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1082年) 北宋 · 曾巩
公钱氏也,故为王家,有吴越之地。
五世祖镠,号武肃王。
高祖元瓘,文穆王。
曾祖俨,昭化军节度使。
祖昭慈,赠左卫将军。
考顺之,左侍禁、閤门祗候,赠尚书刑部侍郎。
公应说书进士、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皆中其科。
历宣州旌德县尉、大理寺丞、殿中丞、太常博士,尚书祠部、度支、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换朝奉大夫,充国子监直讲、编校集贤院书籍,迁秘阁校理。
选为修英宗实录院检讨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直学士院,迁枢密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
尝通判秀州,知婺州,入判尚书考功,改开封府判官。
出知邓州,入判尚书吏部流内铨,兼判集贤院,又兼判礼部,权知开封府。
数请去,得知审官东院,兼判军器监,兼提举司天监公事。
公幼孤,家贫母嫁,既长,还依其族之大人,刻励就学,并日夜,忘寝食,于书无所不治,已通其大旨。
至于分章别句、类数辨名、丛细委曲,无不究尽。
其见于文辞,闳放隽伟,故出而与天下之士挟其所有,较于有司,常出众上,以其故名动一时。
其为尉,及为秀、婺、邓州,皆有治行。
秀州击奸仆强,果于力行。
婺、邓更革弛坏,理具设张。
为直讲,以能教诱,学者归之。
为校理,属英宗之初,慈圣光献皇后听政,公三上书请还政天子。
为吏部,谨绳墨,选者称其平。
为开封,以慈恕简静为体,不求智名,以投世取显。
为公属者,有不与公合,然公遇之未尝有厚薄意,士以此多公,而为公属者,后卒亦心服也。
公于众不矫矫为异,亦不翕翕为同,以其故,人莫能亲疏
至于利势之际,人所竞逐,公方陨然,迹与众远,故虽有夸者,亦不以公为可忌也。
公之为判官也,府尝有狱,或探大臣意,谓欲有所附致,公不为动,徐论其意而已。
公平居乐易,无崖岸,及至有所特立,人固有所不能及者,类如此也。
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也。
公之先,既藉疆土归天子,其后至昭化,守和州,十有八年以卒。
诏葬和州,子孙因家焉。
至公,始葬其母于苏州吴县龙冈村之天平山,故今又为苏州人。
公讳藻,字纯老,封仁和县开国伯,赐服金紫,年六十有一,元丰五年正月庚寅卒于位。
某年某月某甲子葬天平山,从其母永嘉郡太君丁氏之兆。
公妻孙氏,泰兴县君。
男曰某、曰某,蚤世。
曰皞,某官。
孙曰某,某官。
公卒,上驰使临视其家,知其贫,特赐钱五十万,而官其弟若子孙凡三人。
公与余尝为僚,相善,其且殁,以遗事属余,而其家因来乞铭。
铭曰:
钱姓武王,五世之孙。
开迹东南,以学以文。
学则知经,文则能赋。
矧曰方闻,扬声天路
乃校中书,乃掌帝制。
乃列禁林,从容讽议。
治己伊何?
维直而清。
治人伊何?
维简而平。
人以怒迁,公能自克
人以利回,公能不惑
士夫所望,天子所器。
胡不百年,胡不三事!
龙冈之宅,考卜维新。
公安于此,尚利后人。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熙宁五年)(1072年) 北宋 · 曾巩
君讳逵,字仲达,家晋阳。
其谱云:隋文中子通之后,唐季避乱家濮阳,故今为濮阳人。
曾祖考温。
祖考名犯濮王讳。
考翰,赠尚书工部侍郎。
君幼学于母史氏,聪警绝人。
及长,学于侍御史高弁。
天禧三年及进士第,为广济军司理参军,母丧去。
姜遵知永兴军府事,取君主万年簿。
万年令免官,君行令事,大去旧弊。
王文康公代遵,与安抚使王沿、转运使李纮皆荐君宜令万年,诏特以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后不得为例。
晏殊为三司使,奏君为三司检法官。
李咨代殊,会天圣十年掖庭火,咨任公具材用治宫室,五日而用足。
仁宗闻而嘉之,迁秘书省著作佐郎。
王鬷知益州,取君佥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迁秘书丞,通判益州事,迁太常博士。
新都里胥捕罪人杀之,狱具当死,君求得其情,为奏谳,里胥得不死,蜀人以为德。
入为开封府推官,赐绯衣银鱼。
府史冯士元家富,善阴谋,广市邸舍女妓,以啖诸贵人,一时多与之亲。
会士元有罪系狱,君治之,竟其事,及诸贵人。
以其故多得罪去者,或谓君祸始此矣。
君笑曰:「吾知去恶人耳」。
出为湖南路转运使,蛮人归附。
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小法。
知虔州、池州、福州、扬州、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迁尚书刑部员外郎,按知洪州卞咸抵其罪,改荆湖北路转运使。
初,谏官李京尝奏君某事,及是,京以言事斥监鄂州税,闻君至,移病不出。
君要谕之曰:「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
卒与之欢甚。
