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乞勘鞫王咸融纳马庆长马状(十二月十六日) 北宋 · 赵抃
臣近累次弹奏枢密使王德用男咸融纳马庆长马二匹,遂与庆长连并优便差遣等事,至今未蒙施行。
伏惟陛下至公之心,如天地覆载,日月照临之无私也。
奈何使朝廷威福之柄,为贪夫攫歛之资,视枢要如闾阎,以官爵同商贾?
台谏抨举,事已彰败多日,尚乃寝而不问。
今夫外臣小官受一钱,以赃名罪则终身湮沈,天下所不齿;
岂容枢密使之家公行贿赂,卖恩鬻赏,喧沸如此,而不行穷劾,以正国家之典刑乎?
今马庆长等见在京师,伏望圣断早赐指挥,鞫罪行法,亦所以警惧贪猥之人,庶几中外清肃也。
论王德用乞正其罪劄子 北宋 · 赵抃
臣职有言责,不避烦浼宸聪,累曾弹奏王德用,乞正其罪而罢黜之,至今未赐施行,中外所共惊叹。
况德用素非勋劳,滥冠枢席,全无补报,止务贪惏,漏尽钟鸣,不顾羞辱。
因男咸融纳马庆长之马,辄以优幸差遣酬之,鬻恩贸赏,意轻朝廷,此而可恕,孰不可恕!
伏望陛下英断,特赐指挥,置之诏狱,正以典刑,则祖宗天下之大法,不为庸人屈也。
乞许文彦博程戡避亲状(十二月二十一日) 北宋 · 赵抃
臣窃以辅弼疑丞,所宜协力共济;
谋猷献替,须藉至公不私。
若始无防闲,则终至间隙。
中书者天下瞻望之地,苟非执政大臣同心同德,则何以上副圣主焦劳求治、欲元元见太平之意也!
伏见宰臣文彦博与参知政事程戡,是儿女正亲家,俱曾陈乞回避,未蒙圣旨允许。
然以公朝无疑,诚于事体不便。
且人情岂远,机务实繁,矧当钧衡,联比姻娅,一议或异,则必生形迹之非;
一言偶同,则岂免党与之谤?
临事同异,两难处之。
今夫一郡一县小官同僚,尚以亲嫌,必使易地。
又况中书执天下刑赏之柄,系天下休戚之本,日有议论,处置大事,岂于亲戚乃不为嫌乎?
臣伏望陛下特赐宸断,可其奏请,使得相回避,则中外无有间言也。
乞寝罢钱延年待制之命状 北宋 · 赵抃
臣等窃闻张择行授户部郎中、充集贤殿修撰、提举兖州仙源观事,欲除钱延年为天章阁待制。
必是朝廷以择行内阁之阙,用延年以补之。
窃以待制之官,始置二员,今处中外已十五员矣。
侍从之间,不为乏人,纵罢择行之职,何用补为?
延年庸猥无状,众所共知,狡践华要,且非朝廷澄清百僚之意,将何以为荐绅之劝?
若谓预有指挥,则著例甚明,不当引用。
伏乞陛下特从公议,寝罢延年待制之命。
乞并甲磨勘选人状(三月九日) 北宋 · 赵抃
臣伏睹日近系中书、枢密院、审官、三班等处臣僚磨勘迁转者,并已依例施行外,唯有流内铨该磨勘改京朝官选人新旧一百馀员,住京各已日久,至今未蒙指挥,困踬旅琐,深属不易。
臣愚伏望圣慈矜恻,早赐朝旨,许令流内铨并甲磨勘引对,免致选人留滞失所。
乞颁下减省奏荐恩泽状(嘉祐元年闰三月七日) 北宋 · 赵抃
臣昨睹圣旨,以减省奏荐子孙亲戚恩泽事下两制及台谏官定夺,寻已具条件闻奏,窃闻再下中书、密院重行详定,至今多日,未降指挥。
伏缘圣节在近,中外臣僚未知定制,必是各依常年体例奏荐,实为侥倖。
况此一事,乃澄汰滥官之本原也。
当圣明之世,或不能决行,则因循之毙久而寖深,朝廷纪纲日益弛废。
伏乞圣旨指挥,早赐颁下,所贵釐革冗员,自今岁始。
按:年代据《长编》补。
乞发遣荆南举留王逵诸色人归本贯状(闰三月十八日) 北宋 · 赵抃
臣窃闻有荆南府进士、僧道、公人、百姓刘宗正等百馀人,诣阙进状,称王逵政美,举留满任三年。
窃缘王逵为性苛虐,所至害民,岂于彼州独有异政?
