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半隐斋记 南宋 · 陆游
邯郸贾逸祖元放,作半隐斋,属会稽陆游务观为之记。
务观曰:天下之名,常晦于有馀,而著于不足。
彼真隐者,山巅水崖,草衣木食,其身且不欲见于世矣,又何自得而名?
故常谓自汉、魏以来,以隐名世者,非隐之至也,而况若元放者,方且不屑下吏身,杂铃下五百之间,折腰抑首,以冀斗升,而顾自谓,谁则许之?
务观曰:不然,人之出处,视其所存何如耳!
审能羞世利,薄富贵,折腰抑首,何害为隐!
否则,终南少室,是仕宦捷径也。
记太子亲王尹京故事 南宋 · 陆游
隋齐王暕尹河南,唐秦公世民尹京兆,卫王重俊为洛州牧,皆亲王尹京故事也,然尚未甚以为重。
后唐秦王从荣以长子为河南尹,又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故当时遂以尹京为储贰之位。
至晋天福中郑王重贵、周广顺中晋王荣,皆尹开封,用秦王故事也。
国朝太祖皇帝建隆二年七月,以太宗皇帝为开封尹。
开宝末,太宗嗣位才八日,即以齐王廷美为开封尹(后封秦王。)
太平兴国七年,秦王出为西京留守。
自是开封不置尹,止命近臣权知府而已(权知府自李符始。)
雍熙二年,始以陈王元僖为开封尹,盖是时太宗元子楚王元佐被疾废,则陈王亦储君也。
淳化三年薨。
后二年,真宗皇帝自襄王为开封尹(后封寿王。),至道元年正东宫。
议者谓尹有品秩,非太子所宜兼领,乃改判府事。
自后唐以来,虽以尹京阴为储副之位,然皆藩王。
以太子判京府,则自至道始也。
故事,开封尹之上有牧,虽具员,而初未尝置。
国朝惟亲王乃除尹,馀但为权知府事。
自太祖至徽宗,八朝百七十年,未尝改。
蔡京为相,始建议置尹。
尹非独故事须亲王乃除,又太宗、真宗潜藩所领,人臣所宜避,天下皆罪京之不学。
其后宣和末,钦宗皇帝自东宫为开封牧。
是时已有尹,尹之上惟有牧,故以命之。
然牧故事序位在太子少保之下,御史大夫六曹尚书之上,亦非太子所宜兼,盖有司失考至道判府之制也。
尹之下,故事有少尹,位在少府将作少监之下,太子少詹事之上。
后唐秦王时,尝以刘陟为之。
而建隆以来,率不置,惟置判官、推官各一员或二员,通掌府事,并以常参官充。
亲王为尹,则判官以给谏充(今太中大夫以上。),推官差降焉。
真宗为尹时,判官二员,推官三员,盖特置也。
或问:「太宗以来,尹京则谓之南衙,何也」?
曰:开封府治所,本在正阳门南街东。
然太宗为尹,乃就晋邸视事,晋邸又在大内及府治之南,故曰南衙,亦曰南宫。
秦王、许王因之。
及真宗为尹,太宗以秦王、许王皆不利,始命还就府治焉。
书浮屠事(1207年11月) 南宋 · 陆游
浮屠师宗杲,宛陵人;
法一,汴人。
相与为友,资皆豪杰,负气好游,出入市里自若。
已乃折节,同师蜀僧克勤,相与磨砻浸灌,至忘寝食。
遇中原乱,同舟下汴,杲数视其笠。
一怪之,伺杲起去,亟视笠中,果有一金钗,取投水中。
杲还,亡金,色颇动,一叱之曰:「吾期汝了生死,乃为一金动耶?
吾已投之水矣」。
杲起,整衣作礼曰:「兄真宗杲师也」。
交益密。
呜呼!
世多诋浮屠者,然今之士有如一之能规其友者乎?
藉有之,有如杲之能受者乎?
公卿贵人,谋进退于其客,客之贤者不敢对,其不肖者则劝之进,公卿亦以适中其意而喜。
谋于子弟亦然。
一旦得祸,其客、其子弟,则曰:「使吾公早退,可不至是」。
而公卿亦叹曰:「向有一人劝吾退,岂至是哉」!
