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跋造化权舆 南宋 · 陆游
先楚公著《埤雅》,多引是书,然未之见也。
乾道三年孟夏十八日,传自玉隆藏室。
甫里陆某谨题。
跋老子道德古文(1166年10月10日) 南宋 · 陆游
右,汉严君平著《道德经指归》古文。
此经自唐开元以来,独传明皇帝所解,故诸家尽废。
今世惟此本及贞观中太史令傅奕所校者尚传,而学者亦罕见也。
予求之逾二十年,乃尽得之。
玉笈藏道书二千卷,以此为首。
渔隐陆某题。
乾道二年十月十日。
跋卐庵语 南宋 · 陆游
乾道庚寅十月入蜀,舟过公安二圣,见祖珠长老,得此书。
珠自言南平军人,得法于卐庵云。
跋武威先生语录(1171年6月29日) 南宋 · 陆游
丰清敏公为中执法,论事上前,曰:「司马光、吕公著皆忠贤,何为引赦复官?
赦当及有罪耳,无罪何赦也」?
徽祖曰:「光等变先帝法度,非罪乎」?
清敏公顿首曰:「诚当变,无可罪者」。
方元符、建中间,众正毕集于朝,天下喁喁,想望太平。
清敏公与陈忠肃公,俱极谏官御史之选,而所以言则有婉直之异。
吾先大父楚公,每以为二公之论皆不可废。
盖忠肃似孟子说齐,而清敏似伯夷谏周,其归一也。
今观武威先生之论,又甚似清敏。
百世之下,志士仁人,得此书读之,当有太息流涕者矣。
乾道七年立秋日,山阴陆某书。
跋关著作行记(1171年7月7日) 南宋 · 陆游
著作关公出使峡中,风采峻甚,仕者人人震栗,莫敢仰视。
某以孤生起罪籍,万里佐州,浅暗滞拙,自期且汰去。
而关公独厚遇之,举酒赋诗,谈台阁旧事,忘其位之重也。
公免归之明年,某以事至卧龙山咸平寺,长老惠琏言,公往有《行记》,今将刻之石,因属某书其末。
某曰:方关公之门可炙手时,此书伏不出。
今公归卧青城山中,宾客解散,形势一变,而琏方刻其书,为不朽计。
嗟乎!
足以愧士大夫矣。
乾道七年七月七日,左奉议郎、通判夔州军州、主管学事陆某谨识。
跋司马子微饵松菊法(1172年12月6日) 南宋 · 陆游
乾道初,予见异人于豫章西山,得司马子微《饵松菊法》,文字古奥,非妄庸所能附托。
八年,又得别本于蜀青城山之丈人观,斋戒手校,传之同志。
十二月六日,笠泽渔翁陆务观书于玉华楼。
跋周茂叔通书(1172年12月15日) 南宋 · 陆游
濂溪之生也,世但以佳士许之耳。
既死,蒲左辖作志,黄太史作诗,其称述亦不过如此。
向使无二程先生,后世岂知濂溪为大儒,传圣人之道者耶?