若非恐惧威暴,敦谕使然,安肯越二十驿程,跋履艰阻而至是也?
原其远民之情,盖不获己。
臣伏望特降圣旨指挥,其荆南府见在京留王逵诸色等人,下开封府发遣,令归本贯。
庶使天下知朝廷至明,不为憸人上惑天听,兼况素有著令,诫约分明。
乞赐指挥举行旧条,告示中外。
乞寝李淑充翰林学士指挥状 北宋 · 赵抃
臣等窃闻除李淑充翰林学士,中外闻之,无不惊骇。
窃以淑知开封府日,丑行彰闻,及在郑州,又作诗怨刺,辞涉列祖。
洎朝廷黜知南京,却以侍亲为名,不肯前去,累经台谏论列。
盖以其资性阴邪,不协群议。
况内制之任,不止专掌文翰,兼朝廷大用,多由此选,岂可以阴邪之人再充此职?
伏乞检会欧阳修、包拯等前来论奏事状,特降圣旨指挥,寝罢淑今来除命。
且见今翰林学士自承旨以下有五员,不至缺人。
再论李淑状 北宋 · 赵抃
臣等伏睹李淑充翰林学士不当,遂具状弹奏,未蒙朝廷指挥施行。
窃以淑踪迹乖滥,及知开封府,昵近小吏刘青,丑声流闻,故士大夫耻言其名字,此乃淑之秽行也。
作诗刺讥朝廷,乃有「门外倒戈」之句,言涉烈祖,此淑之大不忠也。
出知南京,以养亲辞避,自合家居,既而依旧居职,此淑之不孝也。
臣等固不敢一一条陈,上黩圣听。
如此等事,台谏累次上言,陛下稔熟知之,宽其严诛,使未废弃,恩已厚矣。
词禁最为近密,安可使不忠不孝、丑秽阴邪之人复践其职?
伏乞早降圣旨指挥,追还恩命,以厌天下清议。
再乞追罢李淑状 北宋 · 赵抃
臣等伏睹再除李淑充翰林学士,两次具状弹奏,未蒙施行,臣等窃所未谕。
况淑之丑秽,前后累经臣僚论列,已夺是职,岂可复居此官?
又淑之阴邪,天下共知,在于圣人,亦稔熟闻听,无足疑者。
似此除拜,必是辅相进拟,岂有明知奸邪,复欲擢用?
但恐沮劝之道废矣。
况圣心求治,内制之选,职在禁近,或备顾问,岂可用此等色人?
臣等并蒙圣恩,擢在言职,各有爱君之心,岂有乐闻时政之阙?
再三烦黩圣听,盖进用匪人,实害大政,不敢不言。
伏望出自圣衷,特赐追罢。
况翰林学士自承旨以下有五员,不至阙事,伏乞更不除人。
再乞寝李淑恩命状 北宋 · 赵抃
臣等三次具状弹奏李淑再充翰林学士不当,未蒙施行。
伏虑朝廷以臣等所言李淑不忠不孝,为行乖恶,未足以取信;
或者执政之臣不采中外公议,曲为盖庇,不即别白于陛下之前,使淑之恩命,遂非而不改。
只如知开封府时,丑秽事迹,播于闻听;
在郑州作诗讽咏前朝,语涉烈祖;
以养亲为名,辞避外宫,却居内职。
此前来谏官及臣等今来累次论列分明,若此等事,罪不容诛,陛下宽仁恩恕,未加窜殛,尚居经筵,犹未允清议,岂可更复翰林学士之命?