京死,又力赒京家,而奏官其子。
改河东转运使,赐紫衣金鱼,坐小法,知光州,逾月迁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徐州。
是时山东大饥,君所活数万人,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亦数万。
是时富丞相弼为京东东路安抚使,自为文祭其冢。
明年,迁尚书工部郎中、淮南转运使。
岁饥,又多所全活。
就加直昭文馆,知越州、浙东兵马钤辖,迁尚书刑部郎中,判刑部,加直龙图阁、知荆南府荆湖北路兵马钤辖,浚渠为水利,又开新河通漕,公私便之。
请知兖州,坐法免。
起知金州,提举兖州景灵宫,知莱州。
迁尚书兵部郎中,知西京留司御史台,提举崇福宫,皆不赴,遂乞致仕。
居郓州,熙宁五年四月癸亥终于郓州昭庆坊之私第,享年八十有二。
有文集五十卷。
君娶朱氏、贾氏、高氏。
高氏封长安县君,其父弁,君所从学者也。
皆先卒。
有子五人。
子骏,卫尉寺丞。
子渊,郓州寿张主簿。
子建,河南伊阙尉。
子皋、子英,未仕也。
女七人,适蕲州黄梅令李纲、尚书职方员外郎马渊、右班殿直侍其圭、进士程行、大理寺丞刘士邵、邓州穰县主簿李毅、进士张伉。
君为人志意广博,好智谋奇计,欲以功名自显,不肯碌碌。
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
然当是时,天下久平,世方谨绳墨,蹈规矩,故其材不得尽见于事,而以其故,亦多龃龉,至老益穷。
然君在撼顿颠疐之中,志气弥厉,未尝有忧戚不堪之色,盖人所不能及者也。
君尤笃于好善,一时与之游者,皆当世豪杰、知名之士。
若予者,亦君之所厚。
故君之葬,其子来属以铭,而予不得辞也。
君葬于其卒之岁某月某甲子,而墓在郓州之某乡某原。
铭曰:
维特材,志横出。
世拘牵,困羁絷。
见事为,万之一。
形则潜,名不没
原无「弼」字,据元刻本、《读书记》、顾校本、章校本、吴校本、傅校本补。
⑴ 《元丰类稿》卷四二。又见《曾文定公集》卷一三,《文章正宗》续集卷九。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熙宁八年九月)(1075年) 北宋 · 曾巩
君姓孔氏,讳延之,字长源。
幼孤,自感厉,昼耕读书陇上,夜燃松明继之,学艺大成。
乡举进士第一,遂中其科,授钦州军事推官。
杜杞之使南方,诛欧希范、蒙赶,君策画居多。
其书奏谋议,皆君为属草稿。
监杭州龙山税,知洪州新建县,又知筠州新昌县。
还朝,会开封界中治孟阳河,中作而开封奏可罢,御史与开封争不决,诏君按视,君言费已巨,成之犹有小利,遂从君言。
知封州,即用为广南西路相度宽恤民力,所更置五十五事,弛役二千人。
使者欲城封州,君争以谓无益,乃不果城。
迁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辞母老,不许。
广西人稀,耕者少,而赋籴于民,岁有至六百万石,程督与租税等,然不过能致数十万石而止,君计岁籴二十万石而足,高其估以募商贩,不赋籴于民。
初,侬智高平,推恩南方,补虚名之官者八百人,多中户以上,皆弛役,役归下穷,君使复其故。
钦、廉、雷三州蜑户,以采珠为富人所役属,君夺使自为业者六百家,皆定著令。
交阯使来桂州,阴赍货为市,须负重者三千人,君止不与,使由此不数至。
雷州并海,守方倪为不善,官属共告之。
倪要夺其书,悉收官属并其孥系狱,昼夜榜笞,军事推官吕潜以庾死。
君驰至,取倪属吏,纵系逮者七百馀人,倪坐法当斩,亦以庾死,人欢叫感泣,声动海上。
改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即本路为转运使,罢鼎州六寨,岁戍土丁千馀人,提点刑狱言溪洞南江宜麻稻,有黄金丹砂之产,遣人谕祸福,以兵势随之,可坐而取也。
君奏以为不可,乃止。
召为开封府判官,以母老辞。
知越州,移知泉州,以母老辞。
改知宣州,未至,言者奏越州盐法不行,故课负,坐罢宣州。
而课法以满岁为率,岁终,越之盐课应法。
乃以君为权管勾三司都理欠凭由司,出知润州。
未行,暴得疾卒京师,熙宁七年二月癸未也,年六十有一。
自钦州九迁至尚书司封郎中,赐服绯鱼。
君之得见于用,掇其大者如此。
君气仁色温,寡笑言,言若不能出口,及见义慷慨,辩且强也。
微时,已数劘切上官,无顾避。
及老,益自强,守所闻于古,不肯茍随,以故龃龉,一不以易意。
君事母孝,持己约,与人交,尽其义,其于恩尤至也。
治人居官,一以忠厚,不矜智饰名。
噫!
可谓笃行君子矣!
其家食不足,而俸钱常以聚书,至老,读书未尝一日废也。
工于为文,诸子皆自教以学,子多而贤,天下以为盛云。
君临江军新淦县人,孔子之后四十六世孙。
曾大父令倩。
大父文质。
考中正。
母刘氏。
君登朝,考赠光禄卿,母封仁寿县太君。
娶杨氏,封仁和县君。
有子七人:文仲,台州军事推官。
武仲,江州军事推官。
平仲,衢州军事判官。
和仲,进士。
羲仲,太庙斋郎。
馀早卒。
女三人,嫁袭庆军节度推官曾准、吉州吉水县主簿应昭式、进士蔡公彦。
孙男女八人。
初,君乐江州之佳山水,买宅将居之,故其子以八年九月乙酉葬君于江州之德化县仁贵乡龙泉原,以杨氏祔君。
有文集二十卷。
其子以余与君为最旧,来乞铭,铭曰:
有绰厥政,流播在民。
有蔚斯文,荐美于身。
孰委于外,不源于内?
