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佛智与升老书 南宋 · 陆游
此一编,佛智禅师与其法子寒岩升公书也。议论超卓,殆非世儒所及。三复叹仰。淳熙己亥三月九日,建安双清堂书。
跋古柏图 南宋 · 陆游
此图吾家旧藏。予居成都七年,屡至汉昭烈惠陵,此柏在陵旁庙中,忠武侯室之南,所谓「先主武侯同閟宫」者,与此略无小异,则画工亦当时名手也。淳熙六年龙集己亥六月一日,陆某识。
跋中和院东坡帖 南宋 · 陆游
此一卷,皆苏仲虎尚书所藏。鉴定精审,无一帖可疑者。刻石在成都大圣慈寺中和胜相院。淳熙六年六月十七日,陆务观题。
跋汉隶 南宋 · 陆游
《汉隶》十四卷,皆中原及吴蜀真刻。淳熙己亥,集于建安公署,友人莆阳方士繇伯谟,亲视装褾,故无一字差谬者。六月二十一日,山阴陆某书。
跋晁百谷字叙 南宋 · 陆游
名者士所愿也,而或惧太早。何哉?吾测之审矣。少而得名,我不能不矜,人不能不忌。以满假之心,来谗慝之口,几何其不踬也。吾元归年甫二十,笔力扛鼎,不患无名,患太早耳。虽然,洪道方力张其名,而吾独欲其退避掩覆,元归未必乐也。异时出入朝廷,更历世故,会当思吾言也夫!淳熙庚子二月三日,山阴陆某书。
跋陵阳先生诗草 南宋 · 陆游
右,陵阳先生韩子苍诗草一卷,得之其孙籍。先生诗擅天下,然反覆涂乙,又历疏语所从来,其严如此,可以为后辈法矣。予闻先生诗成,既以予人,久或累月,远或千里,复追取更定,无毫发恨乃止。则此草亦未必皆定本也。《大歇庵诗》一章,徐师川作,而先生手录之,亦足见其无昔人争名之病矣,故附见卷中。淳熙庚子四月二十二日,笠泽陆某书。
跋荆公诗 南宋 · 陆游
右,荆公手书诗一卷。前六首,赠黄庆基;后七首,赠邓铸。右刻皆在临川。淳熙七年七月十七日,陆某谨题。
跋续集验方 南宋 · 陆游
予家自唐丞相宣公在忠州时,著《陆氏集验方》,故家世喜方书。予宦游四方,所获亦以百计,择其尤可传者,号《陆氏续集验方》,刻之江西仓司民为心斋。淳熙庚子十一月望日,吴郡陆某谨书。
先左丞使辽语录 南宋 · 陆游
右,先楚公《使辽录》一卷,三十八伯父手书。伯父自幼被疾,以左手书,然笔力清健如此。平生凡钞书至数十百卷云。淳熙八年四月五日,某谨识。
跋朝制要览 南宋 · 陆游
先君会稽公晚岁喜观此书,间为子弟讲论因革,率至夜分。先君捐馆舍三十有四年,统得此于故庐,伏读悲哽,敬识卷末。淳熙八年龙集辛丑十一月二十五日,山阴陆某书。
跋东坡问疾帖 南宋 · 陆游
东坡先生忧其亲党之疾,委曲详尽如此,则爱君忧国之际可知矣。其曰「勿使常医弄疾」,天下之至言,读之使人感叹弥日。淳熙九年五月乙未,甫里陆某书。
跋东坡诗草 南宋 · 陆游
东坡此诗云:「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固已奇矣。晚谪惠州,复出一联云:「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则又加于少作一等。近世诗人,老而益严,盖未有如东坡者也。学者或以易心读之,何哉?淳熙九年五月二十六日,玉局祠吏陆某书于镜湖下鸥亭。
跋孙府君墓志铭 南宋 · 陆游
方五代割裂时,自一郡以上,非其国子弟,则大将功臣也。士大夫仕为令掾者,已为达官。钱氏土境尤蹙,而孙公至专城,盖其国显人也。观杜公所述,亦诚有以得之矣。淳熙壬寅立秋日,甫里陆某。
跋苏魏公百韵诗 南宋 · 陆游
右,首一卷,丞相魏公谢事归第且八十时所作也。苏端明贺赵清献公,得谢启云:「念平生之百为,一无可恨」。某于魏公亦云。淳熙壬寅立秋日,吴郡陆某谨识。
跋家藏造化权舆 南宋 · 陆游
右,《造化权舆》六卷,楚公旧藏,有九伯父大观中题字。淳熙壬寅,得之故第废纸中,用别本雠校,而阙其不可知者。两本俱通者,亦具疏其下。六月四日,山阴陆某谨记。
后十有四年庆元元年八月十二日重校,凡三日而毕。时年七十一。
跋三苏遗文 南宋 · 陆游
此书蜀郡吕商隐、周辅所编。周辅入朝为史官,得唐安守以归,未至家,暴卒,可悲也!淳熙十一年正月十一日,务观识。
跋兼山先生易说 南宋 · 陆游
郭立之从程先生游最久,程先生病革,犹与立之有问答语,著于语录。而尹彦明独谓立之自党论起,即与程先生绝,死亦不吊祭,盖爱憎之论也。立之子雍,字子和,屏居峡中,屡聘不起,亦著《易说》,得其家学。盖程氏《易》学,立之父子实传之。淳熙甲辰二月三十日,甫里陆务观云。
后六年,得谢昌国所赠颐正先生辨尹公说,乃知予此言粗合也。颐正,即雍也。己酉八月二十八日某书。
跋郑虞任昭君曲 南宋 · 陆游
自张文潜下世,乐府几绝。吾友郑虞任作《昭君曲》,如「羊车春草空芊芊」及「重瞳光射搔头偏」之类,文潜殆不死也。「但愿夕烽长不惊甘泉,妾身胜在君王前」,能道昭君意中事者。淳熙甲辰三月二十三日,甫里陆某书。
跋傅正议至乐庵记 南宋 · 陆游
伏波将军困于壶头,曳病足土室中,以望夷贼,左右哀之,莫不为流涕。定远侯在西域三十年,年老思土,上书自言愿生入玉门关,词指甚哀。彼封侯富贵矣,然戚戚无聊乃如此。其他盈满臲臲,畏祸忧诛,愿为布衣不可得者,又何可胜叹。然则富贵果不如贫贱之乐耶?曰:「此自富贵者言之耳。贫贱之士,仕则无路,处则无食,自非有道君子,其忧又有甚者矣。正议傅公在学校二十年,声震京师,同舍生去为公卿者袂相属,而公始仅得一第。既仕矣,适时艰难,妄男子往往起闾巷,取美官,公又弃不用,则亦何自乐哉?及读所作《至乐庵记》,自道其胸中恢疏磊落,所以乐而忘忧者,文辞辩丽动人,有列禦寇、庄周之遗风。然后知公盖有道者」。或曰:「使天以富贵易公之乐,公其许之乎」?予曰:「公所以处贫贱者,则其所以处富贵也。颜回之箪瓢,周公之衮绣,一也。观斯文者盍以是求之」。淳熙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山阴陆某谨书。
跋中兴间气集(一) 南宋 · 陆游
高适字仲武,此乃名仲武,非适也。评品多妄,盖浅丈夫耳,其书乃传至今。天下事出于幸不幸固多如此,可以一叹!淳熙甲辰八月二十九日,放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