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跋东坡祭陈令举文(1194年12月29日) 南宋 · 陆游
东坡前、后集祭文凡四十首,惟祭贤良陈公辞指最哀,读之,使人感叹流涕。
其言天人予夺之际,虽若出愤激,然士抱奇材绝识,沉压摈废,不得少出一二,则其肝心凝为金石,精气去为神明,亦乌足怪?
彼愦愦者固不知也。
绍熙甲寅十二月二十九日,笠泽陆某谨书。
跋刘凝之陈令举骑牛图(1194年12月29日) 南宋 · 陆游
公卿贵人,方黄金络马,传呼火城中时,欲如二公骑牛山谷,萧散遗物,固不可得。
若予者,仕既龃龉,及斥归,欲买一黄犊代步,其费二万有畸,作栏蓄童,又在此外,遂一笑而止,徒有此生犹著几两屐之叹。
乃知二公风流,亦未易追也。
绍熙甲寅十二月二十九日,陆某识。
跋东坡七夕词后(1195年1月1日) 南宋 · 陆游
昔人作七夕诗,率不免有珠栊绮疏惜别之意。
惟东坡此篇,居然是星汉上语,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学诗者当以是求之。
庆元元年元日,笠泽陆某书。
跋张监丞云庄诗集(1195年9月27日) 南宋 · 陆游
虏覆神州七十年,东南士大夫视长淮以北,犹伧荒也。
以使事往者,不复「黍离麦秀」之悲,殆无以慰答父老心。
今读张公为奉使官属时所赋歌诗数十篇,忠义之气郁然,为之悲慨弥日。
庆元改元九月二十七日,陆某书。
跋渊明集(1196年9月29日) 南宋 · 陆游
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隐,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
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
今思之,如数日前事也。
庆元二年,岁在乙卯,九月二十九日,山阴陆某务观书于三山龟堂,时年七十有一。
跋陆史君庙签(1191年12月10日) 南宋 · 陆游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罹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隐鹿门,刘表焉得取」。
射洪陆史君庙,以杜诗为签,极灵。
余自蜀被召东归,将行,求得此签。
后十四年,乃决意不复仕宦,愧吾宗人多矣。
绍熙辛亥十二月十日,山阴陆务观书。
跋巴东集(1196年6月24日) 南宋 · 陆游
予自乾道庚寅入蜀,至淳熙戊戌东归。
九年间,两过巴东,登秋风、白云二亭,观莱公手植桧,未尝不怅然流涕,恨古人之不可作也。
又十有七年,庆元丙辰六月二十四日,山阴陆某书,时年七十二。
跋吕侍讲岁时杂记(1197年2月11日) 南宋 · 陆游
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
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跋许用晦丁卯集(1197年6月4日) 南宋 · 陆游
许用晦居于丹阳之丁卯桥,故其诗名《丁卯集》。
在大中以后,亦可为杰作。
自是而后,唐之诗益衰矣。
悲夫!
庆元丁巳六月四日,放翁识。
跋李涪刊误(1197年7月16日) 南宋 · 陆游
王行瑜作乱,宗正卿李涪盛陈其忠必悔过。
及行瑜传首京师,涪亦放死岭南,疑即此人也。
丁巳七月十六日识。
跋归去来白莲社图(1197年8月12日) 南宋 · 陆游
予在蜀得此二卷,盖名笔,规模龙眠,而有自得处。
季子子聿手自装褫藏之。
庆元丁巳中秋前三日,放翁识。
跋释氏通纪(1197年9月9日) 南宋 · 陆游
予少时避兵东阳山中,有沈师者,丞相恭惠公之裔。
近有僧来往天衣山,自言欧阳文忠公家。
今又得修公所著《释氏通纪》观之,则建炎枢臣卢公诸孙也。
近世不以世类求人,名门大家,散而为方外道人者多矣。
如修公既弃衣冠,犹能博学强记,寓史氏法于是书,亦贤矣夫!
