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马汉臣墓志铭 北宋 · 王安石
合淝人马仲舒,字汉臣,其先茂陵人,父皋为江东拨发,寘其家金陵。
汉臣因入学,齿诸生。
为人喜酒色,其相语以亵私侈为主。
父母不欲之,又隆爱之,不能逆其意以教也。
然汉臣亦疏金钱,急人险艰,不自顾计。
于众中尤慕近予,予亦识其可教,以礼法开之,果大寤,遂自挫刻,务以入礼法。
从予学作进士,既数月,其辞章粲然,充其科者也。
汉臣长予四年,予兄弟视之,汉臣视予则师弟子如也。
尝助予叔父之丧,若子姓然。
庆历六年,汉臣冠五年矣,从予入京师待进士举,六月病死。
死时予亦病,其叔父在京师,因得棺敛归金陵殡之。
某年某月乃葬于某处。
孔子曰:「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汉臣几是矣。
噫,志其墓云。
赣县主簿萧君墓志铭(至和元年十一月) 北宋 · 王安石
君讳化基,字子固,实萧氏。
其先有自长沙避地庐陵者,曰霁,方李氏有江南,为洪之武宁令,于君为曾大父。
其后再世曰焕,曰良辅,皆不仕。
至君之兄侍御史定基,始以材起为名家,而追赠其皇考尚书工部员外郎。
君于工部为少子,少谨厚,能自力,业其世以善富。
既御史贵,得任子弟,君犹私其能,不愿治民。
然御史竟官君为明之奉化尉,主簿于虔之赣县,监真州酒。
恬慎祗修,在势者任之。
春秋六十二,至和元年四月癸酉以官卒。
其子汝霖、汝能、汝为、汝正护其柩归,以十一月壬午葬其县之儒行乡白沙原。
夫人杨氏前葬矣,今不祔。
先人于御史以弟交,君予丈人行也。
二父皆有子知名南方,交于予,以故请铭。
铭者,所以名前人而燕孝子之心也,于是为铭。
铭曰:
韡矣萧宗,楚产之良。
绳绳主簿,有善其乡。
我脩不茍,曰攸为康。
图铭圹石,维后之藏。
秘书丞谢师宰墓志铭(1064年12月29日) 北宋 · 王安石
君姓谢氏,讳景平,字师宰。
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阳夏公、赠礼部尚书讳绛之子,太子宾客、陈留公、赠礼部尚书讳涛之孙,泰宁军掌书记、赠尚书吏部侍郎讳崇礼之曾孙。
初以祖父荫,试秘书省校书郎,守将作监主簿。
既而中进士第,佥书崇信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监楚州西河转般仓。
累官至秘书丞。
年三十三,以治平元年十二月庚申卒。
妻尹氏,生男女四人,皆前死。
其兄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君邓州穰县五陇山南。
谢氏故家河南缑氏,君六世祖仕吴越,故自陈留公以上三世葬杭之富阳,至君始葬阳夏公于邓,为穰人,而今以君祔葬。
君于忿不忮,于欲不求,虽学之力,亦其天性。
故其孝弟忠信,宽柔逊让,庄静谨洁,称于儿童,以至壮长。
而成不充其志,施不尽其材,此学士大夫所以哀其死而多为之出涕也。
然君文学、政事、言语已能自达于一时,其于道德之意,性命之理,则求之而不至,闻矣而不疑。
呜呼,可谓贤已!
铭曰:
阳夏四子,皆贤而材。
季也早死,吾铭其埋。
今又铭叔,呜呼可哀!
古之死者,以死为息。
嗟叔方刚,何愒之亟?
昭昭者逝,嶷嶷者藏。
为识在斯,铭则不亡。
尚书刑部郎中周公墓志铭(嘉祐三年三月) 北宋 · 王安石
周氏其先自华阴入蜀,蜀孟氏时,公之皇考讳敬述,以文章知名,尝至要官任事矣。
孟氏亡,因不复仕,而天子召以为寿州下蔡令,由下蔡以为太子中允、知江州,赐紫衣金鱼,使抚初附之民。
其后为秘书丞,知泰州以卒,而得州之北原以葬。
有子四人,其卒皆位于朝,而公第二。
公讳嘉正,字干之。
少与其昆弟俱以进士甲科起家,为通州军事推官。
其后通判广州,提点福建刑狱,知寿州,为三司盐铁判官。
故宰相丁谓虑其材,天子以为河北转运使,而公不就。
已而谓得罪,公坐出知金州,又知海州,又知濠州,而以工部郎中分司南京,归治疾于海陵之第。
明道元年,以恩迁刑部,二年,年六十四以卒。
公宽厚而廉清,而其才尤长于政事。
自为推官时,已能有所建易,为士民所记。
及奉使福建,狱有冤,辄辨,有疑若可贷,辄以闻,所活至数十人;
而其治,大抵遇奸吏为独急。
子男五人:曰象先,今为武康军节度推官,监台州税;
曰彦先,为右侍禁,知循州兴宁县;
曰茂先,为泰州司法参军;
曰行先,为山南东道节度推官,知江州彭泽县;
曰嗣先,为进士。
女七人,皆嫁为士大夫妻。
