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与学者及诸弟书(一)(1169年11月) 南宋 · 吕祖谦
诸友来,收书,知比来为况安适。
某官次粗遣,他无足言者。
仲益送到《同窗录》,已收。
课程只须如此。
《中庸》且专看龟山解为佳。
纯夫只就侍旁开会,甚得策。
欲求繁冗中不妨课程之术,古人每言「整暇」二字,盖整则暇矣。
颖叔在下塘,良便近,日玩绎何书?
学问以致知为本,知不至则行必不力也。
叔度兄弟,丧礼更与讲论,有疑即报来。
元晦所干若毕,早趣装为善。
少望临安之行在何时?
经由毋惜为数日留。
张守引进士子,孳孳不倦,又此间诸公问学者亦多。
张守馆客吴翌晦叔,向与张守同师胡先生,不从事科举已二十年,议论操履甚平正,相处亦有益也。
子先所问,已见叔度书中。
来严陵受《葬仪》,本无嫌疑,盖叔度兄弟岂世俗富家比!
况来此间又非往它处也。
要先须遣人往张伯安处,取向日《葬仪》,携来参酌为善。
《仪礼疏》旬日间有便先寄来,此间无借处也。
天锡辞朱氏馆,量而后入,政当如此,今莫已有定所否?
今岁曾作文字,因便寄一二篇,然为学要须日用间实下工夫乃得力。
城中如叔度、叔昌兄弟,及颖叔、德奉、子先、仲益、季益诸人,皆可往还也。
天锡如见叶秀实,为致意。
近日读书不辍否?
有近作亦可寄数篇来。
今因人回,略此为问。
它惟力学自爱。
与学者及诸弟书(二) 南宋 · 吕祖谦
学舍亦渐就绪,士人皆欣然为学,向来旧弊,已革去十之六,正官亦极相亮也。
盖自到学皆不曾别立规矩,及有所改更,但辰入未归,以身率之耳。
与学者及诸弟书(三) 南宋 · 吕祖谦
官次稍安,学校事亦渐定。
其间小节目亦稍变而通之,使人情相安,然后徐徐劝诱,恐却易入也。
所疑各已批去。
讲实学者多,则在下移俗,在上美政,随穷达皆有益,政当同致力也。
与学者及诸弟书(四) 南宋 · 吕祖谦
官所粗安,讲学虽不敢自画,但微言渊奥,世故峥嵘,愈觉工夫无穷尽耳。
窃尝思时事所以艰难,风俗所以浇薄,推其病源,皆由讲学不明之故。
若使讲学者多,其达也自上而下,为势固易。
虽不幸皆穷,然善类既多,气焰必大,亦可薰蒸上腾而有转移之理矣。
比闻诸友皆实有意于此,所以不胜其喜,非独私为异时有肄习琢磨之助也。
虽然,此特忧世之论耳。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所性不存焉,此又当深致思也。
颖叔所论谢语甚当,凡做工夫,皆宜精思深体,不可略认得而遂止也。
德锐所问已批去。
大抵为学,思索不可至于苦,玩养不可至于慢。
纯夫所问,第能专心致志,久久自然,须渐有趣向也。
叔源所苦已无事否?
子复何时可来?
告先一月见报,即当求檄送往也。
仲益、德奉会间,切宜警策之,德不孤,必有邻若讲学实有次第,自然慕向同志者多。
此亦自验之一端也。
与学者及诸弟书(五) 南宋 · 吕祖谦
别幅所谕向来工夫,如所谓毫釐或差,而反为随之病,所谓向之多涂于此乎息,而领略之病始生。
此非身亲足历,用工之实,则不能知。
殊用敬服。
但论天尊地卑之义,谓明乎是则复无可复,而随不失其宜,颇似畅快。
此两句虽在颜子分上,犹未易言之。
盖知至至之,知终终之,阶级历然,非一步可升,一言可断,若看得溥博亲切,则始知工夫之益无穷。
仁者,其言也讱,良以此也。
「顺以循序,乃体其全,利而为之,靡或不偏」,此四语工夫甚正,易所谓序者,正当精察耳
洙泗言仁,《语》、《孟》精义,常玩味,工夫自不偏。
但《易传》精深稳实,孟子之后方有此书,不可不朝夕讽阅也。
长沙张丈常得书,每见其退然知难,收敛笃实,与前此相聚时大异。
朱丈遣其子在此从学,音问常相闻,比旧亦殊精切也。
叙邹伸事,甚有补风化,文字亦无不稳处,但「萤窗雪案」四字颇未典,易之为佳。
⑴ 「为之蹄筌」,此句有病。末句「庶可与权」,亦似太快耳。
与学者及诸弟书(六) 南宋 · 吕祖谦
承上接下,最是亲切工夫。
吕与叔所谓「严而不离,宽而有闲」,此两语殊有味。