以此知士之埋没无闻者,何可胜计。
乾道壬辰十二月十五日,成都驿南窗书。
跋岑嘉州诗集(1173年8月3日) 南宋 · 陆游
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
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今年自唐安别驾来摄犍为,既画公像斋壁,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馀篇刻之,以传知诗律者,不独备此邦故事,亦平生素意也。
乾道癸巳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跋二贤像(1173年9月16日) 南宋 · 陆游
右,孟贞曜、欧阳率更二像,皆唐人笔墨。
北湖者,吴则礼子傅也;
无悔者,刘焘无言也。
最后实先君会稽公、茶山先生曾文清公书。
万里羁旅,不自意全,抚卷流涕。
乾道九年九月既望,刻石置汉嘉月榭上,山阴陆某识。
跋山谷先生三荣集(1174年2月2日) 南宋 · 陆游
予集黄帖,得赠元师及王周彦三诗,甚爱之。
有黄淑者,家三荣,见而笑曰:「绍兴中再刻本也,旧石方党禁时已磨毁矣」。
乃出此卷曰:「是旧石本」。
其笔力精劲盖如此。
因录藏之。
淳熙之元二月二日,务观书。
跋砚录香法(1174年2月30日) 南宋 · 陆游
《砚录》旧有本而亡之,《香法》盖未之见。
师房者,济南卫昂也,娶婆娑先生崔德符女,晚官巴峡,死焉。
乾道辛卯冬,予得此编于巫山县,师房手钞也。
已腐败不可读,乃录藏之。
后三年,淳熙之元二月三十日,蜀州漱玉南窗务观书。
跋唐修撰手简(1174年7月23日) 南宋 · 陆游
某之曾外大父质肃唐公守并州,故给事中吕公实为幕客。
质肃为人方严,少许可,或面折人。
临川王和甫同时在幕中,每言,见唐公退,辄汗满握。
然遇吕公特欢,他客莫敢望也。
淳熙元年,某在蜀州,得质肃仲子修撰公与给事手帖读之,盖元祐初,修撰使河北,给事为御史时也。
书论黄河、市易,辞指激烈,无一语及其私。
与世俗责报父客,至有违言者,何其远哉!
修撰字君益,元祐中,建议弃渠阳城。
绍圣初,坐贬团练副使,元符、建中之间,起守许昌,方治事,得报召蔡京,抚案愤咤,即日疽发背卒。
某不及拜公,而先夫人为言公大节如此,敢并记之,以遗给事之孙教授君云。
七月二十三日,山阴陆某谨书。
跋蔡君谟帖(1174年9月8日) 南宋 · 陆游
近岁苏、黄、米芾书盛行,前辈如李西台、宋宣献、蔡君谟、苏才翁兄弟书皆废。
此两轴,君谟真行草隶皆备。
石在仙井,可宝也。
淳熙元年九月八日,蜀州手装。
跋瘗鹤铭(1174年9月1日) 南宋 · 陆游
《瘗鹤铭》,予亲至焦山摹之,止有此耳。
残璋断玦,当以真为贵,岂在多耶!
淳熙之元九月一日,蜀州重装。
跋西昆酬唱集 南宋 · 陆游
通直郎张玠,河阳人,吕汲公家外甥,藏书甚富。
淳熙二年正月八日夜读此集,灯架忽仆,坏书,时传毕方一日,岂欧尹诸人亦有灵耶?
记之,为异时一笑。
跋历代陵名(1175年10月) 南宋 · 陆游
三荣守送来。
近世士大夫所至,喜刻书版,而略不校雠,错本书散满天下,更误学者,不如不刻之愈也。
可以一叹。
淳熙乙未立冬,可斋书。
跋温庭筠诗集(1176年9月9日) 南宋 · 陆游
先君旧藏此集,以《华清宫》诗冠篇首,其中有《早行》诗,所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者,久已坠失。
得此集于蜀中,则不复见《早行》诗矣。
感叹不能自已。
淳熙丙申重阳日,某识。
跋王君仪待制易说(1177年1月1日) 南宋 · 陆游
王公《易》学,虽出于葆光张先生,然得于心者多矣。
建炎间,胡骑在钱塘,明、越俱陷,王公端居于严,曰:「虏决不至此,且狼狈而归,自此穷天地不复渡江矣」。
其妙于《易》数盖如此。
淳熙丁酉元日,山阴陆某书于锦官阁下。
跋崔正言所书书法要诀(1178年5月5日) 南宋 · 陆游
德符诗名一代,书则未之见也。
观此编中字,瘦健有神采,亦类其诗。
乃知前辈未易以一技名也。
戊戌重午,务观书。
跋后山居士诗话(1178年10月24日) 南宋 · 陆游
《谈丛》《诗话》皆可疑,《谈丛》尚恐少时所作,《诗话》决非也。
意者后山尝有《诗话》而亡之,妄人窃其名为此书耳。
后山二子,丰、登。
登过江为会稽曹官,李邺降虏,登亦被驱以北。
悲夫!
淳熙戊戌十月二十四日,可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