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跋吴越备史(一)(1205年9月4日) 南宋 · 陆游
钱氏讳佐,故以「左」为「上」,凡官名左字者,悉改为上。
此书所谓上右者,乃左右也。
跋吴越备史(二)(1205年9月4日) 南宋 · 陆游
吴越在五代及宋兴,最为安乐少事,然废立诛杀犹如此。
方斯时,吾家先世守农桑之业于鲁墟梅市之间,无一人仕于其国者,真保家之法也。
开禧乙丑九月四日,山阴陆某书于三山书巢。
跋僧帖(1205年9月5日) 南宋 · 陆游
方外之士,发扬其先德,累世不懈,吾辈亦可少愧矣。
开禧乙丑九月五日,陆某书赠观师。
余年八十一,识其家四世矣,安得不为陈人乎?
因以寓叹。
跋卿师帖(1205年9月4日) 南宋 · 陆游
本朝小楷,至宋宣献后,仅有道士陈碧虚一人。
今见吾里中前辈卿师所书,则萧散小不逮碧虚,而法度森严无愧者,亦名笔也。
后人善藏之。
开禧元年乙丑岁九月丁亥,山阴陆某务观题,时年八十有一。
跋松陵倡和集(1205年9月14日) 南宋 · 陆游
皮袭美当唐末遁于吴越,死焉。
有子光业为吴越相,子孙业文,不坠家声。
至袭美四世孙公弼,以进士起家,仕庆历、嘉祐间,为韩魏公所知,虽不甚贵显,亦当世名士也。
方吴越时,中原隔绝,乃有妄人造谤,以谓袭美隳节于巢贼,为其翰林学士。
《新唐书》喜取小说,亦载之。
岂有是哉!
比《唐书》成时,公弼已死,莫与辨者。
可叹也!
开禧元年九月十四日,山阴陆某务观书于《松陵倡和集》之后。
跋潜虚(1205年11月18日) 南宋 · 陆游
学者必通《易》,乃能以其绪馀通《玄》;
《玄》既通矣,又以其馀及《虚》,非可以一旦骤得也。
刘君谈《虚》如此,则其于《易》与《玄》可知矣。
司马丞相乃谓己学不足知《易》,故先致力于《玄》,盖谦云耳。
开禧乙丑十一月十八日,笠泽陆某书。
跋吕成叔和东坡尖叉韵雪诗(1205年11月14日) 南宋 · 陆游
古诗有倡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
唐始有之,而不尽同。
有用韵者,谓同用此韵耳。
后乃有依韵者,谓如首倡之韵,然不以次也。
最后始有次韵,则一皆如其韵之次。
自元、白至皮、陆,此体乃成,天下靡然从之。
今苏文忠集中,有《雪诗》,用「尖」「叉」二字。
王文公集中,又有次苏韵诗。
议者谓非二公莫能为也。
通判澧州吕文之成叔,乃顿和百篇,字字工妙,无牵强凑泊之病。
成叔诗成后四十馀年,其子栻乃以示予。
予固好诗者,然读书有限,用力鲜薄,观此集,有愧而已。
乃书集后,而归其本吕氏。
开禧元年乙丑十一月丙申,笠泽陆某务观书。
跋花间集(一)(1205年12月3日) 南宋 · 陆游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
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
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
笠泽翁书。
跋花间集(二)(1205年12月3日) 南宋 · 陆游
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趣浅薄。
其间杰出者,亦不复有前辈闳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
会有倚声作词者,本欲酒间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此集所载是也。
故历唐季五代,诗愈卑。
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
盖天宝以后,诗人常恨文不迨,大中以后,诗衰而倚声作。
使诸人以其所长,格力施于所短,则后世孰得而议?
笔墨驰骋则一,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
开禧元年十二月乙卯,务观东篱书。
跋韩晋公子母犊(1206年4月13日) 南宋 · 陆游
予平生见三尤物:王公明家韩干散马、吴子副家薛稷小鹤及此子母牛是也。
不知未死间,尚复眼中有此奇伟否?
开禧二年四月甲子,陆务观老学庵北窗书。
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1206年4月13日) 南宋 · 陆游
观此本《兰亭》,如见大勋业巨公于未央庭中,大冠若箕,长剑拄颐,风采凛凛,虽单于不觉自失,况馀子有不汗洽股栗者哉?