然亦晚矣。
书渭桥事 南宋 · 陆游
中大夫贾若思,宣和中知京兆栎阳县,夏夜,以事行三十里,至渭桥,夜漏欲尽,忽见二三百人驰道上,衣帻鲜华,最后车骑旌旄,传呼甚盛。
若思遽下马,避于道傍民家,且使从吏询之,则曰:「使者来按视都城基,汉唐故城,王气已尽,当求生地
此十里内已得之,而水泉不壮,今又舍之矣」。
语毕,驰去如飞。
时方承平,若思大骇。
明日还县,亟使人访诸府,则初无是事也。
若思,河朔人,自栎阳从蔡靖辟为燕山安抚司管勾机宜文字。
靖康中,自燕遁归,入尚书省,为司封郎而卒。
陆某曰:河渭之间,奥区沃野,周、秦、汉、唐之遗迹隐辚故在。
自唐昭宗东迁,废不都者三百年矣。
山川之气,郁而不发,艺祖、高宗,皆尝慨然有意焉,而群臣莫克奉承。
予得此事于若思之孙逸祖。
岂关中将复为帝宅乎?
虏暴中原,积六七十年,腥闻于天。
王师一出,中原豪杰必将响应,决策入关,定万世之业,兹其时矣。
予老病垂死,惧不获见,故私识若思事以示同志,安知士无脱挽辂以进说者乎?
书包明事 南宋 · 陆游
包明者,不知其乡里,少为兵,事汤岐公,自枢密至左相,明常在府。
绍兴末,岐公以御史论罢。
故例,一府之人皆罢,遇拜执政,则往事焉。
久之,御史中丞汪公澈拜参知政事,一府皆往。
汪公,盖前日劾岐公者也。
于是明独不肯往,曰:「是尝论击吾公者,持何面目事之」?
虽妻子饥寒,不之顾。
未几,以病死。
方岐公贵时,所荐达士大夫多矣,至其失势,不反噬以媚权门者几人?
且岐公平日待明,非有异于众人也。
汪公之拜,一府俱往,非独明也,明而往事汪公,非有负也。
泥涂贱隶,又非清议所及,而其自信毅然不移如此,盖有古烈士之风矣。
书其始末,使读者有感焉。
书神仙近事 南宋 · 陆游
昔道士侯道华喜读书,或问其意,答曰:「天上无凡俗神仙」。
后果腾举而去。
吕洞宾、陈抟、贺元、施肩吾皆本书生,近岁有谯定、雍孝闻、尹天民,亦皆以儒士得道。
定今百二十馀岁。
故在青城山中,采药道人有见之者,读《易》尚不辍也。
孝闻或自称木先生,往来沔鄂间。
天民客青城储福宫,一日,大骂所与往来道士,即闭门睡。
道士明旦相率谢之,而门不启,坏壁视之,危坐死矣。
方相与惊叹,俄失所在。
此三人者皆显人,故其事传闾巷。
山泽之士,名迹湮晦,本不为人知者,又可悉数哉?
予从子慧绰为浮屠,为予言豫章西山香城寺之傍,有野人身被绿毛,每雨霁,多坐石上暴日,见人辄避去,追之不可及。
有识者曰:「此马祖弟子亮座主者」。
乃知长生久视之道,人人可以得之,初不必老氏之徒也。
因书置座右以自励云。
书屠觉笔 南宋 · 陆游
建炎、绍兴之间,有笔工屠希者,暴得名。
是时大驾在宋,都在广陵,又南渡幸会稽、钱塘,希尝从驾。
自天子公卿朝士,四方士大夫,皆贵希笔,一筒至千钱,下此不可得。
晁侍读以道作诗称誉之。
有吴先生师中,字茂先,得其笔,以一与先少师。
希之技诚绝人,入手即熟,作万字不少败,莫能及者。
后七十馀年,予得其孙屠觉笔,财价百钱,入手亦熟可喜,然不二百字,败矣。
或谓觉利于易败而速售。
是不然,价既日削矣,易败则人竞趋它工,觉固不为书者计,独不自为计乎?