于内曷以?
以其岂弟。
其立桓桓,不回不倚。
施不尽有,子则多贤。
曷久厥问?
閟辞幽阡。
都官员外郎曾君墓志铭(1077年) 北宋 · 曾巩
君曾氏,讳谊,字子常,建昌军南城人。
曾祖暹。
祖士宗。
考充,赠殿中丞。
君进士及第,补洪州新建县主簿、循州龙川令,知筠州之上高、临江军之新淦、舒州之桐城三县,提举江南东路常平仓,兼农田水利差役事,权知楚州,历秘书省著作佐郎,至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生而好学,其家学者自君始。
博闻强志,明于大体,善属文,一时名出众右。
其家故贫,然君为人,节廉自重。
罢吏归,常阖门居,不与人事,或日昃不得食,晏如也。
为吏平恕质悫,务在爱人,不为刻察,所历县称治。
江东同职欲增赋役钱于民,君争不能得,则自请罢去。
遂知楚州。
楚饥,四方之船粟至者,市易吏定取价贱,予价贵,计其赢取于民,而粟未尝出纳也,贩者为不行,人以乏食。
又取民之食其技者锢于官禁,不得私鬻,市里骚然。
君初止之,不变,则按致之法,朝廷遣他吏覆视,不能易君言,市易吏得罪免,君益不合,卒以他法罢。
既去而楚人思之,既死而楚人迎哭其丧甚恸。
至今言治楚者,以君为不可及也。
君平居恂恂持卑,及遇事不可夺其守如此。
君熙宁九年四月癸巳卒于开封府咸平之驿舍,年五十有一,明年某月某甲子葬于南城之某乡某原。
子景初、景倩、景融、景裔、景献。
景初蚤世。
女嫁袁州万载令董沂、进士夏时中、陈卞。
母郑氏,崇德县太君。
妻傅氏,仁寿县君。
铭曰:
江东之议,不俯而随。
山阳之治,违世所驰。
有挟之强,以弱犯之。
有丑之正,以独守之。
彼不我与,我不尔欺。
尚告厥忘,作此铭诗。
王容季墓志铭(1076年) 北宋 · 曾巩
容季王氏,讳囧。
其先太原人,中徙河南,其后自光州之固始徙福州之候官,徙候官者五世矣。
曾大父讳廷铭,仕闽王为安远军使。
大父讳居政,赠秘书丞。
考讳平,为侍御史,葬颍州之汝阴,故今为汝阴人。
容季嘉祐六年进士及第,主蔡州之新蔡簿。
治平某年某月某甲子卒于家,年三十有二。
熙宁某年某月某甲子,葬汝阴旌义乡众乂营侍御府君之兆。
母曾氏,金华县君,尚书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某国公某之女。
妻贾氏,尚书司门郎中昌期之女。
男女二人,男曰某,始若干岁。
容季孝悌纯笃,尤能刻意学问,自少已能为文章,尤长于叙事,其所为文,出辄惊人。
为人自重,不驰骋衒鬻,亦不孑孑为名。
日与其兄讲唐虞孔子之道,以求其内,言行出处,常择义而动。
其磨砻涵养而不止者,吾未能量其所至也。
不幸其志未就,其材未试。
短命死矣。
初,容季之伯兄回深甫,以道义文学退而家居,学者所崇。
而仲兄向子直亦以文学器识名闻当世。
容季又所立如此。
学士大夫以谓此三人者皆世不常有,藉令有之,或出于燕,或出于越,又不可以得之一乡一国也,未有同时并出,出于一家。
如此之盛,若将使之有为也,而不幸辄死,皆不得至于寿考,以尽其材,是有命矣!
而命之至于如此,何也?
初,子直之遗文,深甫属予序之。
数年,又叙深甫之文。
复数年耳,而容季葬有日,其仲兄固子坚又属予铭其墓,而且将叙其文。
呜呼!
非其可哀也夫!
铭曰:
学足以求其内,辞足以达其外。
守之用刚,养之用晦
如泉之进,如木之升。
奄焉以止,不究其成。
维友作诗,以永厥声。
都官员外郎胥君墓志铭(治平三年八月) 北宋 · 曾巩
君姓胥氏,讳元衡,字平叔,长沙人。
皇考讳某。
王考讳某。
考讳某。
王考赠尚书工部郎中。
考为翰林学士、尚书工部郎中,赠尚书吏部侍郎。
君少以荫为将作监主簿,六迁为殿中丞,赐绯鱼袋。
锁厅应进士举,得出身。
又三迁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历监在京染院内衣库、皮角库,佥书河南府判官公事,通判湖州,又通判海州。
治平三年四月壬寅以疾卒于泗州。
其年八月庚寅葬于许州阳翟县三封原翰林君之茔。
君初娶李氏,太子少傅若谷之女。
再娶韩氏,封成安县君,尚书刑部员外郎知制诰综之女。
子男二人,曰茂谌,太庙室长,次尚幼。
女二人,长早夭。
君少孤,能自奋厉,力学问,工为文章。
又谨畏洁廉,慕善而不自放。
居官虽小,法未尝不慎,而不为察察,于人有所能容。
其大意如此。
故所至,士大夫爱其修,而百姓归其恕。
其在染院二库,虽尚少,已有能名。
及为通判判官,而能益显。
盖所试者大,将岂可胜数哉?
