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面对劄子(二) 宋 · 綦崇礼
臣闻君之有臣,所以济治。
臣效其实用,则君享其功;
臣窃其虚名,则君受其弊。
实用之利在国,虚名之美在身。
志于国者,不计一己之毁誉,而惟天下治乱之忧;
洁其身者,不顾天下之治乱,而惟一己毁誉是恤。
然而效力于国,其实甚难,而世未必贵;
窃名于己,其为则易,而且以得誉。
二者之用舍,系风俗,关治乱,有天下者不可不察也。
昔西京之士,惟其徇国而不求名,故汉道以昌;
司马氏之臣,务为浮虚而无实用,故晋室以亡。
前世之鉴,其可忽诸!
臣窃观今日士夫之俗,而知国家之不竞,盖在于此。
无激昂奋励之志,而以循谨自持为贤;
无捐躯致命之节,而以全身远害为智。
方圣哲驰骛、惟日不足之时,则知无不为者所宜贵也,而见谓生事;
当黎元凋瘵、劳来还定之日,则服勤州县者在所尚也,而取讥俗吏。
以至避言利之名,而常赋经用寖以不理;
要解事之目,而旧章故实多所废格。
若此之类,皆便己自为,非国家之福,岂陛下所利哉!
臣愚伏望圣明深烛厥理,凡官人赏罚之际,取其能济时用、有益于国家者进之;
察其虚名无实、欺众要誉者退之。
黜陟既明,好恶既彰,则人材风俗从而丕变,而真贤实能出为陛下用矣。
取进止。
乞讨论纳节换官劄子(绍兴三年正月二十五日)(1133年1月25日) 宋 · 綦崇礼
臣窃见近者杨惟忠、邢焕皆以节度使致仕,即不曾锁院降麻。
伏缘节度使除拜移改若加恩之类,并须宣制,岂有见带节钺致仕而不然,此一时之阙典也。
臣尝记祖宗时,凡节将臣僚得谢,不以文武,论纳节,别除一官致仕。
如仁宗朝张耆自使宰授太子太师、杨崇勋授太子太保、神宗朝李端愿自节度使授太子少保致仕,皆武臣也。
惟熙宁间,富弼以元勋旧相,始令特带节钺致仕,弼犹力辞不敢当者久之。
其后相继者,则曾公亮、文彦博也,他人岂可援以为例也?
近岁以来,致仕者不问何人,不复纳节换官,亦恐有违旧制。
臣愚欲望圣慈特降睿旨,并令三省、枢密院讨论旧典施行。
遵用旧法劄子 宋 · 綦崇礼
臣伏见自渡江以来,官司案籍,例皆不存,而吏部所掌官簿,尤难稽考,故逐急申明,以为约束,其目非一。
士大夫到部,凡磨勘注拟、赏功任子之类,皆粗有条理。
其后亦稍稍寻访旧法在部,见今遵用。
然风俗之薄久矣,吏部随事申明,有所从宽,以便人情。
士既习见其事,则虽有旧法,而于己不便者,则必群噪众起,干诉百端,必欲有司申明以破旧法,如是者多矣。
臣窃思之,士、农、工、商之四者,皆陛下之民也。
乱离以来,士之失职者固可悯矣,圣训孜孜,未尝不以是为言,而今之在官者亦所同恤,而无异词也。
独不念今三农之务,与百工之肆、商旅往来之涂,亦能无失其业,而官之为法曾少优于承平时否?
