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柳溪 北宋 · 郑獬
三月二十七,春丛已半空。
细草著露作团绿,落花拥溪相压红。
南北游人归未归,日斜飞絮撩东风。
汪正夫云已厌游湖上顾予犹未数往遂成长篇寄之 北宋 · 郑獬
君已厌折湖上花,我犹驱迫坐两衙。
须知乐事属閒客,日日携觞不在家。
况君才力自少对,取次落笔成天葩。
春风湖上与之敌,豪放丽绝无以加。
幽岩绝壁无不到,欲缘云汉寻天槎。
顷属胜游不得往,犹如野马绊在车。
眼看红英零落尽,长条已被绿叶遮。
春芳虽晚犹得在,山丹正好红相誇。
终当摆去百事役,与君共蹑南山霞。
虽老犹能沃金叶,卞娘送以双琵琶。
已教楼下排花舫,醉到碧山春日斜。
寄①题明州太守钱君倚众乐亭 北宋 · 郑獬
① 《两宋名贤小集》作遥
使君何所乐,乐在南湖滨。
有亭若孤鲸,覆以青玉鳞。
四面拥荷花,花气摇红云。
使君来游携芳樽,两边佳客坐翠裀。
鄞江鲜鱼甲如银,玉盘千里紫丝莼。
金壶行酒双美人,小履轻裙不动尘。
壮年行乐须及辰,高谈大笑留青春。
游人来看使君游,芙蓉为楫木兰舟。
横箫短笛悲晚景,画帘绣幕翻中流。
贪欢寻胜意不尽,相招却渡白蘋洲。
日落使君扶醉归,游人散后水烟霏。
紫鳞跳复戏,白鸟落还飞。
岂独乐斯民,鱼鸟亦忘机。
使君今作螭头臣,游人依旧岁时新。
空馀华榜照湖水,更作佳篇誇北人。
为题小灵隐修广师法喜堂 北宋 · 郑獬
浮屠藏家多在山,飞舟跨海烦往还。
不如广师开此堂,清旷不减山中间。
前有怪石天所镵,莓苔模糊苍鬼颜。
我时跨马来扣关,访师对石终日閒。
代人上明龙图 北宋 · 郑獬
凶徒盗覆甘陵城,白日堂堂枭呼鸣。
生灵十万陷死地,长刀大戟交纵横。
留都丞相统河北,雷霆四驰诸侯兵。
铁林合围三十里,甲光如水鱼鳞明。
风霜旷野苦暴露,未得鼠子腥吾烹。
天子悯恻览群议,冠盖满朝贤公卿。
安得破贼如裴度,开封大尹宜其行。
公拜稽首出就驾,画旆猎猎蟠虬狞。
沛然德泽随车来,一煦万物皆发生。
士卒奋怒争以死,遂穷巢穴诛根萌。
平贼之功无与让,当见大轴归老成。
夔皋拱列帝舜坐,愿补日月歌太平。
题关彦长孤山四照阁 北宋 · 郑獬
湖⑴山天下之绝境,群山绕湖千百重。
碧笋四插明镜外,此阁正落明镜中。
绿波一穗扫沙尾,拥门尽是红芙蓉。
清香断处接苍霭,绿萝攀树登高峰。
当轩不置窗与槛,湖光山翠还相通。
侧耳似闻天上语,接手便欲翻长空。
忽疑跃入画屏上,但觉毛发生清风。
光景动荡失天地,直与颢气争雌雄。
君何容易得此处,著意镵凿由天公。
西湖虽然多佳境,游人到此景遂穷。
昔日郎官退居此,足踏藤履手携筇。
时陪金壶宴亲旧,船飞两楫如归鸿。
溪鱼鲜白玉膏脆,林果红熟燕脂浓。
挥弄清泉倚苍石,当时即是神仙翁。
又况诸子尽奋发,绿袍照烂时相从。
我来登览但叹息,有家不得居江东。
至今此景常入梦,尚有清气留心胸。
屡蒙书尾追拙唱,强临纸札诚难工。
湖山有灵必见笑,便与弃掷无留踪。
直须收拾买邻舍,兄乎异日能相容(以上《郧溪集》卷二五)。
⑴ 张本校:潘本作孤
上李太傅 北宋 · 郑獬
陈人尝传李太傅,云作太守来此州。
顷遭暴水拉堤出,设施画略排横流。
大偷尝欲穴堤腹,掩之即日断其头。
至于小猾幸民祸,钩罗姓名皆不留⑴。
陈人恬恬⑵但眠食,恃公牢固如山丘。
今兹水暴潴外郭,眼见盗贼何由仇。