始,大臣荐其文章,宜在馆阁。
近臣又荐其修洁,宜任御史。
朝廷方向用之,以为江西转运判官。
命始下,而君盖已死矣,死时年三十有九。
闻其丧者,识与不识皆哀之。
盖天圣之间,翰林君方处显,好收奖天下之士,而名能知人。
士之出于其时,有盛名于天下者,多翰林君发之。
及其后,君既壮大,所与游士大夫,亦皆一时之隽。
然自天圣至于今才四十年,翰林君之门下士多至大官,富贵尊宠。
君所与游士大夫亦多重于时。
而翰林君弃宾客已久,君又蚤世。
独翰林君之夫人、建康郡太君刁氏年七十,与君之孥羁旅于闾巷。
君之丧,合众人之赙,乃克葬。
其盛衰之际如此,固所谓命者非邪?
君之葬,秘阁校理裴煜以茂谌之疏来请铭。
予与君皆嘉祐二年进士,故不得辞。
铭曰:
维艰而勚,以敏其继。
维平而畏,以笃其乂。
考已无违,在人有赐。
我志之良,孰曰非遂?
我材之尤,谁曰非试?
不申其期,不扩其施。
有命则然,其又何悲?
尚告后世,知者之辞。
刘伯声墓志铭(元丰三年十一月)(1079年) 北宋 · 曾巩
庆历之间,余家抚州。
州掾张文叔与其内弟刘伯声从予游。
余与伯声皆罕与人接,得颛意以学问磨砻浸灌为事,居三年乃别。
后数年,余以贫而仕,见伯声于京师,年益壮,学日以益。
又数年,余校书史馆,伯声数过余,饮酒谈笑,道旧故相乐也。
伯声未老,然以疾故,亦衰矣。
既而余去京师而东,更七州,至于亳。
伯声子之美来告曰,伯声死八年矣,将死时,命之美属余铭。
其言曰,葬而不得余铭,如不葬也。
余惟伯声始从余游,至今三十年,见其少壮,至于有疾而衰,与之故最久,于其死而托铭于余,故不得而辞也。
伯声讳震,为人质厚沉深,寡言笑,恂恂蹈规矩。
与人接,见其一善,若恐不能及;
见其一失,若恐不能拔。
其笃于谊如此。
读书有大志,慨然欲有为者也。
少孤能自立,尤贫,然营疏属之葬、孤侄之嫁娶,忘其力之不足也。
数以进士荐于乡,卒不合。
晚乃得试将作监主簿。
曾大父泽,左补阙,赠吏部尚书。
大父居仁,单州单父县主簿。
考纮,济州司理参军。
其先清河人,自吏部葬开封府之东明,今为东明人。
伯声卒于熙宁五年二月戊戌,年五十有三。
葬于东明之阳山乡白驹里,以元丰三年十一月某甲子。
妻贾氏,尚书比部员外郎式之女。
子四人,曰之美、之纯、之奇、之邵。
二女,嫁倪良器、李日新。
张文叔名彦博,余为之叙其文者也。
铭曰:
敏于求己,尚行寡言。
笃于求古,广见多闻。
有既畀之,而施则屯。
维旧则信,以谂后人。
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元丰三年十一月)(1081年) 北宋 · 曾巩
康定初,先人寓南康,与李君居并舍。
是时君年未四十,游余父子间,相好也。
后十馀岁,君为临安,遇余于浙西,道旧故,喜甚。
又十馀岁,君已退而家居,复见之山阳。
又九岁,而君年七十有一以卒。
明年,其孤仲熊自山阳抵京师,拜且泣曰:「愿得铭也」。
余惟君游余父子间四十年矣,铭其可辞?
君姓李氏,讳丕,字子京,初名真卿。
曾大父讳某。
大父讳某。
考讳某,赠光禄卿。
母丁氏,仙源县太君。
继母王氏,仁寿县太君。
君海州朐山人,家故寒也。
学为士,自君始。
出举进士,中其科,得主楚之淮阴簿。
岁凶,转运使调军食,用君主宿州籴。
他州皆强赋,民犹不足,君随便开诱,粜者悦趋,籴最他州。
去为处州司法参军,能随用见,声出众上,荐者十四人,不用。
迁宁国军节度,掌书记,转运使属君市翎毛,君优致如主籴,所市以赤,数之至十万,复最他州。
又属君主作院,君考校程度,所作兵器总一万一千三百二十有四,皆精且利。
他军州事,有不能决者,多属君,君所决者三十有八事。
盖复太平州囚管寿活之,明通判歙州林瑀无罪释之,类如此。
于是能益白,荐者十三人。
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用荐者监兴元府税,急吏宽商,课赢十有七万。
岁中,以岁次迁秘书丞,以课迁太常博士,以覃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杭州临安县,召为审刑院详议官,赐绯衣银鱼。
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通判蜀州。
蜀少事,然他州讼有积岁不能决者,转运使以属君,君所决八事,民信服之。
迁尚书职方员外郎,监在京内衣库,枢密使田况奏用君删定马军司条贯,既成,诏加赏赉。
滨州有狱久不能决,辞连大臣家子,遣吏治之辄辞,诏遣君乃决。
累迁尚书职方郎中,以母老出通判杭州,坐法免。
复为尚书比部郎中,监沂州承县盐酒税。
未逾月,自罢归。
又监陕州集津垛盐务,不行,以本官致仕。
元丰三年九月己卯以疾卒山阳之私第,十一月甲寅葬安乐乡之杨兴里。
君娶葛氏,仙居县君。
再娶乔氏,寿安县君。
子男七人:曰仲熊,卫州军事推官。
曰仲谟,以进士再试礼部。
曰仲将,曰仲杰,曰仲倩,曰仲昌,皆未仕也。
女六人,嫁吴好礼、于锐,皆奉议郎;
马察、于镗,皆进士;
馀幼也。
君既自奋拔,立其家,盖仕四方,惟蜀去其亲,其事兄抚孤弟侄,皆尽恩意。
其为吏不独能自任其官,盖他吏之不能任其事者,或属君兼任之,办其裕也。
不幸一跌,世无力振达之者,故以坎𡒄终。
铭曰:
海区氏李,有启厥世。
富辞与能,自约而侈。
曰父与子,郎官卿士。
曰妻及母,翟衣象揥
谓势方利,孰轠以毁。
施不尽有,故也则喟。
尚祐尔裔,以追厥始。
司封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嘉祐二年十一月) 北宋 · 曾巩
公讳充,字公度,天圣二年进士及第,为邵武军之邵武尉,又为应天府之下邑尉。
丁母夫人河间县太君周氏忧,服除,为越州司理参军,天平军节度掌书记,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洪州奉新县,秘书丞,知遂州小溪县,改通判戎州,累迁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度支司封员外郎,历监在京都进奏院,群牧判官,知绛州,又为提点荆湖北路刑狱公事。
至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澧州之官舍,享年七十有一。
嘉祐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葬于建昌军南城县太平乡之西原。
