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论修建永祐陵昭慈宫劄子 南宋 · 王十朋
臣去秋陛辞之日,亲奉玉音,谕臣以永祐陵昭慈宫崇奉事件。
臣仰见圣心笃孝,著于羹墙,虽尧舜之德,何以加此?
臣至越之初,首朝陵庙,瞻望松柏,不胜悲涕。
凡荐祭之物、崇奉之具、修造之费,臣仰体圣怀,罔不尽力。
臣辄有区区愚忠,敢不冒死以闻?
切见𣪁宫修造,每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率以为常。
此固陛下奉先罔极之心,臣子所宜奉行而不懈也。
然臣切谓陵寝所在,神灵是依,神道贵幽,理宜安静。
若频岁修造,不无震惊。
故古不修墓,圣人非薄于其亲,意谓宁亲莫如宁神,是乃孝之大者。
今𣪁宫栋宇已固,器用已备,松柏已茂,陛下崇奉之心亦可谓至矣。
臣欲乞自今以后不必以三年大修、每年小修为拘,但令本府常预备瓦木工匠之类,以俟不时之须。
凡遇栋宇或损则更之,器用或旧则新之,松柏或枯则补之。
如是,则工役不繁而丹雘常新,岁月寖久而陵庙愈安,以昭先帝俭德之恭,以称陛下宁神之孝。
不胜幸甚。
代上劄子(一) 南宋 · 王十朋
臣闻唐杜牧论兵,谓上策莫如自治。
夫内修政事,盖自治之策也,任贤使能,又自治之要者。
昔汉以汲黯寝淮南之谋,晋以谢安破苻坚之众,唐以陆贽济奉天之难。
我国家宝元、庆历,西夏叛命,仁宗皇帝以经略安抚之任付之范仲淹、韩琦,军中有「一韩一范,西贼破胆」之谣,兵不大用而元昊已服。
今我与虏强弱不敌,惟当以人才胜之。
苟得伏节死义如汲黯辈,则谋当自寝;
风流雅望如谢安辈,则敌当自退;
忠谋谠论如陆贽之徒,则难当自解;
兼资文武、宏材伟略如韩、范二臣,则虏当自服。
所谓一士止百万之师、一贤制千里之难者也。
臣又闻范仲淹初以言事得罪仁宗,尤为宰相吕夷简所恶,斥逐于外。
及西方用事,仁宗思用仲淹,夷简亦力荐之,仲淹果能成功,夷简不失为贤相。
今边境未宁,正是侧席求贤之日。
臣愿陛下以仁宗之心为心,大臣以吕夷简之事为法,相与任用天下之贤才,以为排难解纷之计。
仍诏侍从、台谏、监司、郡守各举人才,勿遗疏贱,朝奏暮召,如恐不及。
如是,则异人辈出,可以供陛下之任矣。
夫猛虎在山,藜藿不采,国有人焉,难当自消。
自治之术,莫大于此。
代上劄子(二) 南宋 · 王十朋
臣恭惟陛下屈己便民,和戎福国,真帝王盛德之事。
然虏情多诈,殊不可测,愈和愈骄,情态已露。
夫未至而言,常以为虚,及其已至,则又不及。
臣切谓备敌之术,莫若通下情,开言路。
昔建炎维扬之难,起于以下壅蔽,虏压境而不知,仓卒渡江,祸几不救。
今外议汹汹,谓虏人有窥伺之心,深恐中外壅蔽,不以实闻,维扬覆辙不可不戒。
欲乞陛下广视听,通群情,俾沿边帅守、中外臣子凡有所闻,并以实奏,勿以张皇为罪、切直为讳。
如是,则虏之动静可以备知,事之未至可以预备。
社稷之福,天下之幸也。
代上劄子(三) 南宋 · 王十朋
臣闻财用不足,最为今日之患,议者归咎生财无术,思得管、萧、刘晏之徒用之。
臣以谓财有限而用无穷,生财不如节财,省用斯能足用。
昔汉文帝时有玉帛和亲之费,然而贯朽粟陈、海内富庶者,由文帝以敦朴先之,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故也。