然则吏部所以待天下之士,恐不可以废旧法,而专徇一时之人情也。
臣愚欲望圣慈特降睿旨,应吏部自渡江以来,凡所申明与法相戾者,并从旧法。
其因去失案籍,措置指挥,令逐一类聚看详。
若旧法已有该载、不妨遵用者,取旨别行刊定。
仍降指挥,应吏部条目已有旧法者,今后不许申明,权宜改易。
庶几士安分守,而有司不至废法,亦中兴之政所先务也。
取进止。
乞召臣僚降诏劄子(绍兴二年九月十九日) 宋 · 綦崇礼
臣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事君如腹心。
施报之道,在古如此。
方今国步艰难,需人共济,正陛下任贤使能,以图中兴之时,收用人材,诚急先务。
然号召之际,或不能致钦尽礼以待之,所谓真贤实能将卷怀而去;
彼屑就者,非诱于利禄,则逼以威刑,欲其尽忠以为腹心之用,不可得也。
臣伏见祖宗旧制,凡在外除授内任,及被召臣寮,若学士以上职任,及新旧宰执,必降诏书,以为赴阙之信;
至其下,则或尚书省给劄,吏部给符,以圣旨行下,照会催促而已。
所以别等威,示眷礼于贵近之臣也。
自兵兴以来,急于除用,降诏之礼,一切尽废,乃或有如敢迁延,当重寘典宪之令矣。
兹岂所以待贤能之道哉?
臣愚欲望圣慈举行故事,凡六尚书及翰林、端明殿学士以上职任,并新任与曾任宰相、执政官,若自外除授,或被召应赴行在者,并令尚书省日下报学士院颁降诏书,以示待遇之礼,且使外任近臣有所取信,以离其官守,仰称陛下任贤使能之意。
取进止。
李邴分门内外制集劄子 宋 · 綦崇礼
臣伏见前参知政事李邴任翰林学士日,将本院内制文字分门编录,已成部帙,甚为详尽。
自渡江之后,本院文籍散失,无复存者。
缘内制文字体制不一,而祖宗以来述作,今悉无所见,稽求检阅,实为急阙。
契勘本官见以端明殿学士领宫观,寄居泉州,臣愚欲望圣慈特降睿旨下泉州,差书写人,官给纸劄,就本官家传录一本,缮写装背如法。
仍委官一员点检对读,务令精详。
共限一月了毕,差人赉赴行在,于学士院送纳,庶使本使撰述文字有以考据。
取进止。
论保奏功赏劄子 宋 · 綦崇礼
臣窃见近时诸处保奏功赏,多有白身人乞补文资,或与免解、免省试、特赴殿试之类。
其间未必皆是士人,不无冒滥。
方今吏选员多阙少,拟注不给,若更开此涂,则愈见猥冗。
臣愚欲望圣慈特降睿旨,今后白身人应缘功赏补官,止许补班行名目;
其未应补品官者,依效用入资法收补,即不得陈乞补授文资,及免解、免省试,若特赴殿试之类。
庶革冒滥之弊,稍清士风。
取进止。
修神宗哲宗两朝实录划一申请劄子(南渡后初史馆申请) 宋 · 綦崇礼
准绍兴四年五月五日尚书省劄子:「五月四日,三省同奉圣旨,神宗、哲宗皇帝两朝正史、实录,并令史官看详重修。
所有应干合行事件,条具以闻。
右劄付修国史日历所」。
今先次条具下项:
一、本所恭奉圣旨,看详重修神宗皇帝、哲宗皇帝正史、实录,欲乞将神宗皇帝实录先次看详重修。
一、合要照修文字,乞就秘阁检借抄录。
如阙,许于行在臣寮士庶之家借本传录,用毕给还。
如在外州军臣寮士庶之家,令所在州军官给纸札,借本抄录,发赴本所。
一、今来先次重修神宗皇帝实录,欲将秘阁抄录到朱墨本及后来降到墨本实录一处看详,重修进呈。
一、应行移取会及约束日限断罪,并令本所依已得指挥施行。
一、合用纸札朱墨钱物等,欲就本所应副支使。
一、今来本所现阙投下申奏文字人,欲乞依敕局例,从本所指名下三省大程将,差大程官四人,与免本处诸般重难差遣。
再申请划一劄子 宋 · 綦崇礼
一、本所恭奉圣旨,看详重修神宗皇帝、哲宗皇帝正史、实录,欲乞将神宗皇帝实录看详重修。
所有哲宗皇帝实录合要当时臣寮家传、行状、墓志等文字,亦欲乞从本所先次移文行在臣寮之家,及下诸路委转运司寻访子孙,抄录编类成册,发赴本所。
一、本所官系先差修纂建炎日历员数不多,今来重修两朝正史、实录,欲乞详酌添差官三两员协力同修。
一、契勘祖宗朝,日历、实录、正史并于史馆编修。
元丰官制分日历属秘书省著作局,实录、正史各别置院。
近缘修纂日历为著作阙官,令长贰通修,又差郎官兼领。
