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转对奏状(绍兴乙未)(1139年5月1日) 宋 · 刘一止
具位臣刘某。
准御史台牒,五月一日视朝,轮当转对,今具己见,须知奏闻者。
右,臣窃惟义仓之法,论始于隋,增广于唐,而国朝因焉。
其意若曰,古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九年耕必有三年之蓄,国无三年之蓄,则国非其国矣。
当其丰登,粒米狼戾,俾输其馀,以备凶荒,未为过举。
不幸有金穰水毁木饥火旱之变,则用其私蓄,固足以赈之,社仓是也。
隋开皇间长孙平请令诸州百姓劝课,因社共立义仓,收穫之日,各出粟麦藏焉。
社司职长检校多少,岁或不登,则发以赈之。
然立法犹未备也。
至唐贞观间,戴胄请自王公以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亩顷,每至秋熟,以理劝课,尽令出粟,各于所在为立义仓。
国朝乾德间,天子哀岁之不登,而仓吏不以时出与民,于是著发粟之制,使不待诏令。
其后病吏之烦扰,而民罹转输之困,又罢之。
至仁宗皇帝始复旧制,民到于今赖焉。
然而推行之意有未尽合于古者,岂得不论。
且所谓义仓者,取粟于民,还以赈之,固不可以不均。
今也置仓入粟,正在州郡,岁饥散给,而山泽僻远之民,往往不沾其利。
其力能赴州就食者盖亦鲜少,而况所得不足偿劳,流离颠沛,有不可胜言者。
此岂社仓之本意哉?
恭惟陛下天慈广覆,一视同仁,凡政事系赤子之利害者,见于诏令,丁宁熟复,靡有不至。
而奉法之吏,因习故常,惮于改为,使上之德泽不克下究,臣窃惜之。
臣愚以谓义仓之粟,当于本县乡村多置仓窖,自始入粟,以及散给,悉在其间。
大县七八处,小县三四处,远近分布,俾适厥中。
若未有仓窖,则寄寺观或大姓之家。
县令总其凡,以时检校,遇饥馑时丞簿尉等分行乡村,计口给历,次第支散,旬一周之。
庶几僻处之民,均受其赐,不复弃家流转道路。
此利害之较然者也,伏望圣慈下臣议,更赐详酌,傥以为可,断而行之,不胜厚幸。
谨录奏闻,谨奏。
谢主管台州崇道观表(罢起居郎责授)(1132年8月25日) 宋 · 刘一止
祗奉训辞,伏思适咎,惟臣自取,跼地知惭。
臣某(中谢。)伏念臣出自寒微,误膺简拔,以锄耰固陋之质,历台省清近之班,自始及终,不由他力,从顶至踵,皆出上恩。
而臣所更既多,未有裨补。
欲效其议,则窃自薄陋;
以为可用,则无所短长。
仰惟圣德之方隆,内惧史书之有阙,臣之宜去,谁不谓然。
不图威命之行,尚得祠官之奉。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游心太古,侧席异闻,作成士类而明试以功,爱惜人材而阔略其过。
怜臣之罪以戆,察臣之志靡他,薄示谴呵,止投闲散。
省躬己辜,固将安分之宜;
没齿何言,惟有负恩之愧。
臣无任。
谢除直显谟阁表(1135年闰2月12日) 宋 · 刘一止
念咎洗心,三移岁律;
典州奉使,再锡命书。
敢图延阁之华,又玷直庐之列。
逡巡拜赐,跼蹐自疑。
臣某(中谢。)伏念臣曩昔无从,遭逢特异,遽由台属,进直殿坳,独恃上圣之知,不借游谈之助。
恩已隆而未报,量既过而不辞,固弱植之难安,岂疾颠之敢悔。
夫何庸陋,犹在记怜,假之内阁之名,以重外台之寄。
宠光并及,枯槁再春。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懋成汤之宽仁,躬尧帝之神圣,兼物众智,猥及臣愚,而臣怅末路之难图,誓初心之不昧。
天高地厚,若为称塞之阶;
人微命轻,会有縻捐之所。