嘉祐三年三月壬申,公子与孙葬公皇考秘书丞、赠尚书工部侍郎之兆东,以安喜县君钱氏祔,县君实左右公以有家者也。
铭曰:
周迁于蜀,爰自先人。
考有四子,发于海滨。
公有令闻,贵维次子。
归宽民人,施刻在己。
方飞方骞,方升于天。
既铩以归,既陨于泉。
有高其后,有光其前。
作为铭诗,兆此新阡。
右侍禁周君墓志铭(嘉祐三年三月) 北宋 · 王安石
君周氏,讳彦先,字师古。
曾大父讳瑰,赠大理评事。
大父讳述,秘书丞,赠尚书工部侍郎。
考讳嘉正,尚书刑部郎中。
君少以郎中君荫补三班奉职,监泗州浮桥,又监楚州船场,为扬、泰州巡检。
而近臣荐君閤门祗候,大臣曰:「周某可用矣,然吾将试之边」。
乃白以为瀛、莫等七州军沿边巡检。
边人两界上为群盗,君得姓名,以白安抚使,移之契丹,契丹悉捕斩之。
自是久之,边无盗也。
已而君上书言漕事,又言边将使人耕边以给公使,不即禁止,往往能生事。
于是边将大怒,而君所部卒有犯法者,因诋君以不诘,坐是监广州清远县盐场。
转运使留君以监市舶,它吏方习为奸赇事,而君独不买舶中一物。
转运使尝数称君以愧它吏,而荐君以知循州之兴宁县。
至则相县南三十里宁昌驿以为治所,而吏自此得不以瘴死。
然君既得疾于兴宁矣,遂卒,卒时年四十二。
县人以君为能抚我,思之也。
君先夫人盛氏,尚书工部侍郎讳京之子,后夫人王氏,尚书主客郎中讳贯之之子,皆有贤行。
五子:涛、洵、洧、渥、澥,皆为进士。
二女子:嫁如皋史堪、德安郑汾,亦皆为进士。
而涛今为著作佐郎、知汝州梁县。
以嘉祐三年三月壬申,葬君皇考郎中之兆次,而以先夫人祔。
临川王某为铭曰:
君弟吾嫂,夫人吾姑。
君能有家,不失疾徐。
治兵与民,威爱之孚。
铭昭子孙,以告不诬。
泰州司法参军周君墓志铭(嘉祐三年三月) 北宋 · 王安石
君周氏,讳茂先,字去华。
其先成都人,至君大父讳述,为秘书丞,知泰州以卒,始葬泰州之北原,而子孙遂为州人不去。
父讳嘉正,尚书刑部郎中。
君以父荫为楚州司户参军,又为泰州司法参军,皆有能名。
明道二年五月,刑部君终于第,君思慕哭泣,至其年十月亦卒,于是君年三十二。
夫人南阳张氏,守其孤不嫁。
其后孤涣以进士起家洪州南昌县主簿。
二女子,嫁池州贵池县尉宣城查塾、进士建安吴观。
而以嘉祐三年三月壬申,葬君北原之兆,铭曰:
绵绵之孤,属于单妻。
既恃而殖,龟锡告命。
曰维孝子,从先人宅。
尚书屯田员外郎周君墓志铭(治平三年十月) 北宋 · 王安石
君周姓,讳涛,字几道。
中庆历六年进士甲科,历亳州观察推官,抚州军事推官,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汝州梁、杭州钱唐二县。
内行敏能,为政壹自急饬,视民疾如在己,不肯释事实为名声要利,所在民爱誉甚于士大夫。
治平三年六月在京师,授签书梓州判官事。
七月十三日以官卒,年四十有四。
曾祖讳述,故郫人,皇秘书丞,赠工部侍郎,始占海陵以葬。
祖讳嘉正,皇刑部郎中。
父讳彦先,终右侍禁,赠右监门卫将军。
妻曰昭德县君钱氏。
子男五人:𥞜、穜、秩、穆、稌。
以其年十月十六日,葬君扬州江都县同轨南乡东武里。
铭曰:
于势与声,蹲循弗争,无忌其生。
于善与耻,操终如始,有哀其死。
虞部郎中晁君墓志铭(熙宁二年正月)(1068年) 北宋 · 王安石
尚书虞部郎中晁君,讳仲参,字考先。
以治平四年五月九日卒于通判舒州事,其子以熙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卜济州任城县谏议乡吕村之原以葬,状君之行来乞铭,掇其语为铭曰:
晁望颍川,卫有卿丙,错以术用,作汉家令。
魏晋南北,史无传人。
良正官唐,仍不大振。
开封于家,徙钜野县。
辟时艰屯,出宋而显。
迥奋布衣,太子太师。
宗悫秉政,父子一时。
三朝四世,锡荣丘墓。
佺令中书,为君曾祖。
有子迪者,刑部侍郎。
乃生宗简,世德孔扬。
使京东西,郎干刑部。
君实其嗣,少则多誉。
仲父保任,主簿上虞。
宰墨隳政,易君仕初。
从容调聏,史莫玩法,墨以廉终,弱伸强慑。
按察扰狱,夙如我谋。
君不为夺,械囚于州。
将范文正,叹爱而谓:「畏宜绳私,公勇勿畏。
君愿持此,毕身无尤」。
荐监越酒,旋宅父忧。
判官于滁,擢丞大理。
汝州郏城,来知县事。
富姓赇吏,寓田势家,役烦且窘,中户愁嗟。
君裒伪券,应手即辨。
完蠹嘘枯,俗戒以劝。
秦王诸孙,上冢入郛,卒榜驿隶,君擒而诛。
将劾中人,匿车夜遁,移内侍省,罪令即讯,迄明年至,徒御无哗。
能声震越,号称其家。
易曹济阴,太子赞善。
督尉索盗,里闾宴衎。
马入罢牧,地租于民,厨传费剧,输之殆贫,君曰闵哉,责岂无豫!
