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答权提刑启(1203年4月) 南宋 · 陆游
伏审抗章请外,揽辔入东,谓宜因对而复留,故欲驰书而未敢。
遽先垂问,莫喻愧心。
恭惟某官英识造微,宏材经远,学术得前言往行之要,议论有群公先正之风。
践扬早历于清华,锥能自见;
寄任靡辞于丛委,刃每有馀。
兹乃勇退急流,旁观袖手,明刑以弼五教,诵诗而使四方。
虽暂试于外庸,顾岂符于佥瞩。
还节旄于少府,行被诏追;
司笔橐于甘泉,孰居公右。
某退依耕陇,密迩台纲。
躬恺悌以宜民,既蒙赐矣;
用《春秋》而决狱,行且见之。
颂咏惟深,敷陈罔既。
答胡吉州启(1203年4月) 南宋 · 陆游
伏以累疏乞归,既拜赐骸之命;
华笺赞喜,更烦泚笔之劳。
异书怜老学之勤,厚币笃嘉宾之礼。
顾惟衰悴,曷称眷私。
伏惟某官绝识超然,英声籍甚。
简编插架,早推师友之渊源;
绅佩在廷,旋庆君臣之际遇。
兹暂烦于共理,即归告于嘉猷。
而某已返农畴,愈赊门戟。
嘘枯甚宠,徒藏椟以为荣;
咏德虽深,愧占辞之莫既。
贺韩户书启 南宋 · 陆游
伏审祗奉峻除,荣迁剧部。
官仪如旧,尚联常伯之班;
帝命维新,全总大农之政。
有识交庆,不谋同辞。
恭惟户部尚书才高绝人,器大经世。
际熙辰之千载,践华境者十年。
夜艾星稀,独长庚之有烂;
岁寒木落,惟孤松之不凋。
盖谋猷自简于帝衷,故迁擢式符于民望。
陟文昌之八座,聊率属于中台;
焕泰阶之六符,伫同寅于上衮。
某符叨剖竹,戍甫及瓜。
但切欣于得舆,莫趋庆于成厦。
仰止门墙之际,形于寤寐之间。
颂叹惟勤,拙讷难尽。
贺洪枢使帅金陵启 南宋 · 陆游
伏审祗奉宸纶,宠司留钥。
龙盘虎踞,坐增形势之雄;
箕张翼舒,顿觉精神之改。
望隆根本,声詟遐荒。
恭惟某官学贯神明,文周经纬。
钟异祥于番水,夙推命世之贤;
应瑞谶于螺州,出擅济时之辅。
早简冕旒之眷,径跻簪橐之班。
视草銮坡,大手载传于奕世;
判花凤掖,斯文咸萃于一门。
是谓儒者之至荣,卓冠本朝之盛事。
既家声之蔼著,宜众望之攸归。
遂自北扉,进升西府。
运筹制胜,精神折千里之冲;
端委居朝,文武为万邦之宪。
方赖谋猷之告后,遽存明哲以保身。
谢公奖慰于苍生,难从均逸;
裴度归游于绿野,孰与成劳。
果奉赐环,屡专分阃。
帝念当途之控扼,时资旧德于镇临。
虽眷倚之甚优,然帝纶之未究。
爰保受釐之托,式宽忧顾之怀。
威名肃而军律具严,惠爱孚而民情胥悦。
方将训兵积粟,备万乘之时巡;
击楫誓江,赞九重之恢复。
深入风云之会,大输日月之忠。
久切岩瞻,即持魁柄。
某自愧嵬琐,久辱眷知。
擢第太常,误尘衡鉴,效官偏垒,复托帡幪。
欣闻显册之颁,独倍常情之喜。
虽深贺厦,未遂趋隅。
小物克勤,远继毕公东郊之命;
肤功迄奏,愿歌宣王《北伐》之诗。
送范西叔序(1172年9月) 南宋 · 陆游
乾道壬辰二月,予道益昌,始识范东叔。
后月馀,遂与东叔兄西叔为僚于宣威幕府。
又三月,西叔以枢密使荐,趣召诣行在所。
二君皆中书侍郎荣公孙也。
昔荣公对制策于治平,争诏狱于熙宁,论河事边事刑名赦令于元祐,虽用舍或小异,而要皆不合,故用不极其材以没。
没又列党籍,其门户为世排诋讳恶者几四十年。
又四十年,而西叔兄弟始复奋发,为蜀知名士。
世之论盛衰者,谓人众胜天,天定亦胜人。
予独鄙此说。
夫盛衰皆天也,人何与焉?