公为人好自洁清,平居衣冠容貌肃然,及其临事,以沉默慎静为主。
故自起家至于其终,凡三十馀年,历内外官,无纤介之失。
其与人游,始若淡然,无足动其意者。
及其久,人人皆退自喜,谓公真长者也。
其为尉、参军、掌书记,人始以廉节知公。
及为奉新、小溪、绛州,其政又以平恕不扰闻。
至其在群牧、荆湖,数更置诸事,人皆服其能。
其于越州,属将佐交恶,府中多向背,公独挺立无所与。
后将又以贪坐法,官属多不能自全,事亦卒无污公者。
于戎州,属泸州叛蛮攻淯井监,转运使用公调兵食禦之,兵遂以济。
于绛州,州岁市羊数万供京师,公奏减之,至今赖其法。
于荆湖,既周知官属善恶,于善人多荐籍成就之,而于恶人无所贷其法。
公既能自彰显其材,故荐公者尤多。
盖王沂公曾、王邓公诒永与今富丞相弼之居郓也,皆荐之,而邓公之为枢密使兼群牧制置使也,又奏公为其判官。
其为当世之大臣所知如此。
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养其母。
及仕,未尝广田宅。
丧归,借屋以居。
曾祖讳恭。
祖讳道隆。
父讳旦,以公恩赠尚书屯田员外郎。
世家南城,故为南城人。
娶郑氏,累封宋城县君。
子八人:曰冠卿,秘书省著作佐郎;
曰端卿,郑州原武尉;
曰文卿,曰徽卿,曰宋卿,曰秀卿,曰子卿,曰孺卿。
公殁,诏官其一子。
盖公不独能以其有施于身,又能力以其馀教于家,故公之殁也,冠卿以材尤知名,端卿而下,皆谨严能世其家者也。
女二人,嫁邵武尉陈涉、进士陈之邵。
冠卿等将葬公,以铭属公故人子曾巩。
铭曰:
司封抱能屈初龄,秉旄怀绂晚始亨。
沙墟莽崖肆经营,马羊茁肥狱讼平。
凛然气志洁以清,自微讫隆用兢兢。
风流馀美被家庭,子多以才后方兴。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熙宁元年)(1068年1月) 北宋 · 曾巩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
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
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
轼何敢废焉?
子其为我铭之」。
余为之记其说曰: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
曾大父釿,大父祐,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
祐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祐辞不愿。
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
而杲始以好施显名。
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馀篇。
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
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
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
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
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禦。
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
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
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
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
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
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馀人,盖自苏氏始。
而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
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
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
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五,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八年二月某日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茔之侧。
夫人史氏,蓬莱县太君。
二子:曰涣,尚书都官郎中,提点利州路刑狱公事,有能名;
曰洵,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太常礼书,赠光禄寺丞。
孙七人:位、佾、不欺、不疑、不危、轼、辙。
轼,殿中丞,直史馆。
辙,商州军事推官。
铭曰:
苏氏徂西,值蜀崩分。
三世高逝,以笃吾仁。
君始不羁,劳躬以卑。
孝于父母,施及穷嫠。
维见之卓,教其子孙。
终化乡邦,学者诜诜。
维子若孙,同时三人。
擅名文章,震动四方。
乃本厥初,考祖之自。
刻诗墓石,以畀厥裔。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嘉祐五年十月) 北宋 · 曾巩
嘉祐五年六月辛巳,尚书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事范君卒于位,年五十有三。
其年十月辛酉,葬于江州德化县之仁贵乡万家山前。
将葬,其孤属君之故人李中考次君之官氏邑里,与其功行之实为状,授使者,使告于巩曰:「先君葬既得日月,宜有铭,孤安期也,敢请」。
