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与仲玘书(一) 南宋 · 陆游
游顿首。
伏被手帖,获闻动静,深以为慰。
开谕院记,谨已具稿。
今遣优婆塞归拜呈,不知可用否?
老病无复佳思,皇恐,皇恐!
此乃令人写本,若欲恶札,却须示及,当为作之,仍告写及题额人衔位、姓名。
若要写守、倅衔,亦须示及,当为一手写去,切不可令他人书。
向来南山只为如此,故曾致虑,不免重刻,切望少留神,仍丁宁知事也。
末即会聚,万万为道珍厚。
不宣。
游顿首。
智者玘公禅师友旧。
十一月八日。
与仲玘书(二) 南宋 · 陆游
游顿首启智者禅师老友。
即日春寒,伏惟法候万福。
寺记本是老夫自欲书丹,意为不过数日可了。
不料忽得齿疾,沉绵岁月,又值改岁,一番应接,遂失初约,留滞净人。
昨法云忽过,良以为愧。
碑颜不欲更托人,并为写去。
前辈此例甚多。
碑上切不须添一字。
寻常往往添字,坏却。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幸痛察。
馀惟为佛嘱自爱,不宣。
游顿首,正月四日。
监寺首座以次不及别上状,刻碑时且告与点检,碑样只依明州宸奎阁碑最妙。
僭率,皇恐,皇恐!
游顿首。
与仲玘书(三) 南宋 · 陆游
游顿首。
智者堂头禅师。
即日春残,伏惟法候胜阙别却不知瓶锡所寓。
无遣一纸问,动静不可得,惟有驰心尔!
忽法云送翰札来,乃知说法名山,玉烟珠气,要是不可埋没也。
游去春已请老,一生扰扰,遂得结局。
尽出馀芘。
正月,忽被命寓直内阁,殊非野人所宜,一味惭恐耳!
崖蜜蜡烛分寄,足见旧好不替。
感激,感激!
末由握臂,唯万万为大法自重,不宣。
游顿首。
四月六日。
与仲玘书(四) 南宋 · 陆游
游顿首。
忽奉诲帖,欣承。
苦寒,法候万福。
老病日侵,度不能久住世间,且随缘过日耳。
下谕法衣,急作字泽师,几为九峰所取。
幸稍早数日,已令径附来使纳去。
想便升座于人天众前分以披挂也。
崖蜜石芥佳惠,然自此切罢信物,庶全道气,已屡咨白矣。
春事鼎来,为道自重,不宣。
游再拜南山禅师老友侍者。
与仲玘书(五) 南宋 · 陆游
游顿首。
适承临访,荷千里命驾之意,殆不胜言。
晚刻,伏惟道体万福。
来日辄具汤饼,相屈少款诲益,切勿拒也。
勿匆,不宣。
游再拜南山禅师故人足下。
与仲玘书(六) 南宋 · 陆游
游顿首。
秋暑正(缺)法候万福。
久不(缺)问,徒有驰系。
日来衲子必更云集。
夏中,有几人打发。
老拙(缺)衰,不能响屧修廊,炷香丈室也。
偶丘子行(缺)候动静,唯冀为法珍重。
不宣。
游顿首智者禅师老兄,七月十三日。
与仲玘书(七) 南宋 · 陆游
游顿首启。
伏被诲墨,欣承。
即日尊候万福。
名山大乘师,宜得大笔登载,然后宜称。
事伟辞贫,但深愧负。
风土之宜,敬已下拜矣!
以不必讲此,白头尚如新耶?