操书镌守,多绌其数。
迁官博士,去领开州。
大筑学校,率衣冠游。
温汤之盐,实不酬课。
岁蠲五万,奏自君可。
氓疾不治,谒巫代医。
教以饵药,尽投诡祠
失怙恃者,予其娶嫁。
坐堂朝晡,饮酒閒暇。
英宗纂极,员外于虞,比驾二部,阅最而除。
今天子恩,始正郎位,摄舒期年。
条教逾肄。
殍来邻邦,赈使无僵,扶携饱去,又遗之种。
敦于除害,未始爱力。
取枞阳河,避罗刹石。
析池口征,合于铜陵。
官不失算,舟无危行
人幸是为,旷数十载。
趋令欢呼,无有稚艾。
孤山、马当,岁漂百航。
凿秋口浦,直走雷江。
脱险风涛,几五百里。
章随驿闻,就付其事。
方冬告役,君夏子徂。
寿五十五,识者叹吁。
齐公孙氏,作配甚似。
封永康君,诞惟四子:端仁、端义、端礼、端智。
仁中进士,常州司理,义郊社郎,馀则未仕。
五女四人,归为士妻:石端、侯彦,侯归而嫠;
范、胡二婿,纯粹、僧孺;
幼处于家。
君孙有五:男节、符、篯,其二则女。
惟君平生,外晦内明,忤出不意,默无与争。
禄赒族姻,恩称疏戚。
庖无朝炊,笑语如昔。
晚尤静旷,病不告遗,极谈性命,方绝之时。
子丐埋辞,衰粗走汴。
掇其绪馀,以质幽竁。
度支郎中葛公墓志铭(嘉祐元年十月) 北宋 · 王安石
葛,公姓也;
源,名也;
宗圣;
字也。
处州之丽水,公所生也;
明州之鄞,后所迁也。
贯,曾大考也;
遇,大考也;
旺,累赠都官郎中,考也。
进士,公所起也。
洪州左司理参军、吉州太和县主簿,江州德化县令,监兴国茶场,威武军节度推官,知广州四会县,著作佐郎、知开封县府雍丘县,秘书丞、知泉州同安县,太常博士、通判建州,屯田员外郎、知庆成军,都官员外郎、知南剑州,司封员外郎、祠部郎中、江浙荆湖福建广南提点银铜坑冶铸钱,度支郎中、荆湖北提点刑狱,此公之所阅官也。
州将之甥,与异母兄殴人,而甥杀之。
州将胁公曰:「两人者皆吾甥,而杀人者乃其兄也。
我知之,彼大姓也,无为有司所误。
不然,此狱也将必覆」。
公劾不为变。
此公之为司理参军也。
州符徙吉水,行令事。
他日,令始至,大猾吏辄诱民数百讼庭下,设变诈以动令,如此数日,令厌事,则事常在吏矣。
公至,立讼者两庑下,取其状,视有如吏所为者,使自书所诉,不能书者,吏授之,往往不能如状,穷,辄曰:「我不知为此,乃某吏教我所为也」。
悉捕劾,致之法。
讼以故少,吏亦终不得其意。
毛氏寡妇告其子,以恩义说之不得,即使人微捕,得之与閒语者,验其对,乃书寡妇告者也。
穷治,具服为私谋诬其子孙。
距州溪水恶,而岁租几千万硕,舟善败,民以输为愁,公始议县置仓以受输,则官漕之亦便。
州不听,公论之不已,仓成,至今赖其利。
此公之为主簿也。
中贵人击驿吏取所给,过家以言府,府不敢劾。
公曰:「中贵人何惮?
为吾民而有陵之者,吾亦耻之」。
上书论其事,中贵人坐绌。
此公之为县于雍丘也。
属吏常有隙于公,同进者因谗之,公察其旨,不听,以为举首。
此公之为州于南剑也。
铸钱岁十六万,其所施置,后以为法程
此公之为银铜坑冶铸钱也。
鄂州崇阳大姓与人妻谋而杀其夫,州受赇,出之,公使再劾,劾者又受赇,狱如初,而公终以为不直。
其弟诉之转运使,虽他在事者亦莫不以为冤,复置之狱,卒得其奸赇状,论如法。
此公之为提点刑狱也。
甲子四百三十五,公所享年也。
至和元年六月乙未,卒之年月日也。
润州之丹徒县长乐乡显阳村,公所葬也。
嘉祐元年十月壬申,葬之年月日也,乡邑孙氏,今祔以葬者,公元配也;
万年县君范阳卢氏,公继配也。
良肱、良佐、良嗣,公子也。
妻太常博士黄知良,曰金华县君,公女也。
起进士,为越州馀姚县尉,主公之丧而请铭以葬者,良嗣也。
论次其所得于良嗣,而为之铭者,临川王某也。
铭曰:
士窾以养交兮,弛官之不忌。
维公之所至兮,乐职嗜事,彼能显闻兮,公则不晰。
不铭示后兮,孰劝为瘁?