巩曰:「君之行宜有述」。
乃为之志其墓而铭之。
其叙曰:惟范氏传叙受姓,自刘累以来,其后居江州者,出于晋豫章太守宁之后。
君讳端,字思道,江州德化人也。
祖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太常少卿,讳成象。
父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光禄卿,讳应辰。
君始以父任为太庙斋郎,累转至尚书库部员外郎,历德化尉、江宁主簿、江都令,知南昌、飞乌、彭山三县,通判通州,徙泰州,又为勾当开治畿内沟洫,提举陕西河北路,便籴粮草,至知临江军事。
而飞乌,以乞养太夫人,得监江宁府盐税。
彭山,用荐者得监云安军盐井。
二县皆不至。
君聚书万馀卷,强力笃学,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饬,门内之治肃如也。
及施于为政,以谨法能持廉名于世,而世之能观其内者亦少也。
始为江都,会岁旱,张若谷为扬州,遣吏数人,与君皆出视民田,他吏还者白岁善,君还独白田实旱。
若谷初不是之也,君持旱苗力争,乃卒是君所白。
吴遵路、蒋堂为淮南转运使,使君护河役,君往视之,还言河不可为,遂罢君,用他吏护役,而河果不可为。
三人者,其初皆怒,已乃感寤,共荐之。
而当是之时,天下之主财利者,方务于急聚歛,治民者以立声威为贤,交四方之宾客者,又往往向意于卑辞貌飨燕赠送之礼,以其故能倾士大夫,以干天下之誉。
君乃独推息民教化之意,以简易自守。
故为云安主盐利,而议蠲盐课以数万。
为临江,以兴学教人为先,而厨传宾客之奉,十去其七八。
四方之往来者,或出语讪君,君不为之动也。
正行直道如此。
太夫人李氏,赞皇县太君,父尚书工部侍郎虚己。
元配郑氏,父龙图阁直学士向。
次配周氏,清河县君,父尚书司封员外郎陵。
子男六人:安期、安仁、安之、安世、安寿、安礼。
女五人,长适和州司户参军郑夷中,次适都昌主簿周咏,次适郊社斋郎周佺期,馀尚幼。
孙男六人:萃叟、岩叟、渭叟、商叟、蒙叟、真叟。
太夫人之丧,君哀感疾,四年乃能起。
凡君之所既立,可谓有士君子之行非邪?
自不遵先王养士用人之法,而士在闾巷之间者,用力于空文;
居朝廷者,驰骋于虚名,以哗世取宠。
士之能修其内、洁身累行者,非自好之笃莫能至,而世亦罕能知之也。
故君之事,予喜为之见于文,使后之君子得览焉。
君于文章,尤长于诗,有集三卷,藏于家。
其铭曰:
君性温温,好退持卑。
及其临事,择义而为。
一世之弃,君独从之。
一世之慕,君独违之。
行己有常,在官无疵。
曷以知之?
视此铭诗。
张久中墓志铭(1049年) 北宋 · 曾巩
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
庆历三年来自曲江,入太学。
当是时,天子方诏学官岁献士二人,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会学散,不报。
于是时,予盖未尝识君也。
后二年,过予之所居临川,始识之。
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
而君所尤称者,广汉张贲;
以为年少可进以学者,莆阳陈惇。
盖君之学多贲发之,而于惇以师友自处也。
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茍止也。
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
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
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
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
其语曰:「士生于今,势不足以持世,而游于其间,当如此也」。
于临川,出其文章,因与予言古今治乱是非之理,至于为心持身得失之际,于其义,余不能损益也。
后二年死于兴国军,某月某日也。
明年,其弟来江南,以力之不能,将独负君之骨以归。
是时陈惇方以进士得出身,约君之弟曰:「吾忍不全归吾友邪,明年吾得补为吏,力能以君之丧归」。
其弟乃止。
君年若干。
祖某,考某。
君幼孤,养于兄嫂,尝曰:「嫂之于吾犹母也,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
然卒亦无也。
君固难交,然不易其好。
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
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
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
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
惇以某年某月某日归君之丧葬地,而属予铭。
其辞曰:
呜呼久中,不如其志。
孔孟以然,何独于子?
生而不大,天固为之。
其长在人,于此观之。
秘书丞知成都府双流县事周君墓志铭(1062年) 北宋 · 曾巩
君姓周氏,讳旻,字梦臣,衢州江山人也。
曾祖汉规,祖德厚,父干。
君以进士及第,历南剑州之将乐、建昌军之南城主簿,监虔州雩都银场,又为泰州司户参军,用荐者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宣州南陵县事,迁秘书丞,知成都府双流县事。
嘉祐六年正月某甲子至江陵,卒于舟中,年五十有一。
母某氏。
先娶毛氏,又娶祝氏。
子男三人:曰某,曰某,曰某。
女四人。
君之卒,某始七岁,清江李中为之具丧事所须。
某年某月某甲子,君之弟皓葬君于某州某县某里之原。
君少孤力学,不问生业,事母以孝称。
其在仕也,嫁姊之贫者,君常分月俸三之一以奉之,馀以与诸弟,君与妻子或止食馆券而已。
为人和平质简,其施于为政亦然。
及至有所必行,人亦多所不能及也。
其为南城、雩都,取豪猾尤难治者三人,皆绳以法。
君既见恶果于绳而去之,故其馀皆歛迹不敢犯君法。
此君之行己居官已试者也。
所试者大,将岂止于是欤?