乃书希事,庶觉或见之。
书二公事(1190年12月8日) 南宋 · 陆游
郑介夫,名侠,以刚直名天下。
晚居福清,自号一拂居士,布衣粝食,而杂植华木于舍傍,觞咏自适。
客至,必与饮,食不过五爵,蔬果之外,一肉而已。
遇贫士过者,亦薄赆之,止于千钱。
饮具皆白镴,或遗以银杯,辞不取。
好强客弈棋,有辞不能者,则留使旁观,而自以左右手对局。
左白右黑,精思如真敌。
白胜则左手斟酒,右手引满,黑胜反是。
如是几二十年如一日。
谢昌国,名谔,尝闻道于颐正郭先生。
居临江,名其庐曰艮斋。
晨兴,烹豆腐菜羹一釜,偶有肉,则缕切投其中。
客至,亦不问何人,辄共食。
有贫士及医卜之类,饭已,辄语之曰:「吾无钱予君,岂欲诗乎」?
取幅纸作绝句赠之,以为常。
二公,皆予所乡慕也。
予贫甚,欲学介夫办五杯千钱,亦复未易,又不解弈棋,或可力贫学昌国耳。
书之座右,当徐图之。
绍熙之元十二月八日,九曲老樵书。
天彭牡丹谱 其一 花品序第一 南宋 · 陆游
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
在蜀,天彭为第一。
天彭之花,皆不详其所自出。
土人云:曩时永宁院有僧,种花最盛,俗谓之牡丹院。
春时,赏花者多集于此。
其后花稍衰,人亦不复至。
崇宁中,州民宋氏、张氏、蔡氏,宣和中,石子滩杨氏,皆尝买洛中新花以归。
自是洛花散于人间,花户始盛,皆以接花为业。
大家好事者,皆竭其力以养花,而天彭之花,遂冠两川。
今惟三井李氏、刘村毋氏、城中苏氏、城西李氏花特盛,又有馀力治亭馆,以故最得名。
花户连畛相望,莫得而姓氏也。
天彭三邑皆有花,惟城西沙桥上下,花尤超绝。
由沙桥至堋口、崇宁之间,亦多佳品。
自城东抵濛阳,则绝少矣。
大抵花品近百种,然著者不过四十。
而红花最多,紫花、黄花、白花,各不过数品,碧花一二而已。
今自状元红至欧碧,以类次第之。
所未详者,姑列其名于后,以待好事者。
状元红。
祥云。
绍兴春。
燕脂楼。
金腰楼。
玉腰楼。
双头红。
富贵红。
一尺红。
鹿胎红。
文公红。
政和春。
醉西施。
迎日红。
彩霞。
叠罗。
胜叠罗。
瑞露蝉。
乾花。
大千叶。
小千叶/右二十一品红花/紫绣球。
乾道紫。
泼墨紫。
葛巾紫。
福严紫/右五品紫花/禁苑黄。
庆云黄。
青心黄。
黄气球/右四品黄花/玉楼子。
刘师哥。
玉覆盂/右三品白花/欧碧/右碧花/转枝红。
朝霞红。
洒金红。
瑞云红。
寿阳红。
探春球。
米囊红。
福胜红。
油红。
青丝红。
红鹅毛。
粉鹅毛。
石榴红。
洗妆红。
蹙金球。
间绿楼。
银丝楼。
六对蝉。
洛阳春。
海芙容。
腻玉红。
内人娇。
朝天紫。
陈州紫。
袁家紫。
御衣紫。
靳黄。
玉抱肚。
胜琼。
白玉盘。
碧玉盘。
界金楼。
楼子红/右三十三品未详。
其二 花释名第二
洛花见纪于欧阳公者,天彭往往有之,此不载,载其著于天彭者。
彭人谓花之多叶者京花,单叶者川花。
近岁尤贱川花,卖不复售。
花之旧栽曰祖花
其新接头,有一春两春者,花少而富。
至三春,则花稍多。
及成树,花虽益繁,而花叶减矣。
状元红者,重叶深红花,其色与鞓红潜绯相类,而天姿富贵,彭人以冠花品。
多叶者谓之第一架,叶少而色稍浅者谓之第二架。
以其高出众花之上,故名状元红。
或曰:旧制进士第一人,即赐茜袍,此花如其色,故以名之。
祥云者,千叶浅红花,妖艳多态,而花叶最多。
花户王氏谓此花如朵云状,故谓之祥云。
绍兴春者,祥云子花也,色淡伫而花尤富,大者径尺,绍兴中始传。
大抵花户多种花子,以观其变,不独祥云耳。
燕脂楼者,深浅相间,如燕脂染成,重趺累萼,状如楼观。