开禧丙寅岁四月十有三日,陆某年八十二。
跋龚氏金花帖子(1206年4月15日) 南宋 · 陆游
右,龚氏家藏其先世金花帖子。
嘉泰中,陈翰林考质史谍,以为先书姓名散报,始于端拱中。
宋太素尚书知贡举时,自建隆至端拱,取士已久,始克举此故事。
然予按宋公有追念策名时诗,凡千言,略云:「吉音来碧落,帖子报红笺。
清夜惊神王,眬明到省前。
风中宫漏尽,日出榜绳悬」。
宋公盖建隆二年进士,则国初已有前一夕报帖之事,唐制初未尝废。
若曰五代草创,止用红笺,至端拱初乃加金华如唐时,则亦细事耳,不得云始举唐故事也。
世必有知者。
予复书此于后,以待博洽君子云。
开禧丙寅夏四月丙寅,山阴陆某书。
跋曾文清公奏议稿(1206年5月25日) 南宋 · 陆游
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进见,见必闻忧国之言。
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
后四十七年,先生曾孙黯以当日疏稿示某。
于今某年过八十,仕忝近列,又方王师讨残虏时,乃不能以尘露求补山海,真先生之罪人也。
开禧二年岁在丙寅五月乙巳,门生山阴陆某谨书。
跋曾文清公诗稿(1206年5月25日) 南宋 · 陆游
河南文清公早以学术文章擅大名,为一世龙门。
顾未尝轻许可,某独辱知,无与比者。
士之相知,古盖如此。
方西汉时,专门名家之师,众至千馀人,然能自见于后世者寡矣。
扬子惟一侯芭,至今诵之,故识者谓千人不为多,一人不为少。
某何足与乎此?
读公遗稿,不知衰涕之集也。
开禧丙寅岁五月乙巳,门生笠泽陆某谨识。
跋徐待制诗稿(1206年6月) 南宋 · 陆游
予以乾道庚寅入蜀,几十年而归。
故人在朝者,惟许昌韩无咎,握手道旧,因相与论当世知名士。
无咎独称待制徐公,以为文辞辨论,有贞元、元和间诸贤之遗风。
恨予不及识,因诵其诗句,信奇作也。
后三十年,徐公之子植,以遗稿一编示予,属以序引。
予与待制虽出处不同时,然尝叹爱其笔墨,则亦愿托名卷首。
而待制之文厄于火,所馀财百之二,则序亦无自作,乃姑书此附于后。
它日得全书,䌷绎其妙处而论载之,尚未晚也。
开禧二年六月某日,出阴陆某书。
跋周益公诗卷(1206年9月25日) 南宋 · 陆游
绍兴辛巳,予与益公相从于钱塘,去题此诗时十一年,予年三十七,益公少予一岁。
后二年,相继去国,自是用舍分矣。
今益公舍我去,所不知者,相距几何时耳?
开禧丙寅九月二十五日,山阴陆某谨识。
跋樊川集(1206年11月27日) 南宋 · 陆游
唐人诗文,近多刻本,亦多经校雠,惟牧之集误缪特甚。
予每欲求诸本订正,而未暇也。
书以示子遹,尚成吾意。
开禧丙寅十一月二十七日,放翁书。
跋周侍郎奏稿(1207年1月11日) 南宋 · 陆游
某生于宣和末,未能言而先少师以畿右转输饟军,留泽潞,家寓荥阳。
及先君坐御史徐秉哲论罢,南来寿春,复自淮徂江,间关兵间,归山阴旧庐,则某少长矣。
一时贤公卿与先君游者,每言及高庙盗环之寇,乾陵斧柏之忧,未尝不相与流涕哀恸。
虽设食,率不下咽引去。
先君归,亦不复食也。
伏读侍郎周公论事榜子,犹想见当时忠臣烈士忧愤感激之馀风。
呜呼!
建炎、绍兴间,国势危蹙如此,而内平群盗,外捍强虏,卒能披草莽,立社稷者,诸贤之力为多。
某故具载之,以励士大夫。
倘人人知所勉,则北平燕赵,西复关辅,实度内事也。
开禧丁卯岁正月丁亥,故史官陆某谨书。
跋周侍郎寻姊妹帖(1207年1月11日) 南宋 · 陆游
方建炎多故,群盗如林,士大夫家罹祸,有尽室不知在亡者。
观周公所书,可为流涕。
六七十年来,在仕在野,皆安其生。
养老者,字幼者,藏死者,可不知所自耶?
尚勉思所以报。
开禧三年正月丁亥,山阴陆某书。
跋鲍参军文集(1207年1月9日) 南宋 · 陆游
鲍明远,宋元嘉中人,比陶渊明、谢灵运差为晚出,然与灵运诗名相埒,体制亦颇相类,故世称鲍谢云。
开禧三正九,放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