
起自列仙之馆,来临多士之乡。
芹藻生煇,布韦增气。
恭以某官刚明蓄德,端厚凝姿。
粲然星斗之文,粹矣圭璋之表。
贤关阔步,早收俊造之科;
仕路横翔,遂入英雄之彀。
乘轺擅肤使之誉,列棘耸名卿之称。
酝藉有馀于风流,缘饰无先于儒雅。
一昨辞荣北阙,均逸南州。
田里绝叹息之声,治功蔼著;
庠序修孝弟之义,名教勃兴。
集此美谈,发于遗爱。
况兰陵之孔道,接苕水之上游。
乔木相望,稔服善邻之教令;
甘棠具在,饫闻雅俗之歌谣。
用是此邦弦诵之徒,思见我公色笑之乐。
兹闻除目,实激欢悰。
顾惟齑盐之冷官,曾是门阑之下客。
燕雀相贺,同看大厦之荫成;
桃李方华,独认旧蹊之路稳。
依归抃跃,倍万等伦。
贺卢左司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祗承严召,亟被峻除。
显陟中台之端,荣居上宰之属。
音腾邮置,驩动󲦤绅。
窃以尚书会万事之本元,左司贰六曹之纲辖。
所以抗议轩陛,参谋庙堂。
因唐建官,始重都公之号;
迨宋稽古,实为法从之储。
惟慎柬求,岂轻除授。
恭以某官气压万象,心潜九流。
本师友之渊源,发文章之光燄。
出符国瑞,同威凤之九苞;
居协地灵,配元龟之五总。
爰自早岁,朅来上都。
勃焉起三俊之名,凛然归四海之望。
既横翔于雄构,遂独步于英躔。
绛帐谈经,咸忘鼎来之学;
赤裳赋命,遽咏遄归之诗。
方追台妙之游,复领使华之寄。
虽登车之志远,念侧席之恩深。
是宜趣还,庸副虚伫。
欲知相业,试观省闼之弥纶;
行庆帝俞,即步禁涂之清切。
自顾门阑之下客,曾尘衡石之上游。
寅缘芜辞,窃取英眄。
喜乐正之好善,亦既有为;
谓公叔之为文,岂能无望。
贺毛显谟知镇江府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某官恳辞清禁,荣统要藩。
严助怀归,本厌承明之直;
萧傅复出,盖观宰相之材。
唯其被宠光而益新,所以全誉处而弥固。
有识相庆,不谋同词。
恭以某官望重吏师,学深王佐。
秋阳江汉,会道术于环中;
景星凤凰,耸德名于天下。
劲气发后凋之操,沈谋迎先见之几。
忠无他肠,才有馀地。
视文章之小技,素所优为;
举节义之大闲,方将独立。
笑曲士之未遍,为贤者之不能。
故于用舍重轻之间,以见进退难易之际。
抗章避宠,奏屡却而复前;
褒诏赐俞,意重违而愈厚。
讫从荷橐,爰假竹符。
峻秘职于西清,委良翰于南国。
明哲具美,既歌山甫之遄归;
治行腾闻,即庆弱翁之大用。
某承颜虽晚,受顾则深。
初聆謦欬之音,已荷齿牙之论。
窃冒丛云之荫,更许包蒙;
默希霖雨之恩,终期振槁。
贺正启(一) 宋 · 沈与求
月穷于纪,方占嗣岁之祥;
星回于天,遂履初元之吉。
维世巨哲,实享纯釐。
恭惟某官正色立朝,虚己游世。
功名自致,早亲日月之光;
节义独高,更励冰霜之操。
对越三阳之序,导迎六气之和。
即拥春祺,入熙帝载。
某逖违恩阀,阻奉寿觞。
瞻颂惟勤,名言曷喻。
贺正启(二) 宋 · 沈与求
上同。
维时旧弼,实享繁釐。
恭惟某官道济寰区,功存庙社。
陶钧独运,早陪黄阁之游;
鼎鼐再调,终慰苍生之望。
对越三阳之序,导迎六气之和。
即拥春祺,入扶帝祚。
某跧回末路,坐远崇闳。
阻称椒柏之觞,遥荐松椿之寿。
瞻祈是切,敷叙曷周。
谢祭酒举改官启 宋 · 沈与求
飞章帝所,推华衮一字之褒;
传檄儒官,增敝帚千金之享。
载惟忝冒,深积惊惭。
窃以知人之道固难,而儒术非他技之比;
入仕之流寖广,而学校乃公议所归。
至于宗师之荐论,必系朝廷之柬拔。
秩六百石,径脱州县之冗曹;
岁四十员,尽收雍泮之清选。
专以蒐罗一时寒畯之士,因以激昂三代豪杰之风。
凡举所知,必从其类。
故竿牍小夫之智,至无所容;
簿书俗吏之为,略而弗取。
自非文章炳蔚,问学淹通,望实有加于人,行能无愧于古,则何以酬丹霄之定价,附青云以垂名?