石工亦甚佳。
小简尤不足传。
读之赧然。
正暑,万万为道(缺)重,不宣。
游顿首上智者禅师老友侍者。
谢解启(1153年) 南宋 · 陆游
倦游场屋,分已归耕;
首置贤书,出于过听。
得非其分,荣不盖惭。
伏念某行己迂疏,禀资穷薄。
生逢圣代,岂愿老于渔樵;
性嗜古文,了不通于世俗。
因息四方之志,专为一壑之谋。
比游都城,适睹明诏,复踊跃而自献,信习气之难除,内负初心,外惭旧友。
然而废放已久,尽忘科举之章程;
得失既轻,颇有山林之气象。
譬之进昌歜于玉食,陈侏儒于燕朝,方以怪而见珍,故虽朴而不废。
恭惟某官行为世表,经为人师。
早学长安,识子云之奇字;
晚游吴会,得中郎之异书。
心术正而无邪,文章简而有法,愤雕虫之积弊,疑草野之可收,遂致庸虚,辄先豪俊。
自知不称,敢辞同进之争名;
所惧流言,窃谓主司之好异。
其为愧悚,实倍寻常。
贺台州曾直阁启(1156年3月) 南宋 · 陆游
恭审宠辞使书,移镇便藩。
上待老成,惟恐弗当其意;
士闻静退,自消竞进之心。
凡有识知,谁不欢喜。
恭惟某官渊乎似道,清而有容。
古学名家,郁为诸儒之领袖;
高文擅世,坐还两汉之风流。
早践清华,屡当要剧
民依恺悌之政,吏畏道德之威。
不言而令已行,寡欲而人自化。
好直无矫枉之过,为善无近名之嫌。
历考平生,追配古人而奚愧;
中更俗吏,益知懦者之有功。
比由真馆之宴闲,起奉外台之委寄,翔而后集,泛然敢辞。
子房避三万户之封,曼容至六百石而去。
当宁为之太息,举朝仰其高风,故择名邦,示优耆德。
然而公议所属,久安实难,第恐赐环之来,弗容坐席之暖。
某早尝问道,晚益受知。
春服方成,怅又违于师范;
郡斋犹冷,翼深卫于生经。
贺曾秘监启(1157年2月) 南宋 · 陆游
恭审趣登文陛,进冠兰台。
简册光华,孰谓太平之无象;
荐绅叹息,共欣大老之来归。
诚为中外之荣观,非复门阑之私庆。
窃尝闻诸耆旧,昔在祖宗,朝有道德魁伟之臣,士鄙刑名功利之学,政术既斥夫卑陋,国势自极于尊安。
岂惟右文饰治之方,是亦折冲消萌之要。
至于主盟儒道,典领书林,必求名胜之宗,尤极清华之选。
不图近岁,顿异前规。
老吏亦惊,兹岂膏粱之地;
遗编何罪,至遭锋镝之腥。
廷范之污清流,哥奴之非时望,较之于此,诚何足言。
天未坠于斯文,上眷求于旧德。
恭惟某官文贵乎道,气合于神,学稽古以知天,心集虚而应物。
旧闻入洛之盛事,疑于古人;
追数过江之诸贤,屹然独在。
虽身居湖海之远,而名满覆载之间。
友化人而游帝居,顾肯复求于外物;
登泰山而小天下,盖尝俯陋于诸儒。
昨者法宫决事之初,起于琳馆燕居之际,力归使节,自乞守符。
观其勇退于急流,真若无意于斯世,迫功名之不赦,凛风节之愈高。
姑复领袖馆阁之游,行即几杖庙堂之上。
某自惟幸会,最辱知怜。
识度关之云,距今十载;
从浴沂之乐,终后诸生。
孤踪愈远于师门,精意空驰于梦想。
贺谢提举启(1157年) 南宋 · 陆游
伏审显膺帝制,起拥使华。
虽舆论歉然,谓未究大贤之蕴;
然用人如此,谁不知公道之行。
恭惟某官,躬真独简贵之资,蕴笃实诚明之学,早并游于洛下,晚独步于江东,谈笑多闻,文章尔雅。
履常应变,虽与时而偕行;
据古守经,盖绝世而独立。
风采闻于天下,劳烈简于上心。
自去清班,久安真馆。
付功名于昨梦,若无意然;
顾富贵之迫人,恐不免耳。