天将祸人之国,则小人得志而君子废。
其将福之也,则君子见用而小人绌。
国有祸福,而君子无屈伸。
彼区区者,乃诚谓天与人以众寡疾徐为胜负,岂不可悲也哉!
九月丁丑,西叔始东下,同舍相与临漾水,置酒赋诗,而属予为序。
夫吾曹之望于西叔所以继荣公者,岂独爵位隆赫,文辞行中朝而已哉。
虽然,予与西叔,皆党籍家也。
既以励西叔,亦以自励,且励吾东叔云。
送岩电道人入蜀序(1208年4月) 南宋 · 陆游
王衍一生酣豢富贵,乃以口不言钱自高。
岩电本张氏子,施药说相,不受人一钱,乃自称姓钱,以滑稽玩世。
古今相反有如此者。
忽来告放翁,言将西入蜀,乃书以遗之。
他日到青城、大峨、雾中、鹄鸣诸名山,见孙思邈、朱桃椎、张四郎、尔朱先生、姚小太尉、谯天授、尹先觉辈,有问放翁安否者,可出此卷,相与一笑。
容斋燕集诗序(1157年) 南宋 · 陆游
廉宣仲葺其燕居之室曰「容斋」。
既成,置酒落之,举觞属客,曰:「吾闻东郭顺子之为人,人貌而天,清而容物。
吾虽不能,而窃慕焉。
诸君以为何如」?
或曰:「方公盛壮时,以郡文学高第入为博士,公卿尽倾,名流彦士执贽求见者肩摩而袂属,车骑雍容,行者趋避,议论英发,闻者倾听,傲色不至于目,嫚言不接于耳。
方是时,容物固无甚难也。
及转徙江湖,白首下吏,舍于邸者争席,遇于途者相谁何,则公之容固难矣。
至于罹口语,絓吏议,少年之喜谤前辈者,哄然成市,公犹容之,则岂不甚难哉!
敢问所以能此者,何也」?
宣仲笑曰:「是亦有道焉。
可容者吾以其情容之,不可容者吾以其人容之。
故吾遇客而欢然,遇酒而醺然,遇怒骂姗侮,如风叶之过吾前、候虫之鸣吾旁也。
子欲闻其说乎,方子之饮酒也,俳谐者箕倨,角抵者裸裎,子何以不怒?
岂不以其为此者非嫚耶?
此吾所谓以其情容之也。
世有服谗搜慝,习于为恶,勇于为不义者,诚若可疾矣。
吾则徐思之,曰:彼君子耶,固不至此;
彼小人耶,此固小人之常。
而吾以动心,则去彼亦无几何耳。
此又吾所谓以其人容之也。
二者可容,何所不容,而子独何怪于是」?
坐客愧且叹曰:「吾侪诚小人哉」。
某在众人中,尤号褊率,盖屡叹也。
酒酣,客皆赋诗,而属某为叙。
既不得辞,则因以识其愧,将览观之,以自儆焉。
京口唱和序(1165年2月1日) 南宋 · 陆游
隆兴二年闰十一月壬申,许昌韩无咎以新番阳守来省太夫人于润。
方是时,予为通判郡事,与无咎别盖逾年矣,相与道旧故,问朋游,览观江山,举酒相属,甚乐。
明年,改元乾道,正月辛亥,无咎以考功郎徵,念别有日,乃益相与游。
游之日,未尝不更相和答,道群居之乐,致离阔之思,念人事之无常,悼吾生之不留。
又丁宁相戒以穷达死生毋相忘之意。
其词多宛转深切,读之动人。
呜呼!
风俗日坏,朋友道缺,士之相与如吾二人者,亦鲜矣。
凡与无咎相从者六十日,而歌诗合三十篇。
然此特其略也,或至于酒酣耳热,落笔如风雨,好事者从旁掣去,他日或流传乐府,或见于僧窗驿壁,恍然不复省识者,盖又不可计也。
润当淮江之冲,予老,益厌事,思自放于山巅水涯,与世相忘,而无咎又方用于朝,其势未能遽合,则今日之乐,岂不甚可贵哉!
予文虽不足与无咎并传,要不当以此废而不录也。
二月庚辰,笠泽陆某务观序。
送关漕诗序(乾道六年十二月) 南宋 · 陆游
李固、杜乔、臧洪之死,士以同死为荣。
范文正之贬,士以不同贬为耻。
今著作之免归也,御史以风闻言之,天子以无心听之,与前事固大异,而坐客赋诗,或危之何也?