我仁宗皇帝庆历间,西方用兵,北虏增币,天下亦多事矣,而歛不及民,用度不乏者,亦由仁宗以俭德化下,故于多事之间,内不失治,民到于今称之。
朝廷自和议以来,权臣务为苟安之计,凡百用度,悉如太平全盛之日,中外化之,竞为侈靡,府库匮乏,实此之由。
往岁陛下焚金翠,近又以损名斋,亲为之记,帅下以躬,盖无愧于文帝、仁宗矣。
然财用犹不足,臣妄意切谓奢侈之风或未痛革,无益之作、无名之费或未尽除。
至若内降之恩未能尽绝,名器之假未能无滥,宫禁近习使令之数不无过多,军容、教坊、伶伦、俳优之徒不能无非时之横赐。
凡此之类,可省者省之,可罢者罢之,最节财之要术、当今之急务。
臣又闻唐德宗纳裴延龄之奸谋,有天子私藏之财,号琼林、大盈二库,陆贽谏之甚力,谓宜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成其大宝。
臣愿陛下以文帝、仁宗之俭德为法,以德宗之私心为戒,凡天下财赋之入,悉归之户部,仍择知取予之臣以司出纳之柄。
如是,则将见粟腐大仓,钱流地上,上下皆足,公私并济矣。
代上劄子(四) 南宋 · 王十朋
臣闻天下安,注意相;
天下危,注意将。
又闻四夷不恭,拔卒为将。
今夷狄外侮,正是注意将帅、拔擢行伍之时,臣切观朝廷宿将固亦有人,顾所用何如耳。
贤而有重望者,可用为大帅,以总天下之兵权,如唐用李、郭之徒,赖之以为安危轻重,不可止令为一藩帅以泯没其才。
其次骁勇善战者,可使当一面,如汉黥、彭之类,亦可责其捍禦之功,不可置之閒处。
至于驾驭之术,尤不可骄之,爵赏所加,必俟有功而后可。
若任用之初先为之极,它日立功,其将何爵以加?
昔艺祖皇帝许曹彬节度使,而不遽与,其后彬再立大功,方加节钺,卒保富贵,为国勋臣。
臣近蒙宰执传圣旨,除某人为浙东总管,令臣待之加厚者。
如某人亦当今之名将,可备急难之用,所谓宜当一面者也,陛下固已得之矣。
其它如某人比者,尚或有之,咸宜拔擢,以为阃外之寄。
至于驾驭之术,更乞如臣所陈,如汉高之驭黥、彭,量才而任使,艺祖之待曹彬,富贵以俟异日。
庶可以望其立大功,亦所以保全之也。
代上劄子(五) 南宋 · 王十朋
臣闻居家者必谨藩篱,置皂隶以为寇盗之防;
建国者必保山海之险,选岳牧之臣,以禦外敌凭陵之患。
今朝廷以江淮为蔽障,以守帅为长城,江淮守臣比它处为尤重,宜于文武臣中择其才勇智略可为爪牙者付之。
陛下亲加敦遣,勉以忠义,资之以粮,假之以兵,俾其守死勿去,则我有所恃而不恐,敌有所惮而不敢窥。
苟非其人,则必为敌所轻,误事非少。
除授之际,尤不可不谨。
又川蜀之地去朝廷最远,尤为虏所窥伺,缓急之际,势必不能相应。
在兵法有攻东南、备西北者,虏情难测,深恐虚声在此,而属意在彼。
臣以为宜增重四川帅臣之权,俾其便宜从事,遇临机应敌之际,不必请而后行。
仍选大将屯重兵于外,以为急难之援。
如是,则陛下可以宽西顾之忧矣。
缴劄 南宋 · 王十朋
臣违远清光,殆将一岁,待罪近甸,窃禄无补。
至若乃心惓惓王室,顾虽食息不敢少忘。
兹者恭闻敦遣大臣出疆,道路风传,有如上贻圣虑者。
陛下焦劳宵旰,备见诏音,宣诵之馀,军民感泣。
况臣忝居献纳论思之职,其可以中外为拘,喑默不言乎?