谢提点刑狱浙东到任表(1136年2月) 宋 · 刘一止
不违颜于咫尺,拜宠知惭;
送以礼而光华,岂臣敢辱。
疾驱轺传,已见更新。
(中谢。)伏念臣智昧知时,学不适用,误窃圣人之眷,尝跻清近之班。
曾报主之不能,乃蠹书而何益。
粤从去国,寄江海以偷生;
自意此身,与草木而皆腐。
孰云记录,尚及孱微。
收五年闲放之心,总一道平反之寄。
岂独庶狱之当审,抑将荒政之是修。
任固匪轻。
责何以塞。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法尧言之清问,躬舜德之好生。
怜臣寄孤,虽功名之难幸;
谓臣朴拙,尚岂弟之有馀。
臣敢不深体设施,勉图后效。
布宣宽诏,愿为慈惠之师;
销折奸萌,不愧安静之吏。
庶收寸尺,仰答生成。
谢除中书舍人表(1138年12月25日) 宋 · 刘一止
载笔殿坳,初远旧物;
演论词掖,递锡赞书。
恍莫知其所从,凛以荣而为惧。
(中谢。)窃以自昔圣主建立非常之功,必有能臣发挥难论之旨,殆天所备,不谋而同。
故焕乎谟训誓命之文,于斯为盛;
而粹然德意志虑之实,罔不自孚。
矧今纲纪万微,鼓舞庶类,尧言广大,商语丁宁。
是非得仲舒之古风,熟崔琳之今事,顾于述作,曷副选抡。
伏念臣器窘而用微,才疏而术陋,自守朴学,甘为臞儒。
精丧耗于幽忧,艺业荒于不试。
敢图迟暮之景,猥受圣神之知。
顶踵皆出于睿恩,践历每从于亲擢。
至于升华法从,接武近臣,岂其平生,有此过觊。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聪明稽古,慈恕及人,惟广览兼听之是图,曾小善寸长之不弃。
况乎盛大德业,比隆于乾坤;
昭回文章,第辉于奎璧。
而臣搜研末技,缀缉谀闻,以腐草之明而裨赫日之光,以秋蝉之翼而增九鼎之重,何能有补,祇益自劳。
敢不勉竭孤忠,誓坚晚节,虽有惭于润色,庶无奭于告猷。
谢除给事中表(1139年9月7日) 宋 · 刘一止
宠锡自天,恳辞无地。
祗拜莫回之命,俯惭未报之恩,惊惧交营,周张失次。
(中谢。)伏念臣少非特立,老不自强,谓当静退之年,无复进为之志。
不图晚遇,乃玷误知,持橐近班,代言西掖。
正上圣作兴之日,躬万几总揽之勤。
与禁省之腹心,而臣乏谟猷之益;
窃训辞之手笔,而臣无润色之工。
思轧轧其如抽,心摇摇而若失。
宜在黜幽之域,更叨躐等之荣。
矧是东台,最为要地,号人才进退之关键,为王命出纳之咽喉,岂容迂疏,膺此责任。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皇明广被,英断独成,宏开复古之规,克尽官人之美。
长材成厦,未忘朴遫之兼收;
众骏在闲,尚意疲驽之可勉。
敢不激昂末路,殚竭谀闻。
躯命几何,顾无益丘山之重;
飞鸣自誓,庶少偿乌鸟之私。
谢授提举江州太平观表(1139年12月29日) 宋 · 刘一止
罪大责轻,感深涕殒。
(中谢。)伏念臣浅闻单见,极陋至愚。
受知殆阅于十年,冒宠浸更于两禁,不量弱植,滥据要津。
属上圣之思贤,戒迩臣而举类。
而臣栖幽居之日久,识中原之士希。
智实昧于是非,迹遂成于乖缪。
揆其重负,合寘严辞;
止削从班,俾安散地。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励精致化,加惠臣工。
若天地之含生,心不私于与夺;
犹父母之怒子,教终厚于谴呵。
遂以庸材,蒙此善贷。
再念臣赋命蹇薄,如出仇谋,偶世阔疏,率与祸会。
知非晚节,既踰蘧氏之年;
受罚閒身,尚窃侏儒之饱。
念报恩之无所,嗟视荫其几何。
惟有腼颜,至于没齿。
谢叙复秘阁修撰表(1140年12月18日) 宋 · 刘一止