如某者艺畹寒荄,辞源浅派。
所学真土梗耳,弗造本根;
于道犹醯鸡欤,未离幽蔀。
顷联黄甲,偶代白丁。
既预󲦤绅之游,即分庠序之教。
叹齑盐于朝暮,宁逃独冷之讥;
阅弦诵于春秋,粗知三乐之趣。
技殚鼯鼠,化止奔蜂。
方幽黜之是虞,曷明扬之遽及。
平生慕愿,此日遭逢。
兹盖某官推挽九流,括囊六艺。
自任斯文之兴废,独为吾道之重轻。
先知觉后知,于身亲见;
小德役大德,与时偕行。
乃眷微踪,尝叨异眄。
终未忘于下体,遂不壅于上闻。
芹藻预荣,蓬荜增气。
某敢不恪遵师法,慎守官箴。
节励冰霜,必欲免夏畦之病;
光分萤爝,或能助秋阳之明。
谢蒋迪功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首被贡书,遂偕计牒。
胶庠倚重,党友增华。
贡元某官杞梓奇材,芝兰秀质。
藉甚家声之振,蔼然世德之昌。
黄卷一经,得贤父兄之乐;
青衫九品,从贵子弟之游。
初接迹于群居,已程能于异等。
迨膺妙选,实惬众情。
纵步武于夷涂,可立待也;
收功名于绝会,是以似之。
方深赞喜之诚,缪辱飞文之贶。
铭藏惟切,敷述奚殚。
贺卢舍人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近膺制检,遂陟词垣。
入陪清禁之涂,允属鸿儒之任。
权舆廊庙,鼓舞󲦤绅。
共以某官如唐一夔,为宋三俊。
讲夺重席,盖国中之真儒;
谈倾四筵,亦天下之辩士。
文章有古之风烈,德行为时之表仪。
素望蔼然,英声藉甚。
上所属意,见谓有宰相才;
民亦系心,何止为舍人样。
兹假判花之重,以参视草之荣。
政事预闻,允资国体之通达;
训词具在,共期帝制之坦明。
洪惟二者之长,信谓一时之美。
方将日膺三接,岁阅九迁,亟跻玉笋之班,即进金銮之直。
斯言可必,指日以期。
某受恩特深,为喜益倍。
燕雀相贺,初瞻大厦之荫成;
桃李不言,自识旧蹊之路稳。
贺周司业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被恩宸扆,正位学宫。
凡在下风,孰不同庆。
恭以某官自天仙伯,为世儒宗。
学贯九流,独脱拘挛之见;
文备众体,雅好深湛之思。
论不诡于圣人,达可行之天下。
确乎不拔,闇然而章。
铁心石肠,素蕴功名之志;
金口木舌,岂唯诵说之才。
选自郎闱,登此师帐。
诚恐明纶之出,不烦重席之温。
趣据要津,庸副清议。
某伏自早岁,即闻大名。
因缘爨下之弃材,出入彀中之馀地。
蹉跎一命,契阔七年。
身系寒乡,徒有修门之梦;
心怀美荫,莫陪广厦之游。
贺林资政除南京启 宋 · 沈与求
侧闻休命,就起宗工。
还秘殿之崇资,委陪京之重寄。
恩言诞布,佥论交孚。
恭以某官受天全材,为帝良弼。
韬文武之两器,秉忠孝之一心。
气贯堪舆,繇直养而无害;
智穷眇忽,皆曲成而不遗。
勋名具存,风采可想。
虽谗波之横起,而天鉴之孔昭。
曾无淹时,遽有徽数。
欲付倚平之任,姑烦釐尹之行。
坱圠大钧,行归浴凤之治;
郁葱佳气,况邻飞鹢之都。
定观麻检之颁,即对衮衣之宠。
多士之愿,斯民所同。
某受知特深,为喜益倍。
属吏曹之有守,趋宾列以无阶。
谢荐举启 宋 · 沈与求
黉舍室餐,久窃养贤之鼎;
輶轩过听,误登荐士之书。
自顾何堪,人以为幸。
窃以汲引之重,今古所同。
取夫拔茅,宜在泰通之世;
譬之推毂,当遵平陆之涂。
岂唯卿士之举能,抑亦王公之借誉。
不在此族,则为匪人。