王逢原墓志铭(嘉祐四年九月) 北宋 · 王安石
呜呼!
道之不明邪,岂特教之不至也,士亦有罪焉。
呜呼!
道之不行邪,岂特化之不至也,士亦有罪焉。
盖无常产而有常心者,古之所谓士也。
士诚有常心以操圣人之说而力行之,则道虽不明乎天下,必明于己;
道虽不行于天下,必行于妻子。
内有以明于己,外有以行于妻子,则其言行必不孤立于天下矣。
此孔子、孟子、伯夷、柳下惠、扬雄之徒所以有功于世也。
呜呼!
以予之昏弱不肖,固亦士之有罪者,而得友焉。
余友字逢原,讳令,姓王氏,广陵人也。
始予爱其文章,而得其所以言;
中予爱其节行,而得其所以行;
卒予得其所以言,浩浩乎其将沿而不穷也,得其所以行,超超乎其将追而不至也。
于是慨然叹,以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者,将在于此,余将友之而不得也。
呜呼,今弃予而死矣,悲夫!
逢原,左武卫大将军讳奉諲之曾孙,大理评事讳珙之孙,而郑州管城县主簿讳世伦之子。
五岁而孤,二十八而卒,卒之九十三日,嘉祐四年九月丙申,葬于常州武进县南乡薛村之原。
夫人吴氏,亦有贤行,于是方娠也。
未知其子之男女。
铭曰:
寿胡不多?
天实尔啬。
曰天不相,胡厚尔德?
厚也培之,啬也推之。
乐以不罢,不怨以疑。
呜呼天民,将在于兹!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熙宁元年九月)(1068年9月) 北宋 ·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
曾祖钊,祖易从,父再荣,皆弗仕。
及公仕,赠其父至尚书兵部侍郎。
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无为巢二县主簿。
部使者及两制以御札举者十馀人,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
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馀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以兵部丧去。
三年,乃用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豫校《史记》,前、后《汉书》,《南》、《北史》,修《集韵》。
选苏王宫伴读,教导有法,宗室召燕饮,未尝往。
居顷之,改著作佐郎,当罢矣,又留为国子监丞,讲读。
七年,乃用举者召试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判吏部南曹、登闻鼓院,为开封府推官,赐绯鱼。
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
当是时,庞宰相为枢密使,荐宜侍讲禁中,方召,而公以谪去。
久之,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
先时,主者多持事往决于中书,公独视法如何,不往。
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
成都钤辖司奏请不以南郊赦除其罪,从之,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
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持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
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
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
公因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
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
于是贵戚女使有奏谳,上薄其罪,付公监决,曰:「此人平恕,可任也」。
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
清贶坐杖配沙门岛,行两日死。
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故杖清贶,杀之灭口,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初,清贶事独判官王砺劾决,公不自辨也。
未几,仁宗即寤,罢者皆复,而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
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考课为天下第一,所举多善士,未尝听人请属,还为三司户部判官,求知宣州,许之,特诏秩禄视转运使。
至则召五县令,约以州所下书有不便封还,故县得自为政而州无事。
且满,州人诣转运使、提点刑狱,乞留。
还,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颍、蔡流人。
及归,计口量远近给食遣去,去者率钱买香,焚之府门以祝公,至或感泣。
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申以手书,又不听。
佐属皆争曰:「不可」。
公行之自若。
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告老致仕。
于是官至尚书度支郎中,散官至朝奉郎,勋至上柱国。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
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孙氏世为广陵富姓,兵部兄弟五人。
其季妇有子寡,欲分财,以义譬解不得,乃悉推田宅与诸兄弟,脱身携公居建安军扬子,故今为真州人。
诸兄弟后破产,而兵部居扬子,又卒为富姓。
为公千里迎师,立学舍,市书至六七千卷。
公感励奋激,诵习忘寝食。
年十九举进士开封第二,坐同保匿服罢,而再举又第一。
当是时,以文学称天下。
及仕,号为忠厚正直。
终身未尝言利,老而贫,不以为悔,乡人尤归其长者。
有文集二十卷。
初娶庄氏,早卒。
又娶裴氏、刁氏,刁氏封寿安县君,亦前死。
子湜、澄、泳、渊、淑、湘早卒。
溱,太庙斋郎,后公数月死。
澄,楚州宝应主簿。
洙,秘书丞、集贤校理。
渐,太庙斋郎。
女十人:一人嫁,三人未嫁,三人嫁而卒,三人未嫁而卒。
九月十六日,葬公扬子县怀民乡北原。
铭曰:
于戏孙公!
有直其道。
为之少时,以济壮老。
人信公行,承趋荐保。
天顺公德,与公寿考。
维公有子,丧事哀祗。
慰其考思,用此铭诗。
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尚书屯田郎中刘君墓志铭(并序 治平三年十月)(1066年10月) 北宋 · 王安石
治平元年五月六日,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尚书屯田郎中刘君,年五十四,以官卒。
三年,卜十月某日,葬真州扬子县蜀冈,而子洙以武宁章望之状来求铭。
噫,余故人也!