缘上件职事止系修纂日历,即与史馆不同。
今来既令本所官重修两朝正史、实录,欲乞将秘书监少带兼直史馆,著作郎佐并带兼史馆检讨,其郎官现兼著作郎者亦改兼史馆职事,庶于名实不致差紊。
又再申请划一劄子 宋 · 綦崇礼
一、契勘本所及秘书省并阙神宗、哲宗两朝正史,欲乞申明朝廷行下诸路州军,于臣寮之家广行搜访。
一、契勘神宗皇帝实录自有旧来朱墨本。
其墨本系元祐年所修,已是成书。
其朱本系绍圣年间因蔡卞起请重修,将旧书所载多所增损,务要傅会一时绍述议论,深诋元祐史官之非,其间语言不无过当失实;
然亦有别行引用照据,以證墨本未尽去处。
若将二本参照修定,委是详备。
欲乞从本所官先据朱墨本看详重修,如或尚有合行取会照对文字,逐旋申明取索施行。
一、契勘哲宗皇帝实录系崇宁以后蔡京提举编修,叙事之外,多是增饰语言,变移是非,殆非实录之体。
成书之后,其当时时政记等应干文字又皆焚弃。
窃恐所载不无更改,隐漏失实,即难以便据旧录重行修定。
欲乞从本所逐旋申明,于诸路州军及旧臣之家更行取索,求访当时文字事迹,按据参照,看详重修,庶无牴牾。
荐察官劄子 宋 · 綦崇礼
臣等今月二十二日奉御笔付臣某,令与沈与求同荐数人有素行不阿附者,具名进入,以备察官之选。
臣等恭禀圣训,同共商量,以平日所得于公论者五人应选,具列于后:
左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郑作肃,性禀纯洁,有学术,通于世务,刚介寡合,议论有馀。
左朝奉大夫、行太常博士赵霈,性行纯靖,有操守,更历中外差遣,皆有可称。
左奉议郎、权知柳州常同,元祐言官安民之子。
安民首击蔡京者,与陈瓘、邹浩、龚夬等齐名,而其子孙如同,学识操履,最有家法。
左宣义郎、通判漳州李长民,有文采学问,尝中词科,议论疏通,清介有守。
左从政郎、前太学博士程克俊,有器识,议论精审,所守坚正,而不为徼讦。
前件官皆有时名,素行无缺,察其平日,必不肯为阿附。
以臣等愚见,可以仰备采择。
伏望圣慈更赐详酌。
取进止。
除两浙东路安抚使上殿陈乞劄子 宋 · 綦崇礼
契勘浙东一路管下州县,凭依山谷,边临江海,皆系控扼。
唯藉有心力、可以仗兵将、捕盗官在任,乘无事之际,协力措置,以备缓急。
臣今误蒙恩付以帅事,窃虑本路州县兵将、捕盗官,内有老病及懦弱,临事不可倚仗之人,伏望朝廷特降指挥,许臣体量,具名申尚书省或枢密院,取旨放离本任,别令合入差遣。
其阙,从臣一面踏逐奏辟差填一次,庶几得人,缓急可以使唤。
取进止(《北海集》卷二八。)
据下文,「仗」上当有「倚」字。
辞免起居郎奏状(1129年4月26日) 宋 · 綦崇礼
① 建炎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工部员外郎上。
臣四月二十六日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除臣起居郎,日下供职者。
闻命震惊,抚躬罔措。
窃以左右置史,起居是司。
入奉严宸,记事言于螭陛;
出陪清跸,随伏卫于銮舆。
密迩从班,最为妙选。
必得通今博古,守官而不挠;
乃能执兰载笔,书法而可观。
如臣者识类枣昏,材同樗散。
学污而近,讵当良臣之评;
性蠢而疏,难处侍臣之列。
愿回睿照,追寝误恩。
俾更选于时髦,庶克谐于议论。
臣无任祈天俟命之至。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辞免召试中书舍人奏状(1129年7月24日) 宋 · 綦崇礼
① 建炎三年七月二十四日,起居郎权给事中上。
宣教郎、试起居郎、兼权给事中綦崇礼奏:今月二十四日,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召试中书舍人者。
闻命震惊,抚躬自失。
伏念臣顷罹忧患,重历艰危。
心术耗昏,学殖荒落。
濡毫史策,已惭记事之能;
给札词闱,宁识代言之体?