而况总一道之询谋,会列城之殿最。
按廉既广,简核惟精。
必得盓才,乃副公举。
如某者江湖漫仕,蓬荜寒生。
断断他技之猗无,录录奇节之未有。
短檠徒对,口耳之学易穷;
长铗空弹,齿牙之论安在。
讵意车中之半面,尚矜堂下之一言。
略其迂愚,赐之剪拂。
此盖某官识先致远,量极包蒙。
事君以人,自得上臣之体;
与人为善,独高君子之风。
兼收尺寸之长,靡有锱铢之失。
推其馀地,庇此微踪。
某敢不力跂前修,誓图后效。
俯称乡人之好,仰酬国士之知。
贺毛显谟除真定帅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近奉帝纶,就更戎幄。
辍西清之密侍,纾北顾之深忧。
先声所驰,群丑攸詟。
恭以某官公辅之望,盖自少时;
将帅之才,乃其馀事。
徒以诗书之府,形为文武之韬。
凛然堂上之奇兵,威加草木;
邃矣幕中之婉画,名动蛮夷。
暂分清禁之光,以壮朔方之势。
然而痱为一面之病,骨乃四支之彊。
贤人入朝,黠虏何算。
果吾父也,尊俎可以销萌;
以我公兮,鼎铉待而增重。
行因入觐,遂即登庸。
某早伏下风,近叨殊眄。
许其气类之比,借以品题之私。
望元戎之启行,心随目断;
嗟太史之留滞,力与命违。
贺卢给事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比繇西省,进直东台。
帝恩所加,士论增重。
窃以凡号法从,均游禁涂。
独于青琐之崇资,参用黄门之故事。
辩驳邪正,弹诃同乌符之严;
论议古今,顾问亚貂冠之峻。
欲称是职,必惟其人。
恭以某官如古天民,为时人杰。
学洞九流之邃,文追六籍之醇。
宇韵独高,忠忱素著。
如璞玉浑金而莫能名其器,于盘根错节而有以见其才。
神具听其靖共,世固知其久大。
果膺殊眷,遂陟近班。
职在掌纶,已擅舍人之样;
任当批敕,更继夕郎之风。
固非一日而得君,是宜旬月而取相。
行闻大用,实副佥言。
某缪荷深知,本缘末技。
侧听鹏抟之迅,弥增蝇附之荣。
抃跃依归,倍万伦等。
贺黄司成启 宋 · 沈与求
伏审近膺帝制,遂正儒宗。
多士耸观,岂特胶庠之矜式;
四方同庆,兹为廊庙之权舆。
凡托恩庥,共深欣属。
恭惟某官望隆王佐,名重世师。
德行配先民之纯,文章祛后学之弊。
取武城二三策,雅谓知言;
得商颂十二篇,蚤推能赋。
恢然凝远之度,邃矣深湛之思。
有往皆成,无施不可。
上所注意,尤知山甫之小心;
民皆具瞻,已必弱翁之大用。
果参法从,进直掖垣。
亟由凤阁之近班,来处鳣堂之故地。
回瞻僚吏,尽四海之渊源;
追数游从,信一时之豪杰。
斯文有托,吾道益尊。
木铎之任既优,金铉之除伊迩。
进北扉而承密旨,绰有前规;
开东阁而馆翘材,伫观殊渥。
某寅缘姻娅,出入门阑。
自跧迹于末涂,阻承颜于隅坐。
侧聆休命,倍激欢悰。
贺湖守葛待制启(1122年7月4日) 宋 · 沈与求
比审高牙,已临大府。
宽条一出,驩颂四驰。
恭以某官心存古人,气盖当世。
名号一时之豪杰,学为四海之宗师。
两禁同游,最先德举;
八科并中,岂止文鸣。
上心雅欲其居中,时论久嗟于补外。
然公卿皆惮,徒以君严之立朝;
而吏民不欺,亦赖长公之治郡。
遂请便安之地,用苏疲瘵之氓。
正恐赐环,不容暖席。
某顷由弦诵,获进门墙。
服在下陈,方执簿书之役;
瞻言故国,莫修桑梓之恭。
依向之成,倍万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