为序而铭焉。
序曰:君讳牧,字先之。
其先杭州临安县人。
君曾大父讳彦琛,为吴越王将,有功,刺衢州,葬西安,于是刘氏又为西安人。
当太宗时,尝求诸有功于吴越者录其后,而君大父讳仁祚,辞以疾。
及君父讳知礼,又不仕,而乡人称为君子。
后以君故,赠官至尚书职方郎中。
君少则明敏,年十六,求举进士,不中,曰:「有司岂枉我哉」?
乃多买书,闭户治之。
及再举,遂为举首。
起家饶州军事推官,与州将争公事,为所挤,几不免。
及后将范文正公至,君大喜曰:「此吾师也」。
遂以为师。
文正公亦数称君,勉以学。
君论议仁恕,急人之穷,于财物无所顾计,凡以慕文正公故也。
弋阳富人为客所诬,将抵死,君得实以告,文正公未甚信,然以君故,使吏杂治之。
居数日,富人得不死。
文正公由此愈知君,任以事。
岁终,将举京官,君以让其同官有亲而老者。
文正公为叹息许之,曰:「吾不可以不成君之善」。
及文正公安抚河东,乃始举君可治剧,于是君为兖州观察推官。
又学《春秋》于孙复,与石介为友。
州旱蝗,奏便宜十馀事。
其一事,请通登、莱盐商,至今以为赖。
改大理寺丞,知大名府馆陶县。
中贵人随契丹使,往来多扰县,君视遇有理,人吏以无所苦。
先是多盗,君用其党推逐,有发辄得,后遂无为盗者。
诏集强壮,刺其手为义勇,多惶怖,不知所为,欲走,君谕以诏意,为言利害,皆就刺,欣然曰:「刘君不吾欺也」。
留守称其能,虽府事往往咨君计策。
用举者通判广信军,以亲老不行,通判建州。
当是时,今河阳宰相富公以枢密副使使河北,奏君掌机宜文字。
保州兵士为乱,富公请君抚视。
君自长垣乘驿至其城下,以三日,会富公罢出,君乃之建州,方并属县诸里,均其徭役,人大喜,而遭职方君丧以去。
通判青州,又以母夫人丧罢。
又通判庐州。
朝廷弛茶榷,以君使江西,议均其税,盖期年而后反。
客曰:「平生闻君敏而敢为,今濡滞若此,何故也」?
君笑曰:「是固君之所能易也,而我则不能。
且是役也,朝廷岂以为它,亦曰爱人而已。
今不深知其利害,而茍简以成之,君虽以吾为敏,而人必有不胜其弊者」。
及奏事,皆听,人果便之。
除广南西路转运判官。
于是修险阨,募丁壮,以减戍卒,徙仓便输,考摄官功次,绝其行赇。
居二年,凡利害无所不兴废。
乃移荆湖北路,至,踰月卒。
家贫无以为丧,自棺椁诸物,皆荆南士人为具。
君娶江氏,生五男二女。
男曰洙、沂、汶,为进士,洙以君故,试将作监主簿,馀尚幼。
初,君为范富二公所知,一时士大夫争誉其才,君亦慨然自以当得意。
已而屯邅流落,抑没于庸人之中。
几老矣,乃稍出为世用。
若将有以为也,而既死。
此爱君者所为恨惜,然士之赫赫为世所愿者可睹矣。
以君始终得丧相除,亦何负彼之有哉?
铭曰:
嗟乎刘君,宜寿而显。
何畜之久,而施之浅?
虽或止之,亦或使之。
唯其有命,故止于斯。
广西转运使李君墓志铭(1066年) 北宋 · 王安石
君讳宽,字伯强,姓李氏。
其先陇西人,后移光山,至君六世祖又移建安,今为南昌人者,以君大皇考为鼻祖。
君皇考讳某,以太子洗马致仕,终尚书虞部郎中,其赠官至卫尉卿。
大皇考讳某,以殿中丞致仕,其赠官至吏部尚书。
曾大皇考讳某,当五代之乱,无爵禄,以尚书故,赠大理评事。
君始以世父荫守将作监主簿,监洪州盐院,用岁课倍,得知袁州宜春县,改知福州福清县。
当是时,能闻朝廷矣,就除通判桂州,又通判江州,二州皆治,遂知吉州。
请于天子,立学以教,学者常三百人。
施方略,捕盗贼,无众寡远近必得,以至米盐酒搉,皆为除弊致利。
移衡州,不赴。
改江州,州人曰:「是尝涖我矣」。
不待至而服。
未几,移润州,不赴,改信州,又不赴,改太平州,转运使言饶大剧,州将不能治,而太平不足用君,乃换饶州。
属县恶吏闻且至,有弃其官而去,至则禁巫医之罔民,案畜蛊者,遂以无事。
安抚使言治行,于江南为第一。
母夫人终,去位。
三年知虔州,将行,三司请君制置粮草河北,一岁减缗钱八十七万,由此提点江、浙等路铸钱坑冶。
以卫尉老,奏徙治所南昌,从之。
移提点荆湖北刑狱,辞不往,又请便官以养,乃改江西。
居一月,遭卫尉丧。
服除久之,尚不忍去墓所。
诏就起君提点江东刑狱,又移京西,除广西转运使。
自侬智高反,宿军邕州,岁漕不足,乃多治船,设赏罚,而邕军食以有馀。
所部摄官以三十四员为额,待摄常数十百人,一员阙,皆争赇吏。
君第其课为三等,有阙以次补,摄官不赇吏由此始。