忽膺严召,深悸危衷。
愿追寝于误恩,庶少安于愚分。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辞免中书舍人奏状(1129年7月29日) 宋 · 綦崇礼
臣七月二十九日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除臣中书舍人,日下供职,及与转通直郎者。
升华法从,通籍朝闺。
省踰分以难安,敢陈诚而有请。
臣以冒居左史,尚补西垣,偶此缺官,例从给札。
素乏涌泉之思,几成阁笔之羞。
虽趣以终篇,初不识凤阁文辞之样;
苟责其视草,将曷裨淮南书诏之工。
反复自惟,周章失措。
愿收还于成命,庶弭息于烦言。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辞免兼史馆修撰奏状(1134年2月) 宋 · 綦崇礼
臣伏准敕命,差臣兼史馆修撰者。
臣窃见陛下躬上圣之资,建中兴之业。
经营图治,七年于兹,拨乱反正,功德甚大。
而史家之历,阙而不书,非帝王所以垂训之意。
乃因有司之请,设局命官,付以兹事,惟择所逮。
盖将课其编纂之功,而程其述作之能,不徒苟以一职荣之而已。
如臣固陋有素,加以病昏,聪明不及于前,学术寖忘其旧。
久尘法从,无补皇猷。
盖尝三贡封章,祈解近职。
恩私隆厚,未忍弃捐,黾勉备官,进退惟谷。
今以衰残之质,使其摛文词禁,劝学经帷,常惧弗给。
而况一代笔削之重,敢复冒昧贪荣,而兼斯乎?
伏望圣慈察其不逮,追寝误恩,别选作者,庶协公议。
所有敕命,臣未敢祗受。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辞免翰林学士奏状(1132年9月) 宋 · 綦崇礼
闻命震惊,罔知所措。
臣以荒疏不腆之学,缀缉不工之文。
自忝从臣,每兼内制。
暨再还于班列,盖五被于选抡。
岁月空移,功能何有?
过录摄承之效,甫升寓目之员。
偶入对于清光,乃近叨于眷奖。
占学士久虚之次,遂俾为真;
预明君亲擢之荣,岂胜其任。
周旋自视,进退靡遑。
伏望圣慈俯矜危恳,第姑容于代匮,亦奚遽于超迁?
特收睿命之行,庶息烦言之诮。
干冒天威,臣无任踧踖俟命之至。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辞免兼侍读奏状(1133年2月) 宋 · 綦崇礼
闻命兢惶,罔知所措。
恭惟陛下以日新之学,辅天纵之资。
推大法于《春秋》,深得圣君之奥;
越诸儒于今古,独明王道之归。
虽专门之师,莫望于清光;
在历世之君,孰偕于盛美?