庆元丁巳重九日,放翁陆某务观识。
跋毛仲益所藏兰亭(1197年11月20日) 南宋 · 陆游
龙乘云气而上天,凤凰翔于千仞。
吾见旧定本《兰亭》,其犹龙凤耶?
庆元丁巳十一月二十日,笠泽陆某务观书。
跋魏先生草堂集(1198年10月19日) 南宋 · 陆游
按国史,野,陕人。
沈存中《笔谈》以为蜀人,居陕州,不知何所据也。
予在蜀十年,亦不闻野为蜀人,《笔谈》盖误也。
庆元戊午,得之书肆。
十月十九日,龟堂病叟手识,时年七十有四矣。
跋王辅嗣老子(1198年10月29日) 南宋 · 陆游
晁以道谓王辅嗣《老子》题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
此本乃已析矣,安知其他无妄加窜定者乎?
庆元戊午十月晦书。
跋前汉通用古字韵编(1199年3月24日) 南宋 · 陆游
古人读书多,故作文时偶用一二古字,初不以为工,亦自不知孰为古,孰为今也。
近时乃或钞缀《史》《汉》中字入文辞中,自谓工妙,不知有笑之者。
偶见此书,为之太息,书以为后生戒。
己未三月二十四日,龟堂识。
跋胡少汲小集(1199年7月1日) 南宋 · 陆游
少汲之兄,名僧孺,字唐臣,在元祐、绍圣间,亦知名士也。
少汲十诗中一篇所谓「阿兄惊世才」者是也。
周秀实,名蔚,予亡姑之子,及与元祐前辈游,绍兴十六七年,犹亡恙,有文集数十卷,王性之作序。
少汲倡酬最多,班班见于此集。
秀实有子名昙文者,乃翁每称其颖异。
自先少师捐馆,两家相去地远,不复相闻,每为之恻怆于怀也。
因读少汲《小集》,并书之。
庆元己未七月一日,老学庵书。
跋晓师显应录(1199年7月) 南宋 · 陆游
《法华》之为书,天不足以喻其大,海不足以喻其深。
利根之士,一经目,一历耳,自不能舍,虽举天下沮之,彼且不动,尚何劝相之有哉?
然人之根性利钝,盖有如天渊者。
善知识谆谆告语,诱之以福报,惧之以祸罚,亦有不得已者。
譬之世法,道德风化,固足坐致唐虞三代之治矣,而赏以进善,罚以惩恶,亦乌可废哉!
观晓师《显应录》者,当作是观。
庆元己未立秋日,山阴陆某书。
跋范巨山家训(1199年8月29日) 南宋 · 陆游
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
人莫不思其父祖,思而不知奉其教,犹弗思也。
使为人父祖者,皆如范氏之先,为人子孙者,皆如吾友巨山,世其有不兴者乎?
吾所谓兴者,天地鬼神与之,乡人慕之,学者尊之,是为兴。
不然,虽门列戟,床堆笏,德弗称焉,何兴之有?
巨山之子,既以文章擢高科,公卿将相之储也。
故予思广其意,而书其《家训》后如此,巨山父子不以予为老悖,则将有感也夫。
巨山名中立,其子名薰。
庆元己未八月晦,山阴陆某谨书。
跋张安国家问(1199年11月20日) 南宋 · 陆游
东坡先生书遍天下,而黄门公所藏至寡,盖常以为易得,虽为人持去,不甚惜也。
紫微张舍人书帖,为时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无之。
今大宗伯兄弟,自为知己,家书往来,盖以百计矣,相称相勉期以远者,亦何可胜计,而今所存才五纸耳。
方紫微无恙时,岂亦以为易得,故多散逸耶?
某昔者及为紫微客,今老病卧家,而大宗伯犹以世旧寄此卷,命寓姓名于后。
某自浮玉别紫微,三十六年之间,摧颓抵此。
紫微若尚在而见之,且不能识,则大宗伯尚何取哉?
援笔至此,慨然不知衰涕之集也。
庆元五年十一月戊申,笠泽陆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