毖祀告成,湛恩旁洽,不图荡宥,逮及孤危。
既安祠馆之游,仍俾书林之职。
兢惭在邑,涕泗交颐。
(中谢。)伏念臣少也湮微,晚而遭遇,学不通于今事,志徒慕于古人。
以田野朴拙之姿,与英俊峥嵘之列。
论思禁省,近类腹心;
劝讲露门,号为亲密。
祸实由于量溢,天弗诱于臣衷。
上玷误知,自贻大戾。
颜忸怩而加厚,神惝恍而靡宁。
追五十九年之非,于今已后;
阅三百六旬之日,遽许更新。
惊朽株之再春,觉沉疴之去体。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躬乾坤之高厚,大德曰生;
并日月之清明,容光必照。
哀矜旧物,假借宠灵。
岂非削籍于丹书,抑使增华于白首。
臣敢不扪心誓报,擢发知愆。
被铭骨之恩,则如隔世;
有粉身之路,不敢偷生。
谢再任宫祠表 宋 · 刘一止
恩厚不赀,感深次骨。
(中谢。)伏念臣受性朴拙,遭时休明。
曩膺禁省之骤迁,实是圣神之乐育。
比其去国,犹得奉祠。
而臣生理穷空,孥累猥众。
瓶无馀粟,不殊靖节之居;
甑有积尘,几类范丹之室。
属三岁之当罢,悼一饱之无从。
忘己甚微,仰天求裕。
讵意由衷之请,遽叨从欲之仁。
脱困兽于触藩,濡穷鳞于涸辙。
围门失喜,少苏并日之长饥;
摩腹起行,便觉馀年之尚适。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德侔造化,行通神明。
视覆载之间,一均涵养;
矧盖帷之旧,宁忍弃捐。
但获便安,仍佔俸稍。
臣敢不循躬自幸,投足知愆。
顾论报以无阶,独此心之不昧。
又谢再任宫祠表(1140年12月18日) 宋 · 刘一止
祈哀得请,渎有愧于再三;
失喜拜恩,威不殊于咫尺。
(中谢。)伏念臣器薄而用窘,智陋而术疏,无昔日之闻知,幸一日之遭遇。
冒居华要,驯致愆尤。
自叹沉舟之迂,但觉形容之异。
田园何有,沟壑可期。
敢云废籍之身,又续祠官之食。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幽微之烛,覆冒无私,曾小善之不遗,悯一夫之失所,致兹孱琐,亦与生成。
臣敢不受德知归,循躬惟谨。
穷途易与,庶宽妻子之饥啼;
晚节难工,独慕侏儒之饱死。
谢落职依旧宫祠表(除敷文阁待制,因除免语误。)(1145年闰12月17日) 宋 · 刘一止
人微恩重,罪大罚轻,祗服训辞,复增感涕。
(中谢。)伏念臣受才谫薄,赋性凡庸,更阅虽多,报称何有。
矧年龄之颓暮,加疾疚之兢昏,比奏封章,恳辞误宠。
荷再生之大赐,念几死以难酬。
昧于叙陈,卒至乖谬。
魄由天夺,戚乃自贻。
尚赖隆宽,特从末减。
复俾祠官之秩,仍沾廪稍之优,委曲保全,始终哀悯。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乾坤覆载,父母生成,舜德洽于民心,尧言布于天下,兼容世类,一本至仁,遂令下愚,蒙此蕃贷。
而臣视残骸之已病,知来日之无多,惟有衔恩,至于结草。
谢再任宫祠表 宋 · 刘一止
甫上由衷之请,遽叨从欲之仁。
拜命以还,循躬知戴。
(中谢。)伏念臣曩以愚陋,浸被使令,报无尘露之微,恩有丘山之重。
粤从去国,犹获奉祠,逮其终更,复伸前恳。
讵意衰残之景,仍沾俸稍之优,顾臣何人,得此厚幸。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睿谟天纵,孝治日新,规模宏启于隆平,德泽咸濡于动植。
有如么么,亦在记怜。
臣敢不仰体生成,益知铭佩。
幸全家之饱煖,乐化日之舒长,未尽之年,皆上所赐。
谢复秘阁修撰致仕表(1152年7月4日) 宋 · 刘一止
投老乞身,既达由衷之请;