二广使者故不以春夏出,会有诏阅边卒,君即出,道遇瘴,归卒,年六十,治平二年九月二十三日也。
初,李氏既居江南,尚书未老,致其事归养,其子侍郎以分司归,亦未老,当侍郎之归,卫尉又以从其兄弗仕,仍世德义,为南人所慕。
君既生有美质,而积习名教,自为儿童侍卫尉侧,不惰终日。
及壮砥砺,以材能自显。
其于吏治精壮果敏,机张键闭,奸不可知,目所指取,必得其情状。
故所在豪人猾吏,重手累足,以终君去,不敢有所触。
君视遇其属士大夫贤者尤谨,所拔举过百人,后多知名云。
夫人胡氏,仁和县君,子男五人:长曰承勉,宣州旌德县令,早卒;
次曰亚夫,太庙斋郎;
曰献夫,试将作监主簿;
曰渭夫,试秘书省校书郎;
曰太平奴,方晬而夭。
女二人:长适苏州常熟县主簿余公弼,次适大理寺丞田真卿。
孙男三人。
君与弟尚书司门郎中定相友爱尤笃,遗奏以司门之子简夫闻。
诏除司门知太平州,补简夫郊社斋郎。
又诏君丧所过州发卒护送。
以明年二月归嫔于洪州,某月某日葬新建县桃花乡曹山,去先墓五里,君所自为寿藏也。
君积散官至朝奉郎,职事官至尚书金部郎中,勋至护军,赐服佩至三品,铭曰:
李姓章浦,自君考祖。
弃闽徂迁,望此荆楚。
君于治人,无有党雠。
部我千里,如农一丘。
薅奸锄彊,以殖善柔。
均之利泽,深莳平扰。
乃登禄实,尚馈春秋。
君能孝祀,君则多子。
有来无穷,其视章水。
国子博士致仕李君墓志铭(治平二年十二月) 北宋 · 王安石
朝奉郎、国子博士致仕、骑都尉、赐绯鱼袋广陵李君者,讳问,字某。
以数举进士,赐同学究出身。
尝为韶州乐昌、无为军庐江二县主簿,河中府临晋县令。
以昭德军节度推官知邢州平乡县,以大理寺丞知苏州吴江、衢州江山二县。
又以太子中舍、殿中丞监在京箔场、太平州芜湖县酒税,遂告老。
会今上即位,迁博士,至明年而卒。
又明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葬广陵某乡某里。
君善为诗,当时名人柳开、王禹偁称之。
少贫,几不自存,有姊氏以田宅,弗取也。
及为吏,所在推诚爱人,人至不忍有所负以累君,去辄遮泣挽留。
及老矣,而弥贫,然终不以贫故变节有所取。
年九十,精悍如此。
及将卒,尚读书,与家人笑语自若,投其书,若将寐者,遂卒,卒时治平元年十一月十一日也。
李氏故金陵人,其后迁高邮,又迁广陵。
君曾祖讳某,祖讳某,考讳某,以君故,赠殿中丞。
君娶开封浩氏,有两男子:察,山南东道节度推官,蚤卒;
定,集庆军节度推官。
一女,嫁杭州新城县令许仲蔚。
定有文行,从余游,故与为铭。
铭曰:
斩旷平,窾幽密。
工相方,史诹日。
于惟君,考此室,犹其永宁尚终吉。
朝奉郎守殿中丞前知兴元府成固县杨君墓志铭(治平二年十一月) 北宋 · 王安石
杨氏自太尉震守节于汉以死,而将相名臣之族多出于华阴,历八九百年,以至于今不绝,为士大夫家,而尚能谱太尉之昭穆。
当五代之乱,君曾祖讳某者,在吴越,因相其王。
王迁国除于太宗之时,而国相之子孙归仕于天子,又多贤显
尚书刑部郎中讳某者,君皇祖也。
尚书司封郎中讳某者,君皇考也。
杨氏之为江都人者,自君皇考始。
君讳某,字公适。
幼详敏,知好文学,故我叔祖兴元府君嫁之以其子。
及长而仕,号为能吏,所在官治多举者。
自太庙斋郎更九官,而以殿中丞知兴元府成固县事。
治平元年归,得疾于楚州,二月二十一日卒,年六十五。
夫人王氏,即兴元府君尚书主客郎中讳某之女。
五男子:湜、洙、治、涤、浡。
湜,宿州符离县尉,馀皆进士。
洙、治前死。
四女子,其已嫁者二人,太常少卿吕璹,试将作监主簿孙綖者,君婿也。
其一人未嫁而前死。
诸子孙以二年十一月四日,葬君江都东兴乡之北原。
以某尝得侍君,而君知之于少时者也,故属以铭。
铭曰:
赫赫太尉,穷于季世。
华阴之杨,终煽而昌。
艰难徂迁,亦相其王。
王以家朝,相随内属。
有子有姓,尚多显服
君劢厥绍,考终世禄。
书铭在京,兆实初卜。
都官郎中致仕周公墓志铭(皇祐五年) 北宋 · 王安石
尚书都官郎中南康周公卒之明年,皇祐五年,葬某所,子蕴、咏使请铭。
次其语曰:公讳某,字某。
其先占蔡之汝阳,唐末遇乱于光、蕲,迁江州之星子镇,太平兴国中,以镇为县,又以为南康军,故今为南康人焉。
曾大父某,大父某,当李氏时,皆以学行为处士家。
皇考某,累赠尚书职方郎中。
始以进士起,至尚书屯田郎中,求监池之永丰监,遂致仕。