迨法宫之决事,付便郡以优贤,曾未逾年,已闻报政,入膺三接之宠,出临千里之畿。
明诏始传,吾党相庆,以谓名流之施设,当有前辈之规摹。
班超之策平平,阳城之考下下,至于俗吏,乃求奇功。
所愿一洗簿书之尘,庶几少称台阁之望。
此自明公之所及,岂须贱子之具陈。
冒渎之深,惭惶无措。
贺礼部曾侍郎启(1158年7月) 南宋 · 陆游
恭审显奉制书,进司邦礼。
所养既厚,万钟亦何足言;
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惟是老成之用,式昭至治之符,凡有识知,谁不欢喜。
窃考六宫之制,本皆三代之馀。
惟宗伯之清华,极近臣之遴选。
诚使此地常得其人,则朝廷日尊,自弭未形之患;
论议守正,亦折群邪之萌。
一昨多艰,寖忘大体。
刑名钱谷,独号剧曹;
文物典常,仅同虚器。
盖道由时而升降,官以人而重轻,茍凡材非据于其间,则旧章何恃而不废。
孰谓斯文之幸,复闻公议之伸。
恭惟某官直哉惟清,渊乎似道,心至虚而善应,名弗求而愈高。
䌷绎六经,推明上世之绝学;
度越两汉,追配先秦之古文。
早并游于洛中,晚独步于江左,人诵其德,家有其书。
使少贬于诸公,已亟升于华贯。
顾久幽而弥厉,凛自信之不回。
上屡兴见晚之嗟,公犹怀勇退之志,勉收功业于无复意之后,起践富贵于不得已之馀。
黄发皤然,德容穆若。
昔者庆历之盛,侧席而致众贤;
元祐之初,加璧而聘诸老。
今兹盛事,可谓无惭。
然犹渐进于省中,未足大慰于天下。
窃谓德齿之贵,宜登师保之崇,入则几杖三雍之间,出则卷绣百工之上。
使勋贵敛衽,畏杨绾之清;
朝野洗心,化毛公之俭。
纪话言于竹帛,肖形像于丹青。
垂之无穷,然后为称。
某顷陶善诱,尝辱异知。
虽借势于王公大人,非迂愚之敢及;
惟侍坐于先生长者,尚梦寐之不忘。
逖闻纶绋之传,独阻门阑之庆。
仰怀曩遇,不胜下情。
贺辛给事启(1159年) 南宋 · 陆游
恭审光奉制书,就升巨镇。
用人惟己,上方询事而考言;
知我其天,公岂枉寻而直尺?
世不容而何病,道有命而后行。
虽殿藩犹屈于经纶,然亲擢益知于眷注。
缙绅颂叹,道路欢欣。
伏闻先王相我后人,上天为生贤佐,若时大任之降,将启非常之元。
故必雍容回翔,以养其康济之才;
排摈斥疏,以积夫迩遐之望。
遗之险艰以励其志,待之耆老以全其能。
周公居东,归相成王之善治;
谢傅高卧,晚为江表之宗臣。
勋名卒至于伟然,物理殆非于偶尔。
恭惟某官气守刚大,性资方严。
其在朝廷,有金玉王度之益;
其位岳牧,有股肱帝室之劳。
指朋党于蔽蒙胶漆之时,发奸蠹于潜伏机牙之始,庭叱义府,面折公孙,可否一语而不移,利害十年而后验。
人服其识,家诵其言。
皓首来朝,方共推于宿望;
丹心自信,宁少贬于诸公。
洗鄙夫患失之风,增善类敢言之气,俯仰无愧,进退两高。
不可诬者忠邪之情,不可掩者是非之实,出守未几,见思已深。
惟是谋帅之难,孰先旧德之举。
然而方政机之虚席,宜召节之在途,开慰斯民,始自今日。
某迂愚不肖,穷薄多奇,虽道德初心之已非,犹节义大闲之可勉。
侧闻休命,深激懦衷,辄忘奏记之狂,盖出执鞭之慕。
仰祈闳量,曲贷严诛。
答福州察推启(1159年) 南宋 · 陆游
识面卜邻,固常怀于鄙志;
杜门扫轨,殊未接于英游。
于此相逢,慨然永叹。
恭惟某官城南旧望,江左名流,高韵照人,清言绝俗。