疏恩出綍,复叨遇主之荣。
感惧交怀,周章失次。
(中谢。)伏念臣受性愚暗,逢时休明,以田野固陋之安,冒禁省论思之地。
报效何有,践历已多。
粤从去国以来,犹窃奉祠之秩,及兹疾疚,斗觉支离。
学无艺苑之工,职在书林之列。
不图得谢,乃更增华。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天地之德曰生,日月之光必照,俛怜末路,不忍弃遗,始终保全,委曲成就。
而臣迹居穷壑,绝望修门。
纳禄辞名,期少延于喘息;
击瓶拊缶,尚同乐于升平。
谢除敷文阁待制表(1152年9月24日) 宋 · 刘一止
乞身故里,已叨从欲之仁;
通籍甘泉,更冒踰渥之宠。
自天锡命,蹐地靡容。
(中谢。)伏念臣逢时休明,受性暗漏,误膺识拔,荐被使令。
报无丝发之微,德有丘山之重。
辞荣纳禄,既逾七十之年;
穷思毕精,莫辨三千之牍。
不量浅薄,辄露悃诚。
采田夫野老之谣,述帝德王功之盛。
乾坤之大,日月之明,岂绘画之所能,顾迂愚其已甚。
敢云宏度,俛鉴懦衷,俾列职于近班,以增华于末路。
得此殊遇,繄臣何人。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躬聪明睿智之资,蕴广大精微之学。
疏观百王之法,超视三代之隆。
总揽化枢,激扬士类。
有如么么,亦在甄收。
骤颁涣汗之新,垂记生成之旧。
而臣迹居穷壑,望远修门,心未替于倾葵,誓独存于结草。
谢除敷文阁直学士表(1156年12月25日) 宋 · 刘一止
① 落致仕,召赴行在,恳辞至再,除职,依旧致仕。
祗承严召,怅旅力之久愆;
加贲恩章,许馀生之自佚。
仰拜自天之锡,俯增蹐地之惭。
(中谢。)伏念臣奋由寒乡,出迎盛旦,以儒生之固陋,尘法从之高华。
悉出误知,不由他力。
粤从去国,旋自乞身,犹辱记其姓名,俾复趋于表著。
而臣老随年至,形以病羸,驱驰徒有于此心,跪起惧乖于常度。
达忱诚之恳款,荷聪听之矜从。
直内阁以跻荣,驾安车而遄反。
缙绅改观,闾里生光。
惟初终被遇之过优,虽顶踵縻捐而莫报。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仁深覆载,明并照临。
察臣曩岁之遭逢,粗存忠谨;
知臣今日之疲曳,非敢怀安。
矧当圣政之新,尤以人材为急,凡在搜扬之数,举兴奋励之思。
独臣数奇,赋分至薄。
正周室任贤之日,既自至于不能;
遇汉家好老之朝,又阻陪于在列。
时哉难得,命也奈何。
念虚受于宠灵,曾莫酬于寸尺。
望云注想,永怀恋慕之诚;
击壤成歌,愿述治安之乐。
谢赐敕书表(以下皆代作) 宋 · 刘一止
庙谟素定,天讨将行,奉德意之丁宁,增懦衷之激烈。
(中谢。)恭惟皇帝陛下温文恭俭,迈古盛王,威武神灵,如我艺祖。
相上帝以遏乱略,整六师以修我戎。
时巡山川,躬劳将士,申严列壁,拱固四封。
充暴衣露盖之难,洗圣父哲兄之愤。
惟时有众,共识至情;
上念君亲,忍此勤苦。
谁非子弟,能不慨嗟。
而臣摄令帅符,属当郡寄。
玉帛万国,莫参班瑞之荣;
梐枑再重,徒剧摇旌之念。
道君皇帝升遐宁德皇后上仙慰表 宋 · 刘一止
臣某言:今月某日,伏惟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何藓奉使回得大金副元帅书,具报道君皇帝久违和豫,厌世升遐,宁德皇后亦已上仙者。
讣来万里,悲动九躔,惟时旧臣,孰不哀陨。
臣诚哀诚痛,顿首顿首。
恭以道君太上皇帝临御二纪,勤劳百为。
昭天漏泉,德泽深厚;
移风易俗,礼乐灿明。
悉本三王之仁,不享五帝之寿。
宁德皇后母仪克备,坤德无私,谓当从革路以还归,副寝门之问省,祸遽若此,天不可知!