况我方在艰阨中,窜奔日惧蛟龙求。
乌乎不见李太傅,使我涕泪成沈忧。
⑴ 自注:太傅讳土衡,天圣中守陈。是岁蔡水溢,而居民袁氏者夜以绳齧堤,太傅即掩诛之,尽迁今所谓袁家口是也。又水盛,恐其善泅者乘之为盗,乃浮瓜于河,募民没取之,得一瓜辄赐以卮酒,由是尽得善泅者而籍縻之。
⑵ 张本校:夏本、潘本作帖帖
次韵程丞相重九日示席客 北宋 · 郑獬
湖光飞出洞庭秋,拍手齐看山公游。
黑云抱日离东海,苍霞穿漏红光浮。
我公重惜此佳节,携宾留燕停鸣驺。
城角直穿一气外,碧鳞缥缈飞高楼。
晚花纤丽金靥闹,平莎蒙密绿发稠。
手把玻璃笑当坐,飘然逸气凌云遒。
须臾大卷出新作,铁网包住鲸与虬。
四座传观赏佳句,丝管不发清歌留。
茱萸著酒紫香透,芙蓉插髻双眉修。
后堂新压菊花酿,倾在玉盆凝不流。
美人再拜劝公饮,一饮可忘今古愁。
谁谓长戈可驻景,谁谓萱草能忘忧。
斯言寥阔不可考,乐事须向尊前求。
霓裳法曲古来绝,小槽琵琶天下尤。
只此醉乡有佳境,此境不与人间侔⑴。
⑴ 自注:公之佳妓善《霓裳》法曲,而胡琴尤绝。
酬余补之见寄 北宋 · 郑獬
吾友补之会稽家,高眉大眼称才华。
入京共收太学第,姓名头角相撑磨。
高楼管弦相与杂,黄金酒面溶成波。
樽前轩昂如孤鹰,四顾不见雀与蛙。
试招纸笔恣挥扫,纵横喷薄不可遮。
我疑君心如春风,呵吐草树皆成花。
忽然惊爆险绝句,旱天霹雳雷霆车。
我辈观之瞪两眼,汗流满面空长嗟。
明年南北别君去,落照满帆秋风斜。
天涯朋欢少披豁,还如穴鰋跳泥沙。
两耳喧聒久厌苦,思君便欲飞仙槎。
前时得君山阳书,副之长句封天葩。
笔墨劲健愈精绝,铁绳钮缚虬爪牙。
有时风雨恐飞去,尝自密锁金鸦叉。
嗟我文字苦悭短,才力不敌两角蜗。
下笔欲答辄自止,如君一句已可誇。
持此聊且谢勤叩,念君不见愁无涯。
酬随子直十五兄 北宋 · 郑獬
通州穷并大海涯,厥壤不毛坤德亏。
床下矍索穴蟛蜞,我初来居常吟悲。
见君颜采方伸眉,眸子清彻鬓垂颐。
中怀洞然无由歧,镌镵文字干有司。
古书细钞指生胝,弟侄凫雁行累累。
脱衣易粟饴其饥,慈祥孝友乡里推。
前者天子亲飨祠,黄纸赦书疾风驰。
挂罗山林网逸遗,守臣奉诏敢言迟。
外台使者争荐之,野庐供饩礼所宜。
白袍大袖何纷披,来居太学森兰芝。
世俗讥议喜瑕疵,苍蝇往来工谗词。
椎凿璞玉生疮痍,猛虎不如墙下狸。
听者虽明岂无疑,紫薇群公文章师。
发以钜策健笔随,铺纸吐论语亦奇。
缀名纸末何其卑,藻火为裳诚倒施。
赤骥不得黄金羁,编之下枥耳羸垂。
令我包羞心郁伊,一舸东入长淮湄。
勿言显发遂无期,青衫犹足慰妻儿。
海陵得君七字诗,重谢解谤称相知。
我虽有言如钝锥,说之不入何能为。
愿子加餐善自持,高山峨峨寸土基。
前涂如壁不可窥,荣落穷通各有时。
戏酬正夫 北宋 · 郑獬
汪子怪我不作诗,意欲窘我荒唐辞。
自顾拙兵苦顿弱,安敢犯子之鼓鼙。
子之文章既劲敏,屡从大敌相摩治。
左立风后右立牧,黄帝秉钺来指麾。
蚩尤跳梁从风雨,电师雷鬼相奔驰。
顷之截首挂大旆,两肩冢葬高峨危。
如何韬伏不自发,欲用古术先致师。
遗之巾帼武侯策,司马岂是寻常儿。
应须敌气已衰竭,然后铁骑来相追。
回戈坐致穷庞伏,得非欲学韩退之。
嗟我岂敢与子校,唯图自守坚城陴。
况兹忧窘久废绝,空馀衰老扶疮痍。
开卷旧字⑴或不识,岂能有意争雄雌。
朝来据鞍试矍铄,是翁独足相撑支。