风俗异也。
某既列名众诗之次,又承命作序,二罪当并按矣。
乾道六年十二月七日,笠泽陆某序。
云安集序(乾道七年十月) 南宋 · 陆游
济南治历城,汉故县也,带泺水而表历山,其山川杂见于《春秋》、《孟子》、《史记》诸书。
舜之遗迹,盖至于今可考。
士生其间,多通儒名卿秀杰之士,而以笔墨驰骛相高,往往多清丽雄放警绝之词,与山川称,若今夔府连帅王公是已。
公自少时寓秘阁直,晚由尚书郎长三院御史,出牧于夔,实督峡中十五郡。
资忠厚故政令简,心乐易故民夷亲。
乃因暇日,登临瞩望,徘徊太息,吊丞相之遗祠,想拾遗之高风,醉墨淋漓,放肆纵横,实为一代杰作。
顾夔虽号大府,而荒绝瘴疠,户口寡少,曾不敌中州一下郡。
如某辈又以忧患留落,九死之馀,才尽志衰,欲强追逐公后而不可得。
向使公当承平时,为并为雍,为镇为定,尽得四方贤士大夫以为宾客,相与览其河关之胜,以骋笔力,则公众作森列,岂特此而已哉。
虽然,是犹未也。
必极公之文,弦歌而荐郊庙,典册而施朝廷,然后曰宜。
今乃犹啸咏于荒山野水之滨,追前世放逐羁旅之士而与之友,虽小夫下吏,或幸得之。
呜呼,是可叹欤!
公以乾道七年八月移牧永嘉,行有日,奉节令、右从政郎、普慈安卨裒公在郡文章若干篇为《云安集》,且属通判州事、左承议郎山阴陆某为序。
十月二十六日序。
东楼集序(1173年6月21日) 南宋 · 陆游
余少读地志,至蜀汉巴僰,辄怅然有游历山川、揽观风俗之志。
私窃自怪,以为异时或至其地以偿素心,未可知也。
岁庚寅,始溯峡至巴中,闻《竹枝》之歌。
后再岁,北游山南,凭高望鄠、万年诸山,思一醉曲江渼陂之间,其势无由,往往悲歌流涕。
又一岁,客成都唐安,又东至于汉嘉,然后知昔者之感,盖非适然也。
到汉嘉四十日,以檄得还成都。
因索在笥,得古律三十首,欲出则不敢,欲弃则不忍,乃叙藏之。
乾道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山阴陆某务观序。
范待制诗集序(1176年3月3日) 南宋 · 陆游
石湖居士范公待制敷文阁来帅成都,兼制置成都、潼川、利、夔四道。
成都地大人众,事已十倍他镇,而四道大抵皆带蛮夷,且北控秦陇,所以临制捍防,一失其宜,皆足致变故于呼吸顾盼之间。
以是幕府率穷日夜力,理文书,应期会,而故时巨公大人,亦或不得少休。
及公之至也,定规模,信命令,弛利惠农,选将治兵。
未数月,声震四境,岁复大登
幕府益无事,公时从其属及四方之宾客饮酒赋诗。
公素以诗名一代,故落纸墨未及燥,士女万人,已更传诵,被之乐府弦歌,或题写素屏团扇,更相赠遗,盖自蜀置帅守以来未有也。
或曰:「公之自桂林入蜀也,舟车鞍马之间,有诗百馀篇,号《西征小集》,尤隽伟,蜀人未有见者,盍请于公以传」?
屡请而公不可,弥年乃仅得之。
于是相与刻之,而属某为序。
淳熙三年上巳日,朝奉郎、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山阴陆某序。
持老语录序(1179年5月25日) 南宋 · 陆游
持禅师,明州鄞人,世为士。
一旦弃发须学佛,得法于白牛卿。
初在馀姚法性,数年忽谢去。
越牧欲以雍熙邀致,疑不就,试一问之,师欣然曰:「愿即得檄」。
牧大喜。
师怀负包笠,即日徒步入院,秉节如金石,说法如雷霆,虽从之游者不过四五十辈,而名震吴越,尽交一世名卿贤大夫。
予先君会稽公知之最深。
予时甫数岁,侍先君旁,无旬月不见师,至今想其抵掌笑语,瞭然在目前,夷粹真率,真山林间人也。
后又徙居雪窦、护圣二山,年德益高,如径山杲公辈,皆以丈人行尊事之。
其灭也,谈笑如平时,盖以真率为佛事者耶?