辄以管见,条陈五事:一曰求人才,二曰通下情,三曰省浮费,四曰择将帅,五曰选江淮之守、增蜀帅之权。
狂妄猥陋,冒渎天聪,政犹爝火,不足裨日月之光,然愚忠所激,有不能自已者。
伏望陛下采愚者一得之虑,赦微臣万死之罪,略赐施行。
不胜幸甚。
代王尚书辟陆宰状 南宋 · 王十朋
臣叨膺圣寄,待罪近甸,其所领州号为浙东帅府,属邑有八,山阴负郭而最大。
近知县许某到官方及旬浃而遽死,其后任某亦已物故。
缘山阴系是紧切不可缺官去处,臣窃见前会稽知县、左奉议郎陆之望为治宽平,持己廉洁,长于抚字,蔚有政声。
会稽士民僧道等前后屡经本府及监司举留,状牍具存。
某人今方罢官,适会山阴缺宰,臣遂令暂摄职事,邑人咸喜。
臣今欲依条令辟举陆之望充山阴知县,以慰一邑士庶之心。
臣如妄举,甘伏朝典,伏乞圣慈特赐俞允。
代上劄子(一) 南宋 · 王十朋
臣恭闻大行皇太后灵驾发引有日,陛下遵奉遗诰,凡营奉之费悉出慈宁,不以一毫病民,以彰皇太后仁俭之德。
四方闻之,罔不钦叹。
臣待罪近甸,祗奉寝园,虽欲竭犬马之奉、效蚁蝼之诚而不可得。
至若邦境所管河道桥梁、宿食顿次及一行事务,臣已分遣官属一一干治,臣亦身督其役,无敢怠惰者。
约至十一月初旬,悉皆办集,将来梓宫渡江,决不误事。
庶几少效臣子报称之职,上宽陛下哀戚忧念之情。
臣无任。
代上劄子(二) 南宋 · 王十朋
臣窃闻往岁徽宗皇帝梓宫御舟进发之日,凡津梁堰闸并不拆毁。
今来伏准桥道顿递使报,大行皇太后梓宫御舟八尺五寸,比旧加大,其所过之处城门桥堰势不免毁。
臣伏闻行朝臣庶称颂圣德,谓日者奏请梓宫发引,利行甲方,然毁民居稍多,陛下恻然曰:「兹岂未利耶」?
乃改行乙方。
仰见圣心仁孝,爱民如此,臣庶感激,至于流涕。
臣今欲乞依往岁徽宗皇帝梓宫御舟丈尺之数,津梁堰闸免致拆毁,庶获仰承陛下仁孝之德,遵奉大行皇太后慈俭之训。
不胜幸甚。
如蒙俞允,伏乞睿旨速赐施行。
取进止。
饶州到任谢表(1164年7月) 南宋 · 王十朋
遭时遇主,协五百世之昌期;
共理分符,叨二千石之重寄。
试之民事,简在帝心(中谢。)
伏念臣奋身诸生,隶业太学。
上皇亲策,擢居多士之先;
陛下误知,眷出群臣之右。
方御天之十日,畀近地之一麾,旋蒙召还,屡辱赐对。
魏徵之蕴几展尽,贾谊之言略施行。
曾未阅于三时,已遍更于数职。
遽从宪府,擢贰天官。
人言遭际之非常,臣惧宠荣之过分。
力辞成命,果获俞音。
荣联书殿之名,假守便藩之郡。
身获全于进退,恩不替于初终。
况此楚东之故邦,实为江左之奥壤,颜真卿英风如在,范仲淹遗爱犹存。
臣实何人,可预兹选!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法舜受禅,体尧宅天,广收众正而首及滞淹,乐听谠言而不罪狂直。
遴选朝廷之士,畴咨岳牧之臣,虽地分内外之殊,而心蔑轻重之异。
知臣本出乎白屋,谓臣可牧夫细民。
札命十行,忧分千里,臣敢不仰奉德意,叨宣教条?