色浅者,出于新繁勾氏。
色深者,出于花户宋氏。
又有一种,色稍下,独勾氏花为冠。
金腰楼、玉腰楼,皆粉红花,而起楼子,黄白间之,如金玉色,与燕脂楼同类。
双头红者,并蒂骈萼,色尤鲜明,出于花户宋氏。
始秘不传,有谢主簿者,始得其种。
今花户往往有之。
然养之得地,则岁岁皆双,不尔则间年矣。
此花之绝异者也。
富贵红者,其花叶圆正而厚,色若新染未乾者。
他花皆落,独此抱枝而槁,亦花之异者。
一尺红者,深红颇近紫色,花面大几尺,故以一尺名之。
鹿胎红者,鹤顶红子,花色红,微带黄,上有白点,如鹿胎,极化工之妙。
欧阳公《花品》有鹿胎花者,乃紫花,与此颇异。
文公红者,出于西京潞公园,亦花之丽者。
其种传蜀中,遂以文公名之。
政和春者,浅粉红花,有丝头,政和中始出。
醉西施者,粉白花,中间红晕,状如酡颜。
迎日红者,与醉西施同类,浅红花中特出深红花,开最早,而妖丽夺目,故以迎日名之。
彩霞者,其色光丽,烂然如霞。
叠罗者,中间琐碎,如叠罗纹,胜叠罗者,差大于叠罗
此三品,皆以形而名之。
瑞露蝉,亦粉红花,中抽碧心,如合蝉状。
乾花者,粉红花,而分蝉旋转,其花亦富。
大千叶、小千叶,皆粉红花之杰者。
大千叶无碎花,小千叶则花萼琐碎,故以大小别之。
此二十一品,皆红花之著者也。
紫绣球,一名新紫花,盖魏花之别品也。
其花叶圆正如绣球状,亦有起楼者,为天彭紫花之冠。
乾道紫,色稍淡而晕红,出未十年。
泼墨紫者,新紫花之子花也,单叶深黑如墨。
欧公记有叶底紫近之。
葛巾紫,花圆正而富丽,如世人所戴葛巾状。
福严紫,亦重叶紫花,其叶少于紫绣球,莫详所以得名。
按欧公所纪,有玉版白,出于福严院。
土人云此花亦自西京来,谓之旧紫花,岂亦出于福严邪?
禁苑黄,盖姚黄之别品也。
其花闲淡高秀,可亚姚黄。
庆云黄,花叶重复,郁然轮囷,以故得名。
青心黄者,其花心正青。
一本花往往有两品,或正圆如球,或层起成楼子,亦异矣。
黄气球者,淡黄檀心,花叶圆正,向背相承,敷腴可爱。
玉楼子者,白花,起楼,高标逸韵,自然是风尘外物。
刘师哥者,白花带微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爱,莫知何以得名。
玉覆盂者,一名玉炊饼,盖圆头白花也。
碧花止一品,名曰欧碧
其花浅碧,而开最晚。
独出欧氏,故以姓著。
大抵洛中旧品,独以姚魏为冠。
天彭则红花以状元红为第一,紫花以紫绣球为第一,黄花以禁苑黄为第一,白花以玉楼子为第一。
然花户岁益培接,新特间出,将不特此而已。
好事者尚屡书之。
其三 风俗记第三
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遗风。
大家至千本。
花时,自太守而下,往往即花盛处张饮,帟幕车马,歌吹相属。
最盛于清明寒食时。
在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
火后花则易落。
最喜阴晴相半时,谓之养花天。
栽接剔治,各有其法,谓之弄花,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语,故大家例惜花,可就观,不敢轻剪。
盖剪花,则次年花绝少。
花户则多植花以侔利。
双头红初出时,一本花取直至三十千。
祥云初出,亦直七八千,今尚两千。
州家岁常以花饷诸台及旁郡。
蜡蒂筠篮,旁午于道。
予客成都六年,岁常得饷,然率不能绝佳。
淳熙丁酉岁,成都帅以善价私售于花户,得数百苞,驰骑取之。
至成都,露犹未晞。
其大径尺。
夜宴西楼下,烛焰与花相映发,影摇酒中,繁丽动人。
嗟乎!