而臣蚤因觅举,粗亦知书。
顾伦类之不通,且见闻之非博。
盖尝涉猎三家之记,窃玩其文辞;
奚暇研穷一字之微,以言其褒贬?
仰神心之自得,惭懵学之何施。
藉令裒众说于训诂之间,安得措一词于睿明之下?
况臣心思衰耗,目病昏眵,已知视草之难能,讵可执经而入侍?
愿回成命,更选鸿儒。
使无妨进之讥,庶获异闻之益。
披诚良确,得请是期。
所有误恩,乞赐寝罢。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待罪奏状(绍兴四年七月十一日)(1134年7月11日) 宋 · 綦崇礼
臣今月十日,学士院准尚书劄子:臣寮上言,臣所草吴玠麻制有曰:「陆海神皋,既失秦川之利;
铜梁剑阁,敢言蜀道之难」。
以「秦川」字有疑,及不识「敢言」之义何谓,乞改正行下。
奉圣旨:令学士贴改。
臣已遵依圣旨贴改讫。
缘臣识虑不明,语言失当,因臣寮所论,始见其非,不职之辜,其何可逭?
臣见在病假,居家待罪,伏望圣慈特赐黜责施行。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乞宫观奏状(1134年7月) 宋 · 綦崇礼
臣辄沥危恳,上渎天听。
臣一介孤生,遭遇明圣,服在侍从,首尾七年。
昨缘病衰,屡求閒外,恩私未憖,获畀近藩。
到官五旬,即闻海道之警,淮甸俶扰,远近戒严。
戍辂亲征,六师既发,浙东心腹之地,形势顿孤。
臣职在抚绥,实分忧寄,虽随事加备,力岂足支。
仰赖陛下神武英决,伐谋制胜,将士用命,贼计遂穷。
臣既恃而不恐,因一切安之以无事。
洎敌众远遁,法驾凯还,一路军民,讫皆安堵。
向非王师却敌,江上用克无虞,臣之么么,其将何以塞责?
方朝廷儆戒,为盛秋捍禦之防,将相协同,图中原恢复之策,小大臣子,咸思自效。
而臣抱疾寖久,老境日侵,臂痛指挛,胸满气急,目视昏近,怯理簿书,精力疲乏,难周职务。
重以陛辞之日,训戒丁宁,事无钜细,皆躬亲省阅,不敢委之僚属,以偷安自暇,姑欲彊勉夙夜,图报毫分。
而其惫如此,一有旷弛,宁不上误陛下使令之意?
伏望圣慈察臣情悃,实怀此忧,非敢无名辞难避事,特降睿旨,除臣一在外宫观差遣,任便居住,使得专意医药,以养残年;
改命能臣,付之方面,庶几公私义分,两得其宜。
傥沉痾之有瘳,岂捐躯之无日?
臣不胜俯伏俟罪、激切拳拳之至。
再乞宫观奏状(1135年) 宋 · 綦崇礼
臣近曾具奏,以抱疾寖久,恐妨职事,乞除一在外宫观差遣,伏奉诏书不允。
臣仰体睿训,不敢继有渎闻。
今者勉治所职,又历五旬。
而臣比因久雨,冒阴湿之气,臂疾屡作,艰于书字;
又以体尝伏暑,遇热增甚,心思昏愦,动多健忘。
若尚冒居剧郡,深恐自取颠沛,上孤陛下天地父母始终保全之大德,夙夜愧惧,不敢遑安。
臣契勘本府近日催科应办等事,如和买本钱、借拨军粮及和籴米,皆已数足;
收趣箭镞翎毛,按月无违;
分造十三车战船熟材,亦已起发;
其馀逐一次第推行,别无规避。
直缘衰残,力不任事,须至再有陈请。
伏望圣慈察臣悃愊,特降睿旨,检会前奏,除臣一在外宫观差遣,任便居住,庶就休閒,以便医药。
冒犯天威,不胜俟命之至。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