虽才非太公,不能五月报政;
然忠犹杜甫,未尝一饭忘君。
夔州到任谢表(1165年11月) 南宋 · 王十朋
地易夔门,难敢辞于蜀道;
心倾尧日,远尤甚于长安。
祗拜训词,惟深感涕(中谢。)
臣顷由御史,出守番阳,任甫及于期年,报蔑闻于五月。
慕言言之烈于颜鲁国,学优优之治于范仲淹。
扰切戒于庸人,第务近民之易;
罪或得于巨室,方知为政之难。
比因有疾而丐祠,不谓误恩而分阃。
况鱼复素称岩邑,在坤维实为要冲。
苟非文武之长才,曷副蕃宣之重寄,岂臣庸缪,可称使令?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德方日新,仁若天覆。
悯鸟道乌蛮之险,有刀耕火种之劳,非善治不可以怀柔,谓微臣或勤于抚字。
录其寸效,畀以雄藩。
臣敢不究疾苦于闾阎,布教条于州郡?
观武侯八阵,居安未免于忧边;
诵杜甫百篇,有志不忘于爱主。
除敷文阁待制谢表 南宋 · 王十朋
官自外迁,既滥中权之寄;
恩由上出,复叨次对之除。
抗章弗俞,拜命增惕(中谢。)
窃念臣才惟樗栎,业本齑盐,偶逢神圣之作兴,妄意风云之际会。
立螭簪笔,方近清光;
冠豸乘骢,遽违丹阙。
俯怅忠怀之莫尽,仰知天眷之未衰。
繇列郡而擢居帅垣,自集英而超跻华阁。
易任误蒙于增秩,抚躬深愧于罔功。
清议靡容,牢辞不获。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至仁接下,大度包荒。
谓臣如汲长孺之愚,言多妄发;
知臣有苏世长之短,心不敢邪。
荣畀重藩,许连从橐。
臣敢不益坚素守,誓竭孤忠?
共理分符,何以副西清之选;
拾遗补过,可能无北阙之书。
湖州到任谢表 南宋 · 王十朋
远障承流,乏循良之善政;
近藩改命,仰覆载之隆私。
祗服训词,弥增咸涕。
伏念臣五年去国,两地分符。
饶俗浩穰,有难调之巨室;
夔疆瘠卤,介绝险之乌蛮。
但思治己以先人,岂忍夺民而生事,故田里安其不扰,而狱讼由之稍稀。
敢曰怀归,实缘多病,辄控祠庭之请,屡干旒扆之严。
既宽斧钺之重诛,复畀股肱之佳郡,瞻清光于便殿,展素蕴之忠言。
谓能恤民,蒙天语之见奖;
徙以自近,佩圣恩其敢忘?
岂期衰迟,有此遭际?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至仁兼被,大智难名。
怜臣守志弗欺,共理犹知于惠养;
悯臣奉躬匪懈,事君或尽于勤劳。
故此异除,华于朽质。
臣敢不持循宪度,效法京师?
咏灵沼于真卿,深体好生之德;
恢儒宫于安定,益陶善教之风。
泉州到任谢表 南宋 · 王十朋
五年三郡,蔑酬天覆之恩;
一扎十行,又拜春温之诏。
方奉祠而窃禄,遽共理以分符。
隆眷不忘,孤忠益励(中谢。)
窃念臣少不学古,晚方入官,论事则意广而才疏,为郡则心劳而政拙。
惟民是恤,虽误蒙金口之褒;
其毁乃来,终莫夺簧言之巧。
松菊方寻于三径,江湖复把于一麾。
非神圣素察其衷,岂臣下可得而荐?
辞避不获,颠跻是忧。
况闽为负山带海遐僻之乡,而泉乃富商大贾往来之会,讵容庸缪,可备使令?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尧仁宅天,舜智察物。
知臣无剥下益上之罪,恕臣有抑强扶弱之偏,悟即墨之浮言,畀清源之善地。
臣敢不清白奉己,循良牧民?