铭曰:
婉婉为人,嶷嶷为吏。
此有爱慕,彼无怨议。
孰厚其有,孰艰厥施。
维铭昭之,以谂来裔。
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1072年) 北宋 · 曾巩
君讳某,字某,其先琅邪人,尝徙家于蜀。
至君之考,又徙家于扬,故今为扬之江都人。
曾祖讳锡。
祖讳得中,为真定府获鹿县令,赠尚书刑部侍郎。
考讳汝能,为尚书都官郎中,赠尚书工部侍郎。
君少以父任为太庙斋郎,养其父,不忍一日去左右。
卒丧,年已四十馀,始出为南剑州司户参军,历监剑州银铜场、和州司户参军,用荐者监颍州税,去为越州山阴县尉、滑州录事参军、随州唐城县令。
其为银铜场,冶者复业,而岁课大溢。
为尉能发奸偷,为录事能治狱不挠,为令能有惠爱于人,其试于事者如此。
其为人,居家孝友,遇人和易质厚,不为聪明机巧以哗世动俗,故知之者少,而君亦自若也。
至年七十,遂上书还政,迁太子中舍。
今上即位,恩迁殿中丞,赐绯衣银鱼。
卒于熙宁五年之五月甲辰,年七十有七。
以其年十月乙酉葬于江都之东兴宁乡马坊里,以其配永嘉县君周氏祔。
有子二人。
曰几,大理寺丞。
曰深,润州丹徒县主簿。
皆有文行。
能世其家。
有女一人,嫁陆氏。
有孙男二人,孙女二人,尚幼也。
寺丞娶余之仲妹,以书来乞君之墓铭,余不能辞也。
铭曰:
养心以和,动己以直。
不为世巧,安于自得。
显不在躬,实诒尔子。
欲鸿厥声,勒铭于此。
赠大理寺丞致仕杜君墓志铭(熙宁八年十月)(1075年) 北宋 · 曾巩
君姓杜氏,澶州濮阳人。
卒于皇祐元年十月庚申,葬于熙宁八年十月丁酉。
其墓在濮阳县桂枝里之栾村,以夫人仙居县太君潘氏祔。
君曾王考佑,王考延嗣,考珣。
子男三人。
曰言,曰宗谏,皆蚤世。
曰宗诲,殿中丞。
女二人,嫁马氏、栾氏。
孙男二人,曰良辅,馀未名也。
君讳莹,字德温,赠大理评事,又赠大理寺丞。
为人孝友温良,以清静为学,而以淡泊自足。
行修于家而誉闻于乡,其自得者寿考见于身,其有馀者流泽见于后。
故其年至于八十,而有子能大其门,言理之士,以此多君也。
宗诲为人,质厚恬夷,世俗之所为有不为者。
余为襄阳,宗诲实佥书节度判官公事,爱其所守,而知其有所受也。
其以君之铭乞于余,故不辞。
铭曰:
有以养其内,克遐者寿。
有以行于远,克昌者后。
帝原厥初,追锡命书。
余与此铭,贲于幽墟。
胡君墓志铭(皇祐四年) 北宋 · 曾巩
君名敏,生于天禧之戊午,卒时皇祐之辛卯也。
既卒之明年,葬于其所家抚州金溪县之东某里某原。
字某,姓胡氏。
父名晏,教君学,已为之求师,又为之求四方善人君子与之接,致其力不敢懈,至于老以死不敢变。
君亦能奉其意,故君之为进士,其强学、其广记、其博问、其能文辞,于其业,可以谓之修;
其事亲、其居家、其与人游,不见其缺亏,其约、其质、其不茍、其寡言,于其行,可以谓之修。
夫积其勤以至于业之修,而止荐于乡;
积其谨以至于行之修,而不克显于世,此世之所以哀君也。
然君有可以慰其亲而不疚于其内,比于得其欲富贵于一时,而有愧于其心者,其得失何如,固易知也。
母某氏,妻某氏,子某,弟某。
君尝学于余也,故铭之。
铭曰:
慰其亲,学也勤。
短而屯,塞不伸。
震无垠,瑑斯珉。
光禄寺丞通判太平州吴君墓志铭 北宋 · 曾巩
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吴仲庶具书载其子业官世行治,属余曰:「吾子某不克寿,不得见其志,幸得铭信后世,则某其不泯泯,尚足以慰吾思也」。
余为之述曰:维吴氏以文学直道继有显人,其家子晚出并茂,亦多以材能见于世。
君居其间,孝友笃学有大志,未见其止。
其不幸蚤死,故君既自重无所试,而其家盖识君之事亦略也。
君以父任守将作监主簿,今上即位,恩迁太常寺奉礼郎,是岁进士及第。
佥书广济军判官公事,上书言时事,有人之所难言者。
部多盗,君请取酒场羡钱益赏购,转运使难其言,君以闻,诏用君议,盗以衰息。
君以母济阳郡君蔡氏忧去官,服除,迁光禄寺丞,通判太平州,州赖以治。
行部中,视河还,不入其家。
将行广济圩,度姑熟溪,桥坏以水死,年三十有三,熙宁八年四月某甲子也。
朝廷闻而官其一子。
君娶陈氏,尚书职方员外郎亢之女,前君一年死。
子曰埙,郊社斋郎;
曰圻,未仕。
女一人,始五岁。
君初名秉礼,字子钧。
其先兴国军某人。
曾祖考某。
祖考某,赠户部尚书。
仲庶名中复,以君卒之二年正月某甲子葬君南康军都昌县沐浴保之龙回山,以陈氏祔。
铭曰:
家纪其行,官纪其能。
收科于少,是绍是承。
维曰未试,方勃而起。
云胡不遐,一跌而逝。
命则谁为?