大抵《壸范》一书,须常置几案,时时观省,所补不小也。
持养之久,则气渐和,气和则温裕婉顺,望之者意消忿解,而无招咈取怒之患矣。
体察之久,则理渐明,理明则讽导详款,听之者心谕虑移,而无起争见却之患矣。
更须参观物理,深察人情,体之以身,揆之以时,则无偏弊之失也。
与学者及诸弟书(七) 南宋 · 吕祖谦
持养察识之功,要当并进,更当于事事物物试验学力。
若有窒碍龃龉处,即深求病源所在而锄去之。
与学者及诸弟书(八) 南宋 · 吕祖谦
知犹识路,行犹进步。
若谓但知便可,则释氏一超直入如来地之语也。
与学者及诸弟书(九) 南宋 · 吕祖谦
所谓无事者,非弃事也,但视之如蚤起晏寝、饥食渴饮,终日为之而未尝为也。
大抵胸次常令安平和豫,则事至应之,自皆中节。
心广体胖,百疾俱除,盖养生、养心,同一法也。
荀子言喜事至则和而理,忧事至则静而理。
理者,有条理而不乱之谓。
与学者及诸弟书(一○) 南宋 · 吕祖谦
大凡亲戚或有未中节,正当尽诚规劝,不可萌责望心。
若胸中有一毫责望,则声色之间,必有不可掩,而忤人者疾,此尤是紧切用工处。
与学者及诸弟书(一一) 南宋 · 吕祖谦
大抵房族间事,只要消平收敛令小,不要展转蔓延令大。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所谓人者,指他人言,若亲昵则孟子所谓涕泣而道之,不可以已正而勿问也。
政当尽诚委曲晓譬感切之,尤须防争气。
若有毫发未去,则招拂激怒,所伤者多矣。
若事果不可回,当体「不可贞」之义。
按:此必诚意已尽,自反已至方可。
与学者及诸弟书(一二) 南宋 · 吕祖谦
凡事有龃龉,必在我者有所未尽,此其形而彼其影也。
于此观省,最为亲切。
与学者及诸弟书(一三) 南宋 · 吕祖谦
「敬」之一字,固难形容。
古人所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此两语当深体也。
须令胸次开廓舒泰为佳。
与学者及诸弟书(一四) 南宋 · 吕祖谦
李仁甫以仲信上舍作策题问贤良,为言者并论,遂皆去国。
此老萧散平坦,足为朝列之重,骤失此人,甚觉萧索,累日寝食为之无味也。
与学者及诸弟书(一五) 南宋 · 吕祖谦
屋已下手,甚善。
规模须常令戢敛。
屋作三处,极善。
盖婢仆省得相涉,则省得闲事极多,而恩意常通也。
此间虽无忧责,但日觉无意味,又非五六月间比,极欲生事粗有条理耳。
与学者及诸弟书(一六) 南宋 · 吕祖谦
到此年馀,凡纸上课册,长进甚多。
只是非纸上可写之课册,长进者少。
如事亲从兄,处家处众,皆非纸上所可记,此学者正当日夕点检,以求长进门路。
与学者及诸弟书(一七) 南宋 · 吕祖谦
收敛凝聚,乃是大节目。
至于察助长之病,乃是节宣之宜耳。
与学者及诸弟书(一八) 南宋 · 吕祖谦
李茂钦作魁,大可喜。
年来为学有意乡者,多为侪辈笑侮,往往不能自立。
因此可稍强其志气,虽学不待外,然就渠地步上说则殊有补尔。
又可使世俗知本分为学者初不与科举相妨,所系殊不小也。
与学者及诸弟书(一九) 南宋 · 吕祖谦
比来诸况如何?
免对既得省符,向所取吉州三十□自当亟往止之,不惟虚劳人往反,盖新治动为人观瞻,不可不审也。
张守议论平正,举措详审,且又虚心从善,在今士大夫中极难得也。
如财赋宽其苛细者,其馀则拘收甚谨简,省宴会,裁节用度,皆遵柳守之旧。
凡政事皆详究本末,反复熟议而后行。
绳治胥吏之欺罔者(首决三都吏人,甚快之。),而恕其不及。
大抵不堕一偏,盖皆为学之力也。
已入奏为严州百姓减免丁钱,果若得请,则一方民力甚宽,亦非细事。
⑴ 元宵罢出游,止州治中量点灯数百而已。
谢陈丞相书(一) 南宋 · 吕祖谦
恭惟某官以盛德伟望,仪刑庙堂,以闳略远猷,开济寰宇。
精忠上达,庞泽下流。
方将正元气以格君心,定国论以一民听。
大本既立,万目自张。
厥为善类之所素期,是亦舆人之所共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