富而可求,第守不贪之实;
老之将至,尚怀有犯之忠。
除敷文阁直学士谢表 南宋 · 王十朋
任南国守臣之寄,治效蔑闻;
缀西清学士之班,圣恩误及。
牢辞弗获,下拜有惭(中谢。)
窃念臣学术空疏,性资愚惷。
蚤躬耕养,妄怀干禄之心;
晚窃科名,誓竭事君之节。
许身自比于稷契,得时况过于唐虞。
上皇亲擢之于布韦,陛下又置之于台省,徒屡膺于任使,竟莫报于涓埃。
去国八年,分符四郡,觉年龄之云暮,致疾病之交攻,药百试而莫痊,祠三乞而不允。
心劳政拙,仅同下考之阳城;
金赐秩增,有愧能名之黄霸。
揣分宜黜,蒙恩若惊。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仁覆迩遐,赏从忠厚,与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
谓臣虽不达于时宜,知臣或稍谙于民事,宠升侯藩之重,超升庭阁之荣。
臣敢不仰务分忧,俯当尽瘁?
拾遗补过,虽良臣之愿莫酬;
宣化承流,庶循吏之风可继。
除太子詹事赐衣带谢表 南宋 · 王十朋
归依故里,首叨宫尹之除;
趍对便朝,猥被身章之锡。
省循何幸,俯偻难胜。
伏念臣有不移之忠,无适用之器。
袭布韦而自荐,绣鞶帨以奚为?
分三服之珍,方曳裾而自愧;
拜九环之重,觉委佩之有光。
夫何衰病之躯,仰冒便蕃之宠。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教子以义方之训,好贤如《缁衣》之诗,借以光华,欲其赞翼。
惟少成若往,但知歛衽之恭;
而非礼勿言,敢后书绅之戒?
誓殚绵力,少答殊私。
慰皇后上仙表 南宋 · 王十朋
坤元资万物之生,赞成乾道;
慈母弃敷天之养,痛摧子心。
仙驭益遐,宸衷尤切。
恭以大行安恭皇后《樛木》逮下,《葛覃》俭躬,嫔外邸以称贤,位中宫而配圣。
数岂有定,年胡不长?
恭惟皇帝陛下道尽人伦,治赞阴教,谅圣情之攸系,眷懿范以难忘。
功配九人,迹可稽于彤管;
神游八极,燕永阻于瑶池。
然而上奉两宫,下临九有,愿上宽于悲悼,庶无爽于和宁。
贺皇太子笺 南宋 · 王十朋
廷扬大号,位正前星,肆赦以重承祧,临轩而备典礼。
庆延宗社,欢洽华夷。
恭惟皇太子殿下挺岐嶷之姿,蕴宽大之德,佩礼乐诗书之丕训,明君臣父子之大纲,孝友行乎宫中,仁智闻乎天下。
睿主义方而能教,法不抗于伯禽;
嗣君嫡长而又贤,护奚烦于四皓?
某官守巴徼,神驰帝乡,仰日月山海之攸重,喜匕鬯粢盛之有守。
愚衷敢献,愿日近于正人;
圣学益修,当愈明于上性。
慰皇太子表 南宋 · 王十朋
人心所系,方闻出震之音;
天道难知,遽陨前星之耀。
讣闻率土,痛切舆情。
恭以皇太子殿下挺岐嶷之姿,秉温恭之德。
喜愠不形于色,其心有容;
仁谊以饬其躬,有仪可象。
护不烦于四皓,断自出于一人。
福善难凭,降年何促?
恭惟皇帝陛下爱钟子圣,仁笃父慈。
泽虽沛于金鸡,药不灵于扁鹊,谅旰食宵衣之际,兴问安视膳之思。
然修短皆系乎天,虽圣贤莫逃于数。
昭明有学,宜为梁室之储;
子晋已仙,愿释周王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