如淑自兹进用,窃恐奸邪路开,小人类进,贼贤害政,不为朝廷之福。
伏乞特降圣旨,早赐寝罢淑所授恩命。
乞候今冬六塔河堤并无疏虞方许酬赏状 北宋 · 赵抃
臣窃闻商湖口已用土闭塞,河流全入六塔通行,外议以为自今水势尚小,固无所忧。
若向去矾山水下,并夏秋霖潦暴涨,则虑堤防未平,别有冲溢。
所是见今勾当六塔河一行官吏等,如有合该恩命酬赏,欲乞圣旨犹准直候今年初冬已前,沿河堤防并无疏虞,然后依例施行。
所贵人人肯尽心力提辖防护,亦以示朝廷不滥赏而见成功也。
乞贬黜李仲昌张怀恩等状(嘉祐元年四月初一日) 北宋 · 赵抃
臣伏睹今春朝廷指挥商湖北流口候至秋冬闭塞,其修河司李仲昌、张怀恩等全不依禀制旨,妄称水势自然过入六塔新河,盛夏之初,遂尔闭合。
一日之内,果即冲开,失坏物料一二百万,溺没兵夫性命不少,民力疲敝,道途惊嗟。
岂非意在急功力,觊恩赏?
失计败事,罪将谁归?
臣愚伏望陛下特赐宸断指挥,其仲昌、怀恩及应管勾臣僚使臣等,亟加贬黜,以正典刑,谢彼方之生灵,诫后来之妄作。
按:年代据《长编》补。
乞牵复李士勋旧官状(四月十一日) 北宋 · 赵抃
臣窃见内殿承制、閤门祗候李士勋昨江东同提刑日,以病去官,不曾亲被诏旨,因此赴阙后时,降授东头供奉官,又已经刑部定夺,至今未蒙施行。
缘士勋得疾有状,黜官无辜,母老家贫,众所共惜。
伏望圣旨指挥,特赐牵复士勋旧官,使朝廷刑罚不滥,则忠善知劝矣。
再乞罢免王德用状 北宋 · 赵抃
臣昨累状弹奏王德用男咸融纳马庆长马后挟私差遣事,经涉半年,至今未蒙朝廷施行。
夫刑罚者,人主取天下之柄,持之使平,则中外畏威,而民服从。
未有官尊职重而贪赃败露如王德用者,遂屈法而不问之耶。
伏望圣旨指挥,检会前来所弹德用章奏,早赐正其罪而罢免之,并咸融、庆长并从降黜,以副天下公议。
乞正王德用罪名贬黜状(五月三日) 北宋 · 赵抃
臣累次弹奏枢密使王德用贪惏挟私,男咸融纳马庆长马,偏与优等差遣,人情不平,外议喧沸,乞正其罪。
所冀于治朝行公法,不为德用私而屈之也。
至今多日,未蒙指挥。
且德用结托权要,赃污暴闻;
拜跪艰难,失人臣礼;
当职议论,语同俳优;
勋劳素无,负秉兹久。
臣愚伏望陛下采之公议,断在勿疑,以臣前后所上章奏,命政事府果决施行,正德用等罪名,严赐贬黜。
然后别择贤才,入冠枢府,使夷夏畏服,朝廷尊严,天下不胜幸甚。
乞官员身故孤遗骨肉依在日资序拨船乘载状(五月七日) 北宋 · 赵抃
臣伏睹近降条贯,移替、赴任官员、使臣乘坐舟船只数,立法革毙,所宜必行。
然而尚有该说不尽,似于人情未安者。
唯官员、使臣或在任,或得替,或已赴京阙,或尚在道路,有身故者,其本家孤遗骨肉,若不许乘船归乡里并寄居去处,实可矜怜。
今闻排岸司见拘收故北京通判、屯田员外郎方任与故太常博士吴温两家所乘载孤遗舟船,勒归本岸,不放前去。
况方、吴两家并是南人,去乡井数千里,孤遗各一二十口,留滞羁旅,便是失所。
除二家外,似此之类颇多,甚伤和气。
天下有祸患急难,而仁圣在上,正宜拯救哀恤。
臣伏望朝廷特赐指挥,应官员、使臣身故,其孤遗骨肉并许令依本官在日资序支拨坐船只数,乘载归本贯州县或寄居去处。
所有在外始初丁忧官员,合归持服地头,即不是作名出入者,亦乞依此施行,所贵物议平允。