得法弟子子询行光、如寂广勤,或出世说法,或遁迹众中,皆不幸早逝去。
而法扬用璋独在扬,于是亦住护圣,岿然为丛林耆宿。
璋老且病,犹自力刻师语录,且合辞属予为序。
师可谓有子矣。
予以先君故,不敢辞。
淳熙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山阴陆某序。
师伯浑文集序 南宋 · 陆游
乾道癸巳,予自成都适犍为,识隐士师伯浑于眉山。
一见,知其天下伟人。
予既行,伯浑饯予于青衣江上,酒酣浩歌,声摇江山,水鸟皆惊起。
伯浑饮至斗许,予素不善饮,亦不觉大醉。
夜且半,舟始发,去至平羌,酒解,得大轴于舟中,则伯浑醉书,纸穷墨燥,如春龙奋蛰,奇鬼搏人,何其壮也。
后四年,伯浑得疾不起。
子怀祖集伯浑文章,移书走八千里,乞余为序。
呜呼!
伯浑自少时名震秦蜀,东被吴楚,一时高流皆尊慕之,愿与交。
方宣抚使临边,图复中原,制置使并护梁、益兵民,皆巨公大人,闻伯浑名,将闻于朝,而卒为忌者所沮。
夫伯浑既决不肯仕,即无沮者,不过有司岁时奉粟帛牛酒劳问,极则如孔旼、徐复辈,赐散人号,书其事于史而已,于伯浑何失得,而忌已如此。
乡使伯浑出而事君,为卿为公,则忌者当益众,排击沮挠,当不遗力,徙比景,输左校,殆未可知。
安得如在眉山,躬耕妇织,放意山水,优游以终天年耶?
则伯浑不遇,未见可憾。
或曰:「伯浑之才气,空海内无与比,其文章英发巨丽,歌之清庙,刻之彝器,然后为称。
今一不得施,顾退而为山巅水涯娱忧纾悲之言,岂不可憾哉」!
予曰:「是则有命。
识者为时惜,不为伯浑叹也」。
淳熙某月某日山阴陆某序。
晁伯咎诗集序(1180年11月17日) 南宋 · 陆游
传密居士东里晁公伯咎诗四百六十有一篇,其孙教授君百谈集为四卷以授予,请序卷首。
伯咎少以文学称,自其诸父景迂具茨先生皆叹誉之。
诸公贵人亦往往闻其名,顾党家不敢取。
靖康之元,党禁解,伯咎召为开封掾,且显用矣,阻兵不能造朝。
比乘舆过江,中原方兵连不解,士大夫多以甲兵钱谷进。
故家名流,乃见谓不切事机,伯咎落江湖者数年。
久之,虽起,乘传岭海,复坐微文斥,卒弃不用以死。
而伯咎傲睨忧患,不少动心,方扁舟往来吴松,啸歌饮酒,益放于诗。
其名章秀句,传之士大夫,皆以为有承平台阁之风。
盖晁氏自文元公以大手笔用于祥符、天禧间,方吾宋极盛时,封泰山,礼百神,歌颂德业,冶金伐石,极文章翰墨之用。
汪洋渟滀,五世百馀年,文献相望,以及建炎、绍兴,公独殿其后。
又少时所交,皆中州名胜,讲习磨砻之益深矣。
是岂寠书生闻见局陋者敢望其涯哉!
伯咎学问赡博,胸中恢疏,勇于为义,视死生祸福无如也。
至他文亦皆豪奇,不独其诗可贵,尚力求而尽传之。
伯咎讳公迈,仕至某官。
淳熙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山阴陆某序。
长短句序(1189年4月) 南宋 · 陆游
雅正之乐微,乃有郑、卫之音。
郑、卫虽变,然琴瑟笙磬犹在也。
及变而为燕之筑,秦之缶,胡部之琵琶箜篌,则又郑、卫之变矣。
风、雅、颂之后,为骚、为赋、为曲、为引、为行、为谣、为歌,千馀年后,乃有倚声制辞,起于唐之季世。
则其变愈薄,可胜叹哉!
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
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其首以识吾过。
淳熙己酉炊熟日,放翁自序。
徐大用乐府序(1194年3月) 南宋 · 陆游
古乐府有《东武吟》,鲍明远辈所作,皆名千载。
盖其山川气俗,有以感发人意,故骚人墨客,得以驰骋上下,与荆州、邯郸、巴东三峡之类,森然并传,至于今不泯也。
吾友徐大用家本东武,呼吸食饮于邞淇之津,盖有以相其轶思者。
故自少时,文辞雄于东州。
比南归,以政事议论,显闻荐绅,顾不肯轻出其文以沽世取富贵,三十年犹屈治中别驾,澹然莫测涯涘。
独于悲欢离合,郊亭水驿,鞍马舟楫间,时出乐府辞,赡蔚顿挫,识者贵焉。
或取其数百篇,将传于世。
大用复不可。
曰:「必放翁以为可传,则几矣。
不然,姑止」。
予闻而叹曰:温飞卿作《南乡》九阕,高胜不减梦得《竹枝》,讫今无深赏音者,予其敢自谓知君哉。
独感东武山川既堕胡尘中,而大用之才久伏不耀,故为之一言。
绍熙五年三月庚寅,笠泽陆某务观序。
吕居仁集序(庆元二年九月)(1196年9月16日) 南宋 · 陆游
天下大川莫如河江,其源皆来自蛮夷荒忽辽绝之域,累数万里,而后至中国,以注于海。
今禹之遗书,所谓岷积石者,特记禹治水之迹耳,非其源果止于是也。
故《尔雅》谓河出昆崙虚,而传记又谓河上通天汉。
某至蜀,穷江源,则自蜀岷山以西,皆岷山也。
地断壤绝,不复可穷。
河江之源,岂易知哉!