昧不可稽。
畀尔万年,式谂以辞。
殿中丞监扬州税徐君墓志铭(1055年) 北宋 · 曾巩
唐之亡,强者分其地,为国以十数。
杨行密有淮南,称吴。
海州人徐温为吴将,有功。
行密死,三子相次立。
温用事贵显,温死,其养子知诰遂代杨氏,尽有江淮之地,称唐。
去温所与为姓名者,姓李氏名昪。
温己子知谏,事昪为将,死,昪追以为中书令、临淄王。
知谏子逊,事昪子璟,为中书侍郎,上饶郡公。
逊子徐君,事璟子煜,为其秘书郎,赐绯鱼袋。
宋既受命平天下,俘李氏以归,徐君亦随之京师,得为太常寺太祝,不乐,弃官归江南,久之为殿中丞、监扬州税以死。
子天锡为秘书丞,亦死。
女四人,其第二女与季皆嫁吕氏。
徐君死祥符间,后四十馀年,嫁吕氏女有子倚,始葬徐君与徐君之母李氏、妻陆氏于扬州之某原。
方徐氏之先,与杨氏俱起东南,收其土地而有之,遭行密子弱,徐氏实任其国,至昪遂代吴。
而徐氏子孙,亦皆据士民之上,有王公之势,于其一时富贵之际,岂非盛哉!
百年之后,其世凌迟,至于徐君,遂死而无以葬,葬于异姓之孙。
盛衰之变,何其速也!
然自前世无不皆若此,富贵之不可以久恃,亦何必异也。
而世之不安其命者,方枉义挈挈以觊幸其偶得之者,又惴惴恐失之,是真可以常处也哉!
初,东南之地既入于有司,天子怜士民,许皆复田其故所有地。
徐君之地为尤多,多不取。
有冒徐君之地以卖之者,亦不问。
是以其贫甚,而徐君独自得。
徐君讳元榆,字仙材,好学,善属文,吏部贾黄中尝试其书判曰:「元、白不足多也」。
尤能诗,诗数百篇,号《南归集》,大抵多慨其不得志,徐君之所以自见也。
嫁吕氏女之夫名某,怜徐君之死无以葬,死以属其子倚。
倚贫甚,能自力,卒葬徐君而就其父志。
铭曰:
富吾不争,可谓既好之。
贫吾不怼,可谓又安之。
谐归此丘,女子之为。
永昭厥声,维此铭诗。
永州军事推官孙君墓志铭(1055年) 北宋 · 曾巩
黟县之孙氏有起进士、为尚书工部郎中、广南西路转运使以卒者,讳抗,以文学见于世,其葬在黟之上林。
有子亦起进士,为永州推官以卒,卒时年二十有八者,讳适,亦以文学见称,葬在其父之左。
将葬,其弟邈以告,而乞铭于南丰曾巩。
其序曰:孙氏世家富春,唐有徙歙之黟县者,讳师睦,始自别为黟县之孙氏。
师睦生延绪,延绪生旦,旦生遂良,以子恩为尚书职方员外郎,职方生工部,工部实生君。
君年十有四,辞亲学问江东,已有闻于人。
往从临川王安石受学,安石称之。
后主越州上虞簿,去,以父恩得永州。
父卒,万里致丧,疾不忍废事。
既葬,携扶幼老,将就食淮南,疾益革,遂卒于池州大安镇,实至和二年。
始,工部为御史,不合而出。
及使南方,仆且起,遽卒。
君尤自力学行,谓蕴必发,其在君,又止此。
君于学问,好其治乱得失之说,不狃近卑;
于为文,以古为归,不夸以浮。
虽素羸不废书,虽进不怠以止。
既肆而通矣,而不得极其至。
其铭曰:
孙世来黟,拔身艰故。
为世闻家,始自工部。
工部孰有?
有书百篇。
永州之学,自其父传。
其果以力,其敏以明。
内有其质,外以华英
再以不就,其后当侈。
君不有子,君多兄弟。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庆历八年)(1048年) 北宋 · 曾巩
王氏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
公讳益,字舜良。
曾祖讳某,不仕。
祖讳某,以子故赠尚书职方员外郎。
考讳某,以公故,即其家拜卫尉寺丞。
公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
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
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
以故建安人尤爱之。
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
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乾没无所忌。
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
居顷之,部中肃然。
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
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
领新淦县,县以治闻。
去,改大理寺丞,知庐陵县。
又改殿中丞,知新繁县。
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馀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
岭以南素习于夷,无男女之别。
日浸月滋,为吏者师耳目,谓俗止如此,凡奸事虽得,有可已者,皆不究。
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
居郡,求奸事最急,茍有萌孽,一切擿发穷治之。
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
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
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
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
事觉,一郡皆骇。
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或请以付狱,公不听。
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
然后众乃服。
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
公既以才能治之有馀,遂以无事。
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
归丁卫尉府君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二千石常以事倚公,公亦为之尽。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母谢氏,封永安县君。
娶徐氏,又娶吴氏,封长寿县君。
子男七人,曰安仁,曰安道,曰安石,曰安国,曰安世,曰安礼,曰安上。
女一人嫁张氏,处者二人。
安石今为大理评事,知鄞县,庆历七年十一月上书乞告葬公,明年某月诏曰「可」,遂以某月某日与其昆弟奉公之丧,葬江宁府之某县某处。
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
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
及退归其家,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
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
而吾又与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
其将葬也,使者以安石之述与书来请铭,遂为之铭其尤可哀者也。
铭曰:
公堂有母,老不觉衰。
公庭有子,仁孝而才。
世所可喜,公两弃之。
莫不皆死,公有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