乞依自来体例令台谏官上殿劄子(五月八日全台) 北宋 · 赵抃
臣等近闻知谏院范镇乞上殿奏事,未蒙俞允。
窃以台谏之职,是朝廷耳目之官,凡所奏陈,动关机密。
自陛下服药调适,仅将半年,至今未得上殿。
比闻圣体渐康,况中外机密万务,在臣等职业合奏之事甚多,若祇上章疏,难为周悉,须合面陈。
伏望圣慈特赐指挥,许依自来体例,令台谏官上殿。
〔贴黄〕三司、开封府、审刑院祇管钱谷刑狱民事,虽未上殿,不至阙事。
台谏职业,动干机务,或有难形翰墨之事,须至上殿口陈,伏乞早赐俞允。
言皇嗣未立疏(嘉祐元年六月九日) 北宋 · 赵抃
臣闻圣人之制变,不可无权宜;
天下之能事,不可失机会。
至于去祸以归福,却乱以格治,救亡以图存,转危以置安者,用权宜、适机会也。
向者伏睹陛下圣体偶一违豫,中外人心莫不动摇。
赖宗庙社稷之降灵,天地神明之垂祐,四海蒙福,宸躬寖康。
然犹上有谪见之文,迨无虚月;
下有妖言之俗,至于再三。
天其或者岂非以陛下皇嗣未立,人心未有所系,垂厥祥异,明白丁宁,警戒陛下,意欲陛下深思远图,亟有所为而然也?
权宜也,机会也,今其时矣。
《书》曰:「一人元良,万邦以正」。
《易》曰:「大人以继明照四方」。
叔孙通以谓:「天下之本,奈何以天下为戏」?
韩愈亦云:「前定可以守法,不前定则争且乱」。
臣不胜大愿,愿陛下思所以答谪见、妖言之警戒,思所以固三圣百战之基业,思所以安中外臣庶之忧惑,思所以破奸雄阴贼之窥觎,断宸衷,发圣意,择用宗室贤善子弟,或教育宫闱,或封建任使、左右以良士,辅导以正人。
盘石维城,根本深固,有是二者,惟陛下示天下以至公而财择焉。
伏况陛下春秋富盛,福寿延洪,一旦皇子庆诞,少阳位正,储贰事体,何损权宜?
方今施为,且适机会,转祸乱危亡将然之势,为福治安存无疆之基,岂不盛哉!
岂不休哉!
臣职有言责,计无家为。
戴陛下之恩,极太山之重;
顾愚臣之命,等鸿毛之轻。
傥一毫有益于朝廷,则万死甘从于鼎镬。
干冒旒冕,臣无任纳忠待罪、激切屏营之至。
乞依刑部定夺除落葛闳陆经罪名状(六月十一日) 北宋 · 赵抃
臣伏睹先朝所降诏书,有刑赏踰制,冤滥未伸,并仰谏官奏论、宪臣弹举之文。
所以事有冤滥者,言之则臣之职当然,默焉则臣之责难逭。
昨闻御史中丞孙抃奏葛闳知濠州日情状可恕,宣徽使富弼言陆经在西京日贬出非辜。
朝廷并送刑部,寻具奏闻,称据闳、经案款,元初大理寺各不合书罪。
然却引敕节文:「一命官犯罪,经断遣后如有理雪者,三年外更不施行」。
省司不敢除落,朝廷因而中罢。
窃缘闳、经所犯本是为人诬搆,前日未明白时,人犹冤之,一旦近臣既已论奏,刑部又已辨明,朝廷用三年外法以罢之,然则人之冤之也,又甚于前日矣。
至如近年王冲、杨南仲、杨织辈,皆以罪废仅二十年,并不问年限,只用大臣、台谏官论列,俱得除落刑名。
况闳、经亦不是自乞理雪,率皆因人奏论,较王冲等事体,岂复有异?
臣愚伏望陛下圣旨指挥,检会刑部所定夺闳、经文字,许依王冲等除落罪名,则冤滥获伸,副诏书之意,邦条物议,咸得允当。
若以曾系中书不行,事涉形迹,又送枢密院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