检勒稍稍就部伍,亦欲一望将军旗。
曹公东⑵壁不羞走,周郎未得相凌欺。
便须持此邀一战,非我无以发子奇。
⑴ 原作守,据张本改
⑵ 张本校:夏本作赤
送蔡同年守四明 北宋 · 郑獬
尚书蔡公在廊庙,器业文章第一人。
绣墩赐坐议大政,天子称之社稷臣。
渥洼遗种出骥子,才生七日超其群。
蔚如长松倚绝壁,洒落不杂人间尘。
东风共醉杏花下,沧波浩荡天地春。
近者诸公荐御史,宰相未识真麒麟。
却借朱袍下南国,画船醉眠官不嗔。
吾徒对酒共叹息,破车快犊诚难驯。
陈蕃高才虽少对,辟书聊慰汝南民。
溪山见君亦须喜,飞云遮路迎车轮。
朱云风采久寂寞,岂宜远处沧海滨。
送仲巽归阙下 北宋 · 郑獬
老骥不妄行,苍鹰不虚击。
高车折轴弃路旁,茧栗犊儿负其力。
指麾万事自有理,不须破海惊霹雳。
君不见张侯白头郎,仗节雍容在南国。
事如倒山落面来,谈笑当之不遗策。
往时夸者欲惊俗,揭浪翻风一千尺。
屡成大狱沸如糜,六月飞霜触白日。
张侯不矜亦不倚,老骥苍鹰称其德。
洞庭之北十二州,吏民帖帖甘眠食。
有诏夺归不得留,正值风雨花狼籍。
离思浩荡入青春,楚泽荆山淡无色。
此行况是赤县官(自注:君新除府略提举。),贤者宜令天子识。
公虽已老心尚存,今不急用真可惜。
但用河南张汉阳,何必东山谢安石。
送人东上 北宋 · 郑獬
骐骥太俊不得驭,尘埃尚走高阳翁。
奇文泣下鬼神血,高议凿开天地聋。
平明仗剑背我去,老蛟奋鬣归江东。
送李处士南归 北宋 · 郑獬
驾车跨马声嘈嘈,长剑阔佩横满朝。
尘埃走趋颜发老,先生久客得无劳。
夜来气味有秋色,归心斗与秋风高。
揭竿跨浪好归去,扁舟烂醉眠云涛。
大小不能荐天子,遗⑴诗有意徒哓哓。
⑴ 原作遣,据张本改
题名碑石琢之已成求章伯益(友直)先生篆额 北宋 · 郑獬
老匠隳山斩苍石,偃然巨璞长于席。
锐凿飞椎日镵击,金錞嘲轰满虚室。
白沙砻就大禹圭,绀滑自同青玉色。
两螭攫拿相斗立,欲求大篆冠其额。
先生绝妙不须言,引墨为我一落笔,蟠屈玉箸入石壁。
吾曹名氏遂辉赫,异物不复容侵蚀。
赤尾鲤鱼问消息,丐我数字得不得。
读朝报 北宋 · 郑獬
天子晓坐朝明光,丞相叩头三拜章。
乞还相印避贤路,愿为天子专城隍。
上恩深厚未闻可,丞相退让闻四方。
浓书大纸批圣语,鸣驺却入中书堂。
滞客 北宋 · 郑獬
五月不雨至六月,河流一尺清泥浑。
舟人系鼓挽舟去,牛头刺地挽不行。
我舟系岸已七日,疑与绿树同生根。
忽惊黑云涌西北,风号万窍秋涛奔。
截断两⑴脚不到地,半夜霹雳空杀人。
须臾云破见星斗,老农叹息如衔冤。
高田已槁下田瘦(张本作瘐),我为滞客何足言。
⑴ 张本校:潘本作雨
感怀 北宋 · 郑獬
北风哭夜星辰寒,竹篱敲戛鸣琅玕。
老蟾瘦噤失光采,天地冻合鱼龙乾。
嘅然忆归几千里,长江大山交屈蟠。
湘水东去注不极,我心夜夜如鸣湍。
弟兄起居谅欢适,高堂䌽衣翩翻翻。
嗟我摧颓落苍海,两腋恨无双飞翰。
远方就学何所得,数年短发才胜冠。
何时拂袖得归去,春风笑满南陔兰。
木渠 北宋 · 郑獬
木渠远自西山来,下溉万顷民间田。
谁谓一石泥数斗,直是万顷黄金钱。
去年出谷借牛耕,今年买牛车连连。
须知人力夺造化,膏雨不如山下泉。
雷公不用苦震怒,且放乖龙閒处眠。
安得木渠通万里,坐令四海成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