已而今天子大享明堂恩,除都官于家以卒。
尝令岳之沅江、寿之霍丘、池之建德、邛之依政、河南之洛阳,凡五县。
通判池州。
守二州,曰蓬曰安。
其治之宽严,视事剧易,尤惠于池、蓬。
蓬人爱思,至为公画像。
在洛阳,明肃太后使中贵人用事者来,留守倾身媚附之。
中人讽公请己,独拒之不往。
故相张士逊荐公说书国学,且谕公见执政,公固谢之。
其笃学果行、盖有世士夫所难者。
卒时春秋七十七,戒丧葬无用浮屠说。
有文十卷,世传之。
先夫人王氏,封仁寿县君。
二子:蕴,保信军节度推官;
咏,太庙斋郎。
铭曰:
余闻异时宦官之幸,虽隆名尊爵,有纪于时者,往往为之诎焉。
又观古之士,能无折身以市于贵势,盖亦少也。
信公之所守,则其贤远矣。
我铭公藏,不刻其他。
惟兹之存,以劝毋邪。
张常胜墓志铭(熙宁六年二月) 北宋 · 王安石
君湖州乌程县人,姓张氏,名文刚,字常胜。
好学能文,孝友顺祥。
再举进士不第。
年二十七,熙宁五年九月九日卒,以六年二月十日葬于凤凰山。
曾祖任。
祖维,赠刑部侍郎。
父先,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女三人。
君妻,予从父妹也,故君从予学。
铭曰:
才足以贵,而莫之知。
善足以寿,而止于斯。
呜呼逝矣兮,铭以哀之。
尚书都官员外郎侍御史王公墓碣铭(至和二年) 北宋 · 王安石
庆历五年,天子以尚书都官员外郎、通判荆南府王公为侍御史。
居一年,以入三司为户部判官,又一年,还之,为言事御史。
顷之,奏事殿中,疾作,归,翌日卒。
其家以不起闻,天子悼闵,走中人赙之金帛,又官其一子。
先是,御史有物故者不赙,由公故,乃敕有司并赙。
盖天子之所以录其忠如此。
自公举进士时,已能力学自立,以经术游于江、淮之南,为学者所归。
至为许州司理参军,则以其职与强贵人抗曲直,狱疑当死赖以活者至数人。
再主簿于杭之临安、开封之扶沟,遂选开封府法曹参军,令皆不能出其治,尹亦不敢侵其守。
而荐者以十数,岁当迁,府推官恶不顺己,持其奏不肯书,欲诎公请己。
公故不诎,推官度终无可奈何,乃卒任公迁秘书省著作佐郎。
已而覃恩迁秘书丞,乃出知洪州分宁县,入为审刑详议官,数以疑似辨上前,辄释。
及佐荆南,能以义惮其守,错诸不法事。
尝上书,论南方用师讨徭蛮,不如抚而降之利。
先是,公在京师,天子以灾异诏百官言事,公所言有以儆世者。
其后,御史府恶老者在,事不能自已,以言趣之去位。
公以谓:「于老者薄,非所以广仁孝于天下,且养之非其道,使至于无耻,而专以法格之,滋所以使人薄也」。
乃推三代礼意,为《养老颂》以讽。
凡公之行己治民及所以论于上者,皆出于宽厚诚恕,而其言易直以明,故其召而为御史也,未至,而好公者已信其能称职矣。
同时御史,闻一事皆争言塞职。
其已尝言,公未尝继以言,曰:「可悟上意足矣」。
然排党幸为独切,其言多同时御史所不能言者。
每承上间言:「人不能无过,若以古绳墨治之,世殆无全人,为国家用者,要之忠信而已。
忠信虽有过,尚足用也」。
其大指所存如此。
呜呼!
古所谓淑人君子者,公于是可以当之矣。
公既行内修其大者,为世所称,至其施于小,亦皆敏而尽力,顾余不得尽载也。
然读余之所载,则亦概足以知公矣。
公讳某,字某。
其先为汉雁门太守者曰泽,泽后十八世雄为唐东都留守,封望太原,族墓在河南,而世宦学不绝,为闻姓。
至唐之将亡,雄诸孙颇陵夷,始自缺,其谱亡,不知几传而至护,始居福之侯官,曰本河南人,雄之后也。
护生伸,伸生廷简,当闽王审知时被署为安远使,有劳烈于其国。
审知死,遂置其官,以老安远。
二子,其季居政,娶邑里姚氏女,生公。
自护四世至公,始以文行发名,追官皇考至秘书丞,而以昭德县太君封其母。
夫人曾氏,赠尚书兵部侍郎会之女,封金华县君。
妇顺母严,公所以纪其家,盖有助焉。
生五男子:回、向、固、同、囧,皆为士。
其文学行义,有过绝人者。
故人莫不知公后世之将大显以蕃,而以公之仕不充其志,为无憾也。
公年六十三,以既卒之三年,葬颍州之某乡某原。
初,公尝过游颍之乐,故诸孤御其母家焉,而以公于葬。
至是,回之友临川王某追铭墓上,实至和二年也。
铭曰:
显姓维王,出不一宗。
公先河南,实祖于雄。
来闽四世,乃挺以生。
其来则否,其去而亨。
归忠于君,播惠在氓。
配时前人,骏发以升。
世不载德,孰为荣名?