天彭之花,要不可望洛中,而其盛已如此。
使异时复两京,王公将相,筑园第以相誇尚,予幸得与观焉。
其动荡心目,又宜何如也!
明年正月十日,山阴陆游书。
嘉定府中峰寺记 南宋 · 陆游
南山自长安秦中西南驰为嶓,为岷。
岷东行,纡馀起伏,历蛮夷中,跨轶且千里,然后秀伟特起为二峰。
摩星辰,蓄云雨,龙蟠凤翥,是名峨眉山。
遵义、犍为二郡,实在其下。
人钟其气,为秀民杰士,出而仕者固多以功业文章擅名古今。
至于厌薄纷华,弃捐衣冠,木食涧饮,自于尘垢声利之外而不幸为人知,不能遂其隐操,亦卒至于光显荣耀者,如别峰禅师是也。
邛州天庆观记 南宋 · 陆游
予游邛州天庆观,有希夷诗石刻云「因攀奉县尹尚书水南小酌,回舍辔,特叩松扃,谒高公,茶话移时,偶书」二十八字。
道门弟子图南上其诗云:「我谓浮云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
因论元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末书「太岁丁酉」,盖蜀孟昶时,当石晋天福中也。
天庆本唐天师观,诗后有文与可跋,大略云:高公者此都威仪何昌一也,希夷从之学锁鼻术
予是日迫赴太守宇文衮以约饭,不能尽记,后卒不暇再到,至今以为恨。
大邑鹤鸣观记 南宋 · 陆游
予游大邑鹤鸣观,所谓张天师鹤鸣化。
其东北绝顶又有上清宫,壁间有文与可题一绝曰:「天气阴阴别作寒,夕阳林下动归鞍。
忽闻人报后山雪,更上上清宫上看」。
浮玉岩题名 南宋 · 陆游
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二十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
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
明年二月壬午,圜禅师刻之石,务观书。
钟山题名 南宋 · 陆游
乾道乙酉七月四日,笠泽陆务观,冒大雨,独游定林。
梅子真泉铭 南宋 · 陆游
距会稽城东北七里有山,曰梅山
山之麓有泉,曰子真泉。
游者或疑焉,智者及道人求笠泽渔父为之铭。
铭曰:梅公之去汉,犹鸱夷子之去越也。
变姓名,弃妻子,舟车所通,何所不阅,彼吴市门人偶传之,而作史者因著其说。
傥信吴市而疑斯山,不几乎执一而废百。
梅公之去,如怀安于一方,则是以颈血丹莽之斧钺也。
山麓之泉,甘寒澄澈,珠琲玉雪,与子徊徘。
酌泉饮之,亦足以尽公之高而叹其决也。
司马温公布被铭(1144年) 南宋 · 陆游
公孙丞相布被,人曰诈;
司马丞相亦布被,人曰俭。
布被可能也,使人曰俭不曰诈,不能也。
此铭予二十岁时作,今传以为秦少游,非也。
按:《渭南文集》卷二二。又见《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二一,《山堂肆考》卷一三○,《渊鉴类函》卷三六六
延平砚铭 南宋 · 陆游
延平双龙去无迹,收敛光气钟之石。
声如浮磬色苍璧,予文日衰愧匪敌。
蛮溪砚铭 南宋 · 陆游
斯石也,出于汉嘉之蛮溪,盖夷人佩刀之砺也;
琢于山阴之钱湖,则放翁笔墨之瑞也。
质如玉,文如縠,则黟龙尾之群从,而溜韫玉之仲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