过眼不再,真读五车之书;
落笔可惊,倒流三峡之水。
岂有如公之人物,犹令随牒于海邦。
政恐驿召之行,弗容席暖之久。
某奔驰斗粟,流落二年,久亲柱后之惠文,高束床头之《周易》,政须名理之语,一洗簿书之尘。
贺何正言除左司谏启(1159年) 南宋 · 陆游
恭闻亲诏,登用大贤,以白首魁伟之臣,膺明时谏诤之任,善类相庆,公道遂行。
窃以逆指犯颜,人疑于甚难,而君子谓之易;
盛朝治世,众安于无事,而识者以为忧。
然非身居献替之官,与夫素著中外之望,虽抱此识,何自而言。
邈乎太平之难逢,考之前史而可见。
以正人遗圣主,实惟祖宗敷佑之心;
而公议在朝廷,岂非庙社无疆之福。
恭惟某官心潜百圣,学贯群经。
老成之风,师表一世;
直养之气,充塞两仪。
立朝宽大而持平,论事雍容而守正。
虚舟触物,此自信其无心;
怒发冲冠,彼安知夫有体。
居多圣政之助,始明儒者之功,非独诚伪不可以欺,要之忠邪久而自判。
上眷既厚,人望又归,遂当登四辅之联,岂久置七人之列。
某顷以朴学,尝预诸生。
虽在泥涂,犹是门阑之旧物;
竟无名第,亦窃场屋之虚声。
敢俟明公勋业之成,勉继舆人歌颂之作。
不足为报,姑尽此心。
贺汤丞相启(1159年9月) 南宋 · 陆游
恭审显膺典册,进冠公台。
廷告未终,󲦤绅相庆;
邮传所及,夷夏归心。
焕君臣嘉会之逢,侈庙社无疆之福。
恭惟某官民之先觉,国之宗臣,精义探系表之微,英辞鼓天下之动。
至诚贯日,历万变而志意愈坚;
屹立如山,决大事而喜愠不见。
一昨力辞重任之降,屈居次辅之联,三年有成,九功惟叙。
方当诏令之诞布,孰测谋谟之所从。
凡有大政事之慰斯民,咸曰右丞相之告于上。
虽家置一喙以颂德,士予千金而示恩,窃揆其情,未至于此。
盖庙堂之寄,代天而理物;
帷幄之算,经远而折冲。
平居用小大之材,欲其披肝胆以自尽;
一旦付疆埸之事,欲其捐性命而不辞。
自非有以素服众心,则将谁与共济大业。
晋文侧席于子玉,回纥下拜于汾阳。
王商以忠謇立朝,则单于不敢仰视;
平津以媕婀充位,则淮南谓若发蒙。
自昔论世之盛衰,莫如置相之当否。
譬犹震风凌雨之动地,夏屋愈安;
鸿流巨浸之稽天,方舟独济。
人望所属,国体自尊。
今者大明弼亮之勋,正席辩章之任。
守文致理,将见隆古极治之时;
应变制宜,必有仁人无敌之勇。
圣主以此属元辅,学者以此望真儒,行或使之,天所命也。
某猥以孤远,辱在记怜。
如其少逭衣食之忧,犹能颂中兴之盛德;
必也遂老江湖之外,亦自号太平之幸民。
穷达皆出于恩私,生死不忘于报称。
除删定官谢丞相启(1160年5月) 南宋 · 陆游
收置钧陶,固已逾于素望;
责功铅椠,仍俾效其寸长。
神观顿还,尘埃一洗,欲叙丹衷之感,不知危涕之横。
伏念某独学寡闻,倦游不遂。
澜翻记诵,愧口耳之徒劳;
跌宕文辞,顾雕虫而自笑。
低回久矣,感叹凄然。
使有一人之见知,亦胜终身之不遇。
然而凛资至薄,与世寡谐,在乡闾则里胥亭长之所叱诃,仕州县则书佐铃下之所蹈藉,声名湮晦,衣食空无,方所向而辄穷,已分甘于永弃。
侵寻末路,邂逅殊私,招之于众人鄙远之馀,挈之于半世浮沉之后,既赏音于一旦,又诵句于诸公。
岂料前史之美谈,乃获此身之亲见。
兹盖伏遇某官斯民先觉,吾道宗师。
大学诚明,上下同流于天地;
至仁溥博,远近一视于华夷。
和气行礼乐之间,治道出政刑之外。