古之学者盖亦若是。
惟其上探伏羲唐虞以来,有源有委,不以远绝,不以难止,故能卓然布之天下后世而无愧。
凡古之言者皆莫不然。
自汉以下,虽不能如三代盛时,亦庶几焉。
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
迨建炎、绍兴间,承丧乱之馀,学术文辞,犹不愧前辈。
如故紫微舍人东莱吕公者,又其杰出者也。
公自少时,既承家学,心体而身履之,几三十年。
仕愈踬,学愈进,因以其暇尽交天下名士,其讲习探讨,磨砻浸灌,不极其源不止。
故其诗文,汪洋闳肆,兼备众体,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浑厚,震耀耳目,而不失高古,一时学士宗焉。
晚节稍用于时。
在西掖,尝兼直内庭,草赵丞相鼎制,力排和戎之议,忤秦丞相桧。
秦公自草日历,载公制辞以为罪,而天下益推公之正。
公平生所为诗,既已孤行于世,嗣孙祖平又尽裒他文凡若干首为若干卷,而属某为序。
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
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揖馆舍。
晚见曾文清公,文清谓某,君之诗渊源殆自吕紫微,恨不一识面。
某于是尤以为恨,则今得托名公集之首,岂非幸欤!
庆元二年九月既望,中大夫、提举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山阴陆某谨序。
佛照禅师语录序(1197年9月) 南宋 · 陆游
拙庵禅师以佛法际遇孝宗皇帝,问答之语,既刻金石,传天下,久矣。
晚,庵居阿育王山中,其徒相与尽裒五会所说法,凡数万言,为五卷,遣侍者正球走山阴泽中,请某作序。
某曰:拙庵之道,栋梁大法,无语可也。
拙庵之语,雷霆百世,无录可也。
又何以序为哉?
然五会之外,则有一会;
数万言之外,别有一句。
是可录,是不可录,诸人试下语,若也道得,老农赞叹有分。
庆元三年九月壬子,陆某谨序。
赵秘阁文集序(庆元六年三月)(1200年3月) 南宋 · 陆游
汉孝武帝好文,淮南王安以高帝孙为诸侯王,而学问文辞在汉庭诸儒甲乙中。
其所著大小山,至与《雅》、《颂》、《离骚》并。
魏陈思王,唐太白、长吉,则又以帝子及诸王孙,落笔妙古今,冠冕百世。
河出昆崙虚,首四渎,经天下以入于海。
彼源委固自不同,无足异也。
宋兴,宗室深居宫中,不与外庭接,故虽博学轶材,不得著见。
然以诗文飞白书诏藏秘府者,亦不乏人。
熙宁、元丰间,始与群臣并进于朝,积数十年,而德麟伯山,属文英妙、寖见推于诸公间矣。
汉王五世孙秘阁公,讳不拙,字若拙,少以进士奋,主司及流辈皆伏其工。
初苦贫无以养,乃教授诸生以自给,其勤苦殆有非寠人子所堪者。
既得第,犹不废也。
晚,入蜀为州,遂持使者节,学益不厌,文益妙。
予行南充、阆中、小益至成都,历山邮津亭及浮屠、老子之庐,见穹碑巨板,多公遗文,每观之至忘食。
已而故尚书孙公仲益、端明汪公圣锡、侍御王公龟龄文益出于世,往往见公名字于其间,许与甚至,然后知天下自有公论也。
公之子善发、善零,皆取世科。
善发字正己,尤以文学称。
其为汉州判官也,囊公之文,万里请予于山阴泽中,曰:「愿有以冠篇右」。
顾公平生知己,久已凋落,予材下,徒以后死不得让,愧可量哉!
庆元六年三月丁巳,中大夫、直华文阁致仕、赐紫金鱼袋山阴陆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