谓公有后,其岂公卿!
孔处士墓志铭(嘉祐七年) 北宋 · 王安石
先生讳旼,字宁极。
睦州桐庐县尉讳询之曾孙,赠国子博士讳延滔之孙,尚书都官员外郎讳昭亮之子。
自都官而上,至孔子四十五世。
先生尝欲举进士,已而悔曰:「吾岂有不得已于此邪」?
遂居于汝州之龙兴山,而上葬其亲于汝。
汝人争讼之不可平者,不听有司而听先生之一言,不羞犯有司之刑,而以不得于先生为耻。
庆历七年,诏求天下行义之士,而守臣以先生应诏。
于是朝廷赐之米帛,又敕州县除其杂赋。
嘉祐三年,近臣多言先生有道德可用,而执政度以为不肯屈,除守秘书省校书郎致仕。
四年,近臣又多以为言,乃召以为国子监直讲。
先生辞,乃除守光禄寺丞致仕。
五年,大臣有请先生为其属县者,于是天子以知汝州龙兴县事。
先生又辞,辞未听,而六月某日,先生终于家,年六十七。
大臣有为之请命者,乃特赠太常丞。
至七年月日,弟㬙葬先生于尧山都官之兆,而以夫人李氏祔。
李氏故大理评事昌符之女,生一女,嫁为士人妻,而先物故。
先生事父母至孝,居丧如礼,遇人恂恂,虽仆奴不忍以辞气加焉。
衣食与田桑有馀,辄以赒其乡里,贷而后不能偿者,未尝问也。
未尝疑人,人亦以故不忍欺之。
而世之传先生者多异,学士大夫有知而能言者。
盖先生孝弟忠信,无求于世,足以使其乡人畏服之如此,而先生未尝为异也。
先生博学,尤喜《易》,未尝著书,独《大衍》一篇传于世。
考其行治,非有得于内,其孰能致此耶?
当汉之东徙,高守节之士,而亦以故成俗,故当世处士之闻,独多于后世。
乃至于今,知名为贤而处者,盖亦无有几人,岂世之所不尚,遂湮没而无闻?
抑士之趋操,亦有待于世邪?
若先生,固不为有待于世,而卓然自见于时,岂非所谓豪杰之士者哉!
其可铭也已。
铭曰:
有入而不出,以身易物;
有往而不反,以私其佚。
呜呼先生,好絜而无尤。
匪佚之为私,维志之求。
右领军卫将军致仕王君墓志铭(嘉祐二年) 北宋 · 王安石
君王氏,讳乙,字次公。
其望在太原,而实家大名之元城,不知其始所以徙。
曾祖讳安,当周世宗时,为閤门通事舍人。
祖讳廷温,开宝中泰宁军节度副使。
考讳奉諲,右班殿直、赠左武卫大将军。
君尝举进士不中,因献其所藏书秘阁,而上书言:「先臣某逮许王,于先皇帝有一日之幸,臣实其子」。
天子下其问验,以为三班借职,累迁至内殿崇班、閤门祗候、淮南东路都巡检使。
皇祐二年,年七十三,以右领军卫将军致仕,卒于海州。
而以嘉祐二年,葬真州之扬子县某乡某原,以后夫人刘氏祔。
于是,先夫人林氏既葬矣。
君强记博闻,刚毅而聪明。
好读书,虽老矣,读书未尝少止。
于穷人贱士,茍义所在,乐与之为胶漆。
一欲以不直加我,虽严贵人,义终不为受也。
数上书言事,皆中世病。
而用事者多不听,听者两言耳,又事之小者,然当时蒙其利。
言楚州可去堰为闸,岁省卒二十一万七千人,钱一百三十万,米六万八千石。
又言河阴可以茶、盐募入谷,而漕之河北。
为十说以排三司之难,三司不能绌其一,此当时蒙其利者也。
宋兴百年,大定于太宗,至真宗,内外富矣。
内外自是遂务以无为养息天下,朝廷所尚贤良进士,而将相大臣之世用。
君方慨然怀古人趋赴功业之意,欲起贫贱,不势左右,而以其辩智当人主。
众圆独方,用非其时,卒以不合。
呜呼,甚可悲也!
然天下不肖多畏恶君,以其伉直,而幸其龃龉不得意以老。
独贤者哀之耳!
君子越石,秦州观察判官;
其次子仁杰,为进士。
女二人,嫁进士林度、陈州项城主簿宋造。
余尝为君僚,而与其子越石同年进士也。
铭其葬曰:
强能吾羸,吾与之为抗;
羸者惴惴,吾与之为让。
卒羸于强,以窒于行。
维其心之享,以实其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