惟公故无所不取,惟大故无所不容,讫令顽钝之资,亦预甄收之数。
重念某家世儒学,非有旂常钟鼎之勋;
交友渔樵,又无金张许史之助。
特缘薄技,获齿诸生,形顾影以知归,口语心而誓报。
死而后已,天实临之。
谢内翰启(1160年5月) 南宋 · 陆游
来自远方,骤参要局
知其爱闲而多病,故为湔俗吏之尘;
勇于悼屈而哀穷,故使污清流之末。
繄禁近吹嘘之过,蒙庙堂选拔之优,俯仰以思,愧惧交至。
伏念某读书有限,识字不多,岁月供簿领之劳,衣食夺山林之志,穷虽已甚,狂不自惩。
性本懦孱,辄妄希于骨鲠;
仕由资荫,乃深恶于膏粱。
坐此湮厄而莫收,未忍依违而少贬,比游辇毂,久困氛埃。
望见车骑之雍容,传诵文章之闳丽,不胜慕向,求备使令,门墙才许其一登,声价已增于十倍。
夫富贵外物,惟事贤可谓至荣;
父子虽亲,然相知犹或不尽。
曾是疏远至孤之迹,又无瑰奇可喜之能,不自省其何由,乃遽叨于斯遇。
非常之幸,从古罕闻。
此盖伏遇某官自明而诚,养气以直,行著四方之防范,文专一代之统盟。
勤于教人,务传圣师之道;
广于求士,用报睿主之知。
岂谓孤生,亦蒙至意。
称于天下曰知己,谁复间然;
虽使古人而复生,未易当此。
惟誓坚于名节,庶不辱于恩私。
谢谏议启(1160年5月) 南宋 · 陆游
来自远方,骤参要局。
因书生铅椠之业,使效尺寸之长;
脱俗吏簿领之烦,曲从疏野之性。
倘非恩旧,每赐揄扬,自顾缺然,何以得此?
伏念某读书有限,识字不多,岁月供道路之劳,衣食夺山林之志,穷虽已甚,狂不自惩。
材本懦庸,辄妄希于骨鲠;
仕由资荫,乃深嫉于膏粱。
众恶所丛,孤生馀几。
自顷并游于场屋,亦尝辱遇于宗师,徒窃虚声,莫酬真赏,一斥遂甘于蹭蹬,残年绝望于骞腾。
此在常情,所宜显弃,岂谓并容之度,未移宿昔之私。
既许瞻君子盛德之容,渊乎似道;
又使知大人接物之际,欢然有恩。
讫致庸虚,误蒙甄录。
此盖伏遇某官养气以直,自诚而明。
《大学》、《中庸》,发挥千岁之旨;
《生民》、《清庙》,主盟一代之文。
吾道由此而复传,善人有恃而不恐,施及区区之旧物,不忘眷眷之深情。
求粗称于门墙,惟益坚于名节。
死而后已,天实临之。
谢曾侍郎启(1160年5月) 南宋 · 陆游
结绶弹冠,既过寻常之望;
怀铅抱椠,获输尺寸之长。
永言卵翼之恩,忽焉涕泪之集。
伏念某读书有限,与世无缘,吟《梁甫》于草庐,倒天吴于短褐。
借助于金张许史,既家世之不为;
从事于米盐簿书,又生平之未学。
一昨奔驰薄宦,流落殊方,土风顿异于中州,宿疾遽侵于壮岁,食有蛙蛇之异,医无针石之良,凛然怀性命之忧,不暇计饥寒之迫。
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
卖剑买牛,分馀生之永已。
岂谓始终之不弃,俯怜缓急之谁投,出泥涂而濯清风,披泉扃而起白骨。
称于天下曰知己,顾岂在于他门;
虽使古人而复生,亦难胜于此赐。
兹盖伏遇某官尽心知性,惟道集虚,气塞天地之间,辞编《诗》、《书》之策。
授业解惑,务广先师之传;
扬善进贤,用为圣主之报。
广则或至于杂,恕则不责其全,是致庸虚,亦污题品。
然而仰观明公之勇退,每蹈前哲之难能,超轶绝尘,优游卒岁。
虽贤愚之甚远,顾师慕之敢忘,誓当力戒它岐,益坚素守。
祸福有命,岂其或置于胸中;
名节倘全,是则不辱于门下。
终期末路,可复斯言。