伏惟皇帝陛下圣情难居,孝思罔极,冀免从于中制,用俯慰于下民。
臣伏恨职守所拘,不获匍匐奔走阙庭。
臣无任哀摧哽塞之至,谨奉表称慰以闻。
臣某诚哀诚痛,顿首顿首。
谨言。
贺皇太后还阙表 宋 · 刘一止
天地合符,宗祊降祉,用锡一人之庆,克谐二圣之欢。
(中贺。)臣闻天下不足解忧,圣德无加于孝。
矧慈颜之久隔,在婴慕以何胜。
皇帝陛下心存问寝之期,目想回銮之节。
中夜起坐,或自揽于衣裘;
当食兴怀,致屡遗于匕箸。
广爱孚于远迩,精意通于幽明。
俾邻国之改图,奉安舆而还阙。
大横得兆,不殊代邸之迎;
相见如初,宁比城颍之乐。
群情胥洽,异议知惭。
故应击壤之谣,皆若见亲之喜。
兹盖皇帝陛下恩覃万国,道冠百王,北伐南征,威灵有赫;
东渐西被,声教无私。
眷求同德之臣,益懋享天之实。
再兴绝统,成此大功。
今昔之所未闻,书传之所不载。
方将谨岁时之温凊,备陆海之膳羞。
追十六载之艰虞,事为既往;
衍亿万年之福禄,乐未渠央。
臣望远修门,身居散吏。
奉觞称寿,莫陪汉殿之九宾;
向日倾心,敢替封人之三祝。
车驾巡幸浙右起居表 宋 · 刘一止
臣某言:伏审车驾巡幸,驻跸浙右者。
兴周宣北伐之师,雷霆尚闭;
举虞舜东巡之典,岁月靡差。
帝肯幸临,臣用鼓舞。
(中谢。)恭惟皇帝陛下饬离明而普照,体乾健以自强,亲驾戎车,往绥楚甸。
增山川之震叠,还宇县之清夷。
贼气不扬,边尘顿息。
惟神灵威武所变化,信是优为;
虽险阻艰难之备尝,靡怀宁处。
念本根之攸重,俨容卫以载旋。
班瑞诸侯,时事既归于宰旅;
占星东井,王略行及于旧都。
臣叨奉使华,属在邻境,仰云霄而路隔,倾葵藿以心摇。
车驾驻跸建康起居表(1129年5月) 宋 · 刘一止
展义时巡,观风都会。
六龙所指,百神骏奔。
(中谢。)恭惟皇帝陛下昧旦视朝,斋居决政,永念无疆之服,克安有截之区。
乃眷建康,久腾王气。
龙蟠虎踞,宁论割据之英雄;
地僻天开,赫有中兴之气象。
远阻淮浸,近控江涛。
苑长洲而沧海陵,既包吴分;
城方城而池汉水,仍拥楚疆。
方将寻周瑜、鲁肃之师,倚王导、谢安之佐,内殄寇警,外威羌酋。
胜算可期,成功有韪。
后来无罚,已闻家室之宁;
时迈其邦,终冀干戈之戢。
臣身縻藩服,望远天威,莫参班瑞之荣,徒切摇旌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